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很多片子想告訴你一個看法,整部片子更像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最后的炸彈倒計時,與其說是導演想說誰輸誰贏,更像是表示導演自己的迷惑,究竟怎么做才是更正確的。贊嘆這種反思精神。不管對具體的細節是褒是貶,導演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更多的人正在思考這部影片。
影片里充滿了尖銳的矛盾沖突,而且大多數都是在道德準則上的。薩繆演得很不錯,把自身的信仰和迷惑演得很到位。即使像他這樣堅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人,在最后的手段面前依然無法通過自己的道德底線,依然需要在責任和仇恨下還殘留些正直的女主角告訴他什么是應該做的。在這種可以算是終極選擇的面前,人類對道德的選擇的矛盾展示的更加強烈。
然而不管怎樣,在這個二元世界里,對與錯永遠都是相對的,基于立場的。即使導演再怎么樣的想思考,恐怕也得不到想要的那個唯一的答案。對恐怖分子是否可以刑訊逼供?如果可以的話,能做到哪一步?能否通過傷害用恐怖分子的親人來逼供?如果可以的話,能夠做到哪一步?
哈佛法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第一節就提出一個問題“剎車失靈的火車在軌道上眼看就要撞死5個工人,另外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作為火車司機的你,會不會把火車扳到只有一個人的鐵軌上? ” 如果你認為應該“殺一個,救五個”,那么你也許會認為本片有些無聊,一群FBI、軍人國難當頭卻在那里唧唧歪歪,浪費時間,最終釀成大錯。沒有槍戰、沒有追車、沒有美女也沒有英雄,這是什么鳥電影?如果你不同意“殺一個,救五個”,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火車軌道上不是5個人,而是50個,500個,甚至5000個呢?你還認為不能“殺一個(無辜),救五千人”么?你的價值觀中到底會不會變化,為什么?邁克爾.桑德爾在課堂上以翩翩迷人的學者風采鼓勵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Unthinkablev這部電影則把核彈加上血腥的審訊場面擺在你眼前,逼你思考,你所堅持的價值觀的代價是什么?在什么情況下,你愿意更改?導演Gregor Jordan的殘忍之處在于影片的最后10秒,這10秒鐘過后,H和Brody是否還會堅持之前的決定?
《戰略特勤組》表現出的思想和中國宣傳的群體價值觀是吻合的,中國觀眾在看后都非常默契的斥責特工布羅迪的婦人之仁,說她沒有為了大局考慮,而一心只想著自己所謂的人道。
其實,在觀影后我并沒有斥責布羅迪特工,而是一身冷汗,我并沒有隨著影片設置的路線跟隨影片思考,而是條件反射的對布羅迪特工反感,而支持審訊師H,我從心底認為對Mr.Younger的一切非人道審訊都是可行的,甚至最后將他的孩子拉來審訊,我都認為是有必要的。可以說,我們的思想慣性已經完全可以舍棄人性的善良而顧全“大局”了 。
人道和所謂的大局之間的矛盾,說白了是基于我們對未發生事件結果的臆測的思維反推。
所謂的大局往往是不可預測和尚未實現的未來,而它的危險性往往被每個人夸大,但事實上它只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威脅。而真正擺在面前的卻是個體的人道,而國人往往會認為犧牲當下個體的人道,去換取潛在的“巨大”的威脅緩解的可能性是值得的。這就是為什么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存續發展的思想根源之一:族群的價值高于個體。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自己是在捍衛人權、捍衛正義、捍衛國家的利益。
女特工認為自己是,因為她是站在普通人的人性角度。
刑訊逼供的談判專家認為自己是,因為他是站在更多美國國民的人性角度。
舍生忘死的恐怖分子認為自己也是,因為他是站在更多更多受到美國入侵和迫害的伊斯蘭國家國民的人性角度。
看看片中恐怖分子的要求,仔細看了嗎?
一、要求美國不再支持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傀儡政權。
二、要求美國從伊斯蘭國家撤回所有的士兵。
不錯,楊格是制造了恐怖,甚至以數千萬美國人的性命相威脅。
但問問背后的原因,是為什么呢?
因為他在中東的多年經歷,讓他明白在這個強權的世界,要改變美國的全球霸權是何等的艱難。
當美國人因為自己國民的安全受到威脅而惶惶不可終日時,他們想過沒有,在其以種種理由入侵的國家的國民們,卻早已天天受到來自外來的(美國)威脅!
美國國民是人,其他國民的人就不是人嗎?
在美國國民享受到安全等權利,其他國家的國民就不應該享受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