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國福開講》的視頻,在這個視頻中主播對某個大人物說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與時俱進的觀點進行了質疑和批判。另外,在頭條上還有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什么?》(今日頭條:首發2023-11-18 12:08·樂觀的德化天下)的文章,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精髓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文章中作者還反駁了馬克思主義精髓是階級斗爭,也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精髓是經濟建設為中心,還有人說是與時俱進等觀點。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精髓?
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哲學,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二是經濟學,主要是商品經濟學理論、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理論和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三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主要是社會主義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三個部分的相互關系怎樣呢?
列寧指出:“馬克思是十九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中三種主要思潮的繼承人和天才完成者。這三種主要思潮就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同法國一般革命學說相連的法國社會主義。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大而是嚴整,這是馬克思的敵人也承認的,這些觀點總起來就構成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一一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列寧 《論馬克思和恩格斯》第5-6頁,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1年9月出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活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和指導。因此,了解馬克思主義精髓,我們首先要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什么。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什么?
馬克思在其《<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一書中對歷史唯物主義作了簡明扼要的概述: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經得到就用于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可以簡要地表述如下: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著的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現存沖突中去解釋”(馬克思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第8-9頁,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1年4月出版)。
在這里,馬克思向我們說明了他的世界觀和進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上層建筑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基本原理。正是在這一基本原理的基礎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也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精髓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事實上可以區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是商品生產經濟學部分,主要內容是勞動價值理論;第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主要內容是剩余價值理論;第三部分是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學,主要理論是消費價值理論。《資本論》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在這部偉大的著作中,事實上主要包含了商品生產經濟學、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兩部分的內容。而在討論有關問題時部分涉及到了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學的方面的內容。資本論第一篇,商品和貨幣,主要內容即商品生產經濟學和勞動價值理論。第二篇,貨幣轉化為資本,則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邏輯起點,為后文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從第二篇往后,則主要討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剩余價值理論。在《資本論》的相關問題的論述中,還部分地涉及 社會主義經濟學的一些問題,例如計劃經濟問題,例如按勞分配問題,例如社會主義所有制問題等等。《共產黨宣言》和《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是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重要著作。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思想,提出了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生產的思想;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馬克思提出了“勞動人”的思想,提出了勞動所有者、勞動所有權、公共需要勞動(價值)和個體需要勞動(價值)等思想。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三個組成部分的邏輯關系是:商品生產經濟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礎和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般原理;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是商品經濟學理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學是商品經濟學理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中,勞動價值論是基礎性的一般原理,剩余價值理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的具體存在方式;消費價值理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的具體存在方式。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中,價值是最核心的經濟學范疇,它在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以貨幣形式存在;它在勞動力商品化的條件下,則以資本運動的方式存在,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條件下,則以工本運動的方式存在。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范疇就是由價值為主導的貨幣、資本和工本,分別對應簡單商品生產,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
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理論,不僅要學習以《資本論》為代表的商品生產經濟學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同時還應該學習《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馬克思恩格斯有關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相關著作及論述。一句話,要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關商品生產、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的相關著作和論述當作一個完整的整體來學習和理解。
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而言,可以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政治經濟學則從經濟規律作用的角度來論證了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因此,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精髓也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的精要所在。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著作。從《共產黨宣言》來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精要,是比較科學的方法。
《共產黨宣言》的核心和精要是什么呢?
從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的角度看,《宣言》是一個共產黨組織領導勞動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行動綱領。而作為一個行動綱領,它本質是說明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什么是社會主義革命及怎樣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
第一,在《宣言》的第一部分,馬克思恩格斯敘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及其相互矛盾和斗爭所形成的必然趨勢,從而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產生的客觀規律。由此,解決了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生存條件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聯合而達到的革命團結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第二,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說明了什么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在《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第39頁,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可以當作社會主義社會或勞動階級社會的同義詞來看待)。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告訴了我們。他們把兩種社會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顯現在我們面前:
(1),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3),資本主義的生產性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社會主義的生產性質上是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的生產。
(4),基于以上認識,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必須實現四個轉變:
a,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
b,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
C,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
d,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很顯然,這四種轉變是相互關聯的。隨著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私有制轉變為社會公有制,自然也消滅了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自然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所有權成為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社會生產也必須產生了生產勞動取代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從而形成了社會主義生產力;與這些轉變相適應,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有產權制度向勞權制度轉變。
第三,在《宣言》的第二部分,說明了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
在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革命需要做到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什么是傳統的觀念:那就就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觀念:包括生產力觀念;生產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制度觀念;文化觀念等等。
資本主義社會是資產者當家做主,也就是誰有錢誰做主;而社會主義社會是勞動者當家做主。社會主義革命必須要實現從“誰有錢誰作主”轉變為“誰勞動誰作主”的觀念轉變。
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的是按資分配,即生產成果按照投資者的資產量的多少進行收入分配,而社會主義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即生產成果是按照勞動者的勞動量差別進行分配。社會主義革命就是要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權所有”的觀念轉變。
“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主要是要同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關系,即資產者占有生產資料、勞動者只占有自己勞動力,從而勞動者不得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實現。因此,傳統的所有制關系,既是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雇傭關系。社會主義革命在實踐上正是要與這種所有制及關系進行最徹底的決裂。
同傳統的觀念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就是要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觀念、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及制度觀念進行最徹底的決裂。
在提出了“兩個決裂”之后,馬克思恩格斯根據當時的情況進一步提出了一些社會主義革命的措施,并闡明了共產黨人與其它無產階級政黨的關系處理策略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精要,就是要實現一個轉變,即由剩余價值 生產方式到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包括了社會生產力結構的轉變、生產主體的轉變、體現權利要求的基本制度的轉變和社會所有制的轉變;就是要進行兩個決裂。
以一個轉變和兩個決裂為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從《哥達綱領批判》、《資本論》著作中更具體地了解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了解社會所有制的內涵,了解按勞分配的生產結果分配模式,了解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勞動人)等等。
四,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什么?
