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有人呼吁“經濟學要去美國化”,這個聲音來的太及時了!
從中國經濟的內循環到外循環;從美西方深陷金融困局,到全球整體經濟走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世界經濟都進入了一個急劇變化的動蕩期,美英倡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正走向末路。
然而,在如此關鍵的歷史節點,主流經濟學界表現出的麻木僵化,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洶涌的去美元浪潮,主流經濟學界鮮有反思,依然還在做西方經濟學的傳聲筒。高度概括,很多所謂“智庫”一族,思維固化,脫離群眾,談真問題,出毒藥方。
本文從經濟學必須去美國化和經世濟民這兩個角度來分析,為什么我們必須摒棄西方主流經濟學教條,并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重構以我為主的、以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依托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府經世濟民的社會主義經濟學。
一、不知己不知彼的主流經濟學界
被西方經濟學洗腦的中國主流經濟學界,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反動力量。他們完全沒有能力正視前30年所打下的工業化地基,對中國實現工業化的深遠意義;不研究老一輩革命家高超的貨幣實踐,甚至問不出一個孩子都會問的問題:新中國是如何從一窮二白、一無所有、被美蘇全面封鎖的困境中站起來的?一句話,他們完全不了解新中國。他們不知己。
另一方面,學者們躲在象牙塔里,嚴重脫離群眾,不看事實。不論歷史還是現實,西方真實的經濟操作和其主流經濟學理論有時完全是兩張皮。被奉為神明的西方經濟學,只是中國主流經濟學界一廂情愿的臆想。這些人熬心費力、孜孜不倦地宣介西方經濟學,其實并不了解西方,其各種理論不過是對西方經濟學的誤讀。換言之,他們并不了解西方經濟真實的運行邏輯。他們也不知彼。
分析意識形態固化的原因,一方面是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因而缺乏理論自信。另一層原因,而且是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忽略了支撐中西方經濟思想的文化土壤存在著一個根本差異:政府經世濟民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而這一條,在西方歷史傳統中是不存在的,至少是長期缺位的。
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人看來,政府干預市場、修復經濟平衡,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在西方,這些行為卻會遇到巨大的阻力,被認為是政府越權了,因為西方沒有政府經世濟民的文化傳統。
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倒逼出羅斯福新政之前,在西方,政府干預經濟一直被視為異端;而在中國,管理經濟、修復經濟平衡,則被認為是政府的天然使命。至少這是中國經濟史上的長期實踐,也是中國經濟思想傳統中一條強有力的主線。
二、政府經世濟民是中國獨有的政經傳統
中文中,經濟一詞的本意是經世濟民,并不專指經濟領域,而是說,一個人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又本領高強,就可以經邦濟世、強國富民了。后來,日本人將“economy”翻成經濟,就是取經世濟民的意思。中國人繼承了這個翻譯。
然而,將“economy”譯為經濟,其實是美化了這個英文詞,因為“economy”并沒有經世濟民的內涵,而我們長期沿用日本人轉譯過來的這個英文詞,卻逐漸忘記了經濟一詞在中文語境中的本意:經世濟民。
經世濟民是中華文明獨有的文化基因。這一文化基因,與中國政府經世濟民的經濟管理傳統是相輔相成的。經世濟民的文化基因推動政府管理經濟生活,維護經濟平衡;政府管理經濟活動的實踐,又強化了士人經世濟民的思想意識,并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抱負的舞臺。
國家的根本力量在于其組織動員能力,也就是國家管理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能力。有了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才能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奠定大型定居農業文明的基礎,人口規模才能迅速擴大,文明才能迅速成長。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截斷而延續至今的超大型文明統一體,就是因為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這種超級組織動員能力,確保了我們的文明可大可久。而大一統的超大型文明共同體,要實現相對均衡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就必須參與管理經濟活動。事實上,中國政府在很早的時候就參與了經濟管理,就懂得要平衡各個行業、各個階層。
我們習慣說5000年中華文明史,這樣講,既是驕傲,也是謹慎。近些年的考古成就表明,5000年這個時間上限,應該要大大地提前了。至遲在黃帝時代,中華文明就有了大規模的組織動員能力,這當然意味著對社會經濟活動實施有效的管理。
如果一定要以有完整的文字記載作為標準,那么,被譽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的《尚書》,就明確記載了堯舜時代管理農業和手工業的官職,以及他們的主要任務,并提出為政之要在“善政、養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等主張,這些應該就是經世濟民的思想源頭。在老祖宗那里,實行善政、管理經濟、發展生產、道德教化、儀禮規范、法律約束,是渾然一體的,都是經世濟民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經世濟民則是政府的天職。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中國政府發展出了諸如“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等政府參與、管理經濟的制度,并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厚的政府經世濟民的思想資源和實踐經驗。很多有作為的君主,都會想方設法抑制豪強土地兼并,維護小農等弱勢群體,平衡社會各個階層。這樣做的思想淵源,就是政府要經世濟民,充當經濟發展平衡器、穩定器的角色。
