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是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三給[赤壁磯])
[赤壁磯]網友說:[大于]網友的態度終于有些改變,從開始斷言“虛構故事”,到后來說“紙上得來”。
在這里,他想偷換概念掩蓋自己的理屈詞窮。因為“虛構故事”指的是他虛構“中小學教育還是要收學費的,干部子女少一點,一般城鎮居民和農民子女學費要高一些”的故事。而“紙上得來”指的是他對“工農兵大學生”的歪曲。同時他還沒有注意到大于的標題《紙上得來終是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一個字的區別,這個字決定了[赤壁磯]“紙上得來”的性質。
例如,在討論中有的又說到什么文革中是只有“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神州一片文化荒蕪”的“紙上得來”。對這個問題,[三月雨]網友有個研究,他認為:“判斷一句話是真話還是假話,不能依據是出自誰人之口,而要看它是否符合實際。我們不是一再提倡說真話、要實事求是嗎?那么,對待文革以及文革時期的文學藝術,文革時期的作家,文革時期的出版業,也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并且指出:“這種不當的說法,直接導致了文學史研究中的‘文革空白論’?!母锟瞻渍摗瘬p害了文學史研究的嚴肅性,使一些文革時期堅持創作的作家和他們的藝術創造被遮蔽,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客觀公正的評價?!?/p>
下面看看他列舉的幾個論據——
說那時中國就浩然這“一個作家”,請問:寫《閃閃的紅星》的李心田是不是作家?寫《大刀記》的郭澄清是不是作家?寫《沸騰的群山》、《探寶記》的李云德是不是作家?寫《紅雨》的楊嘯是不是作家?寫《萬山紅遍》、《海島女民兵》、《小號手》的黎汝清是不是作家?寫《桐柏英雄》的前涉是不是作家?寫《連心鎖》的克揚、戈基是不是作家?寫《江畔朝陽》的鄭加真是不是作家?寫《劍》的楊佩瑾是不是作家?寫《平原槍聲》、《追窮寇》的李曉明是不是作家?寫《雁鳴湖畔》的張笑天是不是作家?寫《彝族之鷹》的楊大群是不是作家?寫《渤海漁歌》、《燕嶺風云》的單學鵬是不是作家?寫《征途》的郭先紅是不是作家?寫《鷹擊長空》的王忠瑜是不是作家?寫《分界線》的張抗抗是不是作家?寫《小英雄雨來》(又名《雨來沒有死》)的管樺是不是作家?寫《萬年青》的諶容是不是作家?寫《高玉寶》的高玉寶是不是作家?寫《難忘的戰斗》(又名《糧食采購隊》)的孫景瑞是不是作家?寫《青春》、《邊城雪》、《戈壁花》、《草原輕騎》的張長弓,是不是作家?寫《雷鋒的故事》的陳廣生、崔家駿,是不是作家?寫《二十響的駁殼槍》(被改編為連環畫《一支駁殼槍》)的苗風浦是不是作家?寫《南瓜生蛋的秘密》、《帶響的弓箭》、《會說話的路》的張登魁是不是作家?寫《虎子敲鐘》的李田夫是不是作家?寫《?;ā返挠嗨蓭r是不是作家?寫《小馬倌和大皮靴叔叔》(并由作者本人改編為電影《烽火少年》)的顏一煙是不是作家?寫《保衛馬良山》和《解放石家莊》的李豐祝是不是作家?寫《紅電波》的謝學潮是不是作家?寫《東風浩蕩》的劉彥林是不是作家?寫《機電局長的一天》的蔣子龍,是不是作家?
上面提到的作品,都是長篇或中篇小說,大都是文革時期出版的。也有少數幾篇,出版于文革前,但文革中或再版,或繼續發行,或被改編為其它藝術形式廣為發行。比如連環畫,在文革時期是很繁榮的,有不少精品。要舉例就太多了。上述被改編為電影故事片的也不少,比如《大刀記》、《沸騰的群山》、《紅雨》、《雁鳴湖畔》、《征途》、《難忘的戰斗》等?!逗u女民兵》被改編為電影《海霞》,《小馬倌和大皮靴叔叔》被作者本人改編為電影《烽火少年》,《閃閃的紅星》被王愿堅、陸柱國改編為同名電影?!锻┌赜⑿邸犯木幍蒙酝硪恍娪啊缎』ā飞嫌硶r,文革已經結束了,中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八個樣板戲通常是指: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這是文革初期的戲曲改革成果。后期的革命現代京劇《龍江頌》、《杜鵑山》、《平原作戰》、《磐石灣》、《紅云崗》和舞劇《沂蒙頌》等,都沒有包含在內。也就是說,僅就“樣板戲”而言,也不只是八個,而是十幾個。此外還有其他許多劇種和地方戲曲啊,比如那個湖南戲《園丁之歌》,毛主席看過,還帶頭鼓了掌。直到粉碎“四人幫”后不是也備受推崇嗎?
你說就浩然一個作家,本意可能是為了抨擊和否定那個時代,或順帶貶損一下浩然,但客觀上不是把其他許多作家的勞動成果也一起否定和抹殺了嗎?(除了上面提到的大約20多位作家),我是撿我知道的,或者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大的,現在又能夠查證到資料的來列舉。還可以列出20多名作家,以及他們在文革時期創作、出版的作品。—— 《礦山風云》(李學詩)、《火網》(王世閣)、《春潮急》(克非)、《陳勝》(劉亞洲)、《農奴戟》(克揚)、《銅墻鐵壁》(洪滌滓)、《昨天的戰爭》(孟偉哉)、《激戰無名川》(鄭直)、《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擒龍圖》(張駿)、《向陽院的故事》(徐瑛)、《新來的小石柱》(董邊)、《響水灣》(劉萬?。?、《春風楊柳》(沙群)、《山村槍聲》(木青)、《紅石口》(龔成)、《山川呼嘯》(古華)、《使命》(王潤滋)、《小兵闖大山》(莫應豐)、《中流砥柱》(長正)、《鋼鐵巨人》(程樹榛)、《洪雁》(王小鷹)、《漁島怒潮》(姜樹茂)、《大櫓的故事》(李述寬、岳長貴)、《瓜瓜看瓜》(李述寬、岳長貴)、《飛雪迎春》(周良思)、《碧空雄鷹》(齊勉)、《海螺渡》(葉文藝等)、《牛田洋》(南哨)、《千重浪》(畢方、鐘濤)、《春潮》(海笑)、《丹鳳朝陽》(碧野著)、《紅纓歌》(紅萬林)、《劍河浪》(汪雷)、《戰地春秋》(胡萬春等)、《雞鳴山下》(胡正言、閻世宏)、《斗熊》(尚弓)、《前夕》(胡尹強)、《捉狐貍》(王禾、王元喜)、《小柱子》(梁曉聲)、《啞巴伙計》(樹棻)、《高高的苗嶺》(葉辛)。還有一些作品,寫于文革時期,待出版時,文革已結束了,也就成了“新時期文學”,如張孟良的《津郊武工隊》(又名《血濺津門》),楊沫的《東方欲曉》,魏巍的《東方》。這些作品,有的被攝制成電影故事片,有的被改編成連環畫?! ?/p>
如果算上詩人、散文家,那就多了,不勝枚舉。我們只列舉一些寫過劇本的作家(劇作家),當時影響較大的就有:寫《祖國呵,母親!》、《緑色的沙漠》(又名《沙漠的春天》)的瑪拉沁夫(也是著名的小說家),寫《黃河少年》、《開山的人》、《十月的風云》的雁翼(他還是個著名的詩人),寫《特殊任務》、《南海長城》的梁信,寫《創業》的張天民,寫《山花》的孫謙、馬烽(著名的“山藥蛋派”作家),寫《長空雄鷹》的陳立德,寫《南海風云》的陸柱國(也是著名的小說家),寫《車輪滾滾》的薛壽先,寫《楓樹灣》的陳健秋,寫《英雄兒女》的毛烽(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寫《金光大道》的肖尹憲(小說原著浩然),寫《大刀記》的曲延坤、邱勛(小說原著郭澄清),寫《年青的一代》的陳耘、石方禹,寫《陳玉成》的劉征泰,寫《萬水千山》的陳其通,寫《決裂》的春潮、周杰,寫《揚帆萬里》、《樟樹泉》的陸天明,寫《蘆蕩火種》(《沙家浜》)的汪曾祺(也是著名小說家),寫《平原作戰》的張永枚(還是著名詩人)。這些劇本,除《陳玉成》外,都拍成了電影在全國上映(或搬上話劇舞臺)?!蛾愑癯伞繁桓木帪檫B環畫。
新時期文壇的一些聲名顯赫的作家,比如古華、劉心武、賈平凹、陳建功、李存葆、韓少功、陳忠實、蔣子龍、鐵凝、路遙等等,包括詩人葉文福、梅紹靜、雷抒雁、紀宇、顧城等,文革時期就已經開始寫作并發表作品了。文革時期,除了文學新人和繼續堅持寫作的一些文革前成名的中老年作家的新作,也陸續再版了一些有影響的優秀作品,如賀敬之的詩集《放歌集》,張永枚的詩集《螺號》,石祥的詩集《兵之歌》,魏巍的通訊特寫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馮志的長篇小說《敵后武工隊》,柳青的長篇小說《銅墻鐵壁》等等。還翻譯出版了一些外國的文學名著,如前蘇聯高爾基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作品?!端疂G全傳》等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以及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也在文革中后期再版。所以,“走在金光大道上”的,并非只有一個“魯迅”。
都是“紙上得來”,但是[三月雨]網友的“紙上得來”與[赤壁磯]的“紙上得來”卻是大不一樣。
“紙上得來終是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四給[赤壁磯])
[赤壁磯]網友說:[大于]網友的態度終于有些改變,從開始斷言“虛構故事”,到后來說“紙上得來”。
在這里,他想偷換概念掩蓋自己的理屈詞窮。因為“虛構故事”指的是他虛構“中小學教育還是要收學費的,干部子女少一點,一般城鎮居民和農民子女學費要高一些”的故事。而“紙上得來”指的是他對“工農兵大學生”的歪曲。同時他還沒有注意到大于的標題《紙上得來終是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一個字的區別,這個字決定了[赤壁磯]“紙上得來”的性質。
例如,[赤壁磯]說:“撒謊!過來人都知道,那個時候的合法出版物是極其有限的?!睘榱苏f明誰在“撒謊!”,下面這份《當代著名作家“文革”時期作品大全》也許有些參考價值。其中提到的大多數為“純文學”。
有意思的是,在“神州一片文化荒蕪”時有這樣多的作家來“純文學”,如今“神州一片葳蕤”了,可是文學期刊市場的低迷已成不爭的事實。為了擺脫這種局面,一些刊物的有膽有識之士進行了一些驚心動魄的大變革——改版:“向媚俗繳械投降”。今年春天在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管理系、《作家》雜志社、《收獲》雜志社主辦的“21世紀中國文學期刊市場化進程”研討會上,來自全國20余家文學期刊的負責人,就“文學期刊的困境與出路”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純文學,一個尷尬的話題,再度成為時尚的聚焦點。有人問:純文學期刊從某種意義上是走向了衰落,變成了弱勢媒體。那么,純文學,真的該退隱江湖了嗎?
