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

千里夜行人 · 2009-10-0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


      [ 千里夜行人 ]
      2009-10-04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一直受貪污腐敗、偷搶蒙騙等不良社會現象的嚴重危害,人類一直都想消除這些現象,可是,經歷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什么辦法都用盡了,這些不良現象不僅沒被消除,反而越演越烈,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沒有找到病根,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那么病根是什么?本文要揭露的就是這些現象的根源。

  因為要揭露的是根源,所以“順藤摸瓜”的辦法就不行了,要用“按瓜摸藤”的辦法,摸到藤再摸根。摸到根后,再回去摸其它的藤,再順藤摸瓜,那么整個系統的結構就掌握清楚了。這是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就是經歷的這一過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從蘋果下落這個個別現象開始研究的,發現了萬有引力后,再回頭解釋其它的下落現象,這時復雜的落體現象就一下子變得非常簡單清楚了,同時也驗證了萬有引力的正確。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這樣,開始面對的是許多雜亂無章的現象,但是我們不要把這么多復雜的現象都攬在一起研究,要從個別最簡單的現象深入研究下去,找出一般規律后,再回頭研究復雜現象。要潛入大海深去,從大海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下去,所以我們應該選風平浪靜的地方下去。下去后,還要能從任何一個地方出來。出不來,就是失敗的。這里說了一些題外話,就是想說明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

  本文采取的就是這種方法,先從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開始,順藤摸根,然后再用其它社會現象來驗證確定這個根源。下面就從社會現象開始說起。

  一 什么是社會現象


  所謂現象,就是事物表現出來的能被我們感知到的情況。

  世界上的現象是復雜多樣的,可是這些現象,按照是否由主觀意志引起的這個標準來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現象,一類是主觀現象。自然現象就是自然發生的,不是由主觀意志引起的現象。主觀現象是由主觀意志引起的現象。主觀現象,按照主觀意志作用的對象這個標準來分,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格物現象,一類是社會現象。格物現象就是指在主觀意志的驅使下,對物進行加工、整理、規范等,使之符合主觀意志要求的現象。例如,把天然石頭雕鑿成方塊,就是格物現象;培育優良品種也是格物現象;墾田修路、治病、馴獸也都是格物現象。社會現象是指主觀意志對其它具有主觀意志的主體發生作用的現象。例如,打人、偷人、統治人、幫助人都是社會現象。

  格物現象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格物現象是指所有具有主觀意志的動物在主觀意志的驅使下產生的格物現象。例如動物筑巢就是格物現象。狹義的格物現象是專指人類的格物現象。相應地,社會現象也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社會現象是指發生在整個具有主觀意志的動物社會里的社會現象。例如頭狼統治狼群就是社會現象,老虎吃羊也是社會現象,是弱肉強食的社會現象。狹義的社會現象是專指人類社會里產生的社會現象。因此狹義的社會現象也可以定義為:人類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由人的主觀意志引起的現象;或定義為:人類社會里,在人的主觀意志的作用下,人對人產生的行為或行為的結果。本文所談的社會現象就是專指人類的社會現象。

  根據格物現象的意思,我們也可以把社會現象簡單地理解為格人現象,因為有史以來的幾千年中,人類對人類自己所做的事情,主要就是做格子和格人,要把人放到格子里——統治者要把被統治者放到格子里,父母要把孩子放到格子里,老師要把學生放到格子里,甲派要把乙派及其他所有人都放到格子里,乙派要把甲派及其他所有人都放到格子里。儒家認為,人類和自然是相通的,會格物也就會格人,就會治國,其實這是胡說八道。而道家則相反。道家雖然也認為天人是合一的,不過道家認為一切都要順應自然,不要格物也不要格人,國家就會大治,這也是不對的。

  知道了什么是社會現象后,還應該能把社會現象和個體現象區分開。個體現象是指孤立的個體就可以發生的現象。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可以吃飯,也可以睡覺,也可以勞動,也可以發展科技,也可能生病,也可以治病,那么這些現象都是個體現象。個體現象,有的屬于自然現象,有的屬于格物現象。而社會現象呢,只有一個人就不能發生,只有群體在一起才能發生,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現象,或一個人受其他人的影響或作用而發生的現象,而且必須和主觀意志有關系,這就和個體現象不同了。例如打架是社會現象,不是個體現象。再例如自殺,看起來是個體現象,可是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他是不會自殺的,他可能餓死,可能凍死,可能病死,也可能被野獸吃掉,但是不會因為絕望或厭世,或氣憤,或徇情,或被逼,或無臉見人等原因而自殺,所以自殺是社會現象,是受其他人的影響或作用而的結果。再例如,上面說勞動是個體現象,而互助協作的勞動則是社會現象,其形式是社會現象。再例如一個人瘋了,是個體現象,也是自然現象,可是如果是被人氣瘋的,則是社會現象。再例如,假設有一棵梨樹上結滿了梨,再假設只有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就要等梨成熟后才吃,這就是個體現象。可是如果有兩個人,那么這兩個人都會這樣想:“我不摘他也得摘,等到成熟我就吃不到了”,于是都偷偷地去搶著摘,結果等不到成熟梨就沒有了,這種互相影響的下的不良競爭行為就是社會現象。對人類社會里發生的各種現象,我們要會分析,能分清哪些是社會現象,哪些是個體現象,不能一概而論。

  個體現象是很簡單的。假設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么這時就沒有貧富之說,也沒有先進落后之說,也不要法律,也不要計謀,也沒有失業的事,也沒有治不起病的事,也沒有住不起房子的事等等,無非就是吃飯、睡覺、勞動等不多的幾種現象。可是,假設世界上有兩個人組成一個最簡單的社會,那么這時其中一個人就可能偷另一個人,也可能騙另一個人,也可能打另一個人,也可能奴役另一個人,也可能雇傭另一個人,也可能救濟另一個人;兩個人也可能交易貨物,交流經驗,也可能隱瞞技術,也可能互助協作,也可能實行共產主義等,這時現象就復雜多了。所以社會現象要比個體現象復雜得多。平時我們所見所聞的,如:商品交換、產品分配、統治與被統治、奴役、雇傭、貧富分化、經濟危機、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官官相護、商業賄賂、商業欺詐、偷稅漏稅、偷搶蒙騙、敲詐勒索、黃賭毒亂、假冒偽劣、黑社會、戰爭、造反、走私、專利、封建迷信、環境污染、失業、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獨裁專制、民主自由、、教育、助貧濟困等都是社會現象。