中國人長期處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中,就以為政府參與、管理經濟的做法再正常不過。然而,就像“天下為公”是中華文明的獨有基因一樣,政府經世濟民也只是中國獨有的政經傳統。
三、西方經濟學本質上是資本至上的市場原教旨主義
歐洲沒有政府經世濟民的歷史文化傳統,而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出發點,就是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路,保證他們獲取財富并保有財富神圣不可侵犯。其核心思想是:每個市場主體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市場經過充分博弈就能自動實現平衡。這就是西方古典經濟學的價格均衡理論。既然市場能自動實現平衡,那么,結論自然是,放任資本自由競爭就好了。政府只需要制定法律,當好守夜人就可以了。
當然,西方經濟學不會告訴你,制定法律的政府和國會掌握在資本手中。所以,西方經濟學的實質,就是資本至上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而且,這個市場原教旨主義,往往是用來忽悠對手的。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歐洲資產階級的崛起之路是與王權緊密勾結的。新興的工商和金融資本與王室深度綁定,由國家暴力機器為他們開路,保證他們獲取超額利潤,而這些資本則充當王室之間連綿戰爭的金主。在幾百年的演變進程中,新興的資本力量逐漸馴服了國家機器,將其變為手中的玩物。王室間的爭斗,也逐漸演變為資本瓜分全球資源和市場的分贓殖民戰爭
在借助國家武力掠奪全球資源、瓜分全球市場的過程中,歐洲的資本是不講任何市場自由競爭的,就是暴力掠奪。等他們擁有了絕對的制造業優勢,壟斷了全球市場,才開始忽悠后發國家去搞自由市場競爭。英國就是這么干的。市場從來都是塑造出來的,政府不來管理,資本就來壟斷,哪有什么放任自由競爭的市場?
這種忽悠,還只是針對后發的資本主義國家競爭對手而言,對于全球廣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帝國主義從來是不講自由競爭的。看看滿清簽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就知道了。
然而,事物總有反噬的一面。本來是忽悠別人的話術,卻把英國資產階級自己給忽悠了。當然,這只是表象。深層的原因,是先發的資本過于計較成本而不愿意淘汰落后產能,才使后發的資本能后來居上。德國沒有上英國的當,才是德國的工業制造能夠趕超英國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真信還是將信將疑,或者只是用來忽悠對手,以英國學者為代表的西方古典經濟學逐漸奪取了話語權,英國政府也不遺余力地向外推銷這套學說。
開創各派經濟學的西方學者,大概率是真的相信自己那套理論。而以西方古典經濟學為地基的西方經濟學,本質上就是資本至上的市場原教旨主義。
無數次的經濟危機無數次地打碎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神話,可今天很多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依然頭鐵心堅。特別是中國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出于皈依者狂熱,比他們的西方師父要教條的多、頑固的多。
四、連美國人都開始反思了
今天,西方經濟學正在破產。西方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其實美英等國已經陷入滯脹了),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西方經濟學本質上是一個邏輯死循環。連沙利文都開始反思,全面私有化、自由化的市場是有重大缺陷的,主張加大政府投資,加強產業政策。我們來看看沙利文都說了什么。
首先要明確一點,沙利文不是只代表他個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身份,意味著他在相當程度上是代表拜登政府發聲。
為了方便分析,這里不吝篇幅,摘錄完整的一大段。
“首先,美國的工業基礎被掏空了。
公共投資的愿景在戰后的歲月里——實際上在我們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為美國的項目注入了活力——已經褪色。它已經讓位于一系列主張減稅和放松管制、私有化重于公共行動、貿易自由化本身就是目的的想法。
所有政策的核心都有一個假設:市場總是富有成效和有效地配置資本——無論我們的競爭對手做了什么,無論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有多大,無論我們拆除了多少護欄。
現在,沒有人——當然不是我——低估市場的力量。但是,在過度簡化的市場效率的名義下,戰略物資的整個供應鏈——連同制造這些供應鏈的產業和就業機會——都轉移到了海外。深度貿易自由化將幫助美國出口商品,而不是就業和產能的假設,是一個承諾,但沒有兌現。
另一個隱含的假設是,增長的類型并不重要。所有的增長都是好的增長。因此,各種改革結合在一起,使金融等一些經濟部門獲得特權,而半導體和基礎設施等其他基本部門則萎縮。我們的工業能力——對任何國家的持續創新能力都至關重要——受到了真正的打擊。
全球金融危機和全球流行病的沖擊暴露了這些普遍假設的局限性。”
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美國的工業基礎被掏空了,原因如下:
1、政府投資讓位于全面私有化、自由化的市場。
2、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全面配置資本,并不那么靠譜。
3、追求市場效率至上,不僅沒讓美國增加出口,還使美國失去了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因此失去了就業和產能。
4、金融泡沫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工業能力。
這就是馬霞老師幾年來反復強調的,產業空心化加金融泡沫化是一條亡國之路。國家必須掌握核心命脈產業,而不能放縱資本對其全面私有化,否則經濟一定失控。今天,這些話終于從一位美國政府高官嘴里說出來了,難怪馬霞老師感慨“知音”在白宮!