大于認為,“純文學”的生存狀況是文化和社會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志,“純文學”的尷尬不僅僅是文化的尷尬。
附: 當代著名作家“文革”時期作品大全
1966年
五月
25日,聶元梓與哲學系另6位教師宋一秀,夏劍豸,楊克明,趙正義,高云鵬,李醒塵在北大食堂共同張貼《宋碩、陸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報。
29日,清華附中學生駱小海、卜大華、鄺桃生、王銘、張曉賓、熊剛、張承志、陶正、高洪旭、袁東平等學生聚在北京西郊圓明園遺址開會,決定成立第一個“紅衛兵小組”。
1967年
五月
郭路生(食指)創作話劇《歷史的一頁》,講述紅衛兵的成長歷史。該劇由李平分導演,姜昆主演。
六月
6日,郭沫若在亞非作家常設局舉行的紀念毛主席〈講話〉二十五周年討論會閉幕式上,郭沫若即興創作了詩歌《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親愛的江青同志,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你善于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沖鋒,使中國舞臺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1968年
一月
1日,浩然、李學鰲在《人民日報》發表通訊《聞風而動的人們》。
六月
30日,鋼琴家殷承宗和京劇演員劉長瑜等,在人民大會堂慶祝建黨47周年的文藝晚會上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表演他們的新作鋼琴伴唱《紅燈記》。
八月
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趙紫陽的通訊作品《大搞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加速農民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化》。
1969年
七月
27日,《人民日報》刊登計紅緒的批判文章《掀掉劉少奇一伙復辟資本主義的“筵席”——評<上海的早晨>中的“星二聚餐會”》。
1970年
一月
11日,《人民日報》刊登北京京劇團紅光(汪曾祺)的《人民戰爭勝利的凱歌——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修改過程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1971年
三月
《紅旗》第3期刊登北京大學聞軍(王瑤)的《路線斗爭決不能休戰——評王明、劉少奇、周揚一伙鼓吹“國防文學”的反動性》。
七月
29日,《光明日報》刊登聞軍的《評賣國文學〈賽金花〉》。
本月,上海市革委會寫作組正式成立,由在上海市委兼任第二書記的姚文元主管?!吧虾J形瘜懽鹘M分歷史組、文學組、經濟組、哲學組等,又下轄有若干外圍小組(如‘石一歌’和各種教材編寫組)。哲學組的筆名為翟青,歷史組的筆名為羅思鼎,文藝組的筆名為丁學雷、方澤生、任犢、石一歌,這些筆名是比較固定的,其他還有,宮效聞、石侖、康立、翟青、方海、齊永紅、史鋒、史尚輝、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樓、靳戈、方巖梁、金風、方耘、常峰、景池、龔進等八十多個筆名。最重頭的文章也使用上海市委寫作組或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大批判組的名義?!保ㄊ妨x軍:《“羅思鼎”和“朝霞”事件》,載《炎黃春秋》,2006年,第2期)寫作組最初由朱永嘉、王知常、肖木擔任領導核心。1973年5月,肖木調北京任王洪文的政治秘書,王紹璽補入核心。1976年6月,又增補顧澄海、陳冀德、章樹琨3人為核心。正式成員約45人,分為歷史、哲學、文藝、經濟、自然辯證法和秘書六個組,歷史組以復旦大學教師為班底,別的小組另調有原宣傳部、作家協會、華東師大、上海師院等單位的人。主要成員還有胡錫濤、郭紹虞、陳孝全、高義龍、徐緝熙、章培恒、譚其驤、陳旭麓、王守稼、吳干兌、吳歡章、孫光萱、余秋雨、丁志偉、戴厚英、胡萬春、段瑞夏、姚漢榮、高志仁、鄧偉志、劉修明、李海生、胡申生、江巨榮、周獻明、夏志明、林琴書、鄧琴芳、王一綱等。后來以借調使用、辦學習班、培養理論骨干等方式建立外圍組織,層層向外擴展。第二層次為寫作組下屬單位,包括電影組、魯迅研究組、文藝《摘譯》編輯部、歷史組、市委五七干校六連歷史組(原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人員)、黨史組、哲學小辭典編寫組、哲學組、經濟組、《自然辯證法》雜志編輯部、自然科學《摘譯》編輯部等11個單位,合共237人。第三層次稱為寫作組業務聯系單位,包括《朝霞》編輯部,蘇修文學組、近代史組、戰后世界史長編組、歷史學習組、黨史學習班、《教育實踐》編輯部、《科學社會主義》編寫組、理科大批判組、自然辯證法組等10個單位,合共202人。到1976年,寫作組本部及外圍組織人員發展到近500人。上海市委寫作組從1971年7月正式建立,到1976年10月停止活動,共發表文章八百篇左右。(參閱魏承思:《中國知識分子的浮沉》,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
十月
19日,《解放日報》發表孫遜的《魯迅的徹底唯物主義精神永放光芒——批判劉少奇、周揚一伙政治騙子用唯心論歪曲和誣蔑魯迅的罪行》。
十二月
浩然的《金光大道》第一部發表在《北京新文藝》1971年試刊第2期。
1972年
1月
16日,《文匯報》發表姚克明的小說《區委副書記》。
本月,上海“《魯迅傳》寫作小組”成立,成員有高義龍、陳孝全、吳歡章、江巨榮、周獻明、夏志明、林琴書、鄧琴芳、孫光萱、余秋雨、王一綱等十一人,取諧音“石一歌”為集體筆名,小組直接歸上海市委寫作組領導。
2月
26日,《文匯報》發表朱敏慎的小說《帶路人》。
孫犁的劇本《蓮花池》發表在《蓮池》第2期上。
3月
《北京新文藝》試刊第2期刊出李瑛的詩輯《棗林村集》,下鄉插隊知青丁東《書記的鎬》等詩。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政治部宣傳部編的詩集《工程兵之歌》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葉文?!段覀冊诿飨磉叀?、韓作榮《師長到工地》。
《紅霞萬朵——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五十周年詩歌選》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戚積廣《白玉基石的贊歌》、曲有源《送糧路上》、胡世宗《戰地黃花》等詩。
4月
李瑛的詩集《棗臨村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黎汝清的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5月
21日,聞軍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贊革命現代京劇<海港>的藝術構思》刊登在《光明日報》上。
《文匯報》發表小說上海警備區賈曉晨的《鋪路人》。
《解放軍文藝》復刊號發表李希凡《階級斗爭經驗的概括和結晶(讀魯迅后期雜文)》、詩歌:時永福《偉大號召照前程》,李存葆《野炊》、韓作榮《訪磨刀人》、葉文?!豆こ瘫疃糖?。
延川縣革命委員會政工組編的詩集《延安山花》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路遙《老漢走著就想跑》等詩。
《陽光燦爛照征途——工農兵詩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北京大學工農兵學員徐剛《陽光燦爛照征途》等詩。
云南人民出版社編的詩集《云嶺山茶朵朵開——工農兵文藝作品選》由該出版社出版。收昆明部隊某部高洪波《號兵之歌》等詩。
6月
1日,《文匯報》發表張秋生的《工農新村的歌(兒歌四首)》。
8日,《文匯報》發表宋運斌、羅達成的散文《大路歌》。
18日,《文匯報》發表俞天白的散文《放蜂時節》。
《解放軍文藝》6月號刊出散文:劉兆林《烏蘭哈達》等。
《繪新圖》(工農兵短篇小說選)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內收李存葆的《雪映旗紅》、鄭萬隆的《春潮滾滾》等。
7月
《湘江文藝》第一期古華的小說《“綠旋風”新傳》。
原文化部五七干校政工組編輯的《向陽湖詩選》油印發行。收四大隊五連楊匡滿《送戰友》等詩。
8月
《解放軍文藝》第8期刊登小說:管樺《懲罰》,李存葆《青山望不斷》,戰士曹征路《新來的連長》等。
9月
24日,《文匯報》發表姚克明的散文《寫在彩色的櫥窗上》。
《解放軍文藝》9月號刊出戰士李小雨《推土機手》等詩。
《湘江文藝》9月號刊出小說:莫應豐《中伙鋪》。
詩集《紅日照海河》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劉小放《激戰海潮》等詩.
10月
22日,《解放日報》發表張抗抗的短篇小說《燈》。
29日,《文匯報》發表俞天白的小說《突破口》。
11月
25日,《文匯報》發表張抗抗的短篇小說《小鹿》。
《山東文藝》(試刊)第3期發表路早、李存葆的詩《幸福柳》、王潤滋的詩《訪“萊動”》。
《天津文藝》試刊第一期發表蔣子龍的小說《三個起重工》等。
《四川文藝》11月試刊第二期刊出評論:尹在勤《文藝創作必須堅持唯物論的反映論》。
12月
17日,《文匯報》刊出錢國梁的詩《船廠大道》。
《解放軍文藝》第12期發表雷抒雁的報告文學作品《沙漠戰歌》。韓作榮《戈壁行軍》等詩。
《北京新文藝》試刊第5期刊出林志浩《生活土壤的芬芳——略評四篇業余作者的小說》。
1973年
1月
21日,《光明日報》刊出北京第一機床廠工人王恩宇的文章《延安山花紅艷艷——讀詩集〈延安山花〉》。
《四川文藝》第一期發表詩歌:胡笳《油海浪花》等;小說:艾蕪《高高的山上》;評論:唐正序《移植革命樣板戲,深入開展川劇革命》。
《天津文藝》復刊號刊出小說:蔣子龍《弧光燦爛》。
《河北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堯山壁《渡“江”進行曲》。
《廣東文藝》第1期刊出小說:程賢章《公社食品站》,廖紅球《迎著朝霞》。
《安徽文藝》1月號試刊刊出小說:陳桂棣《情深誼厚》。
《長沙文藝》第1期發表莫應豐的短篇小說《山村五月夜》。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白壽彝的文章《論秦始皇》,稱“他是一個‘厚今薄古的專家’,執行了一條適應歷史發展的革新路線,改革上層建筑,促進了封建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局面?!?BR>《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袁偉時的文章《孔子反動教育四議》。
2月
《少年文藝》第2期發表矯健的短篇小說《鐵虎》。
3月
3日,《文匯報》發表矯健的小說《春天》。
《解放軍文藝》3月號刊出散文:汪浙成《錫林浩特燈火》。
《北京新文藝》更名為《北京文藝》,第一期刊出詩歌:丁東《和大寨英雄握手》。
《四川文藝》第二期刊出散文:鄧緒東、趙長天《銀花朵朵》。
《內蒙古文藝》試刊刊出評論:溫小鈺《努力寫好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革命樣板戲學習札記》。
《吉林文藝》3月號刊出詩歌:顧笑言《踏著雷鋒的足跡前進》。
《河北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陳映實《無個性即無共性》。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一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4月
8日,《文匯報》發表吳芝麟的小說《快馬加鞭》。
《山東文藝》第5期發表詩歌:王潤滋《喧囂的漁港》。
《遼寧文藝》第4期刊出馬達的敘事詩《阿薩》和社員張占興的詩《頂天立地一個“斗”》。
《湘江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楊文虎《英雄人物要置身于矛盾斗爭之中》。
《福建文藝》(試刊)第1期刊出詩歌:俞兆平《催春曲》。
詩集《軍墾新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浙江生產建設部隊黃亞洲《早晨》等詩。
詩集《塞上新歌》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解放軍某部雷抒雁《沙漠練兵組詩》等詩。
5月
《紅旗》第5期發表周建人的文章《學習魯迅,培養青年》。
《解放軍文藝》5月號刊出詩歌:匡滿《向陽堤》、韓作榮《筑路歌》;評論:王向峰《要有高度的典型概括》。
《北京文藝》第二期發表詩歌:陳建功《歡送》;散文:韓靜霆《小豹》。
《河北文藝》第3期刊出評論:山赤、金梅《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文藝創作——讀短篇小說集〈駿馬飛騰〉》。
《吉林文藝》5月號刊出詩歌:張天民《大慶詩簡》。
《黑龍江文藝》試刊第3期刊出龍彼德《接鞭》等詩。
文藝作品集《朝霞》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收錄有小說:段瑞夏《特別觀眾》、趙自《底腳》、黃蓓佳《補考》。
內蒙古革委會五七干校編的《戰地黃花——五 七戰士詩歌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楊匡漢《紅旗底下寫青春》等詩。
6月
17日,《文匯報》發表段瑞夏的小說《特別觀眾》。
《解放軍文藝》6月號刊出詩歌:梁上泉《劍門山的路》;散文:汪浙成《第三碗奶茶》。
《山東文藝》試刊第6期刊登詩歌:葉文?!都摇返?。
《呼和浩特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畢文波、楊匡漢《為捍衛無產階級文藝方向繼續作戰》。
張長弓的長篇小說《草原輕騎》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
8日,《文匯報》發表張抗抗的散文《大森林的主人》。
22日,《文匯報》刊出俞天白的小說《開端》。
《北京文藝》第三期刊出評論:吳功正《筆蘸濃情譜詩章評——〈放歌長城嶺〉的藝術特色》;小說:理由《清明雨》,工人鄭萬隆《一個心眼》。
《四川文藝》7月號刊出小說:周克芹《早行人》。
《陜西文藝》創刊號刊出散文:路遙《優勝紅旗》,陳忠實《水庫情深》。
《河北文藝》第四期刊出評論:吳士余、戈塵等《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學習魯迅的戰斗精神和創作思想》。
《廣西文藝》第7期刊出楊榮國《孔子——頑固地維護奴隸制的思想家》。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刊登齊思和的文章《批判孔子的反動唯心史觀》,周一良的文章《讀柳宗元的<封建論>》。
