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一個朋友邀我去他家一塊看他從網上下載的電影《風聲》,這個電影名頭很響,于是就去看了。現在瞎寫點想法,也對得起看電影消耗的時間。因為看了電影,劇中人物的名字我完全記不住,因此下文用演員的真名代替。
一.為什么要看《風聲》?
看《風聲》是因為這部電影現在非常的時尚,在媒體和網絡上是一個熱點,這樣的事不論是現實還是網絡上,不知道、沒看過是一件很丟人的事,這樣就顯得自己“Out”了,顯得自己已經不是時尚中人了,顯得自己老土了。對此,我們用不小的力氣追逐一個個熱點,去戰勝自己對落伍,老土的恐懼。我們可以去看看中國的評論網站豆瓣上的那些影視、書之類的評論,如果某部影視或者某本書曾經是一個時尚的熱點,如《夜宴》《無極》之類的,那么這個片子的就會有數以百計的評論文章。因此不管這部片子拍的如何,關鍵是要成為熱點。即使拍的糟透了,也可以滿足大家罵娘的需要,而且罵娘還可以建立一個自己非常高明的感覺,自爽一把。有些我個人覺得非常好的影片或者書,因為沒有成為熱點,在豆瓣上甚至一個評論也沒有。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時尚的力量。大家在或罵或贊的評論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滿足自己的心理。電影《風聲》就是這樣一個時尚熱點,我也怕“Out”了,因此別人邀我一起看,我就趕緊去看了?,F在有了網絡,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對社會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其實我們只是對那些成為熱點的東西知道甚多,而且知道的細節越多越好。對于熱點以外的東西,我們就知道的很少了。其實大家也挺累的,比如李安先生拍攝了《色戒》,大家首先要變著花樣的夸,花樣越多,越新奇就越能顯得自己聰慧高雅,另外,大家還要完成一個任務,那就是要把那個以前幾乎無人問津的張愛玲的同名小說讀完,還要寫文章變著法的表示自己與張氏心靈相通,不如此不高雅,這也太難為大家了。我的精力只能追到看電影為止,這部《風聲》就是如此。
二.看《風聲》的過程
我看電影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看的時候完全入戲了,大腦基本停止思考,只是跟著情節走,和影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第二種情況是看的時候大腦還可以胡思亂想,還可以和別人說說笑笑。一般而言,第一種情況我是很少遇見的?!讹L聲》這部電影是第二種情況。
在《風聲》開始不久,我的朋友說那些刺殺行動的共產黨如何如何時,我就說:“看來你不懂政治,這里面根本就沒說那些地下抗日分子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你馬上斷定那是因為你的長期培養的思維定勢,現在的潮流是不但肯定共產黨,也要肯定國民黨,國民黨已經從那個不抗日,只知道制造摩擦的形象變成了抗日英雄的形象了,因此我認為這部影片有意不說黨派,只是籠統的以抗日分子來稱呼,這符合當下的政治潮流。”說完這話,我愈加覺得自己高明,可惜影片最后英雄還是共產黨,朋友就嘲笑我,我只能以編導不懂政治來解嘲。
在電影中,黃曉明和王志文費盡腦汁的抓潛伏在內部的抗日分子老鬼,我和朋友也在旁邊抓老鬼,我想很多人在看影片時都在思考老鬼是誰。我能在影視劇里抓特務或者間諜,這要感謝我們中國的教育。提起中國教育,那幾乎是罵聲一片,但它至少很適合我在《風聲》中和黃、王二位一起找老鬼。原因何在?那就是中國教育的標準化考試。多年來,我們在與標準化考試的戰斗中,都會熟練掌握排除法。如果我們不知道題目的答案,我們就會一個個排除那些不可能的答案,最后準確答案就會顯現端倪,這一套多年來我操弄得太熟了。用此法可以確定誰是老鬼。李冰冰在影片一開始就顯得太有革命者氣質,這樣的人就基本可以排除掉了。蘇有朋太娘娘腔了,這樣的人不會是革命英雄,所以也可以排除掉。張涵予是汪偽的剿匪大隊長,估計在汪偽后方剿的都是共黨,手上有共黨的血,所以我也把他排除掉。剩下的英達和周迅,基本上可以排除英達,因為現實中周迅比他紅的多,還輪不到他來當英雄。周迅演的有點騷而又不真騷,因此周迅一定是老鬼。后來看到周迅讓李冰冰去揭發自己,那她就是老鬼無疑了??吹竭@里,我對朋友說:“我知道老鬼怎么把消息傳出去了,她讓李冰冰去揭發自己,自己再承認自己的身份,那么李冰冰就沒有嫌疑了,就可以釋放了,那么用李冰冰把消息傳出去,這樣不就可以了。”朋友點頭稱是。不過后來劇情的發展無情的嘲弄了我。居然周迅和張涵予都是共產黨,而且消息是張涵予傳出去的。這可是讓我有點佩服編劇了。下一次可以讓王志文也是共產黨,甚至可以讓黃曉明成為日本反戰人士,同情共產黨。到時候敵人內部各個都是自己人,那樣可就有意思了。
三.鬼子和漢奸的下場
《風聲》中,鬼子黃曉明被共產黨給收拾了,漢奸王志文死在自己人手里,太委屈了。他們這樣的結局在影視作品中幾乎是注定了,中外都是如此。一個反面角色越是遭到觀眾的恨,他活命的機會就越少。不如此,影片人民就不愛看,這樣才符合觀眾的心理。不過現實中可能并不是這樣?,F實中的鬼子黃曉明可能在戰爭結束后,放下武器,安全的回到日本。也許現在還活著,說不定還能在靖國神社的游行隊伍里看到他頭包白布的樣子。而我們的漢奸王志文,搞不好看到日本不行了,就找門路成了地下工作者,當年的漢奸們,上至周佛海,丁默邨,下至偽軍小兵,戰爭后期哪個不想給自己找個國軍內應的招牌。因此,二戰結束時,王志文們可能反水成了國軍。國共內戰中,國軍快不行了,王志文們可能又起義了,成了功臣。不過以后他的漢奸和國軍身份可能會給他惹麻煩,在文革中挨斗可能是跑不了了,挺不過來就過去了,如果能挺過來,王先生可能又控訴文革,大罵專制,弄不好成了自由主義者也說不定,被人尊稱為王老。這樣的人,總是能看準潮流,自身利益最大化。用一句詩來形容: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王先生就是這樣的弄潮兒。影視中,壞人總是慘死。現實中,壞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總是好于好人,因此他一般比好人活得滋潤。我們只能通過文藝來對壞人意淫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