  二 制度是社會現象的根源

  社會現象是復雜多樣的,復雜多樣的社會現象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社會現象,我們通常稱為社會問題。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受許許多多社會問題的困擾,一直都想解決它們,可是各國各邦、歷朝歷代,什么辦法都用盡了,不光不見效果,而且都是越治越糟,最后人們不得不“重裝系統”,統治者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滅亡,朝代更替。人類社會一直都擺脫不掉這種周期性的災難。資本主義時期雖然采取了定期更換系統的辦法,如四年一換,這樣從理論上說雖然能比較有效地避免改朝換代帶來的大戰,可是社會問題仍然解決不了,封建社會有什么社會問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上也就有什么社會問題。為什么解決不了呢?就是因為沒治到根源上。鏟草就要鏟掉根,如果鏟不掉根,再辛苦都是白費力氣,而且會越鏟發得越厲害,斷一個頭發兩個叉。治病也要除掉根,如果找不到根,或者只找到淺層的根,就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使病越拖越嚴重;如果找錯了病根,結果就只能聾子治成啞巴,越治越糟糕。要解決社會問題,也得找到根源,把根除掉,把源頭堵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按到葫蘆起來瓢——老流氓害怕了,小流氓長大了;老貪官離任了,新貪官上陣了,流氓越打擊越猖狂,貪官污吏越抓越多。各種社會問題無不是這樣。

  而找根源,這句話說得容易,誰都會說,可是找起來就難了。這么多社會問題,它們的根源究竟都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制度。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因而也是不良社會現象的根源,即社會問題的根源。

  有人可能要說:“不對,根源不是制度,而是自私。如果人人都不自私,就沒有貪污腐敗,也沒有戰爭,也沒有偷搶蒙騙等等社會問題了,所以根源就是自私。要解決社會問題,就要消滅人的私心。”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不對,自私不是社會問題的根源,制度才是的。制度不僅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還是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先拿幾個簡單的社會現象來分析。

  “超生游擊隊”是社會現象,它是由強制實行計劃生育制度產生的,沒有這個制度,就沒有這個現象。我這里沒有反對強制實行計劃生育的意思,也沒有支持的意思,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制度產生社會現象這個道理。下面各例都是這樣。

  當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制,而定價又很低時,工人就沒有多少節余,就得不停地工作,累死也不想休息,不想放假。當實行的是固定工資制,而且休息、放假不扣工資時,工人就盼望休息放假。公務員享受的就是固定工資制,而且是終身的,退休還照樣拿工資,所以公務員就嫌休息時間少,一星期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八小時還嫌長,就改為一星期工作五天;一星期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時還嫌長,就想改為一天工作六小時。如果給公務員實行計時工資制,而且定價不高,保準他們就不嫌工作時間長了。當然,有些公務員可能有外快,不稀罕那點工資,仍然想那樣改,不過這些公務員有外快,不稀罕工資,也是由制度造成的,是其它制度造成的。

  私營企業里,機修工一般拿的都是計時工資,所以機修工都不希望機器出毛病,因為一出毛病他們就得修;而一旦機器出了毛病,他們一般都會盡快把機器修好,并盡最大能力把機器修好,防止再出毛病。有個老板,看到機修工都很清閑,而且工資又不低,就別出心裁,給他們實行計件工資。一實行這個制度后,機修工就巴不得機器出毛病;有時候明明能修好,也得留點茬子在里面。老板防不勝防。

  早些時候,我們這里的公共客運是私營的,競爭很激烈。車主們為了爭線路、爭乘客,經常打架,互相砸車,搞破壞。路上碰到同路的車,都是你追我趕,不顧危險;如果碰不到,就慢慢晃,等乘客。為了多拉人,經常到時刻還不走,轉著圈子去拉。車里塞得腳都插不下了,還硬往里塞。有的車主,在站里怕超員被查到,也怕多交營業費,就讓乘客在路上等,在路上往里塞。亂得不成樣子。后來,車主們發現,互相競爭對他們都沒有好處,每天乘客的總數,該有多少還是有多少,不會因為他們的競爭而增加,因此他們的總收入不會因為競爭而增加,可是總成本卻因為競爭而增加,總利潤因為競爭而減少(順便說一句,所有行業都是這樣),于是同一條線路的車主們就商量實行“聯營”制度,費用共擔,利潤共分。實行“聯營”制度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也不吵架了,也不打架了,也不拖延時間不走了,也不你追我趕了,也不爭乘客了,也不超員了,車滿了就推給別的車,原來的亂象全沒了。原來有很多管理人員都管不住,這時就是一個管理人員都沒有,一條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沒有,也不亂了。兩種不同的制度,就產生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

  市場經濟制度下,政府要搞建設,就得用私人企業施工。私人老板為了爭到項目,就必然會給政府官員送禮,根本就防不住。而計劃經濟制度下,施工單位是國家的,是全民的,施工就是它們的任務,它們施工是為了完成任務,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不是為了賺錢,人民有什么需要,政府把任務交給它們,它們干完活就走,沒錢可拿,沒錢可賺,這樣它們還會為了爭到項目給官員送禮嗎?不可能。根本就不用防,也不要用法律約束。

  盜墓幾千年來一直都是很猖獗的,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二十來年的時間里,沒有人抓也沒有人管,盜墓竟然絕跡了,可是后來又復燃了,為什么?就是因為制度不同。絕跡的那二十來年是計劃經濟制度,而此前此后的都是市場經濟制度。

  上面幾個例子都證明社會現象是制度造成的,制度決定人的主觀意志,決定人的行為,決定社會現象,是產生社會現象的根源。上面幾個例子里,人的自私始終都沒變,可是人的主觀意志和行為都隨著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社會現象也隨著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可見自私不是社會現象的根源,也不是社會問題的根源,制度才是的。

  為什么制度是社會現象的根源呢?