宮璽的詩集《銀翼閃閃》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姜金城的詩集《海防線上的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
12日 《光明日報》刊出劉登翰、孫紹振的詩《指點河山重安家——給公社水利專業隊》。
《解放軍文藝》8月號刊出詩歌:宮璽《機場詩頁》;評論:謝冕《戰斗前沿的紅花——詩集〈紅花滿山〉讀后》;小說:劉兆林《流水清清》。
《四川文藝》8月號刊出小說:周克芹《李秀滿》;評論:鄧儀中、仲呈祥《學習魯迅解剖階級敵人的斗爭經驗》,尹在勤《新詩要努力向革命樣板戲學習》。
《天津文藝》第4期刊出高占祥的詩《銀紙彩墨繪英雄》。
《群眾藝術》第八期刊出詩歌:沈奇《十萬礦石一把抓》;革命故事:賈平凹、馮有源《一雙襪子》。
文藝作品集《金鐘長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小說:姚克明《踏著晨光》,散文:張重光《杠棒贊》,賈曉晨《星星寨》,菡子《大海之歌》。
寧宇的詩集《紅色的道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福建人民出版社編的詩集《閩山朝霞紅》由該出版社出版。收廈門林祁《磨出鐵肩好接班》、霞浦縣俞兆平《赤腳醫生贊》等詩。
9月
15日,上?!秾W習與批判》創刊??撬枷朐u論:王運熙、顧易生、李慶甲《試論屈原的尊法反儒思想》。
《解放軍文藝》第9期上刊登詩歌:黃亞洲《鷹兒看看我是誰》、陳國屏《插隊》。
《北京文藝》第四期刊出北京人民印刷廠高占祥《滿懷豪情印〈公報〉》,北京下鄉知青郭小林《前進在偉大的時代——致下鄉知識青年朋友》等;評論:黃侯興、田本相《一篇討伐“天才論”的戰斗檄文——讀魯迅的〈門外文談〉》;散文:劉厚明《河灘上》。
《河北文藝》第5期刊出評論:吳泰昌《一個反革命復辟的文學口號——批判劉少奇一類騙子所謂文學“寫人”的謬論》。
《湘江文藝》9月號刊出詩歌:王燕生《請獻給心中的太陽》;小說:葉之蓁《跑接力賽的人們》。
《文物》第九期刊登包遵信的文章《明<城闕里記>碑文反映的起義農民對孔教的蔑棄》。
10月
《學習與批判》第2期發表評論:徐緝熙《評<紅樓夢>》。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詩輯李存葆《海疆抒情》等詩。
《廣東文藝》第10期刊出解放軍章明《延安的頌歌》等詩。
《湘江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王燕生《指揮長》、株洲市工人聶鑫森《戰斗的鼓聲》等;評論:李元洛《從“文章得失不由天”談起——學習魯迅札記》。
《四川文藝》10月號刊出評論:唐正序、陳應鸞《深入批林整風,繼續搞好文藝革命》,王爾齡《古今“禮治”的反動面目》。
短篇小說集《火花》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內收陳建功的《“鐵扁擔”上任》、鄭萬隆的《代理班長》等。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立“批林批孔研究小組”。1974年人員調整后定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以梁效、柏青、高路、景華、安杰、秦懷文、郭平、施均、金戈、萬山紅、祝小章、梁小章、史軍、聞軍、哲軍等為筆名。寫作組主要由駐兩校的軍宣隊負責人遲群、謝靜宜主持,另8341部隊文書科副科長、北京大學黨委常委、軍宣隊代表李家寬任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政工組宣傳組副組長宋伯年和清華大學的王世敏任副書記。梁效分為寫作組、研究組,主要成員有如范達人、何芳川、湯一介、楊克明、王朝文、盧振義、葉朗、胡經之、梁英明、徐琳、鐘哲民、孫靜、孫慶升、馮天瑜等,而馮友蘭、周一良、林庚、魏建功等老教授在研究組(后改名注釋組)任顧問,主要任務是負責寫作組的文章“把關”。寫作組先要由毛澤東直接向謝靜宜下達指示和要求,然后再由謝和遲向“梁效”負責人轉達、貫徹;此外,他們還要根據江青等的授意進行寫作。梁效存在的三四年時間里,共發表文章181篇。(參閱范達人:《梁效往事》,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11月
《解放軍文藝》11月號刊出評論:李希凡《從未休戰 永不休戰》等。
《學習與批判》第3期上發表金沖及《<天演論>和中國近代反孔思潮》,秋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對胡適的一場斗爭談起》。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對胡適的一場斗爭談起》一文中,作者稱胡適為“賣國賊”、“反革命”等。
《廣東文藝》第11期刊出詩歌:黃子平《膠林深處》。
《陜西文藝》11月號刊出詩歌:谷溪、路遙《歌兒伴著車輪飛》;小說:陳忠實《接班以后》,鄒志安《流水歡歌》。
張長弓的長篇小說《青春》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陜西省漢中地區革委會文教局編印的詩集《漢水新歌——漢中地區革命文藝創作選集之一》印行。收張俊彪《毛主席和咱心連心》、沈奇《爐火正紅》等詩。
12月
23日,《新疆日報》發表余開偉的文藝短評《努力描寫「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讀短篇小說〈風從大寨來〉》。
本月,《解放軍文藝》第12期發表詩歌:雷抒雁《軍訓號角》、楊牧《葡萄架下一堂課》、以及常貴田對相聲作品《喇叭聲聲》。
《學習與批判》第4期發表評論:郭紹虞《從漢代的儒法之爭談到王充的法家思想》。
《湘江文藝》第6期刊出報告文學作品:胡英、譚談《韶山紅旗飄萬代》。
劇本集《珍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陸天明《揚帆萬里》。
散文集《韶山紅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葉蔚林的《韶山紅日》、古華的《種春人的歌》等。
1974年
1月
20日,《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夏興(段瑞夏執筆)《初試鋒芒》,姚真的《紅衛兵戰旗》,段瑞夏《電視塔下》。
《解放軍文藝》1月號刊出草明的小說《幸?!?。
《學習與批判》第1期發表余秋雨的《胡適傳》,文中寫道“這就是曾混跡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胡適的歸宿。十年遷北帝國主義‘所化’,十年后又被封建帝王‘所化’——真是走了一條中國買辦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必由之路?!蓖谶€發表評論:姚克明、黃彩虹《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唱贊歌》,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工業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一》等。
《天津文藝》1月號發表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壓力》。
《上海少年》第1期發表葉永烈的科學童話作品《干嘛要搬家》。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許懷中的文章《魯迅評<紅樓夢>中對胡適派的批判》。
《文史哲》第一期刊登龐樸的文章《孔府地租剝削內幕》。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暢廣元的文章《“知、仁、勇”是為“復禮”服務的反動道德》。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談“風格”》。
2月
10日,《解放日報》刊出寧宇的朗誦詩《斥“仁義”、“忠恕”》。
《解放軍文藝》2月號刊出短篇小說:朱蘇進的《鐵流奔騰》。
《朝霞》第2期刊出詩歌:儀表工人冰夫《工人階級怒揮鐵掃帚》、機械工人謝其規《千軍萬馬,直搗林彪老巢》,錢鋼《老首長的戰友》等。散文:任大霖《路》,吳芝麟《在列車上》;理論:曾培《從孔老二“惡鄭聲之亂雅樂”說起》。
《廣東文藝》第2期刊出詩歌:兵團戰士洪三泰《寄自黎母山》。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李存葆的短篇小說《猛虎添翼》。
《文史哲》第二期發表李衍柱等的評論文章《西沙自衛反擊戰的壯麗頌歌──讀張永枚同志的詩報告〈西沙之戰〉》。
3月
3日,《文匯報》發表矯健的散文《春天》。
同日,《江西日報》發表陳世旭的短篇小說《徐家灣里一人家》。
18日,《文匯報》發表復旦大學中文系創作組倪震良的小說《方向》。
《朝霞》第3期刊出詩輯《批林批孔炮聲隆》有梅子涵《老大爺的控訴》等;小說:姚克明《掛紅花那天》;散文:段瑞夏《怒吼》。
《北京文藝》第2期刊出小說:鄭萬隆《風雪河灣》。
《湖北文藝》第2期刊出英山縣四顧墩大隊知識青年熊召政的詩歌《梨溝春早》。
《陜西文藝》3月號刊發小說:鄒志安《石橋畔》。
《人民教育》第三期刊登高占祥的文章《誰說工人不能批孔?》
《文史哲》第2期刊登高亨的文章《商君與<商君書>略論》。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刊登王臻中的文章《英雄遍地 光彩照人——評江蘇民兵革命斗爭故事選<京江怒濤>》。
《四川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藍棣之的評論《評小說〈高高的山上〉》。
4月
18日,北京話劇團在京演出話劇《云泉戰歌》,編劇劉厚明、藍蔭海。
《福建文藝》第2期發表詩歌俞兆平《林賊與“敲門磚”》。
《廣東文藝》第4期刊出廖紅球的小說《枇杷成熟的時候》。
《湘江文藝》第2期刊出小說:韓少功《紅爐上山》;詩歌:株洲市工人聶鑫森《樂隊指揮》;評論:韓少功《“天馬”“獨往”》,李元洛《反擊戰的凱歌——喜讀詩報告〈西沙之戰〉》。
文藝作品集《青春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散文:梅子涵《我和小白榆》;劇本:陸天明《樟樹泉》。
5月
10日,《新疆日報》刊出新疆軍區某部陳志海、李慎明的文章《碧波南海傳號角——喜讀詩報告〈西沙之戰〉》。
15日,《北京日報》刊出陳滿平、殷之光的文章《壯麗的詩篇戰斗的檄文——讀張永枚同志的詩報告〈西沙之戰〉》。
《朝霞》第5期發表散文:路遙《江南春夜》;詩歌:張秋生《雪地開出串串花》、寧宇《干校燈火》等。
《學習與批判》第5期發表評論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農業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二》。
《天津文藝》第3期刊出小說:蔣子龍《春雷》。
《陜西文藝》第3期發表詩歌:工人沈奇《紅心飛向中南?!?;小說:陳忠實《接班以后》。
《廣東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農民林賢治《石壁詩草》。
《武漢文藝》第3期刊出詩歌:七四三五工廠胡發云《廣闊天地訪戰友》等。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陸耀東的文章《魯迅是這樣評論法家的》》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甘競存的文章《魯迅是怎樣評價法家的》。
《四川大學學報》第1期刊出尹在勤的文章《新詩學習革命樣板戲的成功范例——評詩報告〈西沙之戰〉》。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耿耿正氣滿胸膛——讀浩然的中篇小說<西沙兒女——正氣篇>》。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期刊登暢廣元的文章《孔老二的“詩論”是奴隸主的輿論工具》。
延安地區編創組編的詩集《我是延安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梅紹靜《莊嚴的時刻在今天》。
6月
9日,《解放日報》刊出季振邦的詩《在沸騰的工地上》。
28日,《光明日報》發表北京大學“聞軍”的文章《一場復辟與反復辟的生死斗爭——評長篇小說<艷陽天>》。
《朝霞》第六期發表小說:孫颙《長江后浪推前浪》。
《學習與批判》第6期發表評論:杜華章《黨是領導一切的——革命現代京劇彩色影片<杜鵑山>觀后》,徐緝熙《魯迅是怎樣讀<紅樓夢>的》,戴厚英《“特種學者”的“考證癖”》,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軍事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三》等。
《四川文藝》5-6月號發表小說:周克芹《棉鄉戰鼓》。
《湘江文藝》第3期刊出小說:韓少功《一條紅鯉魚》。
《文物》第6期發表包遵信的文章《明代著名的法家李贄——讀<藏書>筆記》。
知青短篇小說集《農場的春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長江后浪推前浪》(孫颙)、《小牛》(王小鷹)等作品。
7月
28日,《文匯報》發表俞天白的小說《進駐的第一日》。
《解放軍文藝》7月號發表詩歌:李小雨《架梁》等;散文:葉蔚林《晶妹子》;戲?。撼毴A、常寶田的相聲《保衛西沙》,趙連甲等的單弦《鐵嶺紅花》等;小說:戰士朱蘇進《鎮海石和瞄準點》等;評論:吳歡章《革命詩歌的樣板——學習革命樣板戲英雄人物核心唱段札記》。
《四川文藝》7月號刊出評論:尹在勤《新詩學習革命樣板戲的成功范例——贊詩報告〈西沙之戰〉》。
《陜西文藝》第4期刊出金谷、路遙的長詩《紅衛兵之歌》。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期刊登袁偉時《實行法家路線的政治家曹操》,楊榮國《先秦儒法兩家思想是根本對立的》。
《文史哲》第四期刊登李國濤的文章《大觀園里的造反生力軍——從蘇州買來的十二個女孩子》。
8月
24日,《解放日報》刊出吳歡章的文章《詩貴立革命之意——讀詩集〈紅色的道路〉》。
《山東文藝》第四期刊登故事:王兆山《八百斤稻種》。
《四川文藝》8月號刊出詩歌:趙長天《為祖國站崗》。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詩歌:長沙市工人周實《劇院里的回憶》。
9月
15日,《文匯報》刊出銘鑒的文章《遍地紅旗遍地歌——小靳莊詩歌創作活動隨感》。
《朝霞》第9期刊出詩歌:張秋生《展覽會》等;小說:胡萬春《新人小傳》,段瑞夏《典型發言——續<一篇揭矛盾的報告>》等;散文:姚克明《起重工的手》等。
《陜西文藝》第5期發表小說:陳忠實《高家兄弟》;散文:路遙《銀花燦爛》。
《湖北文藝》第5期刊出英山縣知識青年熊召政《獻給祖國的歌》。
10月
25日 《文匯報》發表任大霖的文藝短論《從“黨的孩子”談起》。
《解放軍文藝》10月號刊出散文:汪浙成《沙漠的笑容》;報告文學作品:侯鈺鑫等《輝煌的土地》;評論:葉茂康《軒然大波中的勾結與爭奪——從<紅樓夢>抄檢大觀園看反動階級內部爭斗的特點》。