在上面,我們分別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三個角度,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什么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中,馬克思作了很好的概括,那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和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精髓就是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運用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解價值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特殊的運動方式,從而形成以資本為基礎的范疇體系;在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運用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解價值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特殊的運動方式,從而形成以工本為基礎的范疇體系,構建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經濟學體系;從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的認識和理解中我們知道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精要主要是一個根本轉變一一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到消費價值(或消費品)生產方式的轉變(包括生產力結構轉變、生產主體轉變、體現權利要求的基本制度轉變和社會所有制的轉變)和兩個徹底決裂一一與傳統的所有制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和與傳統的所有制關系進行最徹底的決裂。
在上面我們還講到,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經濟學研究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的基礎和方法,政治經濟學則是從經濟學規律的角度探討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論證和建立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解決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什么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才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所在。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而言,也可以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因此,從整體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一個根本轉變”和“兩個徹底決裂”,也就是通過“兩個徹底決裂”實現“一個根本轉變”的目的,從而形成以勞動者為主體的、以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為目的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以及與相適應的政治體制和文化意識形態。
簡單地說,通俗地說,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可以概括為兩句話,那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勞動者當家做主,社會主義就是要實現按勞分配。
社會主義讓勞動者當家做主,就是說要建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在政治體制上來說,就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為特點的社會主義政體;從經濟體制上來說,就是要形成與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或者說與公有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就是說社會主義必須用以勞動者為主體的、以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為目的的生產方式取代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而要實現這種轉變,自然就需要與傳統的所有制、與傳統的所有制關系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因此,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做主,要實現按勞分配,事實上已經表達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核心要點。
五,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存在與時俱進的問題,關鍵是你會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有人所以會提出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的觀點,言下之意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不適用當前實際了。
這些人所以會產生這種觀點,是因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要的實質缺乏了解和把握。
首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以《宣言》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是貫穿從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整個歷史時期的理論,它在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都是適用的。從十月革命到現在,這一歷史發展過程才剛剛開了個頭,馬克思主義理論怎么會過時呢?
其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首先是商品生產經濟學,為我們認識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論原理,特別是勞動價值論的提出;其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勞動價值論的一般原理認識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客觀上為我們運用勞動價值論的一般原理認識在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提供了分析范例和方法論的最好指導。其三,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生產力、社會主義所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勞動所有者和勞動所有權、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等重要思想,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提供了很重要的骨架。如果我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按勞分配實踐獨立做作業,而不只是或只會抄作業的話,那我們完全可以在認真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構建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經濟學體系,并使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成為真正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社會主義體制。
第三,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適用多個社會形態的原理。運用這些基本原理,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完全可以及時地、正確地解決各種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你能不能領會和把握這些基本原理,關鍵是你有沒有實事求是地去了解實際,并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原理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自從斯大林之后,特別是東歐演變、蘇聯滅亡等重大事件發生后,有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甚至對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都沒有進行理論上的檢驗和批判,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行,而是我們缺少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和專家,因而不能解讀和解決這些一系列的重大問題。
為什么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會走向滅亡?其實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精髓,真正知道了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勞動者當家做主,要實現按勞分配的確切涵義,我們就會知道,導致這一重大事件的發展是因為蘇聯模式只是經濟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適應暴力革命勝利后快速實現工業化的需要而建立的過渡經濟模式,而不是真正的、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也就是說,蘇聯模式的建立和普及,只是社會主義革命走到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一一建立了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體制,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消滅了剝削階級消除了產權存在的基礎,但是卻保留或延續了產權制度,而沒有用勞權制度和按勞分配方式取代產權制度和按資分配方式。從這里可以看出,蘇聯人采用蘇聯模式完成了工業化進程,但它的生產方式卻沒有進一步推進到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公有制模式,從而導致了長期缺乏活力,已經處于不適應狀態的蘇聯模式不能及時更新,使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活動失去了競爭優勢。這就是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的基本原因。
為什么國營企業會缺乏活力?為什么國有企業改革長期改革取得成功,為什么國有企業改革改了四十多年還不能完成?如果我們真正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了解國有企業的整個改革過程,我們就不難找到真實的原因所在。我們認識到國營企業的弊病的實質是什么嗎?我們有按照讓勞動者當家做主的要求建立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嗎?我們有把國有企業按照按勞分配的要求轉變為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了嗎?如果你真正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怎么會找不到國有企業改革難以完成的原因?
再譬如,為什么華為比那些上市公司,比那些建立了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更能發展科技,更有創新能力?華為的發展甚至引起了美帝國主義及西方國家聯合打壓?如果我們了解一下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和薪酬體系,你就不難知道,華為所以具有不可戰勝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就在于華為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價值觀,必然具體為按勞分配的分配模式。“以客戶為中心”是保證企業創造的價值能夠實現;“以奮斗者為本”,需要充分調動員工的崗位責任性、生產積極性和科學性。“長期堅持艱苦奮斗”必須貫徹按勞動貢獻分配的基本原則。華為的價值管理把其核心價值觀具體為企業經營機制,從而形成了華為強大的發展動力和適應市場的活力。當華為采用“以奮斗者為本”、建立按勞分配的薪酬體系時,在實質是確立了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形成了真正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說到到底還是確立勞動者的主體地位,還是按勞分配,由此形成作為新興的生產方式的優勢。
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轉變、兩個決裂”的理論管的是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過程的戰略性的綱領,在社會主義制度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變為現實之前,不存在與時俱進的問題。問題在關鍵是你有沒有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要和實質,你會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