  這是因為社會現象是人在主觀意志作用下產生的行為或行為的結果,而制度是約束社會成員行為的框框,約束他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一種制度下,社會成員就只能有這種制度下特有的主觀意志,只能產生這種制度下特有的行為,也就只能產生這種制度下特有的社會現象。例如,市場經濟制度下,人民就可以做生意賺錢,而計劃經濟制度下,人民就不能做生意賺錢,那么市場經濟制度下,人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賺錢,不管是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不管是有道德的還是沒有道德的,而計劃經濟制度下,人民就不會費這些心思,也沒有這些行為,因此兩種制度下社會現象就不同。如果把制度比做容器,那么人的主觀意志就好比是沒有固定形狀,無處不到的水,有什么樣的制度,人民就會有什么樣的主觀意志,也就有什么樣的行為,也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社會現象。再拿公共客運那個例子來說,私營制度下,車主們必然要競爭,車主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競爭,包括合法的不合法的,防不勝防,這就要亂了;而“聯營”制度下,就不需要競爭,車主們就沒有競爭的主觀意志,取而代之的是“禮讓”的主觀意志,因此也就產生了“禮讓”的社會現象。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按理來說,不管在什么制度下,人都應該有自私的行為,貪污、偷搶等等,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制度下,人的行為都應該一樣或差不多,社會現象也都應該一樣或差不多,可是為什么在不同的制度下,人的行為會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社會現象也不同甚至也截然相反呢?又為什么說是制度決定人的行為和社會現象,而不是人的私心決定人的行為和社會現象呢?這是因為人的自私僅僅是內因,它不能單獨決定人的行為,也不能單獨決定社會現象。種子有發芽能力,這個能力不能單獨使種子發芽,還必須和適當的外部條件相結合才能使種子發芽。如果外部條件不合適,種子就不能發芽,種子的發芽能力就表現不出來,有發芽能力的種子和沒有發芽能力的種子的表現一樣,看不出哪個有發芽能力哪個沒有。同理,人的自私也必須遇到適當的外部條件才能表現出來,人才能產生自私的行為。如果制度不利于自私的表現,那么人就不能有自私的行為,人的自私就表現不出來,有私心的人和沒私心的人的表現一樣,看不出誰有私心誰沒有私心。有一句俗話,叫“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說的意思和這個類似。孩子,有的有孝心,有的沒有,如果家庭富裕,那么就顯不出來誰有孝心誰沒有孝心。只有在什么時候才能顯出來呢?就是貧窮的時候。貧窮的時候,有的孩子寧愿自己不吃也要給父母吃,這才能顯示出來誰有孝心誰沒有孝心。有沒有孝心是靠外部條件顯示出來的,私心也得靠外部條件才能顯示出來,所以說,私心不能單獨決定人的行為,得和制度相結合才能決定人的行為。人的私心好比是交流發電機,制度好比是交直流轉換器,交直流轉換器串聯在交流發電機的下游,打到直流檔,它就可以把交流發電機發出來的交流電以直流輸送出去;打到交流檔,它就可以把交流檔發出來的交流電以交流輸送出去,或以頻率更高的交流輸送出去,所以在私心存在的情況下,不同的制度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社會現象。有些制度會使人的私心萌發并越來越嚴重,使人的自私行為越演越烈,社會越來越亂;有些制度會使人的自私表現不出來,使社會祥和澄明,秩序井然,并能抑制人的私心,使人的私心越來越淡,直至磨滅。過去的計劃經濟時期,有個人把家里的一件寶物獻給了國家,一分錢沒要,后來實行市場經濟制度了,大家都各顧各的,都爭著發財了,國家也不管個人了,這時這個人的子女就埋怨他了,他也后悔了,就要國家退還寶物或補償。這個人從無私到自私的兩種不同行為,都是制度決定的。因此我們說,制度這個外因是人的主觀意志和行為的決定因素,也是社會現象的決定因素。

  哲學上說,內因是決定因素,可是這里為什么要說外因是決定因素呢?并不是所有情況下內因都是決定因素,我們要對這句話靈活地理解。當一事物不具備某種內因時,內因就是決定因素。例如種子,當種子沒有發芽能力時,內因就是決定因素,不管外部條件怎么變,種子都不能發芽,這時種子不能發芽就是內因決定的。當一事物具備某種內因時,外因就是決定因素。當種子有發芽能力時,能不能發芽完全決定于外因,這時外因就是決定因素。社會情況也是這樣。如果人人都沒有私心,那么不管什么制度下,都沒有貪污、偷搶、拐騙的,而且也沒有競爭的現象,都是禮讓的現象,這時社會現象就是內因決定的,外因不起作用。而實際上呢,人人都是有私心的,或者說絕大多數人都是有私心的,而且私心很嚴重,所以社會現象就是由制度決定的,制度是產生社會現象的根源。

  有人可能這樣想過,要實行公有制,就得先消除人的私心,然后才能實行公有制,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在實行公有制之前,必然是私有制,而私有制必然會使人的私心越來越嚴重,最后始終保持在最高位,不可能被消除,無論怎么教育都沒用。只有先用教育的方法,使大家都知道公有制的優點,使大家都有實行公有制的愿望,然后再用引導的方法實行公有制,或集體制,使人的私心逐漸淡化,然后再實行更高級的公有制。

