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馬克思死后,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像一對伴生幽靈,交織對立在一百多年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與建設中。包括列寧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斗爭,王明數次錯誤路線,六十年代中蘇大論戰等。活在當下,大多數人是看不清全貌,感到迷茫的,筆者也是其中一份子,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筆者結合看過的書和自己的感悟,談談這對“雙胞胎”的表現形式以及危害,希望能解答一部分人的疑惑。
教條主義,一般指在經過物質世界的運動,時間空間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結論不再適用,而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際割裂,錯誤指導實踐。
修正主義,則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例如閹割其革命性,放棄人民至上的立場,曲解革命導師理論等。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針對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指出,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 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針對第二國際和孟什維克投機分子的修正主義傾向,偉大導師列寧做出了毫不妥協的斗爭
有趣的是,教條主義者一般會指責馬克思主義者為修正主義。修正主義者會指責馬克思主義者為教條主義。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可以互補,利用斷章取義后的歪曲,將革命導師表達的意思曲解成他們需要的意思。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見聞談談它們在發展生產力方面的體現。
修正主義往往表現為唯生產力論。生產力究竟是成為為廣大群眾服務的工具,還是成為更加殘酷剝削工人的屠刀,取決于它究竟掌握在那個階級手中。站在無產階級利益對立面的修正主義者,竭力淡化抹殺階級屬性,放棄階級斗爭,一味鼓吹生產力發展,讓無產階級享受到部分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好處同時,更多的感受到生產力進步帶來的壓榨。
教條主義則是用迷信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認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舊的生產關系會自動瓦解,新的生產關系會自然誕生。忽略人改造生產關系的主觀能動性,忽略管理和社會生產分工下滋生的資本主義思想。他們別有用心的歪曲引用馬克思所著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教條的為修正主義打掩護,為復辟資本主義開路,殊不知社會主義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限制資本主義因素,不斷增長共產主義因素的過程。
在黨內外,反對教條(本本)主義,打擊修正主義,是毛主席一以貫之的重要工作
那么,如何才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呢?根據地域和情況的不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應該各有其的特點,時代的發展也會讓曾經的一些具體結論變得不在符合現實。但是,緊扣住其基本立場和原則,重視辯證法的運用,結合客觀條件進行具體分析的得出理論并解決問題,就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