沙利文這段話是很有殺傷力的,因為他批評的這幾條,正是里根撒切爾時代粉墨登場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核心主張。這段話實際上挖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根。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發源地都開始反思了,這讓國內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鐵粉們情何以堪?
沙利文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當然,這個事對長期細致觀察美國的人來說,并不是什么秘密,卻是國內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有意無意忽略的。
沙利文說:“在這個國家有著悠久的傳統。事實上,即使'產業政策'這個詞已經過時,它仍然以某種形式靜靜地為美國工作——從DARPA和互聯網到NASA和商業衛星。”
這里提到的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即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隸屬于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發用于軍事用途的高新科技。互聯網、半導體、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UNIX、激光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許多重大科技成果,都可以追溯到DARPA資助的項目。也就是說,戰后美國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助推器,是國防部下屬的這個機構。
這才是美國科技創新的傳家寶,只不過人家對這些事是很低調的。沙利文講出來無非是替美國政府辯護,聲明美國政府并沒有真正放棄產業政策。而國內有些市場原教旨主義者,至今還在反對國家的產業政策。
分析沙利文的演講,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把一切都交給市場,讓市場去全面配置資源,這一套市場原教旨主義說辭,本來是用來忽悠對手的。
2、過去幾十年,美國大幅縮減政府投資,推行全面的私有化和自由化,放縱金融資本隨意膨脹,導致產業空心化和金融泡沫化,這些都反證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荒謬。
我們一直說美國是反面教材,今天,終于有一位美國高官開始反思了。只不過沙利文的反思,還僅限于產業空心化和金融泡沫化,根本沒提美國的債務問題。或許他根本就不敢講,因為美國的債務問題無解。
產業空心化導致貿易逆差,貿易逆差只能借外債,外債攀升會加大財政赤字,財政赤字又會增加外債;于是,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的雙赤字循環。現在美國的債務問題已經走入了死局,其結局一定是全面賴債,并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崩潰,推倒重來。死機重啟的美國,將是一個面目全非的國家。這個話,我們也說了好幾年了,沙利文現在才反應過來,晚了!
今天的美國,做什么都來不及了。然而,作為個人,沙利文多少有點醒悟的意思,比國內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強多了。
五、理論自信從拋棄西方經濟學教條開始
私人資本以追求利潤為根本動力,如果放任私人資本全面掌控市場,社會經濟運轉一定會失衡。那么,要實現多贏,維持市場健康平衡可持續發展,政府就必須對市場進行全面有效的分類管理。而實現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摒棄西方經濟學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這是中國人獲得理論自信的第一步。
如今社會上戾氣重和價值觀的沒落,主要是因為廣大工薪階層生活艱辛。這又主要是因為行業內卷所引發的產業鏈的三角債問題,導致工薪階層收入低。民眾收入低又逼著企業競相壓價,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人如此勤奮努力,卻不能獲得體面的收入。我們超強的生產力并沒有轉化為廣大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企業的惡性競爭,行業內卷,而這又是因為市場原教旨主義大行其道。
一直以來,中國主流經濟學界都在鼓吹放松管制,讓資本自由競爭,讓市場去全面配置資源。這些人看不到的是,美國的產業鏈利潤率高,除了有美國企業用美元融資而規避了匯率波動風險的優勢以外,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產業鏈的龍頭大企業一直在實行壟斷管理。
上文說過,資本主義國家從來都不是放任市場自由競爭的,而是壟斷資本在管理市場。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放任富可敵國的大資本壟斷市場。那么,誰來承擔管理市場的責任呢?當然是政府。最好是政府主導的智能化管理平臺。這也是政府經世濟民的內在含義。
可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一直在忽悠放松管制,實行全面的私有化、自由化,所謂“讓資本全面配置資源”。這種主張連資本主義的成功經驗都沒學到。或者說,他們完全相信了美國人說的話,而看不見美國人做的事。