  因為制度是產生社會現象的根源,什么制度就有什么社會現象,所以相同的制度下必然有相同的社會現象,不同的制度下必然有不同的社會現象;相同的社會現象也必然由相同的知道產生,不同的社會現象也必然由不同的制度產生。這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只要制度一變,社會現象就要跟著變;如果制度不變,社會現象就不會變,也不會消失。所以,要消除不良的社會現象,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制度,消除產生不良社會現象的制度,用好制度來代替。社會不良現象不是領導人決定的,所以換領導人沒有用,一天換八個都沒有用。而且在私有制下,人的私心是消除不了的,所以不良社會現象也不是靠教育能消除的,也不是法律能管得住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制度。不同的制度就分別好比是海水和淡水,換制度就好比換水。換水之后,原來所有的生物都要死絕,又會長出新生物,產生新現象。換制度也好比換季節。夏天,蚊子怎么都滅不了,可是到了冬天,先找到一只都困難。還拿公共客運那個例子來說,開始是私營制度,競爭很激烈,違法犯罪層出不窮,一片混亂,相關法律條文不斷增加,監管隊伍不斷擴大,就是治不好,可是后來一實行聯營制度,一切就都好了,就是沒有一條相關的法律條文,沒有一個監管人員,就是不對車主門進行一點教育,他們也不進行不良競爭了,這就是更換制度的神奇效果。除此之外,一切辦法都是外科手術,治標不治本,都沒有用,白浪費精力和錢財。毛主席領導時期,法律少得可憐,監管人員也少得可憐,可是為什么違法犯罪的極少?他有什么神通?他沒有什么神通,就是因為他選擇了好制度。

  一直以來,人們一遇到不良社會現象,第一反應就是感嘆人心不古、教育缺失、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力等等。而今后,如果人們一遇到不良社會現象,就首先想到它是不良制度造成的,就首先想到的是要改變制度,那么這就是人類在認識上的巨大進步,質的飛躍,即使當時人們還不能立即判斷出是什么不良制度造成的,應該改變成什么樣的制度,但是只要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認識上的巨大進步,質的飛躍。

  三 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

  上面說,制度是社會現象的根源,要消除不良社會現象就必須換上好制度,可是什么制度是好制度?再說,不良社會現象有許許多多,制度也有許許多多,哪個不良現象是哪個制度產生的?許許多多的制度,如果每種制度都要找一種好制度來代替,那得是多大的工程,什么年月才能完成?

  其實,這些問題不難解決。

  盡管人類社會的制度有很多,但是這些制度都不是孤立的。這些制度當中,有母制度,有子制度,有孫制度;或者說,有根本制度,有各級的分支制度。因此,除了根本制度之外,其它的任何一種制度都是由它的上級制度生發出來的。這樣,所有制度在一起就形成了樹狀結構,或者叫脈絡結構。而在分支制度中,各種分支制度也是有聯系的,這樣就形成了網絡結構。所以,人類社會的制度別看有很多,其實它們都不是孤立的,分散的,而是互相在一起形成了網絡結構,根本制度就是這張網絡的大綱。在這個網絡結構中,所有分支制度都是由根本制度生發出來的,所以都受根本制度的制約;同時,每一種制度都受上一級制度的制約,而且各種分支制度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幾乎牽一發而動全身。

  網絡結構比較復雜,比較難理解,這里我們可以暫時把這種網絡結構簡化,理解成樹狀結構。根本制度就是樹的根和主干,各級分支制度就好比樹的各級分枝,社會現象就好比樹的果實。通常,一條樹枝上會結一個或幾個果實,同樣,一種分支制度也會產生一種或幾種社會現象。樹根是所有樹枝和果實的總根源,那么根本制度就是所有制度和社會現象的總根源。

  那么根本制度是怎樣制約各級制度,每一級制度又是怎樣制約它們的下級制度的呢?

  這要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        根本制度決定各級分支制度的性質,每一級制度都決定它們下級制度的性質。把梨樹根栽到地下,長出來的必然是梨樹的枝條,而且每一級分枝長出來的都仍然是梨樹的枝條,不可能長出來蘋果樹的枝條。一條樹根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構成一個獨立系統,它決定了這棵樹具有這一性質,而不是具有那一性質。各級制度都是由根本制度生發出來的,這些制度構成一個獨立的系統,這個系統的性質就是由根本制度的性質決定的,每一級制度的性質都是由它們上級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因此,有什么性質的根本制度,就會產生什么性質的分支制度。

  第二,        根本制度及每級分支制度都限制著它們下級制度的變動范圍。如果把一條梨樹枝截掉,嫁接上蘋果樹枝,那么就會結出蘋果來,這就是改變制度引起的社會現象的改變。可是能不能把棗樹枝嫁接到梨樹上去呢?不能,因為梨樹只允許與它同屬科的樹枝嫁接上去,不能超出這個范圍,超出這個范圍就要遭到排斥。當我們要改變各種分支制度以改變社會現象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根本制度及每一級分支制度都只允許用與它們相同性質的制度來代替它們的下級制度。這樣,變革就很小了,幾乎不能引起社會現象的改變。例如,在封建社會,我們要對帝制以下的各級分支制度進行改革,就不能超出帝制的許可范圍,不能和帝制相抵觸,所以,不管我們對這些分支制度怎樣改革,改來革去,它們的性質都還是封建的性質,改革的幅度很小,引起的社會變動也很小,這就是帝制這個上級制度制約的。再例如,現在的住房制度引起了很多的不良社會現象,有人因為住房而暴富,有人因為住房而赤貧;有人因為住房而偷搶貪污,有人因為住房而憂慮成疾,有人因為住房而家庭不和,有人因為住房而自殺,有人無家可歸,而現在的住房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也叫商品經濟制度)的下級制度,那么市場經濟制度就限制了住房制度的改革范圍,所以不管對住房制度怎么改革,最終還是商品房制度,不能改成計劃經濟制度下的住房分配制度。還拿上面公共客運這個例子來說,公共客運原來是私營,這個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的下級制度,后來改成聯營,這就有點接近于計劃經濟制度的性質,所以這個聯營制度在市場經濟制度下是生存不下去的,受市場經濟制度的排斥,不久就解散了。

  因為根本制度對它的各級分支制度都有制約作用,不改變根本制度就不能對它的任一分支制度作出很大的改革,即使作出很大的改革也維持不了多久或名存實亡,所以我們要對各種分支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翻天覆地的改革,以引起社會現象的極大改觀,就必須找到根本制度,先從根本制度上動手,對它進行大刀闊斧、翻天覆地的改革,擒賊先擒王。那么根本制度是什么呢?