《朝霞》第10期刊出小說:陳先法、趙蘭英《秧田新苗》;散文:王小鷹《花開燦爛》。
《山東文藝》第5期刊登詩歌李存葆的《油城禮贊》等。
文藝作品集《碧空萬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小說:古華《仰天湖傳奇》等。
11月
10日,《解放日報》刊出解放軍空軍某部宮璽的詩《在向前飛馳的列車上》。
《朝霞》第11期刊出特寫:姚克明、劉征泰、徐剛、段瑞夏、陳繼光等《上海啊,你的未來》。
《北京文藝》第6期刊登理由、陳志忠《小戲開新花 高歌頌英雄——四省、市、自治區文藝調演小戲劇目觀后》。
《陜西文藝》11月號發表詩歌:工人沈奇《夜巡》。
《湖北文藝》第6期刊出詩歌:工人胡發云《我們的紅衛兵戰友》。
《四川文藝》11月號刊出詩歌:工人張新泉《出勤簿》。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刊登吳良鏞的文章《從歷史上孔廟的興毀看尊孔反孔的斗爭》。
詩集《放歌天安門》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工農兵學員平凹、和谷《工農兵學員之歌》。
12月
《解放軍文藝》12月號發表小說:李存葆《合作醫療的風波》。
《廣西文藝》第11-12期詩歌:南丹縣插隊知識青年楊克《紅花朵朵》詩。
《云南文藝》第6期刊出詩歌:解放軍某部高洪波的《理論小組》。
1975年
1月
《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朱敏慎《廣場附近的供應點》,段瑞夏《十年樹人》,錢鋼《鋼澆鐵鑄》等;詩歌:孫紹振、劉登翰《狂飆頌歌》等;理論:高義龍《作家•創作•世界觀——從高爾基的<母親>和<懺悔>及列寧的批評想起的》。
《學習與批判》第1期刊載任犢的《讀〈朝霞〉一年》、劉大杰的《讀〈紅與黑〉》,孫樂英、陸麗芬《論歷史上儒家對婦女的迫害》。
《福建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柯原《才溪詩抄》。
《陜西文藝》第1期刊出路遙的散文《燈火閃閃》。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紀宇《船廠抒情》,苗得雨《沂蒙愚公歌》。
《安徽文藝》1月號刊出嚴陣《東風不停地吹——文化大革命凱歌之四》。
《湖北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胡發云《遵義寄情》、黃聲笑(黃聲孝)《長江號子唱新春》、管用和《公社人》等詩。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一期增刊發表蕭萐父的文章《農民革命的風雷對王夫之思想的影響》,唐長孺的文章《曹操法家路線的形成及其局限性》。
《文史哲》第1期發表蕭滌非的文章《唐代法家詩人劉禹錫》。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刊登陸文虎的文章《李斯是秦代文化的杰出代表》。
《浙江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刊登蔣風的文章《略談諺語中反孔和尊孔的哲學思想斗爭》。
葉永烈的科普童話故事《煙囪剪辮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月
2日,《文匯報》刊出江迅的詩《扎根派的歌——記一個農場的“扎根農村”誓師大會》。
26日,《人民日報》發表張法的評論《燔虱與除蠹》。
《解放軍文藝》第2期刊登小說:劉兆林《特殊合金鋼》;散文:溫小鈺《烏蘭牧騎生活散記》。
《朝霞》第2期發表散文:俞天白《高空的閃光》;理論:吳歡章《散文要有戰斗的思想光彩——評<嶄新的記錄>》等。
《學習與批判》第二期發表陳旭麓《“九州生氣恃風雷”——<龔自珍全集>重印前言》。
《廣東文藝》第2期發表葉蔚林的散文《激流飛筏》。
《人民教育》第2期發表馮友蘭的詩《七律•歡慶四屆人大》。
章德益、龍彼德的詩集《大汗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7日,《體育報》發表李健吾的散文《夜訪紅醫村》。
23日,《文匯報》刊發郝銘鑒的文藝短論《文藝創作也要大干快上》。
本月,《詩刊》社舉行學習毛主席詞二首的座談會,詩人袁水拍、馮至、李瑛、藏克家、田間等同志在會上做了發言。
《解放軍文藝》第3期發表詩歌:葉延濱《女隊長的畫》、葉文?!短焐缴诒贰㈨n作榮《火熱的工棚》等。
《朝霞》第3期刊登理論:任犢的《走出“彼得堡”——讀列寧一九一九年七月致高爾基的信有感》。
《北京文藝》第二期刊登滕云、何峰《從“文以明道”看柳宗元的文學思想》等。
《福建文藝》第2期刊出孫紹振、劉登翰《在革命樣板戲的光輝啟示下——讀〈福建文藝〉一九七四年的詩歌》。
《黑龍江文藝》第3期刊出陸星兒的小說《牛角》。
《武漢文藝》第2期刊出工人胡發云的長詩《新的進軍》、工人高伐林的詩《鋼廠新人》。
《北京大學學報》第3期發表聞軍的評論文章《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學習革命樣板戲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的經驗》。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期刊登吳良鏞的文章《我國城市史上儒法斗爭的幾個問題》。
《齊魯學刊》第2期發表顧農的文章《評尊儒反法的詩人陶淵明》。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刊登金梅的文章《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在斗爭中前進——評長篇小說<金光大道>第二部》。
4月
29日,《人民日報》刊出蔣子龍的小說《時間的主人》。
《朝霞》第4期發表小說:史漢富《百分之九十五》,楊代藩《春筍嶺》,曹雨煤《水妹子》。
《學習與批判》刊登文學評論:彭浦機器廠工人陳大康《談“出冷門”》。
《湘江文藝》第2期發表詩歌:聶鑫森《磨刀工之歌》。
《文史哲》第2期發表顧農的文章《尊儒反法的文藝思想家——劉勰》,包遵信的文章《道學的形成和它的反動本質——兼論封建社會后期儒法斗爭的歷史特點》。
5月
25日,《解放日報》刊出詩歌:趙麗宏《在入??凇贰?/p>
《解放軍文藝》5月號刊出浩然《為無產階級專政沖鋒陷陣》。
《朝霞》第5期刊登任犢的文章《讓思想沖破牢籠——學習列寧〈歐仁•鮑狄?!涤懈小贰P≌f:孫顒《老實人的故事》;散文:林偉平《獻給廬山的歌》。
《天津文藝》第3期發表蔣子龍的文章《勢如破竹》、浩然的《學習典型化原則札記》。
《華中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第3期刊登黃曼君的文章《魯迅論<水滸>和反投降派的斗爭》。
中共綏陽縣委宣傳部編的詩集《噴泉集——工農兵詩集》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李發模《演出》等詩。
黑龍江生產建設部隊政治部編短篇小說集《邊疆的主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有梁曉聲《邊疆的主人》,陳可雄《新松挺拔》等。
6月
9日,《人民日報》刊登聞軍的文章《文藝必須成為黨的事業的一部分》。
15日,《光明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前鋒》。
15日,《北京日報》發表楊義的散文《我們的第一個“腳印”》。
《解放軍文藝》6月號刊出詩歌:戰士喬良《進山》;評論:常寶華、常貴田《歌頌新英雄 改造舊形式》。
《朝霞》第6期刊登小說:賈平凹《彈弓和南瓜的故事》。
文藝作品集《序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小說:姚真《紅衛兵戰歌》,姚克明《掛紅花那天》,姚華《青春頌》;劇本:陸天明《樟樹泉》;詩歌:錢鋼《鋼澆鐵鑄》,孫紹振、劉登翰《狂飆頌歌》。
《友誼的彩虹——坦贊鐵路工地詩歌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張志民《友誼暖在心窩里》等詩。
張長弓、鄭士謙合著的長篇小說《邊城風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兒童文學作品集《蓋紅印章的考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內收劉心武《蓋紅印章的考卷》,鐵凝《會飛的鐮刀》等。
7月
3日,《北京日報》發表楊義的散文《年輕的共產黨員》。
27日,《貴州日報》發表雨煤的小說《山的性格》。
本月,《解放軍文藝》7月號刊出詩歌:陳良運《連心橋》、葉延濱《“實戰演習”》;評論:毛志成、陳智賢《屈原作品中的法家思想》。
《朝霞》第7期刊載詩歌:柯原《紅井》、趙麗宏《勝利的渡口》;評論:陳大康《贊“傻”》;散文:余秋雨《記一位縣委書記》,羅達成《興業路抒懷》,俞天白、王錦園《爆竹聲聲》;小說:雨煤《山寨鐘聲》。
《北京文藝》第四期刊登詩歌:顧城《入伍》;散文:韓小蕙《火伯伯》。
《陜西文藝》第四期刊登陳忠實的小說《公社書記》。
《黑龍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劉魁立的文章《<水滸>是一部宣傳投降主義的反面教材》。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夏康達的文章《進化論與復辟狂》。
8月
《朝霞》第8期發表小說:劉緒源《女采購員》,葉蔚林《大草塘》。
《學習與批判》第8期刊有余秋雨的《讀一篇先發現的魯迅佚文》,劉大杰的《唐代社會與文學的發展》和徐緝熙的《漫談看一點文學史》等。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韓少功的散文《稻草問題》。
梅紹靜的敘事長詩《蘭珍子》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
26日,《天津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渤海雄姿》。
《解放軍文藝》9月號刊出李存葆《合圍》。
《朝霞》第9期刊出小說:劉觀德《鋼廠笛聲》;文:徐一鳴、林偉平、陳心中《在駝峰上》。
《學習與批判》第9期刊有評論:陳大康《論阮氏三兄弟》,復旦大學工農兵學員仲富蘭《宋江的“反詩”》。
《天津文藝》第5期發表蔣子龍的散文《力量源泉》。
《福建文藝》第5期刊出俞兆平《新的長征》、上杭女知識青年林祁《養豬姑娘》和劉登翰、孫紹振《伐木者之歌》等詩。
《安徽文藝》9月號發表楊匡漢的評論《誓做當代鮑狄埃──讀農民女歌手殷光蘭:“毛主席送我上講臺”的修改稿》。
《武漢文藝》第5期發表陸耀東的《批反面教材<水滸>,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古遠清的《大力歌頌社會主義現實的光明面》。
《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刊登金堯如的文章《從近代儒法斗爭試論魏源革新思想的階級基礎》。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刊登金梅的文章《試論浩然的創作道路》。
諶容的長篇小說《萬年青》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張抗抗的長篇小說《分界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同日,《大眾日報》發表李存葆的散文《紅軍的腳印》。
本月,《解放軍文藝》10月號發表苗得雨《革命新愚公的贊歌》、喬良《齊步——走》等詩。
《朝霞》第10期發表小說:劉緒源、蔣明德《光明磊落》,胡萬春《永不停步》等;散文:趙麗宏《笛音繚繞》,徐開壘《生活的大書——國慶抒情》;理論:郭紹虞《宋江私放晁蓋新析》。
《學習與批判》第10期刊登余秋雨的《評胡適的〈水滸〉考證》,徐緝熙《歌頌什么,反對什么?——評<水滸>的投降主義本質》。
《文史哲》第四期發表肖兵的文章《評李逵》,吳功正的文章《略論<水滸>的政治傾向》。
《北京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閻崇年的文章《評康熙》。文章稱康熙帝“是一個有作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康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維護領土主權、抗擊沙俄侵略,作出了一定的歷史貢獻”。
馬季、唐杰忠的少兒相聲集《游擊小英雄》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1月
1日,《光明日報》刊出謝冕的文章《敘事詩創作的新收獲——評〈鉆塔上的青春〉》。
同日,《文匯報》發表茹志鵑的散文《涼亭漫話》。
5日,《文匯報》刊出姜彬的文章《創造民族形式的新詩歌》。
22日,《人民日報》刊出殷之光的文章《進一步發揮無產階級詩歌的戰斗作用——談大力開展詩歌朗誦活動》。
23日,《光明日報》刊出田間的文章《吹起進軍號》。
《學習與批判》第11期發表評論:劉大杰《李白的階級地位與詩歌藝術》。
《北京文藝》第6期發表陳建功的小說《尚奎師傅》。
《陜西文藝》第六期刊登賈平凹的小說《兩個木匠》。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一個新生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評<金光大道>中的張金發》。
12月
7日,《解放日報》刊出吳歡章的文章《需要更多更好的政治抒情詩——詩歌漫談之七》。
《朝霞》第12期發表小說:賈平凹《隊委員》;散文:孫顒《窗口》,羅達成、吳振標《古炮的壯歌》,陳先法、周林發《勝似春光》;報告文學:黃宗英、蔣小磬《可敬的人們──長壽支路菜場的日日夜夜》。
《學習與批判》第12期發表評論:黃霖《“眼前二萬里風雷”——評<儒法斗爭史話>》,以及上海圖書館顧廷龍、沈津《關于新發現的<京本忠義傳>殘頁》。
《四川文藝》12月號發表周克芹的報告文學作品《銀花朵朵》。
《貴州文藝》第6期發表雨煤的小說《季節不等人》。
劉心武的中篇小說《睜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彩色故事影片《春苗》在公映。謝晉等導演,李秀明、達式常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紅雨》公映。崔嵬導演,曹秀山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第二個春天》公映。影片由桑弧、王秀文導演,于洋、楊雅琴等主演。
1976年
1月
1日,彩色故事影片《決裂》公映。李文化、黃健中導演,郭振清、葛存壯等主演。
17日,《人民日報》發表余秋雨的散文《路》。
20日,《人民文學》復刊第一期刊發小說:蔣子龍《機電局長的一天》、陸星兒《楓葉殷紅》、孫颙《老實人的故事》;評論:劉夢溪《封建統治階級為什么有時禁<水滸>?》。
22日,《人民日報》發表陳漱渝的隨筆《視個人名利如糞土》。
24日,《光明日報》發表金梅的評論《努力反映農業學大寨的偉大斗爭生活——評長篇小說<克孜勒山下>》。
25日,《光明日報》發表書瀛的散文《雨天訪問西固壁》。
同日,《南方日報》發表陳國凱的短篇小說《主人》。