今天的中國主流經濟學界被西方經濟學蠱惑,特別是被西方金融理論洗腦,很多人把金融當成了煉金術,夢想著通過金融操作一夜暴富。
這股風自然也吹到了大學,無數青年才俊撲向了金融學,誓要摘取這顆“經濟學皇冠上的寶珠”。未來隨著金融業的全面坍塌,這些“金融學驕子”可能不如一個技術工人容易找到工作。
掙快錢的癡迷,像病毒一樣在社會上蔓延,不僅使很多企業迷失于所謂的金融創新而最終陷入債務危機,還誘發了各種金融詐騙,導致無數中產階級的血汗錢一夜蒸發。這些金融泡沫不僅擠占了實體經濟的資源,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破壞了社會穩定,更為嚴重的是,掙快錢的思潮嚴重腐蝕了人們的心靈,造成了社會道德滑坡。生活的艱難和對暴富的向往,已經嚴重扭曲了人們的是非觀、價值觀。
年初,電視劇《狂飆》大火。隨便在網上瀏覽一下各種評論留言,就會發現,很多觀眾并不憎惡高啟強,而是對他充滿同情,甚至羨慕。很多年輕人津津樂道高啟強如何仗義,如何逆襲人生,最后又如何因為重情義而垮臺。“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甚至成了流行梗。這些都說明,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善惡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有錢壓倒一切的成功學,已經成了很多人的人生觀。
年初走紅的另一部電視劇是《三體》。有個情節是葉文杰向三體世界發送電波,表示自己將幫助三體人征服人類。騰訊視頻在屏幕右下角安排了一些選擇題,作為鼓勵觀劇的游戲。播到這個情節時,選擇題是:你會不會像葉文杰一樣按下按鈕?超過50%的答案是:會。選這個答案,多少有點反社會情緒。雖說這樣的選擇題不能完全當真,但也很說明問題。
應該對此負主要負責的,是社會巨變時期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全民向錢看和不公平競爭,造就了太多的暴發戶,與沉重的生活壓力之間形成了強大的張力,很多人心里嚴重失衡了,自我道德約束也越來越弱。
綜合以上各個方面,造成社會思潮所有這些混亂迷茫的深層邏輯,是中國經濟陷入了困境。很多年輕人無論如何辛苦,卻依然入不敷出,因而不得不負債累累,或只能啃老(如果有老可啃)。他們因此而感到迷茫、無奈,甚至干脆躺平(說好聽點叫佛系)。生產能力如此強勁卻面臨這樣的困局,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學整體價值評判體系出了問題,因而嚴重影響了經濟頂層設計。中國主流經濟學界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白了,盲目照搬西方經濟學,嚴重干擾扭曲了中國經濟的頂層設計。
被西方經濟學深度洗腦的主流經濟學界,刻舟求劍,以妄為常。對內,其理論主張完全不能回應中國豐富多彩的經濟實踐,也根本解釋不了中國經濟騰飛的真正原因。對外,面對美國瀕臨崩潰的債務經濟模式,完全無動于衷,提不出任何有深度的觀察判斷。面對今天風起云涌的去美元大潮,要么冷嘲熱諷,指責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所以根本沒資格取代美元;要么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姿態,仿佛活在一個平行世界。其思想之僵化麻木,和對西方經濟學亦步亦趨的姿勢,就像一個夢游者被人牽著走。
六、重構經世濟民經濟學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經濟的本意——經世濟民。他們已經完全忘記了發展經濟是為了什么,更想不起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邏輯是什么。
社會主義經濟的總規律,是有計劃按比例高速度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和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也就是實現經濟的健康有序可持續增長,讓經濟增長的活力不斷提升全社會的生活水平,形成水漲船高的良性循環。這就要求經濟發展絕不能是零和游戲,而必須是多贏。要實現各方、各階層的多贏,就必須由國家出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管理,平衡各個行業和各個階層。而這正是我們的先祖幾千年前的成功實踐。
完成上述所有這些任務,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重構政府經世濟民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樣的社會主義經濟學,與政府經世濟民的中華文化傳統內在邏輯上完全契合。
百年未有大變局正處在決定人類命運走向的十字路口。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能否成為新興國家的標桿,并團結帶領他們逐步走向新興經濟命運共同體,最終引領世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今天已經到了決定命運的時刻。
在這個歷史轉折點,重構經世濟民的社會主義經濟學,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擔當,也是中華文明再次走向輝煌最堅實的理論地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