  就是經濟制度。

  為什么經濟制度是根本制度呢?這是因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經濟利益。生產勞動是為了經濟利益,科學研究是為了經濟利益,文藝創作是為了經濟利益,制訂法律是為了經濟利益,打仗也是為了經濟利益,甚至連婚姻都與經濟利益掛上了鉤,所以經濟利益就決定了人的一切行為,經濟制度就成了人類社會一切制度的根本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由經濟制度生發出來的。

  濟制度有兩種,一種是私有制,一種是公有制。私有制是私有制社會的根本制度,公有制是公有制社會的根本制度。私有制社會里,一切制度都是由私有制產生的,都是私有制的分支制度,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公有制社會里,一切制度都是由公有制產生的,都是公有制的分支制度,都具有公有制的性質。這是兩個獨立的系統,是兩棵不同屬科的果樹。

  私有制的下級制度有自給自足制度或市場經濟制度,有帝制或私有制的民主制。市場經濟的下級制度有交易制度、租借制度、雇傭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等。帝制的下級制度有選官制度、行政制度、稅收制度、等級制度、慈善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等。私有制的民主制的下級制度有選官制度、行政制度、稅收制度、平等制度(名存實亡,因為經濟地位不平等)、慈善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等。封建時期,市場經濟制度下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和帝制下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合并稱為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所以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既有市場經濟的性質,又有封建的性質,既要賺錢或維護賺錢的秩序又要為封建社會服務。資本主義時期,市場經濟制度下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和資本主義民主制下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合并稱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所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既有市場經濟的性質,又有資本主義的性質,既要賺錢或維護賺錢的秩序又要為資產階級服務。

  帝制和私有制的民主制都是由私有制生發出來的,所以性質相同,在不改變私有制的情況下可以互換,帝制可以變革為私有制的民主制,私有制的民主制也可以變革為帝制。而我們通常認為,私有制的民主制和帝制是截然不同的,由帝制到私有制的民主制發生的是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這是不對的。其實,這樣的變革很小,在私有制的許可范圍內。帝制是終身制、世襲制,私有制的民主制無非就是選舉制、任期制,由家族內的更替執政變為家族外的更替執政,只消滅了皇帝一家人的特殊權利,其他人的權利還是原封不動。所以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取代帝制后,社會制度沒發生多大變化,社會現象也沒發生多大變化,原來封建社會大量的不良現象,在資本主義還照樣存在。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好就好在,封建時期,普通民眾要當領導人,只有打仗這一條途徑可走,而到了資本主義時期,可以通過選舉的途徑,這樣就比較有效地避免了改朝換代引起的戰爭。

  公有制的下級制度有計劃經濟制度和公有制的民主制度。再下級的制度就不說了。

  從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分支制度來看,經濟制度的直接分支制度有兩條,一條是經濟分支,一條是政治分支。其中,經濟分支是較大的分支,是主要分支,大多數社會現象都是經濟分支產生的。經濟制度的所有分支制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濟方面的制度,一類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馬克思稱之為上層建筑。

  總之,經濟制度是社會的根本制度,私有制社會的一切制度都是私有制產生的,公有制的一切制度都是公有制產生的。同時,因為制度是社會現象的根源,所以經濟制度就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私有制的一切社會現象都是私有制產生的,有的是私有制直接產生的,有的是它的分支制度產生的。公有制社會的一切社會現象都是公有制產生的,有的是公有制直接產生的,有的是它的分支制度產生的。

  有人可能對這個觀點還持懷疑態度,認為太玄乎。如果有人不信的話,我們不妨再舉幾個例子來分析,看看它們與經濟制度有沒有關系。

  迷信這一社會現象,似乎和經濟制度一點邊都沾不上,那么根源是不是經濟制度呢?正是。私有制下,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起來后,由于不等價交換和剝削等原因,必然要產生窮人、富人、破產者,那么窮人、失敗者走投無路,就要胡亂認為自己貧窮、失敗是因為命相不好、名字不利、風水不佳、神靈不助等原因,就要求神拜佛,改名字改風水等。富人、成功者為了保助自己的財運,也為了好上加好,也要求神拜佛,改名字改風水等。而到了公有制里,就沒有貧富了,不管什么名字、什么命相、占據什么風水的人,都差不多一樣貧富,這時誰還相信這一套?你就是一點都不禁,甚至勸大家信,也沒有人信了。所以,迷信就是私有制產生的。再拿戰爭來說,戰爭就是私有制直接產生的。私有制下,總要分你的我的,這些資源是你的,那些財富是我的,因此總要有戰爭,不管人民怎樣盼望團結,呼吁和平,戰爭總是陰魂不散。而到了公有制里,資源和生產資料都是全體人的,不分你我了;生活資料雖然是屬于個人的,但是大家都幾乎是一樣分配的,我有你也有,所以這時就不會再有戰爭了。再拿黑社會來說,黑社會都是因為要壟斷市場或收保護費等原因產生的,總之是為了爭奪利益而產生的,是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產物。而到了公有制里,沒有市場了,沒有做生意賺錢的了,因此自然就沒有黑社會存在的條件了。計劃經濟那二十來年,黑社會絕跡就是這個原因。再拿貪污受賄腐敗來說,貪污受賄腐敗,簡單地說,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有行賄的,二是貪污受賄的錢有地方花,能花出去,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市場經濟就完全滿足這兩個條件。而公有制就不一樣。公有制里的工廠都是全民的,生產是它們的任務,它們生產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因此就沒有哪個工廠的廠長為了爭項目向官員行賄;同時,公有制里的消費品都是按人分配的,拿錢也買不到,有錢沒地方花,所以公有制里就不可能有貪污受賄腐敗的現象。當然,公有制的初期還可能存在官員利用職權給自己的親屬、子女安排好工作,利用職權給自己分好房子等等現象,不過這些腐敗比私有制里的腐敗已經很輕微了,可以用群眾監管的辦法來解決。再拿慈善來說,私有制里因為有窮有富才需要慈善來涂脂抹粉及維護安定,而公有制里沒有貧富,所以就不需要慈善。

