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
——評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董德剛:《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高山美
董德剛 教授這篇刊登在《北京日報》(2010年02月22日)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想來是想告訴我們“究竟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我也是本著這個目的來讀它的。但是讀了之后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不是更清楚,卻是更糊涂了。
董 教授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概念”認為它有三種含義,這本來就不大妥當。因為“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了資本主義階段才可能產生的、集人類有史以來的智慧,從人類當時最先進的無產階級立場出發,預測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趨勢的自成體系的一部正確反映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學說,僅《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就有厚厚的50冊。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無產階級在它的指導之下,與世界資產階級進行了英勇的斗爭,這種斗爭的勝利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它的敵人不得不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致他們于滅亡的“洪水猛獸”?! ?/p>
俄國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革命實踐中取得的第一個勝利;中國的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也取得了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尤其是中國革命復雜而艱巨的勝利歷程,給中國人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們什么時候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得好,革命就勝利,什么時候我們離開了馬克思主義,革命就受挫折,就失敗。而毛澤東同志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內,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運用得最好的人。在一個多世紀無產階級革命的斗爭中,人們還從來沒有能夠發現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有什么錯誤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有說服力的根據;恰恰相反,人們卻可以拿出許多因為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或背叛了馬克思主義而導致的失敗?! ?/p>
董 教授認為:“其一,首先要對馬克思主義的多種含義進行辨析。當代中國至少有三種不同含義的馬克思主義:第一種含義即狹義的馬克思(及列寧)主義,是指作為個人學說的馬克思(及列寧)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第二種含義即廣義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及列寧)的觀點和學說,而且包括后人的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第三種含義的馬克思主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所說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它是廣義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它與狹義馬克思主義基本一致,但也有重要區別。其科學內涵應是馬列學說中“經過實踐證明是科學的并且具有普遍意義(即對當代中國有指導意義)的理論”,亦即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由此展開而來的基本原理。只有這些普遍真理才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方可世代傳承。此即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之“脈”,具體結論和個別論斷不在其中。
”
我認為他的這種“含義”劃分僅僅作為研究人員研究范圍的劃分是可以的。如果作為對馬克思主義不同性質的劃分就是不科學的了。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性質上無所謂 董 教授的“狹義”和“廣義”。馬克思主義本來就是一門在實踐中發展的科學,任何人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的斗爭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運用都會創造新的經驗,這必然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新的豐富和發展,譬如毛澤東同志一生的革命實踐就是一個從實踐和理論上豐富馬克思主義寶庫的創舉,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
這里唯一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實踐是否真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實踐?他是否導致世界上一部分無產階級取得了新的勝利?這里就需要對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的馬克思主義與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理論作出嚴格的區別。譬如目前中國社會上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導致這一后果的理論,就不可能是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它必然是西方經濟學的“產權明晰”“效率優先”等等的產物。實踐檢驗歸根到底是看它是否壯大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如果這個實踐導致了無產階級削弱或失敗,能認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嗎?
董 教授認為:“其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首先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即其哲學,但應從現時代的高度作出新的闡釋,強調五個“著眼于”:著眼于特點,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獨創性觀點;著眼于根本,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著眼于發展,吸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成果;著眼于現實,搞清作為我們指導思想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作為個人學說的馬克思哲學的關系;著眼于應用,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轉化為現實的思想路線。其次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包括辯證決定論方法、社會本體論方法、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人民利益標準、階級階層分析方法、矛盾(系統)分析方法、歷史主義方法等。它們是“一總多分”的關系(辯證決定論方法是總方法,其他方法是分方法),其總和即為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后,簡要分析了應當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其他基本原理及其辯證理解問題?!?BR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break">