《解放軍文藝》1月號發表評論:李元洛《讀魯迅詩論札記》,范詠戈《科學的入口處及其它》等。
《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陳先法《未受邀請的“代表”》;評論:江曾培《向前看》,陳大康《談“算賬”》。
《學習與批判》第1期發表評論:谷超豪《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使我煥發出革命青春》。
《北京文藝》第一期發表小說:理由《大路上》等。
《天津文藝》第1期開始連載蔣子龍的中篇小說《機電局長》。
《新疆文藝》第1期發表余開偉的評論《革命風暴的高亢頌歌──讀賽福鼎同志的詩文集〈風暴之歌〉》。
《陜西文藝》第1期發表路遙、李知、董墨的散文《吳堡行》。
《文史哲》第1期發表蕭滌非的文章《敬讀毛主席的光輝詩篇》,黃侯興的文章《論魯迅的歷史觀》,錢林森的文章《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典型——論<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形象》。
彩色故事影片《金光大道》(上集)公映。林農、孫羽導演,張國民、王馥荔、浦克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難忘的戰斗》開始公映。湯曉丹、天然、于本正導演,達式常、焦晃、白穆等主演。
2月
同日,《文匯報》刊登茹志鵑的散文《小小山歌大寨音》。
6日,《人民日報》發表金河的短篇小說《急行軍》。
8日,《光明日報》刊登茹志鵑的散文《大寨的……》。
《朝霞》第2期刊登小說:劉緒源《凌云篇》,劉觀德《崗位》,夏堅勇《掌印》;評論:高義龍《一面鏡子——論曹仲和》,江曾培《莫把延安當西安》。
《學習與批判》第2期發表陳旭麓的文章《是拆廟還是補天?——李贄與<水滸>及其他》,譚其驤的文章《碣石考》。
《北京文藝》第二期開辟“認真學習毛主席詞二首”專欄,發表曹禺《我們要歌唱——敬讀毛主席詞二首》,阮章競《偉大的詩篇 光輝的典范——學習毛主席詞二首的體會》。
《江蘇文藝》第2期刊發小說:黃蓓佳《開弓沒有回頭箭》,范小天《板頭師傅》,高華《小站春暖》等。
《湘江文藝》第2期發表韓少功、劉勇的評論《斥“雷同化的根源”》。
《福建文藝》第2期發表孫紹振的評論《群眾詩歌創作的可喜收獲──讀〈紅日照霞山〉》。
《陜西文藝》第2期發表小小說:路遙《父子倆》,賈平凹《曳斷繩》等。
《云南文藝》第2期發表謝冕的評論《時代需要號角》。
高爾品的長篇小說《足球場上》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2日,影片《反擊》,李文化導演,于洋、胡朋等主演。
7日,《光明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李戰斗的故事》。
15日,《新華日報》發表王臻中的文章《文科教改的響亮戰歌——喜讀短篇小說集<紅纓>》。
同日,《光明日報》刊登袁良駿的文章《淺談魯迅小說中的復辟派形象》。
《人民文學》第2期發表詩歌:臧克家《憶向陽——五七干校贊歌三首》。
《朝霞》第3期刊發散文:王周生《晨光從這里升起》,胡廷楣《紅旗在我們心中飄揚》;詩歌:宮璽《叱咤風云》,劉大杰《七律四首》。
《北京文藝》第3期發表小說:馬立誠《決賽之前》;評論:毛志成《“雷峰塔”與“孩兒塔”》等。
《汾水》第3期發表杜書瀛的文章《沿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進──學習毛主席關于詩歌創作指示的體會》。
《上海少年》第3期發表小說:吳周文《爭奪》。
4月
(“四五運動”后),11日,《光明日報》發表雷抒雁的詩歌《天安門在戰士心坎上》。
24日,《光明日報》發表陸貴山的評論《走資派的一鏡子──談〈金面光大道〉中的張金發》。
25日,《人民日報》發表黃宗英小說《山亭斗“虎”》。
《解放軍文藝》第4期評論:王愿堅、陸柱國《堅持學習革命樣板戲,迎頭痛擊右傾翻案風》。
《詩刊》第4期刊登評論:馮至《“今不如昔”——復辟倒退的濫調》、田本相《學習魯迅詩歌的戰斗精神——讀魯迅后期詩歌有感》、謝冕《壯麗的青春之歌──贊長詩〈鉆塔上的青春〉》、羅宗強的評論《一代新人的動人形象──讀組詩〈深山創業〉》等;詩歌:韓靜霆《“扁擔劇團”贊》;通訊:殷之光《北京市舉辦職工業余詩歌朗誦學習班》、謝文利、蔣原倫《黑龍江召開詩歌創作座談會》等。
《朝霞》第4期刊發評論:朱杰人《典型化的力量》,高義龍《從“不是奴隸”到“做‘星期五’”》,陳大康《光明與黑暗》等。
《學習與批評》第5期發表劉大杰的文章《韓愈與古文運動》等。
《陜西文藝》第4期發表賈平凹的小小說《對門》。
《黑龍江文藝》發表陸星兒的小說《舞臺主人》。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韓少功的小說《對臺戲》。
《群眾藝術》第4期發表賈平凹的革命故事《豆腐坊的故事》。
王潤滋的長篇小說《使命》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短篇小說集《新的戰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內收陳建功的《算賬》、李存葆的《蜜桃花開》、母國政的《北疆風雪》等。
石一歌的《魯迅傳》(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學習與批判》叢書”之一。
5月
5日,《解放日報》刊登江曾培文章《文藝創作的重要課題——論表現無產階級與走資派的斗爭》。
11日,《浙江日報》發表單演義的文章《從“獨木橋”想到的——讀魯迅小說<風波>有感》。
31日,《體育報》發表顧城的詩《運動場上兒歌》(四首)。
《解放軍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時永福等《凱歌如潮旗如畫——熱烈歡呼反擊右傾翻案風斗爭的偉大勝利》。
《詩刊》第5期發表詩歌:臧克家《八億人民齊怒吼》、田間《寫在金水橋旁》、時永?!逗煤?,紅色的風暴》、韓作榮《狂飆曲》,韓靜霆《干校夯歌》,鄒荻帆《飼養員》、張士燮《憤怒聲討鄧小平》,王燕生《凱歌飛向毛主席》,劉章《文化大革命好得很》。
《人民文學》第3期上發表小說:陳忠實《無畏》;散文:陳建功《火紅的袖標》。
《朝霞》第5期刊登小說:林正義《五月驚雷》,俞天白、王錦園《第一號文件》;評論:潘頌德《真偽辨》。
《學習與批判》第5期發表顧易生、王運熙的文章《讀洪皓<江梅引>》。
《湖北文藝》第5期發表徐遲的散文《詩言志——回憶1945年在紅巖毛主席給作者題詞》。
《陜西文藝》第5期發表李鎮、金元浦的小說《地鋪》。
電影《青春似火》,董克娜、辛靜導演,楊雅琴、辛靜等主演。
《河南文藝》第5期發表葉文玲的散文《革命的巨輪》。
電影《西沙兒女》開拍。由水華導演,朱時茂、李秀明、張連文等主演。
《文史哲》第3期發表孫昌熙的文章《試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戰斗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發表閻崇年的文章《論王莽復辟的社會基礎》,文章稱“在當前深入批判鄧小平、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斗爭中,重溫歷史,繼續批孔,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研究王莽復辟的社會基礎,對于反對資本主義復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是有現實意義的。”
計紅緒編劇的電影《千秋業》開拍。
電影《戰船臺》開拍,傅超武導演,王振江等主演。
俞天白、王錦園執筆的長篇小說《鐘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陸星兒等著的短篇小說集《楓葉殷紅》由農村讀物出版社編輯出版。
6月
6日,《浙江日報》發表蔣風的文章《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讀長篇小說<前夕>》。
8日,《人民日報》發表解放軍某部范詠戈的文章《“一直唱到共產主義”,好!——讀<一直唱到共產主義>》。
12日,《人民日報》發表北京電影制片廠于洋的文章《在電影革命的大路上前進》。
14日,《新華日報》發表黃宗英的散文《水──頌宿遷》。
19日,《光明日報》刊登李希凡的《要塑造典型——駁文藝創作上的一種奇談怪論》。
23日,《人民日報》發表謝冕的評論《同黨內走資派作斗爭的戰歌──讀小靳莊大隊的兩本新詩》。
《詩刊》第6期發表高亨《詩三首》。
《朝霞》第6期發表評論:陳思和《且談“黃絹之術”》,陳大康《“飲食結構”改善種種》,劉緒源《新生事物與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女采購員>創作體會》。
《北京文藝》第6期發表詩歌:黃帥《高舉紅旗反潮流》。
《陜西文藝》第6期發表陳忠實的散文《努力學習 努力作戰》。
《武漢文藝》第6期發表楊書案的散文《紅太陽光輝照萬代:“農講所”二題》。
文藝作品集《火,通紅的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陸天明的話劇劇本《火,通紅的火》等。
劉心武的中篇小說《睜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萬隆的長篇小說《響水灣》由北京人民出版社。
7月
1日,電影《歡騰的小涼河》開始上映。劉瓊、沈耀庭導演,馬昌鈺、潘虹等主演。
3日,《光明日報》發表李國濤的文章《要在斗爭中爭取入黨——讀幾篇寫黨組織“納新”的小說》。
《解放軍文藝》第7期發表散文:朱蘇進《紅旗高揚》;評論:吳士余《主要矛盾沖突的設置及其他——評短篇小說<進軍臥虎坪>》。
《人民文學》第4期發表蔣子龍的短篇小說《鐵锨傳》。
《詩刊》第7期發表評論:陸貴山《努力表現無產階級與走資派的斗爭》,呂進《閃光的槍刺──讀敘事詩〈閃光的工號〉》。
《工農兵評論》第7期發表王臻中的文章《文學創作要努力反映無產階級同走資派的斗爭》。
8月
2日,《人民日報》發表解放軍某部李小雨的詩歌《青年指揮員》.
18日,《廣州日報》發表黃子平的詩歌《如風如火──獻給紅衛兵戰友們》。
26日,《文匯報》發表陳思和的文章《為“補上這一課”提供生動教材──喜讀今年的〈上海少年〉》。
28日,《光明日報》發表馮天瑜的文章《反潮流的杰出著作——讀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
《人民文學》第5期發表張抗抗的散文《征途在前》;革命故事:祖慰、于力《逮“抓雞老虎”》;評論:吳歡章《讓散文大唱革命贊歌》。
《朝霞》第8期發表詩歌:周濤《送報的姑娘》。隨筆:陳大康《理想談》。
《北京文藝》第8期發表小說:陳建功《荷澤驚瀾》,理由《壩上石》。
彩色故事影片《南海風云》公映。景慕達、張勇手導演,唐國強、張勇手、洪學敏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雁鳴湖畔》公映。張笑天、王維臣編劇,高天紅導演。呂亞林、張力維、史可夫等主演。
9月
9日,《新華日報》發表王臻中的文章《魯迅小說中復辟派的形象》。
22日,《人民日報》發表才旦卓瑪的文章《永遠歌唱我們心中的紅太陽》。
26日,《光明日報》發表雷抒雁的詩歌《毛主席,我們永遠懷念您》。
《解放軍文藝》第9期刊發王樹和、劉兆林的特寫《戰士本色》等。另刊有詩歌:易中天《廣積糧戰歌》。
《詩刊》第9期發表評論:呂進《需要更多好詩評》,藍棣之《重視政治鼓動詩的創作》。
《人民戲劇》第5期刊登魯彥周、江深的話劇《大河春秋》。
古華的長篇小說《山川呼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莫應豐長篇小說《小兵闖大山》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10日,《吉林日報》發表王小妮的詩歌《向毛主席宣誓》。
22日,《人民日報》發表徐剛的詩歌《祖國,在前進!——寫在天安門前的游行隊伍中》。
彩色故事影片《南海長城》公映。李俊、郝光導演,王心剛、劉曉慶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山里紅梅》公映。喬典運編劇,斯蒙導演,鄭幼敏、史進等主演。
本年
彩色故事影片《征途》完成拍攝。顏碧麗、包起成導演,秦怡、江山、曹效萍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盛大的節日》,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謝晉導演,焦晃、朱龍廣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占領頌》開拍。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韓涵俠導演,斯琴高娃等主演。
1973年
1月
21日,《光明日報》刊出北京第一機床廠工人王恩宇的文章《延安山花紅艷艷——讀詩集〈延安山花〉》。
《四川文藝》第一期發表詩歌:胡笳《油海浪花》等;小說:艾蕪《高高的山上》;評論:唐正序《移植革命樣板戲,深入開展川劇革命》。
《天津文藝》復刊號刊出小說:蔣子龍《弧光燦爛》。
《河北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堯山壁《渡“江”進行曲》。
《廣東文藝》第1期刊出小說:程賢章《公社食品站》,廖紅球《迎著朝霞》。
《安徽文藝》1月號試刊刊出小說:陳桂棣《情深誼厚》。
《長沙文藝》第1期發表莫應豐的短篇小說《山村五月夜》。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白壽彝的文章《論秦始皇》,稱“他是一個‘厚今薄古的專家’,執行了一條適應歷史發展的革新路線,改革上層建筑,促進了封建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局面?!?/p>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袁偉時的文章《孔子反動教育四議》。
2月
《少年文藝》第2期發表矯健的短篇小說《鐵虎》。
3月
3日,《文匯報》發表矯健的小說《春天》。
《解放軍文藝》3月號刊出散文:汪浙成《錫林浩特燈火》。
《北京新文藝》更名為《北京文藝》,第一期刊出詩歌:丁東《和大寨英雄握手》。
《四川文藝》第二期刊出散文:鄧緒東、趙長天《銀花朵朵》。
《內蒙古文藝》試刊刊出評論:溫小鈺《努力寫好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革命樣板戲學習札記》。
《吉林文藝》3月號刊出詩歌:顧笑言《踏著雷鋒的足跡前進》。
《河北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陳映實《無個性即無共性》。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一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4月
8日,《文匯報》發表吳芝麟的小說《快馬加鞭》。
《山東文藝》第5期發表詩歌:王潤滋《喧囂的漁港》。
《遼寧文藝》第4期刊出馬達的敘事詩《阿薩》和社員張占興的詩《頂天立地一個“斗”》。