  其它的例子就不舉了。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沒有哪個社會現象不與經濟制度有關,都是經濟制度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所以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是正確的。

  因為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又因為人類一直都處在私有制中,所以私有制就是我們從古至今我們看到聽到的一切不良社會現象的總根源,是萬惡之源。私有制是使人爭權奪利的制度,人因為爭權奪利,必然要造成我們常見的不良社會現象,教育是起不了作用的,管制也起不了作用,而且教育人、管制人的人,他們自己也要千方百計爭權奪利,甚至他們教育人、管制人這個行為本身就帶有權和利,這樣怎么能不整個爛掉?而公有制則正好相反,公有制里沒有利可爭,沒有利可爭就沒有權可爭,也就沒有我們在私有制里常見的不良社會現象,公有制社會里呈現出來的是另外一派嶄新的景象,玉宇澄清,安樂祥和。換經濟制度,就象從夏季換到冬季一樣變化那么大。

  因為經濟制度是一切社會現象的總根源,所以有什么樣的經濟制度就必然有什么樣的分支制度和社會現象,所以經濟制度相同,分支制度和社會現象也相同或類似;反過來,分支制度和社會現象如果相同或類似,那么經濟制度必然相同。所以,社會的好壞,與領導者是否清正廉潔沒有關系,與時代沒有關系,與地域沒有關系,只與經濟制度有關系。所以,一個社會,只要是私有制,不管它是古代的,還是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管它是外星上的,還是地球上的;不管它是先進組織領導的,還是落后組織領導的;不管是民主的,還是專制的,只要是私有制,那么它就必然具有一樣的性質,必然就要產生一樣的或類似的不良社會現象。懂得這個道理,就象懂得自然科學里的定律一樣有用。懂得自然科學里的定律,我們就可以根據某地存在什么自然條件,推知這個地方將要發生什么自然現象;也可以根據某地發生了什么自然現象,推知這個地方存在什么自然條件。懂得上面的道理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某個社會是什么經濟制度推知這個社會將要產生哪些社會現象,也可以根據某個社會產生了哪些社會現象推知這個社會是什么經濟制度,不需要費多大勁親自去調查。這就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假設火星上有一個社會,我們不知道它是什么制度,但是我們聽說這個社會里有商品交換,或者有專利,或者有炒股的等等,那么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社會一定是私有制,而且是市場經濟制度。

  孔子非常推崇“三王”,把“三王”時代夸得象花一樣,可是那三個時代真那么美好嗎?那三個時代都是私有制,盡管都是自給自足,但是只要是私有制,就一定有私有制的亂象,官員的貪污腐敗,民間的坑蒙拐騙、恃強凌弱、匪盜作亂都一定非常嚴重,和孔子當時的社會以及今天的社會差不多,不可能那么美好。孔子之所以要夸那三個時代,不過是想捏造虛假的榜樣,以推銷他的“克己復禮”的破爛玩藝。因為他總是鼓吹,只要恢復三王時代的禮樂,社會就會象三王時代那么美好,這都是哪扯哪?他連三王時代的禮樂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兒瞎吹,用意可見。

  孔子到中年的時候,還沒當上官,恐怕時日不多,就急了,就給自己做廣告說:“要是哪個國家用我,我一年就能把國家治理得小有成效,兩三年內就能大治”,也顧不得年青時曾吹出的“人不知而不慍”的豪言壯語了。那么孔子真有這個本領嗎?他處的那個時代是私有制,而且是君主專制,孔子是不會拋棄私有制和君主專制的,他也不知道拋棄,既然如此,那么不管他怎么治理,國家都不可能好起來。他那樣吹牛,不過是無知知識分子的盲目自負。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后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司寇,官職不小,而且比他許諾的兩三年要長多了,可是結果怎么樣?自己灰溜溜地跑了,很狼狽。不要說給他兩三年的時間,就是給他一千年的時間,只要他不拋棄私有制,魯國就還會是老樣子。

  改革開放后,刑事案件多了起來,貪污腐敗也嚴重了起來,黑社會、吸毒、賣淫、賭博等也開始出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嚴打都是越打越多。有人說這是因為打開了窗戶后,好東西進來了,蒼蠅也跟著進來了。真是這個原因嗎?不是的。只要你實行的是和外國一樣的制度,就一定會產生和外國一樣的社會現象,所以那些現象不是外國傳染的,蒼蠅不是飛進來的,而是制度自動產生的。如果說是外國傳染的,蒼蠅是從外面飛進來的,那么解放前的幾千年里,中國就一直有大量的蒼蠅,這難道也是從外國飛進來的?如果說蒼蠅是飛進來的,那么外國的蒼蠅是從哪里飛到它們那里去的?世界上的第一批蒼蠅是從哪里飛進來的?所以,那些蒼蠅根本就不是飛進來的,而是制度自動產生的,只要你實行和外國一樣的制度,就一定產生和外國一樣的社會現象。要說哪個能傳染的話,制度是能傳染的,社會現象是不能傳染的。你看人家的制度好,學人家的制度,這就是制度的傳染。而社會現象是不能傳染的,蒼蠅是不能亂飛的。熱帶里的樹不能傳播到寒帶,寒帶里的樹也不能傳播到熱帶;長江里的魚不能跑到海里去,海里的魚也不能跑到長江里去,盡管它們之間沒有阻攔,這是因為條件不同。同樣的道理,如果制度不一樣,那么一種制度下的社會現象就不能傳染到另一制度里去。上面已經舉了很多例子,這里再舉一個例子。拿賭博來說,賭博是私有制的產物,不管是允許賭博的私有制國家,還是禁止賭博的私有制國家,賭博都一樣盛行,可是賭博能傳染到公有制國家里去嗎?不可能。這是因為公有制社會里,私人不占有資源和生產資料,一個人不可能贏另一個人的土地、企業、機器等;同時,公有制社會里生活資料是分配的,你有我也有,一個人也不可能去贏另一個人的生活資料。假設一個人贏了另一個人的自行車,那么他贏的這輛自行車對他來說就是多余的,放在家里都嫌占地方,賣也沒人買,所以不會贏生活資料。所以社會現象是不能在不同制度里互相傳染的,那個人說那樣的話,不過是想轉移視線,給自己倡導的制度遮丑罷了。

