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搖籃》,一部警世的電視劇
電視劇《紅色搖籃》是一部再現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斗爭歷史的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更是一部警世的電視劇。它描寫了中央蘇區紅軍指戰員和蘇區人民對于毛主席的熱愛擁護與支持,描寫了毛主席崇高而偉大的人格,描寫了紅軍與人民的血肉相連,描寫了紅軍指戰員在國民黨蔣介石的反革命圍剿中艱苦奮戰,流血犧牲和英勇無畏,但是,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它描寫了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于革命,對于黨和紅軍的極大危害性,這是這部電視劇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電視劇展示的是這樣一幅畫卷,起先,遠在上海的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案,提出在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的不切實際的口號。這時的中央,推行的是一套立三主義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們污稱毛主席的正確路線的右傾逃跑主義,他們根本不顧紅軍的弱小,完全脫離敵強我弱的革命形勢,只知道一味地照搬蘇聯的模式,要求紅軍攻打中心城市,“會師武漢、飲馬長江”,后來共產國際代表米夫到上海,李立三赴蘇聯,上海成立了以王明為中心的臨時中央,臨時中央實行的依然是一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即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們依然指斥毛主席為機會主義路線,再三敦促紅軍攻打贛州這樣堅固設防的中心城市,使紅三軍團遭受傷亡3千多人的重大損失,再后來上海臨時中央遷往中央蘇區,此時的博古,繼續推行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在軍事上,聽命于李德這個完全不懂中國國情,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會打仗的洋顧問,實行了一套“以堡壘對堡壘”,“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戰略,結果數以萬計的紅軍指戰員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被丟掉了,紅軍被迫長征。
無論是中央推行李立三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還是后來的臨時中央推行的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們都不顧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斥責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線是右傾機會主義,結果給黨和紅軍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根據地喪失,紅軍被迫長征。這充分說明了,中央出機會主義是革命最嚴重的危險,是革命事業最危險的敵人。路線正確,沒有紅軍可以有紅軍,沒有根據地可以有根據地,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路線錯誤,紅軍就會遭受重大損失,有了根據地也會丟失,有了政權也會喪失。這段歷史對于毛主席,應該是刻骨銘心的,也是毛主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至幾十年以后,毛主席仍然在擔心黨內機會主義可能的危害,在蘇聯出現修正主義以后,毛主席更是在思索這個問題,1957年,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們在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斗爭的時候,必須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毛主席顯然是在告訴人民,要有反潮流的精神,就是皇帝老子也不要怕。1964年1月13日毛主席提出:去年10月,我在北京講,如果北京搞修正主義,你們地方怎么辦?我總感到要出問題。我講了以后,一路上從天津到南京,經過許多地方都沒聽到反映。1月14日毛主席在大區書記會上批評劉少奇搞的后10條。
1965年2月9日毛主席會見新西蘭共產黨主席威爾科克斯說:我們黨內有少數人主張三和一少。三和就是對帝國主義和、對修正主義和、對各國反動派和,一少就是少援助反對帝國主義的國家和黨。這實質上是修正主義思想。……有人不講階級斗爭,要把資產階級的政黨變成社會主義的政黨。……有一個鄧子恢,主張單干,實際上是不要社會主義農業。這股風在前年上半年刮得最厲害。在國內,由于天災人禍,經濟受到損失,于是修正主義就露頭了。
1965年10月10日毛主席在同大區第一書記談話時又提出:“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你們怎么辦?”要備戰。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你們就造反。過去有些人就是迷信國際,迷信中央。現在你們要注意,不管誰講的,中央也好,中央局也好,省委也好,不正確的,你們可以不執行。(引自CARLTOON的專欄《牢記毛澤東的囑托——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義我們怎么辦???》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carltoon/archive/2007/01/06/1475839.aspx)
正是修正主義,不僅葬送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而且葬送了社會主義的蘇聯,并且正在葬送社會主義的中國。修正主義是馬列毛主義,是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最兇惡,最邪惡的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表演真摯而且傳神,扮演朱德的王伍福,扮演周恩來的劉勁等,也都非常準確地塑造了革命領袖的光輝形象。
這部電視劇應該說是有些缺憾的,最大的缺憾,是該劇的篇幅太短,發生在中央蘇區,時間跨度5年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不是一部僅僅29集的電視劇所能夠包容的,該劇對中央根據地創建的描寫,對紅軍五次反圍剿斗爭的描寫,尤其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革命的極大危害性,以及對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描寫,都是粗線條的。另外,該劇對林彪的描寫不僅少,而且有些生硬,比如在一次戰斗前夕,當參謀人員向他通報情況,甚至聶榮臻找他時,他都不理不睬,只是自顧自地吃著豆子,這真實嗎。
最后不得不說的是,草民寫這篇文章,實在是自打嘴巴,因為此前,草民寫過一個劇評,是把《紅色搖籃》說成了粗制濫造甚至是胡編瞎造的。既然錯了就應該打。在這里,草民是要向《紅色搖籃》的編導們道歉的。草民的那篇文章,主要是說的該劇5-6集的情況,那篇文章,草民看不慣創作者把毛主席放在了紅軍指揮員的對立面,草民顯然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既然創作者把毛主席放在了紅軍指揮員的對立面,既然毛主席在紅軍中如此沒有威信,這部電視劇還能夠真實的反應歷史嗎,她還能夠是一部好的電視劇嗎?何況,在今天的語境及政治氛圍之下,解構歷史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然而不是的,接下來的故事應該說是基本忠實于歷史的,她并沒有讓人們失望。當初極力反對毛主席,力主二打長沙的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及三軍團干部,完全改變了自己觀念,是現實讓他們改變了,毛主席撤圍長沙的主張是正確的,鄧萍們從一個當初極力與毛主席對抗的紅軍領導人,變成了毛主席的堅定支持者。
當然,草民仍然認為,5-6集中把紅軍指揮員寫成毛主席的對立面是不合適的;廣大的紅軍指戰員是熱愛擁護和支持毛主席的,毛主席的對立面主要是中央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我們從歷史事實,從老紅軍大量的回憶錄,從中央蘇區大量的紅軍歌曲,從肖華老前輩的長征組歌,我們可以知道,毛主席在中央蘇區的威信是很高的,“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天天打勝仗”,“萬眾歡呼毛主席,英明領袖來掌舵”,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才是真實的歷史。如果毛主席得不到廣大的基層指戰員的擁護和支持,很難想象,毛主席能夠成為紅軍主要領導人,很難想像,紅軍能夠從初上井岡山時的幾百人,發展壯大成幾萬人,打出一個涵蓋贛南閩西大片紅色區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