《湘江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楊文虎《英雄人物要置身于矛盾斗爭之中》。
《福建文藝》(試刊)第1期刊出詩歌:俞兆平《催春曲》。
詩集《軍墾新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浙江生產建設部隊黃亞洲《早晨》等詩。
詩集《塞上新歌》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收解放軍某部雷抒雁《沙漠練兵組詩》等詩。
5月
《紅旗》第5期發表周建人的文章《學習魯迅,培養青年》。
《解放軍文藝》5月號刊出詩歌:匡滿《向陽堤》、韓作榮《筑路歌》;評論:王向峰《要有高度的典型概括》。
《北京文藝》第二期發表詩歌:陳建功《歡送》;散文:韓靜霆《小豹》。
《河北文藝》第3期刊出評論:山赤、金梅《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文藝創作——讀短篇小說集〈駿馬飛騰〉》。
《吉林文藝》5月號刊出詩歌:張天民《大慶詩簡》。
《黑龍江文藝》試刊第3期刊出龍彼德《接鞭》等詩。
文藝作品集《朝霞》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收錄有小說:段瑞夏《特別觀眾》、趙自《底腳》、黃蓓佳《補考》。
內蒙古革委會五七干校編的《戰地黃花——五 七戰士詩歌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楊匡漢《紅旗底下寫青春》等詩。
6月
17日,《文匯報》發表段瑞夏的小說《特別觀眾》。
《解放軍文藝》6月號刊出詩歌:梁上泉《劍門山的路》;散文:汪浙成《第三碗奶茶》。
《山東文藝》試刊第6期刊登詩歌:葉文?!都摇返?。
《呼和浩特文藝》第二期刊出評論;畢文波、楊匡漢《為捍衛無產階級文藝方向繼續作戰》。
張長弓的長篇小說《草原輕騎》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
8日,《文匯報》發表張抗抗的散文《大森林的主人》。
22日,《文匯報》刊出俞天白的小說《開端》。
《北京文藝》第三期刊出評論:吳功正《筆蘸濃情譜詩章評——〈放歌長城嶺〉的藝術特色》;小說:理由《清明雨》,工人鄭萬隆《一個心眼》。
《四川文藝》7月號刊出小說:周克芹《早行人》。
《陜西文藝》創刊號刊出散文:路遙《優勝紅旗》,陳忠實《水庫情深》。
《河北文藝》第四期刊出評論:吳士余、戈塵等《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學習魯迅的戰斗精神和創作思想》。
《廣西文藝》第7期刊出楊榮國《孔子——頑固地維護奴隸制的思想家》。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刊登齊思和的文章《批判孔子的反動唯心史觀》,周一良的文章《讀柳宗元的<封建論>》。
宮璽的詩集《銀翼閃閃》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姜金城的詩集《海防線上的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
12日 《光明日報》刊出劉登翰、孫紹振的詩《指點河山重安家——給公社水利專業隊》。
《解放軍文藝》8月號刊出詩歌:宮璽《機場詩頁》;評論:謝冕《戰斗前沿的紅花——詩集〈紅花滿山〉讀后》;小說:劉兆林《流水清清》。
《四川文藝》8月號刊出小說:周克芹《李秀滿》;評論:鄧儀中、仲呈祥《學習魯迅解剖階級敵人的斗爭經驗》,尹在勤《新詩要努力向革命樣板戲學習》。
《天津文藝》第4期刊出高占祥的詩《銀紙彩墨繪英雄》。
《群眾藝術》第八期刊出詩歌:沈奇《十萬礦石一把抓》;革命故事:賈平凹、馮有源《一雙襪子》。
文藝作品集《金鐘長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小說:姚克明《踏著晨光》,散文:張重光《杠棒贊》,賈曉晨《星星寨》,菡子《大海之歌》。
寧宇的詩集《紅色的道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福建人民出版社編的詩集《閩山朝霞紅》由該出版社出版。收廈門林祁《磨出鐵肩好接班》、霞浦縣俞兆平《赤腳醫生贊》等詩。
9月
15日,上海《學習與批判》創刊??撬枷朐u論:王運熙、顧易生、李慶甲《試論屈原的尊法反儒思想》。
《解放軍文藝》第9期上刊登詩歌:黃亞洲《鷹兒看看我是誰》、陳國屏《插隊》。
《北京文藝》第四期刊出北京人民印刷廠高占祥《滿懷豪情印〈公報〉》,北京下鄉知青郭小林《前進在偉大的時代——致下鄉知識青年朋友》等;評論:黃侯興、田本相《一篇討伐“天才論”的戰斗檄文——讀魯迅的〈門外文談〉》;散文:劉厚明《河灘上》。
《河北文藝》第5期刊出評論:吳泰昌《一個反革命復辟的文學口號——批判劉少奇一類騙子所謂文學“寫人”的謬論》。
《湘江文藝》9月號刊出詩歌:王燕生《請獻給心中的太陽》;小說:葉之蓁《跑接力賽的人們》。
《文物》第九期刊登包遵信的文章《明<城闕里記>碑文反映的起義農民對孔教的蔑棄》。
10月
《學習與批判》第2期發表評論:徐緝熙《評<紅樓夢>》。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詩輯李存葆《海疆抒情》等詩。
《廣東文藝》第10期刊出解放軍章明《延安的頌歌》等詩。
《湘江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王燕生《指揮長》、株洲市工人聶鑫森《戰斗的鼓聲》等;評論:李元洛《從“文章得失不由天”談起——學習魯迅札記》。
《四川文藝》10月號刊出評論:唐正序、陳應鸞《深入批林整風,繼續搞好文藝革命》,王爾齡《古今“禮治”的反動面目》。
短篇小說集《火花》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內收陳建功的《“鐵扁擔”上任》、鄭萬隆的《代理班長》等。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立“批林批孔研究小組”。1974年人員調整后定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以梁效、柏青、高路、景華、安杰、秦懷文、郭平、施均、金戈、萬山紅、祝小章、梁小章、史軍、聞軍、哲軍等為筆名。寫作組主要由駐兩校的軍宣隊負責人遲群、謝靜宜主持,另8341部隊文書科副科長、北京大學黨委常委、軍宣隊代表李家寬任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政工組宣傳組副組長宋伯年和清華大學的王世敏任副書記。梁效分為寫作組、研究組,主要成員有如范達人、何芳川、湯一介、楊克明、王朝文、盧振義、葉朗、胡經之、梁英明、徐琳、鐘哲民、孫靜、孫慶升、馮天瑜等,而馮友蘭、周一良、林庚、魏建功等老教授在研究組(后改名注釋組)任顧問,主要任務是負責寫作組的文章“把關”。寫作組先要由毛澤東直接向謝靜宜下達指示和要求,然后再由謝和遲向“梁效”負責人轉達、貫徹;此外,他們還要根據江青等的授意進行寫作。梁效存在的三四年時間里,共發表文章181篇。(參閱范達人:《梁效往事》,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11月
《解放軍文藝》11月號刊出評論:李希凡《從未休戰 永不休戰》等。
《學習與批判》第3期上發表金沖及《<天演論>和中國近代反孔思潮》,秋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對胡適的一場斗爭談起》。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對胡適的一場斗爭談起》一文中,作者稱胡適為“賣國賊”、“反革命”等。
《廣東文藝》第11期刊出詩歌:黃子平《膠林深處》。
《陜西文藝》11月號刊出詩歌:谷溪、路遙《歌兒伴著車輪飛》;小說:陳忠實《接班以后》,鄒志安《流水歡歌》。
張長弓的長篇小說《青春》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陜西省漢中地區革委會文教局編印的詩集《漢水新歌——漢中地區革命文藝創作選集之一》印行。收張俊彪《毛主席和咱心連心》、沈奇《爐火正紅》等詩。
12月
23日,《新疆日報》發表余開偉的文藝短評《努力描寫「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讀短篇小說〈風從大寨來〉》。
本月,《解放軍文藝》第12期發表詩歌:雷抒雁《軍訓號角》、楊牧《葡萄架下一堂課》、以及常貴田對相聲作品《喇叭聲聲》。
《學習與批判》第4期發表評論:郭紹虞《從漢代的儒法之爭談到王充的法家思想》。
《湘江文藝》第6期刊出報告文學作品:胡英、譚談《韶山紅旗飄萬代》。
劇本集《珍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陸天明《揚帆萬里》。
散文集《韶山紅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葉蔚林的《韶山紅日》、古華的《種春人的歌》等。
1974年
1月
20日,《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夏興(段瑞夏執筆)《初試鋒芒》,姚真的《紅衛兵戰旗》,段瑞夏《電視塔下》。
《解放軍文藝》1月號刊出草明的小說《幸福》。
《學習與批判》第1期發表余秋雨的《胡適傳》,文中寫道“這就是曾混跡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胡適的歸宿。十年遷北帝國主義‘所化’,十年后又被封建帝王‘所化’——真是走了一條中國買辦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必由之路。”同期還發表評論:姚克明、黃彩虹《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唱贊歌》,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工業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一》等。
《天津文藝》1月號發表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壓力》。
《上海少年》第1期發表葉永烈的科學童話作品《干嘛要搬家》。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許懷中的文章《魯迅評<紅樓夢>中對胡適派的批判》。
《文史哲》第一期刊登龐樸的文章《孔府地租剝削內幕》。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暢廣元的文章《“知、仁、勇”是為“復禮”服務的反動道德》。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談“風格”》。
2月
10日,《解放日報》刊出寧宇的朗誦詩《斥“仁義”、“忠恕”》。
《解放軍文藝》2月號刊出短篇小說:朱蘇進的《鐵流奔騰》。
《朝霞》第2期刊出詩歌:儀表工人冰夫《工人階級怒揮鐵掃帚》、機械工人謝其規《千軍萬馬,直搗林彪老巢》,錢鋼《老首長的戰友》等。散文:任大霖《路》,吳芝麟《在列車上》;理論:曾培《從孔老二“惡鄭聲之亂雅樂”說起》。
《廣東文藝》第2期刊出詩歌:兵團戰士洪三泰《寄自黎母山》。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李存葆的短篇小說《猛虎添翼》。
《文史哲》第二期發表李衍柱等的評論文章《西沙自衛反擊戰的壯麗頌歌──讀張永枚同志的詩報告〈西沙之戰〉》。
3月
3日,《文匯報》發表矯健的散文《春天》。
同日,《江西日報》發表陳世旭的短篇小說《徐家灣里一人家》。
18日,《文匯報》發表復旦大學中文系創作組倪震良的小說《方向》。
《朝霞》第3期刊出詩輯《批林批孔炮聲隆》有梅子涵《老大爺的控訴》等;小說:姚克明《掛紅花那天》;散文:段瑞夏《怒吼》。
《北京文藝》第2期刊出小說:鄭萬隆《風雪河灣》。
《湖北文藝》第2期刊出英山縣四顧墩大隊知識青年熊召政的詩歌《梨溝春早》。
《陜西文藝》3月號刊發小說:鄒志安《石橋畔》。
《人民教育》第三期刊登高占祥的文章《誰說工人不能批孔?》
《文史哲》第2期刊登高亨的文章《商君與<商君書>略論》。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刊登王臻中的文章《英雄遍地光彩照人——評江蘇民兵革命斗爭故事選<京江怒濤>》。
《四川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藍棣之的評論《評小說〈高高的山上〉》。
4月
18日,北京話劇團在京演出話劇《云泉戰歌》,編劇劉厚明、藍蔭海。
《福建文藝》第2期發表詩歌俞兆平《林賊與“敲門磚”》。
《廣東文藝》第4期刊出廖紅球的小說《枇杷成熟的時候》。
《湘江文藝》第2期刊出小說:韓少功《紅爐上山》;詩歌:株洲市工人聶鑫森《樂隊指揮》;評論:韓少功《“天馬”“獨往”》,李元洛《反擊戰的凱歌——喜讀詩報告〈西沙之戰〉》。
文藝作品集《青春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散文:梅子涵《我和小白榆》;劇本:陸天明《樟樹泉》。
5月
10日,《新疆日報》刊出新疆軍區某部陳志海、李慎明的文章《碧波南海傳號角——喜讀詩報告〈西沙之戰〉》。
15日,《北京日報》刊出陳滿平、殷之光的文章《壯麗的詩篇戰斗的檄文——讀張永枚同志的詩報告〈西沙之戰〉》。
《朝霞》第5期發表散文:路遙《江南春夜》;詩歌:張秋生《雪地開出串串花》、寧宇《干校燈火》等。
《學習與批判》第5期發表評論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農業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二》。
《天津文藝》第3期刊出小說:蔣子龍《春雷》。
《陜西文藝》第3期發表詩歌:工人沈奇《紅心飛向中南海》;小說:陳忠實《接班以后》。
《廣東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農民林賢治《石壁詩草》。
《武漢文藝》第3期刊出詩歌:七四三五工廠胡發云《廣闊天地訪戰友》等。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陸耀東的文章《魯迅是這樣評論法家的》》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甘競存的文章《魯迅是怎樣評價法家的》。
《四川大學學報》第1期刊出尹在勤的文章《新詩學習革命樣板戲的成功范例——評詩報告〈西沙之戰〉》。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耿耿正氣滿胸膛——讀浩然的中篇小說<西沙兒女——正氣篇>》。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期刊登暢廣元的文章《孔老二的“詩論”是奴隸主的輿論工具》。
延安地區編創組編的詩集《我是延安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梅紹靜《莊嚴的時刻在今天》。
6月
9日,《解放日報》刊出季振邦的詩《在沸騰的工地上》。
