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聯想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孔孟之道影響中國幾千年。馬列主義傳入中國并與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產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更成為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靈魂。
文化是有階級屬性的,先進文化可以鼓舞人民斗志,頹廢的資產階級文化則會消磨人民的革命意志。
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應該是相互協調的,但目前的文化不只是不協調的問題,它的發展甚至是畸形的,根子是將文化做成了一種產業,又缺失了必要的監管,實質是文化為什么人的問題。
大學教育的門老百姓快進不去了;戲劇的門票工人農民也只好望票興嘆;歌星的一首歌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一個幾秒鐘的廣告又豈止萬金,還有文人的一個字的價值,普通百姓一輩子都無法實現,只要有利可圖什么都可以做,中國人可以不做,國籍可以改變,看看活躍在我們舞臺上的明星級演員,還有幾個中國人?想到這些不愿做中國人卻仍活躍在中國舞臺上人,心中就像那打翻了的五味瓶,有苦有辣有酸,唯獨沒有甜。這些人在國外只能是三等公民,是中國這塊土地讓他們成了名,發了財,有了錢,使他們有能力買一張外國人的皮,有那么一張可憐的綠本,在國人面前好像他們就有了本錢,其實在外國人的眼中,他們仍是中國人,他們的尊嚴,他們的臉面是和中國連在一起的,如果沒有中國的強大,他們仍會與狗為伍,“中國人與狗禁止入內”的牌子定會再次出現在他們面前。兒不嫌母丑,可這些人已經離開了祖國母親,選擇做了外國人,狗不嫌家貧,這些人是否連狗都不如。
國格可以不管,人格可以不要,什么陪吃陪喝配唱,別說“三陪”,只要有利“五陪”也心甘,什么“堂會”、“走穴”,什么緋聞車震,什么二奶賣春,只要給錢還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衣服越穿越少,露點是賣點,甚至革命歌曲也可以唱成靡靡之音,狼愛上羊,老鼠愛上貓,想告訴人們什么?是狼性可改,還是老鼠已洗心革面,其實都不是,他們是想告訴人們,階級是不存在的,階級斗爭是可以調和的,但善良的人們一定不要忘記,被狼愛上的羊最后一定會被吃掉,和老鼠做朋友的貓已經腐敗變了質。令人費解的是這樣的歌曲為什么會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出現,為什么會允許這些陰暗的東西泛濫。讓人感嘆!
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豐碩成果,精神上卻是萎靡消沉。共產主義理想不提了,大公無私過時了,充斥網絡媒體的幾乎都是GDP增長,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福布斯上榜;以及選美之類的美女經濟,人們看到的是美女,聽到的是靡靡之音,想到的是錢,一切向錢看,這樣的文化氛圍,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到底福還是禍?
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曾對文化有過精辟的論述,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我們應該進行文藝問題上的兩條戰線斗爭。”科學、文化、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卻是分階級的,任何文化都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是為封建社會服務的,它宣揚的是“三綱五常”,維護的是皇權統治;資本主義文化宣揚的是資本主義的“民主、博愛”,宣揚的是資本價值觀,工人只是勞動工具,剝削有理,剝削有功。社會主義社會的代表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宣揚的是共產主義理想,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是社會的主人,勞動創造價值,實行按勞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先進的文化使人奮發向上,為人類做貢獻、為人民服務成為時尚,而資本主義文化則宣揚腐朽沒落的東西,腐蝕、麻痹人民的斗志,為了錢什么都可以做,連人最私密的性活動都可以上臺表演用來賺錢。
毛主席曾教導我們:“ 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根據毛主席的教導,毛澤東時代,我們的文化藝術,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社會的主流意識,工農兵占領了我們社會主義的舞臺銀幕。建國60周年慶祝活動過程中,全國掀起了大唱革命歌曲的高潮,聽著這些毛澤東時代流行的歌曲,讓人精神振奮,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熱愛偉大正確的共產黨。革命的文化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展現,這些革命的文化藝術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呢?說是文化藝術的春天,可真正能夠成為經典,能夠流傳下來的有多少呢?除了“祝酒歌”等少數幾首人們還能記住,幾乎沒有可與“歌唱祖國”這樣的歌曲相提并論,人們記住更多的是大學產業化、文藝團體的市場化改革留下的副作用和后遺癥。還有建筑,建筑設計是立體的文字,以人民大會堂為代表的十大建筑,雖過去50多年仍能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成為北京的驕傲。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呢?雖然也出了水立方、鳥巢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但也出現了像大褲衩這樣的敗筆,丟錢又丟人,當大褲衩的設計師庫哈斯公開承認:央視大樓是色情玩笑、當網上一片譴責之聲的時候,不知道當初的決策人現在是什么心情?21世紀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受他們的欺侮愚弄?哦,還有那個大蛋,說是蛋那是對它的恭維,其實它更像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墳墓。說到這兩個東西,善良的人們就像吃了蒼蠅。看到洋人的這些杰作,讓我們想到了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一種不同于過去的侵略,文化的侵略強暴的是人們的心。
為什么不出文化文藝精品?人們為什么懷念、推崇和傳唱“紅歌”呢?應該引起人們的深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