  上面幾個例子都說明,當我們懂得制度是產生社會現象的根源,經濟制度是產生社會現象的總根源這個道理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一個社會存在的社會現象判斷出這個社會是什么制度,也可以根據一個社會是什么制度判斷出這個社會將要發生哪些社會現象。懂得這個道理很有用,它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使我們不在迷茫,不再亂投藥;也能使我們對政治問題認識得更加清楚——經濟制度是決定社會性質的根本因素,兩個社會,只要它們的經濟制度一樣,這兩個社會基本就是一樣的,不管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分別被誰領導;兩個社會,只要它們的分支制度或社會現象是一模一樣的或差不多的,那么根本制度必然就是一樣的,不管怎么隱瞞都瞞不住。

  四 要徹底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就必須改變經濟制度

  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一切社會問題都是經濟制度產生的,那么要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就必須從經濟制度入手,改變經濟制度,把不好的經濟制度換成好經濟制度。第三部分的開頭說,社會問題有許多,制度也有許多,要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就必須把所有不好的制度都換成好制度,而要探索驗證出一種又一種好制度,需要費很長時間,幾乎是不能完成的,可是現在這個難題解決了,我們找到了捷徑,只要改變經濟制度這一根本制度就可以了,我們只要尋找出一種好經濟制度取代目前的私有制就可以了。好經濟制度取代私有制后,它會自動生成許許多多好的分支制度,就不需要我們操心費力了。

  那么好經濟制度是什么呢?就是公有制。其實經濟制度就只有兩種,去了私有制就是公有制,別無選擇。

  馬克思早就發現公有制的優越了,因此他強烈呼吁人類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他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切罪惡,以及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源都是私有制,要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推翻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然而,有許多人對公有制持敵視態度,也有許多人持懷疑態度。對公有制持敵視態度的人,這里就不說他們了,單說對公有制持懷疑態度的人。他們經常這樣質問:“公有制真那么美好嗎?公有制里的人沒有私心嗎?公有制里怎樣防止貪污腐敗?公有制里怎樣防止各種違法犯罪現象?公有制里的計劃部門如何適應復雜多樣的生產需求和生活需求?”這些人提這些問題是非常可笑的。他們的思想被無形的牢籠囚禁著,他們在私有制、市場經濟制度里生活慣了,沒經歷過公有制,總以為在私有制、市場經濟制度里存在的問題公有制、計劃經濟制度里也會存在,卻不知道公有制和私有制完全不同,只要一變成公有制,一切都要變了,原來的問題就不存在了。一個愛斯基摩人要到赤道地區長期旅游,帶了許多毛皮衣服,有人問他帶這么多毛皮衣服干什么,他回答:“下大雪的時候穿呀!”那人笑著對他說“赤道那個地方,終年烈日炎炎,不見冰霜,水如滾湯,地如熱鍋,你帶這么多皮毛衣服純粹是自找麻煩,你怎么能以你處的環境推測那個地方呢?”一個人要到太空去,帶了一只茶杯,有人對他說:“到了太空,就處于失重狀態,喝水就不能用茶杯了。”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拘于時也”,人不要做井蛙,不要做夏蟲,思想不要受自己處的環境的束縛,要讓思想沖破牢籠,應該知道,私有制變為公有制后,一切都要變的,不要把在私有制里見慣的東西硬加到公有制上去。人在私有制社會里,就好象許多圓球放在斜坡上,都要往下滾,擋是擋不過來的,可是到了公有制社會,就好象物體處在太空中的失重環境,不用架子頂,不用繩拴,它們也不會下落。人在私有制里,違法犯罪者就好象夏天的蚊子,越滅越多,可是到了公有制社會,想找到一只蚊子都困難。總之,私有制變成公有制后,一切都會好起來,不會有私有制里的亂象。人在公有制里生活時間長了,經過一兩代之后,私心就基本沒有了,那時人民聽說專利、技術保密等,會感到非常不理解,就象私有制里的人不理解公有制里的人一樣,也象赤道人不理解北極人穿皮襖一樣。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這個辦法,是不用懷疑的。

  現在,我們終于找到根治一切社會問題的方法了。現在再回頭看看以前人類的做法,就象瞎子走路一樣,到處亂撞,還自以為高明,真是可笑。

  以前,人類不知道經濟知道是引起社會問題的總根源,人類在解決社會問題時,犯了許多錯誤。

  封建時期,老百姓對不良社會現象忍無可忍時,就以為是昏君造成的,就要改朝換代。可是,換了一代又一代,還是老樣子。資本主義時期,老百姓對不良社會現象忍無可忍時,想到的就是換屆,或提前換屆。可是換了一屆又一屆,不良現象卻有增無減。

  還有人認為,不良社會現象都是教育缺失、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力造成的,應該加強教育,加強心理疏導,健全法制,加強監管。這些辦法能有效嗎?

