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文藝主題的轉變
柳鯤鵬
http://blog.sina.com.cn/quantum6
2009-9-22
關鍵字:改革開放 剝削階級 主題 立場
簡介: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宣傳人民團結起來,才承認存在一個剝削階級。而剝削階級性的文藝一定側重兩個方面:一個是想方設法的隱去剝削階級的概念,另外就是打散人民的組織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藝主題發生了徹底變化:鼓吹個人主義,鼓吹精英主義,鼓吹娛樂主義,鼓吹神秘力量等等。這一切轉變,歸根結底就是立場的轉變:由人民群眾的立場轉變為貪官學霸洋奴奸商的立場。
目錄
只有社會主義才鼓勵人民團結起來
每個人都幻想自己擁有超級力量,也就是神的力量,這樣可以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世界上有沒有神?幾千年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實的證據。既然這樣,人為什么還要幻想自己擁有強大力量呢?因為在大自然面前,在國家機器面前,在社會問題面前,個人力量實在是渺小得可以忽略,吃了虧又不甘心(特別是在社會問題面前),所以有了這種想法。這也只能想想而已。
個人力量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沒有辦法了嗎?有,就是組織起來以集體的力量,對抗阻擋的力量。一旦團結到足夠的力量,不用說黑社會,就是腐敗當局也可以擺平。所以古今中外的當局都想方設法防止人民團結起來。
但是到了社會主義之后,情況發生了轉變,各個當局拼命宣傳要人民組織起來,從文學到影視無不例外。以新中國為例,差不多的主題是這樣的:貪官勢力團伙(也就是剝削階級)開始推行剝削政策路線,人民向上級反映也沒用,在毛澤東思想下團結起來進行堅決的斗爭,最后取得了勝利。這聽起來沒什么,但是在人類歷史上卻是翻天覆地的主題,與其他任何社會的宣傳主題有本質的不同:
貪官不再是個體,而是一個勢力,是統治階級。制度只是統治階級的馬甲,用來掩蓋統治階級的剝削本質。
號召人民組織起來,用來對抗剝削階級,也就是鼓勵人民造反。一個當局竟然鼓吹人民造反?只能說明這個當局就是人民大眾的一伙。
這樣的宣傳是不是有效呢?就實際情況而言,效果不大。為什么呢?這還是人的本性問題,一是因為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本性,還有一個原因是重視眼前利益的短視,所以很容易的被收買欺騙。
剝削階級喜歡的文藝
反過來說,從剝削階級的角度,應該如何搞文學影視呢?其實也是兩個重點:一個是想方設法的隱去剝削階級的概念,另外就是打散人民的組織性。重點有以下內容:
宣傳問題出在制度上。這樣目光就不會注意到剝削階級。比如說吧,發達國家宣傳中國腐敗是因為制度出了問題,而霉發達國家度很好。這樣就讓人們以為發達國家沒有剝削階級,這手段是不是很高明啊?
貪官是以個體而不是統治階級的面目出現的,只要打敗這個貪官壞蛋問題就解決了。這一點,可以特別注意霉國片子是不是這樣的。
宣揚個人主義,鼓吹個人奮斗。這也包括個人享樂、個人娛樂,一切都可以商業化娛樂化,最極端化的就是全國性的歌唱比賽。只要相信個人主義,那么絕大多數人就不可能組織起來,所以就不可能與剝削階級對抗。
夸大個人力量。比如聲稱體育比賽代表了國家強盛和榮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樣的結果就是普通人不用動腦,也就不可能發現被欺騙了,也不會去組織起來。
迷信神秘虛幻主義。比如神話故事,比如法術魔法,比如神秘現象。
當然還有一點,是有錢人養活了勞動群眾,因為他們提供了就業嘛。但是剩余價值呢?那是人家“勞動所得”,不是剝削的結果。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文藝的轉變
說完了這個道理,再回頭看19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文藝的轉變吧。當然,其中不少片子是從外部引進的,這也不妨礙藝術主題轉變的提法。這里只簡單描述一下,不深入分析:
把一些無聊的體育比賽大力宣傳為國家強盛的象征。最典型的莫過于女排連勝了。其實這跟東亞病夫的稱號有什么關系嗎?這跟國家強盛有任何關系嗎?但是當局的宣傳下,絕大多數的小資們還真的相信這是“為國爭光”。
以《霍元甲》系列的武打片,把個人武力作為維護國家尊嚴的手段。這可笑嗎?自己的國土上存在租界,國家政權被外國控制,靠著癥狀就能夠爭來尊嚴?就能夠讓國家強盛?真是狗屁不通的邏輯。
《射雕英雄傳》為代表的武打片,鼓吹個人武力。只要有了神奇的絕世武功,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以《八仙過海》、《西游記》為代表的神話影片,把人生目標換成了行善成仙。但是窮人為什么這么多?世界上沒有剝削階級?
把一些貪污腐敗說成是制度的問題,說只要制度改變了問題就解決了。就有什么意義呢?為改革開放造勢嘛。好了,中國越改革,貪官越多。而霉國干脆就搞了公開花錢買官,官商一體化,腐敗徹底消失了。
主角由普通群眾轉變為改革先鋒、先富起來的學霸精英。也就是說,社會是由精英們建設的,草民們算個屁。離開了精英們,草民只有餓死,所以草民們要感激富人。
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轉變為崇洋媚外。因為這樣才能用來唬人嘛:這是洋屁,爾等草民不懂。否則成天拿草民們熟悉的東西,如何表明自己是精英呢?
至于文學作品也不例外。此處也不多說了。看這些東西,并不是簡單的看熱鬧,只要沒有發現其隱藏的欺騙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就認同了這些東西——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洗腦過程。
歌頌主題的變化
最后再談談歌頌主題的變化。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存在歌頌現象,區別只是隱蔽與否。改革開放時期歌頌的轉變又是什么樣的?
由歌頌人民變為當局奮力的自我表揚。當局時刻不忘鼓吹自己英明有功,幾乎到了自戀的地步。
歌頌共產黨和當局的主力,由以前的勞苦大眾,轉變為先富起來的學霸精英。為了彌補人數上的不足,還特意向西方先進文明學習,與國際接軌的培養了五毛黨來歌功頌德。
由歌頌軍民一家親、軍民團結轉變為自戀式的軍人自我表揚,由為人民服務變成了“立大功”。
立場決定一切
那么,這一切的轉變,是因為什么轉變的呢?歸根結底就是立場的轉變:由人民群眾的立場轉變為貪官學霸洋奴奸商的立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