28日,《光明日報》發表北京大學“聞軍”的文章《一場復辟與反復辟的生死斗爭——評長篇小說<艷陽天>》。
《朝霞》第六期發表小說:孫颙《長江后浪推前浪》。
《學習與批判》第6期發表評論:杜華章《黨是領導一切的——革命現代京劇彩色影片<杜鵑山>觀后》,徐緝熙《魯迅是怎樣讀<紅樓夢>的》,戴厚英《“特種學者”的“考證癖”》,翁義欽、倪蕊琴《從當代蘇聯“軍事題材”作品看蘇聯社會——蘇修文學述評之三》等。
《四川文藝》5-6月號發表小說:周克芹《棉鄉戰鼓》。
《湘江文藝》第3期刊出小說:韓少功《一條紅鯉魚》。
《文物》第6期發表包遵信的文章《明代著名的法家李贄——讀<藏書>筆記》。
知青短篇小說集《農場的春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長江后浪推前浪》(孫颙)、《小?!罚ㄍ跣→棧┑茸髌?。
7月
28日,《文匯報》發表俞天白的小說《進駐的第一日》。
《解放軍文藝》7月號發表詩歌:李小雨《架梁》等;散文:葉蔚林《晶妹子》;戲?。撼毴A、常寶田的相聲《保衛西沙》,趙連甲等的單弦《鐵嶺紅花》等;小說:戰士朱蘇進《鎮海石和瞄準點》等;評論:吳歡章《革命詩歌的樣板——學習革命樣板戲英雄人物核心唱段札記》。
《四川文藝》7月號刊出評論:尹在勤《新詩學習革命樣板戲的成功范例——贊詩報告〈西沙之戰〉》。
《陜西文藝》第4期刊出金谷、路遙的長詩《紅衛兵之歌》。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期刊登袁偉時《實行法家路線的政治家曹操》,楊榮國《先秦儒法兩家思想是根本對立的》。
《文史哲》第四期刊登李國濤的文章《大觀園里的造反生力軍——從蘇州買來的十二個女孩子》。
8月
24日,《解放日報》刊出吳歡章的文章《詩貴立革命之意——讀詩集〈紅色的道路〉》。
《山東文藝》第四期刊登故事:王兆山《八百斤稻種》。
《四川文藝》8月號刊出詩歌:趙長天《為祖國站崗》。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詩歌:長沙市工人周實《劇院里的回憶》。
9月
15日,《文匯報》刊出銘鑒的文章《遍地紅旗遍地歌——小靳莊詩歌創作活動隨感》。
《朝霞》第9期刊出詩歌:張秋生《展覽會》等;小說:胡萬春《新人小傳》,段瑞夏《典型發言——續<一篇揭矛盾的報告>》等;散文:姚克明《起重工的手》等。
《陜西文藝》第5期發表小說:陳忠實《高家兄弟》;散文:路遙《銀花燦爛》。
《湖北文藝》第5期刊出英山縣知識青年熊召政《獻給祖國的歌》。
10月
25日 《文匯報》發表任大霖的文藝短論《從“黨的孩子”談起》。
《解放軍文藝》10月號刊出散文:汪浙成《沙漠的笑容》;報告文學作品:侯鈺鑫等《輝煌的土地》;評論:葉茂康《軒然大波中的勾結與爭奪——從<紅樓夢>抄檢大觀園看反動階級內部爭斗的特點》。
《朝霞》第10期刊出小說:陳先法、趙蘭英《秧田新苗》;散文:王小鷹《花開燦爛》。
《山東文藝》第5期刊登詩歌李存葆的《油城禮贊》等。
文藝作品集《碧空萬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小說:古華《仰天湖傳奇》等。
11月
10日,《解放日報》刊出解放軍空軍某部宮璽的詩《在向前飛馳的列車上》。
《朝霞》第11期刊出特寫:姚克明、劉征泰、徐剛、段瑞夏、陳繼光等《上海啊,你的未來》。
《北京文藝》第6期刊登理由、陳志忠《小戲開新花 高歌頌英雄——四省、市、自治區文藝調演小戲劇目觀后》。
《陜西文藝》11月號發表詩歌:工人沈奇《夜巡》。
《湖北文藝》第6期刊出詩歌:工人胡發云《我們的紅衛兵戰友》。
《四川文藝》11月號刊出詩歌:工人張新泉《出勤簿》。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刊登吳良鏞的文章《從歷史上孔廟的興毀看尊孔反孔的斗爭》。
詩集《放歌天安門》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工農兵學員平凹、和谷《工農兵學員之歌》。
12月
《解放軍文藝》12月號發表小說:李存葆《合作醫療的風波》。
《廣西文藝》第11-12期詩歌:南丹縣插隊知識青年楊克《紅花朵朵》詩。
《云南文藝》第6期刊出詩歌:解放軍某部高洪波的《理論小組》。
1975年
1月
《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朱敏慎《廣場附近的供應點》,段瑞夏《十年樹人》,錢鋼《鋼澆鐵鑄》等;詩歌:孫紹振、劉登翰《狂飆頌歌》等;理論:高義龍《作家·創作·世界觀——從高爾基的<母親>和<懺悔>及列寧的批評想起的》。
《學習與批判》第1期刊載任犢的《讀〈朝霞〉一年》、劉大杰的《讀〈紅與黑〉》,孫樂英、陸麗芬《論歷史上儒家對婦女的迫害》。
《福建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柯原《才溪詩抄》。
《陜西文藝》第1期刊出路遙的散文《燈火閃閃》。
《山東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紀宇《船廠抒情》,苗得雨《沂蒙愚公歌》。
《安徽文藝》1月號刊出嚴陣《東風不停地吹——文化大革命凱歌之四》。
《湖北文藝》第1期刊出詩歌:胡發云《遵義寄情》、黃聲笑(黃聲孝)《長江號子唱新春》、管用和《公社人》等詩。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一期增刊發表蕭萐父的文章《農民革命的風雷對王夫之思想的影響》,唐長孺的文章《曹操法家路線的形成及其局限性》。
《文史哲》第1期發表蕭滌非的文章《唐代法家詩人劉禹錫》。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刊登陸文虎的文章《李斯是秦代文化的杰出代表》。
《浙江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刊登蔣風的文章《略談諺語中反孔和尊孔的哲學思想斗爭》。
葉永烈的科普童話故事《煙囪剪辮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月
2日,《文匯報》刊出江迅的詩《扎根派的歌——記一個農場的“扎根農村”誓師大會》。
26日,《人民日報》發表張法的評論《燔虱與除蠹》。
《解放軍文藝》第2期刊登小說:劉兆林《特殊合金鋼》;散文:溫小鈺《烏蘭牧騎生活散記》。
《朝霞》第2期發表散文:俞天白《高空的閃光》;理論:吳歡章《散文要有戰斗的思想光彩——評<嶄新的記錄>》等。
《學習與批判》第二期發表陳旭麓《“九州生氣恃風雷”——<龔自珍全集>重印前言》。
《廣東文藝》第2期發表葉蔚林的散文《激流飛筏》。
《人民教育》第2期發表馮友蘭的詩《七律·歡慶四屆人大》。
章德益、龍彼德的詩集《大汗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7日,《體育報》發表李健吾的散文《夜訪紅醫村》。
23日,《文匯報》刊發郝銘鑒的文藝短論《文藝創作也要大干快上》。
本月,《詩刊》社舉行學習毛主席詞二首的座談會,詩人袁水拍、馮至、李瑛、藏克家、田間等同志在會上做了發言。
《解放軍文藝》第3期發表詩歌:葉延濱《女隊長的畫》、葉文?!短焐缴诒?、韓作榮《火熱的工棚》等。
《朝霞》第3期刊登理論:任犢的《走出“彼得堡”——讀列寧一九一九年七月致高爾基的信有感》。
《北京文藝》第二期刊登滕云、何峰《從“文以明道”看柳宗元的文學思想》等。
《福建文藝》第2期刊出孫紹振、劉登翰《在革命樣板戲的光輝啟示下——讀〈福建文藝〉一九七四年的詩歌》。
《黑龍江文藝》第3期刊出陸星兒的小說《牛角》。
《武漢文藝》第2期刊出工人胡發云的長詩《新的進軍》、工人高伐林的詩《鋼廠新人》。
《北京大學學報》第3期發表聞軍的評論文章《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學習革命樣板戲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的經驗》。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期刊登吳良鏞的文章《我國城市史上儒法斗爭的幾個問題》。
《齊魯學刊》第2期發表顧農的文章《評尊儒反法的詩人陶淵明》。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刊登金梅的文章《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在斗爭中前進——評長篇小說<金光大道>第二部》。
4月
29日,《人民日報》刊出蔣子龍的小說《時間的主人》。
《朝霞》第4期發表小說:史漢富《百分之九十五》,楊代藩《春筍嶺》,曹雨煤《水妹子》。
《學習與批判》刊登文學評論:彭浦機器廠工人陳大康《談“出冷門”》。
《湘江文藝》第2期發表詩歌:聶鑫森《磨刀工之歌》。
《文史哲》第2期發表顧農的文章《尊儒反法的文藝思想家——劉勰》,包遵信的文章《道學的形成和它的反動本質——兼論封建社會后期儒法斗爭的歷史特點》。
5月
25日,《解放日報》刊出詩歌:趙麗宏《在入海口》。
《解放軍文藝》5月號刊出浩然《為無產階級專政沖鋒陷陣》。
《朝霞》第5期刊登任犢的文章《讓思想沖破牢籠——學習列寧〈歐仁·鮑狄埃〉有感》。小說:孫顒《老實人的故事》;散文:林偉平《獻給廬山的歌》。
《天津文藝》第3期發表蔣子龍的文章《勢如破竹》、浩然的《學習典型化原則札記》。
《華中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第3期刊登黃曼君的文章《魯迅論<水滸>和反投降派的斗爭》。
中共綏陽縣委宣傳部編的詩集《噴泉集——工農兵詩集》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李發?!堆莩觥返仍?。
黑龍江生產建設部隊政治部編短篇小說集《邊疆的主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內收有梁曉聲《邊疆的主人》,陳可雄《新松挺拔》等。
6月
9日,《人民日報》刊登聞軍的文章《文藝必須成為黨的事業的一部分》。
15日,《光明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前鋒》。
15日,《北京日報》發表楊義的散文《我們的第一個“腳印”》。
《解放軍文藝》6月號刊出詩歌:戰士喬良《進山》;評論:常寶華、常貴田《歌頌新英雄改造舊形式》。
《朝霞》第6期刊登小說:賈平凹《彈弓和南瓜的故事》。
文藝作品集《序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小說:姚真《紅衛兵戰歌》,姚克明《掛紅花那天》,姚華《青春頌》;劇本:陸天明《樟樹泉》;詩歌:錢鋼《鋼澆鐵鑄》,孫紹振、劉登翰《狂飆頌歌》。
《友誼的彩虹——坦贊鐵路工地詩歌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張志民《友誼暖在心窩里》等詩。
張長弓、鄭士謙合著的長篇小說《邊城風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兒童文學作品集《蓋紅印章的考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內收劉心武《蓋紅印章的考卷》,鐵凝《會飛的鐮刀》等。
7月
3日,《北京日報》發表楊義的散文《年輕的共產黨員》。
27日,《貴州日報》發表雨煤的小說《山的性格》。
本月,《解放軍文藝》7月號刊出詩歌:陳良運《連心橋》、葉延濱《“實戰演習”》;評論:毛志成、陳智賢《屈原作品中的法家思想》。
《朝霞》第7期刊載詩歌:柯原《紅井》、趙麗宏《勝利的渡口》;評論:陳大康《贊“傻”》;散文:余秋雨《記一位縣委書記》,羅達成《興業路抒懷》,俞天白、王錦園《爆竹聲聲》;小說:雨煤《山寨鐘聲》。
《北京文藝》第四期刊登詩歌:顧城《入伍》;散文:韓小蕙《火伯伯》。
《陜西文藝》第四期刊登陳忠實的小說《公社書記》。
《黑龍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劉魁立的文章《<水滸>是一部宣傳投降主義的反面教材》。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夏康達的文章《進化論與復辟狂》。
8月
《朝霞》第8期發表小說:劉緒源《女采購員》,葉蔚林《大草塘》。
《學習與批判》第8期刊有余秋雨的《讀一篇先發現的魯迅佚文》,劉大杰的《唐代社會與文學的發展》和徐緝熙的《漫談看一點文學史》等。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韓少功的散文《稻草問題》。
梅紹靜的敘事長詩《蘭珍子》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
26日,《天津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渤海雄姿》。
《解放軍文藝》9月號刊出李存葆《合圍》。
《朝霞》第9期刊出小說:劉觀德《鋼廠笛聲》;文:徐一鳴、林偉平、陳心中《在駝峰上》。
《學習與批判》第9期刊有評論:陳大康《論阮氏三兄弟》,復旦大學工農兵學員仲富蘭《宋江的“反詩”》。
《天津文藝》第5期發表蔣子龍的散文《力量源泉》。
《福建文藝》第5期刊出俞兆平《新的長征》、上杭女知識青年林祁《養豬姑娘》和劉登翰、孫紹振《伐木者之歌》等詩。
《安徽文藝》9月號發表楊匡漢的評論《誓做當代鮑狄埃──讀農民女歌手殷光蘭:“毛主席送我上講臺”的修改稿》。
《武漢文藝》第5期發表陸耀東的《批反面教材<水滸>,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古遠清的《大力歌頌社會主義現實的光明面》。
《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刊登金堯如的文章《從近代儒法斗爭試論魏源革新思想的階級基礎》。
《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刊登金梅的文章《試論浩然的創作道路》。
諶容的長篇小說《萬年青》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張抗抗的長篇小說《分界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同日,《大眾日報》發表李存葆的散文《紅軍的腳印》。
本月,《解放軍文藝》10月號發表苗得雨《革命新愚公的贊歌》、喬良《齊步——走》等詩。
《朝霞》第10期發表小說:劉緒源、蔣明德《光明磊落》,胡萬春《永不停步》等;散文:趙麗宏《笛音繚繞》,徐開壘《生活的大書——國慶抒情》;理論:郭紹虞《宋江私放晁蓋新析》。
《學習與批判》第10期刊登余秋雨的《評胡適的〈水滸〉考證》,徐緝熙《歌頌什么,反對什么?——評<水滸>的投降主義本質》。
《文史哲》第四期發表肖兵的文章《評李逵》,吳功正的文章《略論<水滸>的政治傾向》。
《北京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發表閻崇年的文章《評康熙》。文章稱康熙帝“是一個有作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康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維護領土主權、抗擊沙俄侵略,作出了一定的歷史貢獻”。
馬季、唐杰忠的少兒相聲集《游擊小英雄》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1月
