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紅歌會網 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關鍵要突破理論障礙》,駁文如下。
所謂“民營企業家”,與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一樣,企業為私人所有,通過商品交換的經營對勞動者社會創造的財富進行剝削。“民營企業家”就是資本家。
什么是資本主義經濟?通過商品交換關系的經營對勞動者社會創造的財富進行剝削的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民營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
不是根據對對象事物的事實的、考查、分析來論證,“如何從理論上論證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財富的合理性”的“理”,只能是哪家意識形態的理。
“闡明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怪論。“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怎么能是發展壯大資本主義經濟。何況,包括“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內的所有國家社會的包括經濟制度在內的一切國家制度,都是政治統治規制的人的活動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這些規范或制度本身,通統都是無生命無意識的東西,它們哪里來的“內在要求”。
“為此,筆者領導的學術團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近三十年,創立了一個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廣義價值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承認非勞動生產要素同樣參與價值創造,這就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提供了價值基礎。”
蔡繼明領導的學術團隊,看來是發現了市場經濟的新大陸。不過,在人的頭腦外,根本就不存在價值。
人類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無法發現不管是自然物上或中,還是經過社會的人勞動采集、狩獵、開采,勞動生產、改造的物上或中,有一種被叫作價值的東西的存在。而且本人斗膽指出,不管人類科學技術以后發展到何種高的水平,永遠都無法發現包括自然物在內的任何事物上或中,有一種被叫作價值的東西的存在。
價值,不管是什么價值,都只能是主體根據自己思想意識認識或感覺到的利害評判對象事物具有的正面意義。它與美丑、善惡、好壞一樣,只能是人對對象事物的意識形態的觀念,只能存在于人的頭腦中,不是人頭腦外的對象事物上或中存在的東西,更不是對象事物本身的屬性、性質或本質。對此,請看我發表在紅歌會網的《評迎春的<馬克思主義與貨幣>》、 《回應 迎春:<再論馬克思主義與貨幣>》、 《回應 迎春的<再論貨幣——兼答"回應迎春'馬克思主義與貨幣'"》、《回應湘江長沙水的<勞動價值論不容置疑>》、《回應湘江長沙水的<對張光宇網友質疑勞動價值論的簡要回復>》、《評 郝貴生:<把資本看作“物”是歷史的倒退>》等文,不在贅述。
因此,這個“潛心研究近三十年,創立了一個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廣義價值論”的新大陸,只能是自欺欺人的騙術。
“生產要素”就是投入生產中的財富。包括“生產要素”在內的任何財富,放在家里決不可能由財富生出財富,只會自然損耗。更加明白無誤的事實是,從來沒有不依靠社會的財主把他的“生產要素”投入自然界不經過人的勞動能生產出財富來;任何被推崇為所謂精英的財主連同他的包括“生產要素”在內的財富一道,帶離社會,不僅不能創造財富,而且一定會貧窮潦倒走向死亡。包括“生產要素”在內的財富基本上只能經過勞動大眾社會生產而來。這表明,包括“生產要素”在內的財富基本上只能是勞動大眾社會地勞動創造的,無生命和思想意識的死的包括“生產要素”,絕對創造不出財富。
資本家不將他的“生產要素”的財富投入商品交換的經營是產生不出超過“生產要素”的財富的財富的。生產要素”的財富投入商品交換的經營實際上是資本家通過商品交換和其它的契約關系進入社會經濟的經營。社會經濟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其次才是由社會生產形成的社會分配和消費。而社會生產只能是社會的人的勞動生產。沒有社會的人的勞動,就沒有社會生產,就不能生產出財富。
“承認非勞動生產要素同樣參與價值創造”?!為資本家辨護得多么賣力、多么爽意、多么妄乎所以。問題在于必須根據對象事物的考查、分析,來證明對象事物即這些“生產要素同樣參與價值創造”。 由于在人的頭腦外,根本就不存在價值,因此要證明的是,“同樣參與”創造財富。這里的“同樣”顯然是指與勞動者的“同樣”。“生產要素”是無生命無意識的死東西,它們能“參與”什么、“創造”什么!諒蔡繼明這個大專家無法根據“生產要素”這些死東西來對此加以證明。沒有人的使用,“生產要素”只能是破銅爛鐵。再者,無生命無意識的死東西,怎么能與使用這些死東西的勞動者“同樣”,把社會地創造財富的勞動者貶低成與“生產要素”這些無生命無意識的死東西“同樣”,真是豈有此理!
蔡繼明大專家領導的研究團隊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就是“根據廣義價值論和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理論,可以對剝削重新加以定義。所謂剝削,就是在利用他人擁有的生產要素時所付的報酬低于其貢獻,其實質是對他人要素貢獻的無償占有。判斷剝削與否的標準是報酬與貢獻是否一致:如果一個人的報酬低于其貢獻就是被剝削了;如果其報酬高于其貢獻就是剝削了別人;如果報酬與貢獻一致就是按貢獻分配,既不存在剝削也不存在被剝削。因此,以要素貢獻為基礎的非勞動收入不應再被視為剝削,剝削與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這樣,消滅剝削和發展非公經濟可以并行不悖。”
以上其他的謬論暫且不談。無生命無意識的死東西——“生產要素”,扯得上什么“貢獻”。 因此,“根據廣義價值論和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理論,可以對剝削重新加以定義”是一個十足的謬論。財富是勞動大眾社會地創造的。除了思想意識主導其行為的人的勞動,其它“要素”都絕對扯不上“貢獻”。這么個大專家領導的研究團隊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竟能弄出個荒誕不經的“以要素貢獻為基礎的非勞動收入不應再被視為剝削”謬論,也好意思拿來招搖撞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