董 教授是中央黨校的哲學教授,的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對一切問題的研究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也就是哲學的普遍性都是寓于每一門具體學科之中,而每一門具體學科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規律。在毛澤東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了很大的普及,連徐寅生打乒乓球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取得勝利的??墒强戳恕《〗淌诘摹捌涠蔽业购苛?,在新中國生活了60年,也聽過不少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卻從來沒有聽過這樣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時代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的新闡述”?難道你已經在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實踐論》的基礎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什么是 “五個‘著眼于’”?他說:著眼于“特點”(請問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它的特點就是他的階級性——只能為無產階級服務。)、 “ 注重獨創性觀點(什么叫“獨創性觀點”?)” 著眼于“根本(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把握基本精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著眼于“發展(如何發展?)”、“吸納新成果(什么是他的新成果?)”著眼于“現實”(是什么現實?) 、“搞清作為我們指導思想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作為個人學說的馬克思哲學的關系”(請問他們究竟有什么區別?是什么關系?)著眼于“應用(如何應用?)”。妙就妙在他講了這樣許多一般名詞:特點呀、根本呀、發展呀、現實呀、應用呀,卻始終沒有講出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到底是什么?這樣一忽悠就能像變戲法一樣“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轉化為現實的思想路線”達到了他的目的。
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弄成“霧里花里”的東西騙人,這是最違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從來不需要隱瞞自己的觀點的。用唯心主義的玄學冒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馬腳就這樣露出來了。
董教授說:“其三,全面辯證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綜合以往的認識成果,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概括為實踐性、科學性、人民性(與無產階級階級性一致)、開放性。這些品格是統一的。需要全面而辯證地把握它們,既要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過時論”和將其“虛化”的傾向,又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其他文明成果對立起來的“自我孤立化”和“僵化”的傾向。我們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列學說中的普遍真理,它同古今中外人類其他文明成果是一致的和相容的?!薄 ?/p>
在這段話中 董 教授說:“既要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過時論”和將其“虛化”的傾向,又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其他文明成果對立起來的“自我孤立化”和“僵化”的傾向。我們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列學說中的普遍真理,它同古今中外人類其他文明成果是一致的和相容的?!边@里就有一個問題產生了,“古今中外人類其他文明成果”就有勞動人民創造的真正的文化科學成果;也有為當時的腐化、墮落的剝削階級統治和剝削人民所需要的所謂“文化”,因此并不是一切“古今中外人類其他文明成果”都是與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哲學)一致的和相容的。譬如歷史上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不相容的,難道我們能在哲學上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另一方面又主張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嗎?在階級利益上,我們可以既堅持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文化,又支持為帝國主義顛覆中國分裂中國的“文明”并存嗎??
董 教授說:“其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標準和意義。馬克思主義的主題問題有一般、特殊和個別三個層次。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或根本,并不是階級斗爭,而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特別是社會規律的基礎上,為絕大多數人(包括其中每一個人)謀利益。它們是科學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求真理與求價值的統一,基礎與核心的統一。此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標準,是堅持這一基本精神。弄清這個“基本標準”問題對于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意義重大。所謂“忠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質,應是忠于科學、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馬克思個人及其語錄。強調一切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思想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的,或者是同馬克思主義一致的?!薄 ?/p>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想正是它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不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為著無產階級的利益是不可能學懂馬克思主義的,包括它的哲學。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來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就發現了人類發展到階級社會之后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今天的“官二代”、“富二代”和“貧二代”的出路問題,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毛澤東時代一方面在分配方面由于是按勞分配,各行各業收入差別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的權利相對平等,這就是工農、干部、知識分子的子弟都有改變自己的身份,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每個青年都有輝煌的前途和無限的希望,所以社會非常穩定,即使放開手腳搞文革、造反,社會主義還是穩如泰山。但是少數人對此還是反對的,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改革了,可見也不可能做到為“每一個人”謀利益。而在舊中國由于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的存在,社會分配的貧富懸殊,他們的子弟的前途就完全不同了,一般都會自發地形成“世襲制”,官僚世代當官僚,佃農永遠是佃農;看來封建的科舉制,就是為了給平民子弟一條走向官場的路,以穩定自己的統治,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的辦法,但這畢竟有限,所以改朝換代的階級斗爭,不論統治者怎樣地宣傳“中庸之道”還是難于避免?! ?/p>
如果我們的主流“精英” 今天不是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來安排社會各階層的利益,不僅使社會急劇的朝兩極分化,而且把它固定地發展到第二代、第三代……,可想而知,想要社會保持穩定是絕對辦不到的。工人、農民的子弟占了人口的90%的家庭,難道會永遠安于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被人統治而永無出頭之日嗎?可見講不講階級斗爭并不能決定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產不產生革命??可見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或根本,并不是階級斗爭,而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特別是社會規律的基礎上,為絕大多數人(包括其中每一個人)謀利益?!钡恼f法是多么的虛偽和違背科學了?! ?/p>
馬克思主義是階級斗爭的科學,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是推動世界歷史向前發展的科學,日薄西山的資產階級是不可能學懂,也永遠不可能讓它為維持自己的統治服務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他的經典作家一再聲明的,它的鮮明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