1日,《光明日報》刊出謝冕的文章《敘事詩創作的新收獲——評〈鉆塔上的青春〉》。
同日,《文匯報》發表茹志鵑的散文《涼亭漫話》。
5日,《文匯報》刊出姜彬的文章《創造民族形式的新詩歌》。
22日,《人民日報》刊出殷之光的文章《進一步發揮無產階級詩歌的戰斗作用——談大力開展詩歌朗誦活動》。
23日,《光明日報》刊出田間的文章《吹起進軍號》。
《學習與批判》第11期發表評論:劉大杰《李白的階級地位與詩歌藝術》。
《北京文藝》第6期發表陳建功的小說《尚奎師傅》。
《陜西文藝》第六期刊登賈平凹的小說《兩個木匠》。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刊登陳繼會的文章《一個新生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評<金光大道>中的張金發》。
12月
7日,《解放日報》刊出吳歡章的文章《需要更多更好的政治抒情詩——詩歌漫談之七》。
《朝霞》第12期發表小說:賈平凹《隊委員》;散文:孫顒《窗口》,羅達成、吳振標《古炮的壯歌》,陳先法、周林發《勝似春光》;報告文學:黃宗英、蔣小磬《可敬的人們──長壽支路菜場的日日夜夜》。
《學習與批判》第12期發表評論:黃霖《“眼前二萬里風雷”——評<儒法斗爭史話>》,以及上海圖書館顧廷龍、沈津《關于新發現的<京本忠義傳>殘頁》。
《四川文藝》12月號發表周克芹的報告文學作品《銀花朵朵》。
《貴州文藝》第6期發表雨煤的小說《季節不等人》。
劉心武的中篇小說《睜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彩色故事影片《春苗》在公映。謝晉等導演,李秀明、達式常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紅雨》公映。崔嵬導演,曹秀山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第二個春天》公映。影片由?;?、王秀文導演,于洋、楊雅琴等主演。
1976年
1月
同日,彩色故事影片《決裂》公映。李文化、黃健中導演,郭振清、葛存壯等主演。
17日,《人民日報》發表余秋雨的散文《路》。
20日,《人民文學》復刊第一期刊發小說:蔣子龍《機電局長的一天》、陸星兒《楓葉殷紅》、孫颙《老實人的故事》;評論:劉夢溪《封建統治階級為什么有時禁<水滸>?》。
22日,《人民日報》發表陳漱渝的隨筆《視個人名利如糞土》。
24日,《光明日報》發表金梅的評論《努力反映農業學大寨的偉大斗爭生活——評長篇小說<克孜勒山下>》。
25日,《光明日報》發表書瀛的散文《雨天訪問西固壁》。
同日,《南方日報》發表陳國凱的短篇小說《主人》。
《解放軍文藝》1月號發表評論:李元洛《讀魯迅詩論札記》,范詠戈《科學的入口處及其它》等。
《朝霞》第1期發表小說:陳先法《未受邀請的“代表”》;評論:江曾培《向前看》,陳大康《談“算賬”》。
《學習與批判》第1期發表評論:谷超豪《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使我煥發出革命青春》。
《北京文藝》第一期發表小說:理由《大路上》等。
《天津文藝》第1期開始連載蔣子龍的中篇小說《機電局長》。
《新疆文藝》第1期發表余開偉的評論《革命風暴的高亢頌歌──讀賽福鼎同志的詩文集〈風暴之歌〉》。
《陜西文藝》第1期發表路遙、李知、董墨的散文《吳堡行》。
《文史哲》第1期發表蕭滌非的文章《敬讀毛主席的光輝詩篇》,黃侯興的文章《論魯迅的歷史觀》,錢林森的文章《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典型——論<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形象》。
彩色故事影片《金光大道》(上集)公映。林農、孫羽導演,張國民、王馥荔、浦克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難忘的戰斗》開始公映。湯曉丹、天然、于本正導演,達式常、焦晃、白穆等主演。
2月
同日,《文匯報》刊登茹志鵑的散文《小小山歌大寨音》。
6日,《人民日報》發表金河的短篇小說《急行軍》。
8日,《光明日報》刊登茹志鵑的散文《大寨的……》。
《朝霞》第2期刊登小說:劉緒源《凌云篇》,劉觀德《崗位》,夏堅勇《掌印》;評論:高義龍《一面鏡子——論曹仲和》,江曾培《莫把延安當西安》。
《學習與批判》第2期發表陳旭麓的文章《是拆廟還是補天?——李贄與<水滸>及其他》,譚其驤的文章《碣石考》。
《北京文藝》第二期開辟“認真學習毛主席詞二首”專欄,發表曹禺《我們要歌唱——敬讀毛主席詞二首》,阮章競《偉大的詩篇 光輝的典范——學習毛主席詞二首的體會》。
《江蘇文藝》第2期刊發小說:黃蓓佳《開弓沒有回頭箭》,范小天《板頭師傅》,高華《小站春暖》等。
《湘江文藝》第2期發表韓少功、劉勇的評論《斥“雷同化的根源”》。
《福建文藝》第2期發表孫紹振的評論《群眾詩歌創作的可喜收獲──讀〈紅日照霞山〉》。
《陜西文藝》第2期發表小小說:路遙《父子倆》,賈平凹《曳斷繩》等。
《云南文藝》第2期發表謝冕的評論《時代需要號角》。
高爾品的長篇小說《足球場上》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
2日,影片《反擊》,李文化導演,于洋、胡朋等主演。
7日,《光明日報》發表蔣子龍的散文《李戰斗的故事》。
15日,《新華日報》發表王臻中的文章《文科教改的響亮戰歌——喜讀短篇小說集<紅纓>》。
同日,《光明日報》刊登袁良駿的文章《淺談魯迅小說中的復辟派形象》。
《人民文學》第2期發表詩歌:臧克家《憶向陽——五七干校贊歌三首》。
《朝霞》第3期刊發散文:王周生《晨光從這里升起》,胡廷楣《紅旗在我們心中飄揚》;詩歌:宮璽《叱咤風云》,劉大杰《七律四首》。
《北京文藝》第3期發表小說:馬立誠《決賽之前》;評論:毛志成《“雷峰塔”與“孩兒塔”》等。
《汾水》第3期發表杜書瀛的文章《沿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進──學習毛主席關于詩歌創作指示的體會》。
《上海少年》第3期發表小說:吳周文《爭奪》。
4月
(“四五運動”后),11日,《光明日報》發表雷抒雁的詩歌《天安門在戰士心坎上》。
24日,《光明日報》發表陸貴山的評論《走資派的一鏡子──談〈金光大道〉中的張金發》。
25日,《人民日報》發表黃宗英小說《山亭斗“虎”》。
《解放軍文藝》第4期評論:王愿堅、陸柱國《堅持學習革命樣板戲,迎頭痛擊右傾翻案風》。
《詩刊》第4期刊登評論:馮至《“今不如昔”——復辟倒退的濫調》、田本相《學習魯迅詩歌的戰斗精神——讀魯迅后期詩歌有感》、謝冕《壯麗的青春之歌──贊長詩〈鉆塔上的青春〉》、羅宗強的評論《一代新人的動人形象──讀組詩〈深山創業〉》等;詩歌:韓靜霆《“扁擔劇團”贊》;通訊:殷之光《北京市舉辦職工業余詩歌朗誦學習班》、謝文利、蔣原倫《黑龍江召開詩歌創作座談會》等。
《朝霞》第4期刊發評論:朱杰人《典型化的力量》,高義龍《從“不是奴隸”到“做‘星期五’”》,陳大康《光明與黑暗》等。
《學習與批評》第5期發表劉大杰的文章《韓愈與古文運動》等。
《陜西文藝》第4期發表賈平凹的小小說《對門》。
《黑龍江文藝》發表陸星兒的小說《舞臺主人》。
《湘江文藝》第4期發表韓少功的小說《對臺戲》。
《群眾藝術》第4期發表賈平凹的革命故事《豆腐坊的故事》。
王潤滋的長篇小說《使命》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短篇小說集《新的戰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內收陳建功的《算賬》、李存葆的《蜜桃花開》、母國政的《北疆風雪》等。
石一歌的《魯迅傳》(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學習與批判》叢書”之一。
5月
5日,《解放日報》刊登江曾培文章《文藝創作的重要課題——論表現無產階級與走資派的斗爭》。
11日,《浙江日報》發表單演義的文章《從“獨木橋”想到的——讀魯迅小說<風波>有感》。
31日,《體育報》發表顧城的詩《運動場上兒歌》(四首)。
《解放軍文藝》第5期刊出詩歌:時永福等《凱歌如潮旗如畫——熱烈歡呼反擊右傾翻案風斗爭的偉大勝利》。
《詩刊》第5期發表詩歌:臧克家《八億人民齊怒吼》、田間《寫在金水橋旁》、時永福《好呵,紅色的風暴》、韓作榮《狂飆曲》,韓靜霆《干校夯歌》,鄒荻帆《飼養員》、張士燮《憤怒聲討鄧小平》,王燕生《凱歌飛向毛主席》,劉章《文化大革命好得很》。
《人民文學》第3期上發表小說:陳忠實《無畏》;散文:陳建功《火紅的袖標》。
《朝霞》第5期刊登小說:林正義《五月驚雷》,俞天白、王錦園《第一號文件》;評論:潘頌德《真偽辨》。
《學習與批判》第5期發表顧易生、王運熙的文章《讀洪皓<江梅引>》。
《湖北文藝》第5期發表徐遲的散文《詩言志——回憶1945年在紅巖毛主席給作者題詞》。
《陜西文藝》第5期發表李鎮、金元浦的小說《地鋪》。
電影《青春似火》,董克娜、辛靜導演,楊雅琴、辛靜等主演。
《河南文藝》第5期發表葉文玲的散文《革命的巨輪》。
電影《西沙兒女》開拍。由水華導演,朱時茂、李秀明、張連文等主演。
《文史哲》第3期發表孫昌熙的文章《試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戰斗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發表閻崇年的文章《論王莽復辟的社會基礎》,文章稱“在當前深入批判鄧小平、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斗爭中,重溫歷史,繼續批孔,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研究王莽復辟的社會基礎,對于反對資本主義復辟,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是有現實意義的。”
計紅緒編劇的電影《千秋業》開拍。
電影《戰船臺》開拍,傅超武導演,王振江等主演。
俞天白、王錦園執筆的長篇小說《鐘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陸星兒等著的短篇小說集《楓葉殷紅》由農村讀物出版社編輯出版。
6月
6日,《浙江日報》發表蔣風的文章《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讀長篇小說<前夕>》。
8日,《人民日報》發表解放軍某部范詠戈的文章《“一直唱到共產主義”,好!——讀<一直唱到共產主義>》。
12日,《人民日報》發表北京電影制片廠于洋的文章《在電影革命的大路上前進》。
14日,《新華日報》發表黃宗英的散文《水──頌宿遷》。
19日,《光明日報》刊登李希凡的《要塑造典型——駁文藝創作上的一種奇談怪論》。
23日,《人民日報》發表謝冕的評論《同黨內走資派作斗爭的戰歌──讀小靳莊大隊的兩本新詩》。
《詩刊》第6期發表高亨《詩三首》。
《朝霞》第6期發表評論:陳思和《且談“黃絹之術”》,陳大康《“飲食結構”改善種種》,劉緒源《新生事物與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女采購員>創作體會》。
《北京文藝》第6期發表詩歌:黃帥《高舉紅旗反潮流》。
《陜西文藝》第6期發表陳忠實的散文《努力學習努力作戰》。
《武漢文藝》第6期發表楊書案的散文《紅太陽光輝照萬代:“農講所”二題》。
文藝作品集《火,通紅的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朝霞叢刊”之一。收錄陸天明的話劇劇本《火,通紅的火》等。
劉心武的中篇小說《睜大你的眼睛》由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萬隆的長篇小說《響水灣》由北京人民出版社。
7月
1日,電影《歡騰的小涼河》開始上映。劉瓊、沈耀庭導演,馬昌鈺、潘虹等主演。
3日,《光明日報》發表李國濤的文章《要在斗爭中爭取入黨——讀幾篇寫黨組織“納新”的小說》。
《解放軍文藝》第7期發表散文:朱蘇進《紅旗高揚》;評論:吳士余《主要矛盾沖突的設置及其他——評短篇小說<進軍臥虎坪>》。
《人民文學》第4期發表蔣子龍的短篇小說《鐵锨傳》。
《詩刊》第7期發表評論:陸貴山《努力表現無產階級與走資派的斗爭》,呂進《閃光的槍刺──讀敘事詩〈閃光的工號〉》。
《工農兵評論》第7期發表王臻中的文章《文學創作要努力反映無產階級同走資派的斗爭》。
8月
2日,《人民日報》發表解放軍某部李小雨的詩歌《青年指揮員》.
18日,《廣州日報》發表黃子平的詩歌《如風如火──獻給紅衛兵戰友們》。
26日,《文匯報》發表陳思和的文章《為“補上這一課”提供生動教材──喜讀今年的〈上海少年〉》。
28日,《光明日報》發表馮天瑜的文章《反潮流的杰出著作——讀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
《人民文學》第5期發表張抗抗的散文《征途在前》;革命故事:祖慰、于力《逮“抓雞老虎”》;評論:吳歡章《讓散文大唱革命贊歌》。
《朝霞》第8期發表詩歌:周濤《送報的姑娘》。隨筆:陳大康《理想談》。
《北京文藝》第8期發表小說:陳建功《荷澤驚瀾》,理由《壩上石》。
彩色故事影片《南海風云》公映。景慕達、張勇手導演,唐國強、張勇手、洪學敏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雁鳴湖畔》公映。張笑天、王維臣編劇,高天紅導演。呂亞林、張力維、史可夫等主演。
9月
9日,《新華日報》發表王臻中的文章《魯迅小說中復辟派的形象》。
22日,《人民日報》發表才旦卓瑪的文章《永遠歌唱我們心中的紅太陽》。
26日,《光明日報》發表雷抒雁的詩歌《毛主席,我們永遠懷念您》。
《解放軍文藝》第9期刊發王樹和、劉兆林的特寫《戰士本色》等。另刊有詩歌:易中天《廣積糧戰歌》。
《詩刊》第9期發表評論:呂進《需要更多好詩評》,藍棣之《重視政治鼓動詩的創作》。
《人民戲劇》第5期刊登魯彥周、江深的話劇《大河春秋》。
古華的長篇小說《山川呼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莫應豐長篇小說《小兵闖大山》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
10日,《吉林日報》發表王小妮的詩歌《向毛主席宣誓》。
22日,《人民日報》發表徐剛的詩歌《祖國,在前進!——寫在天安門前的游行隊伍中》。
彩色故事影片《南海長城》公映。李俊、郝光導演,王心剛、劉曉慶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山里紅梅》公映。喬典運編劇,斯蒙導演,鄭幼敏、史進等主演。
本年
彩色故事影片《征途》完成拍攝。顏碧麗、包起成導演,秦怡、江山、曹效萍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盛大的節日》,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謝晉導演,焦晃、朱龍廣等主演。
彩色故事影片《占領頌》開拍。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韓涵俠導演,斯琴高娃等主演。
【文化先鋒論壇www.21whpp.com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