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天》:一部無產階級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品
最近,我利用業余時間認真閱讀了無產階級革命作家浩然同志發表于上世紀60年代的著名長篇小說《艷陽天》。讀后我的思想又一次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洗禮,使我對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浩然同志不愧為真正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他的這部小說真正貫徹了毛主席“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針,是一部無產階級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品。
《艷陽天》一書描寫了上世紀50年代農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你死我活、驚心動魄的斗爭,塑造了蕭長春、韓百仲、焦淑紅等一批捍衛社會主義道路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他們同以馬之悅、馬小辮、馬齋等為代表的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投機分子、地富反壞分子進行了堅決的無情的斗爭。小說還深刻地批判了彎彎繞、馬大炮等落后中農對社會主義三心二意,時時處處貪占集體便宜,并且還與地富分子勾勾搭搭,破壞社會主義的丑惡行徑。盡管如此,蕭長春對他們仍然是以團結為重,耐心說服教育他們,把他們與馬之悅、馬小辮等區別開來,通過大量的事實教育他們認清反動派的階級本質,與地富反革命分子劃清界限,引導他們與廣大貧下中農一道走上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
《艷陽天》這部小說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而且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現實意義,為愧為無產階級文學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我以為可以當作歷史來讀。它真實地再現了上世紀50年代在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下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確實,建國初期在農村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是非常激烈的。廣大貧下中農經歷過舊社會的種種苦難,他們受盡了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榨,他們在新社會重新作了主人,所以他們聽毛主席的話,是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而一部分地富反壞分子和混進黨內的投機分子是堅決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只不過由于毛主席的正確領導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堅決支持,經過艱難曲折的斗爭,社會主義在農村經過土地改革、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階段,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才一步步取得了農村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然而,197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去世后,黨內的復辟勢力重新上臺,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事業遭受了重大挫折。他們首先在農村解散了人民公社,瓦解了集體經濟,廣大農民被迫走上了各人顧各人的單干復辟回頭路,重新陷入了小農經濟的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這就是殘酷的階級斗爭!看看現在的農村成了什么樣子:集體經濟破產,廣大農民被迫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土地大量荒蕪,農田水利設施廢棄,植樹造林停滯,大量優良農田被肆意侵占、變賣,先富起來的有錢人紛紛舉家外遷至繁華的都市,許多農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有的成了老弱病殘的留守地,總之到處是一片荒涼意象。這種種現象無情地批駁了“先富論”的荒謬和無恥!其實鼓吹“貓論”、“先富論”的人就是混進黨內的投機分子,他們是一伙政治騙子,他們就是小說《艷陽天》中馬之悅、馬小辮的代言人。當革命對他們有利時,他們就跟著革命走;當革命阻礙了他們升官發財的美夢時,他們就跟革命對著干,背著黨中央和毛主席另搞一套。只是毛主席在世時,一直清醒地同他們進行著不懈的斗爭,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美夢才沒有實現。可惜的是,毛主席去世后,由于黨內叛徒的出現,使他們得以重新上臺,中國革命的形勢迅速逆轉,廣大勞動人民只好被迫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好在廣大勞動人民經歷得太多了,他們的倒行逆施越來越被廣大勞動人民所認清。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時同有關省的負責人既語重心長又富有遠見的一段談話。毛主席說:“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現實難道不是這樣嗎?
今天再讀《艷陽天》,它所講述的歷史真實,它所揭示的革命真理,不是更加令人發人深思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