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里的西方殖民心態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奧特曼,這周終于去看了《阿凡達》。《阿凡達》的特技效果有多棒,我想不用我再多說了,各種溢美之詞早已是鋪天蓋地了。媒體上評價《阿凡達》是劃時代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這一點從全球火爆的票房就可見一斑。不過,關于《阿凡達》的內涵大家卻是眾說紛紜,有的說《阿凡達》表現了動人的愛情,有的說表現了人類對日益惡化的環境的焦慮,還有說是表現了拆遷隊與釘子戶的對決。我倒覺得,卡梅隆不過是借用一個潘多拉星球,對過去幾個世紀的西方殖民史做了一個高度的濃縮,而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則正好代表了幾種典型的殖民心態。
一、發財型。
代表人物:帕克。帕克是RDA公司在潘多拉項目的負責人,其任務就是在潘多拉星球上開采超導礦石,在他的眼里納威人就是一群沒進化好的猴子,靈魂樹也只是一堆木頭,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公司的財務報表更重要。這種心態,就是西方最主要的一種殖民心態,“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在這些人眼里全世界的一切資源都應該為他們的資本服務,保證利潤是第一位的。正如《資本論》里說的“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所以只要能保證利潤鴉片、黑奴都能變成商品,而堅船利炮就是他們打開市場、占領資源的第一選擇。
二、探險型
代表人物:奧古斯汀博士。片中的奧古斯汀博士一直反對用武力驅趕納威人,但并不說明她就一定是理解、認同納威文化的。潘多拉星球最吸引她的是900英尺高的參天古樹、是懸浮山、是靈魂樹,直到生命的彌留時刻,她想的還是“我能取一段樣本嗎”。所以,她所開發的“阿凡達”項目與其說是想融入納威人的社會,倒不如說是為自己找一個研究潘多拉星球的合法身份。早期的西方探險家不經意間發現的新航路為西歐國家向世界各地的擴張提供了條件,奧古斯汀博士的“阿凡達”也在客觀上為帕克等人的軍事行動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雖然,奧古斯汀博士想要了解納威,但并不能融入納威,就像麥哲倫最終死在了探險的路上,奧古斯汀博士也沒能在靈魂樹下重獲新生。
三、尋夢型
代表人物:杰克。杰克,一個失去雙腿的退役陸戰隊員,一個無錢治病的窮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失意者,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加入了“阿凡達”項目。“阿凡達”對于杰克來說,既不是超導礦石,也不是靈魂樹,而是可以重新奔跑的雙腿,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是重新獲得社會尊重的機會。所以,在片子的最后杰克毫不猶豫的站在了納威人的一邊,不但拯救了潘多拉星球,也拯救了他自己。
四、雇傭兵型
代表人物:夸奇上校及雇傭兵們。夸奇來到潘多拉的第一天就被這個星球上的猛獸襲擊了,從而在臉上留下了傷疤,因此他對這個星球的生物充滿敵意。然而,作為一名雇傭兵,世間的事物并沒有什么對錯之分,誰出錢多就為誰賣命,但是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還是保命要緊。所以,當潘多拉的動物們在圣母的召喚下保衛自己的家園的時候,夸奇的隊伍也就作鳥獸散了,而夸奇最終也就只落得個魂斷他鄉的下場。
影片的最后,帕克很不服氣的看了潘多拉一眼,我就知道《阿凡達》還有續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