一個人沒有信仰就如同行尸走肉,一個民族沒有信仰,就如同失了“魂”。中國人的信仰乃至中華民族的信仰,歷來就是信“人”不信“神”。
尤其從毛主席開始,中國人的信仰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萬歲成了每一個中國人的信仰。不信鬼神,不信什么救世主,只信我們自己。
這一信仰的確立,是從毛主席投身中國革命,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開始的。從雄偉井岡山一步步走向莊嚴天安門。歷時28年,塑造了毛主席的思想更鍛造了毛主席的精神—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
而這種精神根植于中國人民,再歷史28年,毛主席將這種精神發揚弘大,成為全中國人的集體精神和意志,最終將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和社會徹徹底底地組織起來了。從此,戰天斗地,除奸懲惡,消滅國內外一切反動派…...
毛主席的精神滲透進每個中國人的血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更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也就塑造了中國人在新中國的信仰。
因此,我們才看到了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因此,我們才看到了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座座不可能的工程,一件件不可能的國防科技奇跡般地出現在新中國的大地上,更有了完整的國民經濟體制和工業體系。
因此,我們才看到了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譜寫的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建黨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冬奧精神……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精神塑造的新中國人的信仰,實現了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偉大辯證法,不但制造了物質原子彈,更制造了“精神原子彈”。不從這點去理解,不然怎么解釋這些事實呢?!
信仰的確立需要久久為功,更需要一個細節一個細節,一代人一代人艱苦奮斗,付出艱辛努力才能建立起來。
然而,今天,以西方集團為操手正在導演著世界,導演著國內外一些勢力從不同領域全面徹底地在瓦解中國人的信仰。
西方集團在我們內部各個領域幾乎都有其棋子,這點相信不糊涂的中國人一定看得見、看得清。而文學領域就是我們的諾獎獲得者。早年前我就讀過這位“大家”的作品:《豐乳肥臀》、《娃》等等。當時看了,就是覺得這個社會當時怎么如此“黑暗”,作者筆下的中國人為何都是如此的“丑陋、卑賤”。文學作品都應該這樣嗎?當時我又找來其他作品讀了下,比如《平凡的世界》,同樣是苦難,同樣是中國社會的變動期,為何這樣的文學給我的是一種向上生長的力量,是一種認真生活的中國人民的奮斗姿態呢?
直到后來,看到諾獎的頒獎詞我逐漸明白了,大家仔細讀讀:
因此,我明白了一些東西。這個國際獎項,讓我們曾經以為是世界文學最高的榮譽,拿到了證明整個民族文學發展到了一個人類高度至少這個作家到了一種人類高度。但是我天真了。
漸漸我發現,好像這種獎項,都是有一定的目的,而且是政治目的,并不是純粹文學性的。甚至要拿獎,先表態,或者納“投名狀”——作品必須以詆毀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為對象,這種詆毀不是公開滿篇都是,而是穿插在細節中,還要不知不覺足夠真實,讀者才會信以為真嘛。
自諾獎公布后,法國媒體就一再對不解和不滿的讀者解釋:莫骨子里是我們(西方)的人,并翻出以前對他的采訪作證。在西方媒體筆下,莫就是個體制內挖出的政治符號,人家現在就等著得主包好禮物直接付款了,并已經預告:領獎時將會表態。
而這樣的文學作品一旦進入中國人尤其青少年的視野,對精神和靈魂的侵蝕將是不可逆轉的,這只“無形的大手”通過中國人自己的作品瓦解著中國人自己信仰——從瓦解毛主席和毛時代開始。
誠如毛主席說的:
誠然,為著剝削者壓迫者的文藝是有的。文藝是為地主階級的,這是封建主義的文藝。中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的文學藝術,就是這種東西。直到今天,這種文藝在中國還有頗大的勢力。文藝是為資產階級的,這是資產階級的文藝。文藝是為帝國主義者的,周作人、張資平這批人就是這樣,這叫做漢奸文藝。
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有些政治上根本反動的東西,也可能有某種藝術性。內容愈反動的作品而又愈帶藝術性,就愈能毒害人民,就愈應該排斥。
“從來的文藝作品都是寫光明和黑暗并重,一半對一半。”這里包含著許多糊涂觀念。文藝作品并不是從來都這樣。許多小資產階級作家并沒有找到過光明,他們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稱為“暴露文學”,還有簡直是專門宣傳悲觀厭世的。相反地,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學就是以寫光明為主。他們也寫工作中的缺點,也寫反面的人物,但是這種描寫只能成為整個光明的陪襯,并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
“從來文藝的任務就在于暴露。”對于革命的文藝家,暴露的對象,只能是侵略者、剝削者、壓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遺留的惡劣影響,而不能是人民大眾。人民大眾也是有缺點的,這些缺點應當用人民內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克服,而進行這種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是文藝的最重要任務之一。但這不應該說是什么“暴露人民”。對于人民,基本上是一個教育和提高他們的問題。除非是反革命文藝家,才有所謂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眾是“專制暴徒”之類的描寫。
文學作品不是不可以暴露,可以,但是暴露誰,怎么暴露,暴露為誰?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根本和原則的問題。中國人民當然有缺點,這種缺點應該通過文學作品揭露來教育和提高,而不是抹黑、丑化、嘲諷,甚至是為了迎合某些利益集團甚至西方反華集團而投懷送抱,有意為之,那不就是漢奸文學嘛?!那不就是為西方“無形的大手”瓦解中國人的信仰——毛主席的思想和精神的“遞刀人”嘛?!
因此,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