  教育的作用,無非就是讓人人都知道做好事光榮,做壞事可恥,要受懲罰,可是這些誰不知道?哪個不知道禮義廉恥?哪個人干壞事時是腦門上寫著名字,光明正大干的?哪個不是表面上道貌岸然,義正辭嚴,暗地里男盜女娼?封建社會,哪個官員不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既然人人都知道了做好事是光榮的,做壞事是可恥的,是要受懲罰的,那么教育的作用也就達到極限了,可是這時人仍然干壞事,那么再加強教育還有什么用?無非就是上面內容的重復。

  當然教育也有有用的一面。就是當人民不認識某一制度,而你又想讓人民接受這一制度時,你對人民進行教育,這時教育就是有用的,人民可能會接受你的制度。可是,當人民接受這一制度后,后面發生的事,就是這個制度決定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健全法制也是沒用的。水漲船高,永遠都沒有健全的法制。法制雖然有些小漏洞,但是鉆漏洞的人實在不多,絕大多數做壞事的人都是明知故犯,所以縱然把漏洞補上了,也不能減少犯罪現象。

  加強監管也是不行的。監管人員不可能對每個人都進行一天二十四小時地貼身監管,而且監管人員自身也是人,也有可能做壞事,也有可能被收買。

  民主選舉、民主批判的辦法也不起作用。每個人都會裝模做樣,所以民主選舉出來的官員不一定就是好的。每個官員干壞事都知道偷偷摸摸地干,很難發現,發現不了,也就沒法批判。況且這個辦法只能管到官員,管不到平民。

  從理論上說,上面的辦法都行不通,而且事實也證明它們都是失敗的。還有舉孝廉、高薪養廉、述職、公開巡案、微服私訪等,這些辦法也都是古人用過的,都被證明是失敗的,有的老早就被古人淘汰了。古人不比咱們笨,什么辦法都想到了。還有揭露、諷刺、鞭撻這些辦法,也是沒有用的。你揭露你的,我干我的,只要不點我的名,我就不理你;點我的名,就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有些人比上面的人要進步一點,他們想到了改變制度。例如康有為要把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制,孫中山要把君主制改為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可是,他們都沒有觸及根本制度,即經濟制度,他們要改變的不過是一條分支制度,所以最多也就只能改變這一分支制度產生的社會現象,大多數的社會問題仍然不能解決。

  什么辦法都用盡了,什么辦法都不管用,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經濟制度,把私有制改成公有制。從理論上講,這個辦法一定行。過去,我們對這個辦法淺嘗了一下,效果就空前地好。


  有人可能還擔心,會這樣問:“盡管公有制能徹底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可是公有制能使經濟快速發展嗎?如果公有制發展經濟的能力弱于私有制,那么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們寧愿忍受私有制的罪惡也要選擇私有制。”這話說得有道理。如果公有制發展經濟的能力弱于私有制,大家都愿意選擇公有制的話,我無話可說。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公有制發展經濟的能力要遠大于私有制。簡單地說,私有制里技術保密,又互相破壞互相拆臺,又易發生經濟危機,又有壁壘,又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又沒有全盤計劃,沒有統一調度指揮,且沒錢就不能辦事,不能賺錢也不干,生產的時間沒有銷售的時間長等等,這些因素,每一個因素都注定私有制發展經濟的效率是很低的。單拿沒有統一指揮來說,一支部隊,如果每個戰士都各自為戰,即使戰士們個個都勇猛如小老虎,個個都精明如諸葛亮,也一定要打敗仗。拿沒錢就不能辦事來說,假如私有制國家要開一條河,一路上全部要經過私人的土地,還要碰上許多釘子戶,那么國家就要拿許多錢補償,還得拿出一大筆工錢,如果國家窮就開不起。明知開河很重要,可是沒錢就干瞪眼,有識之士只能望洋興嘆,跑斷腿,磨破嘴都沒用,即使費多大勁籌集一點錢也不夠截留貪污的。而河開不起來,田地得不到排灌,產量就低;產量一低,稅收就少,國家就富不起來;國家富不起來就開不起河,這就成了惡性循環。幾百年幾千年都不能有多大起色。而公有制就不同。公有制國家就算非常窮,一無所有,也能開起河。沒有私人土地,不需要補償;農閑時調動人民開河,不需要出工錢,也不耽誤正常生產,幾乎不要額外花一分錢就可以把河開好。河開好了,田地得到排灌,產量很快就提高了,也很快就富了。僅從這兩點來看,公有制發展經濟的效率就比私有制要高很多。公有制發展經濟不僅速度快,而且速度是可調的,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不象私有制,就象一輛沒有閘的破車,想快快不起來,想停又停不住。

  所以,不管在治理社會問題上,還是在發展經濟上,公有制都比私有制要好。公有制是最完美的制度,把私有制變成公有制勢在必行。

  五 改變經濟制度是人類社會最艱難的變革

  人類社會里,大大小小的制度有很多,可是不管是大制度還是小制度,都與人的利益密切相連。例如住房分配,如果按年齡來分,年齡大的就有利;如果按貢獻來分,貢獻大的就有利。所以,要改變任一制度,都必然要影響一些人的利益。制度越大,牽扯到的利益就越大,牽扯到的人就越多,要改變它,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經濟制度是最根本的制度,牽扯到的利益是最大的,牽扯到的人是最多的,因此改變經濟制度是人類社會最深層的,也是最艱難的變革。商鞅、王安石的變法遇到的阻力不小吧,可是與它比起來就不算什么了。推翻某個皇帝、推翻帝制遇到的阻力不小吧,可是與它比起來也不算什么。在封建社會,假如張三是皇帝,有人要推翻他,那么一般的地主、資本家會反對嗎?他們才不管呢,誰當皇帝對他們來說還不都一樣,除非張三對他們有恩惠或與他們有親戚。后來,又有人要推翻帝制,那么一般的地主、資本家會反對嗎?他們也不會管的,最多就是看不慣罵兩句,添言不添錢,說話不出力。可是,如果要推翻私有制,地主、資本家就不能不管了,所有的地主、資本家都要管,而且是絕對不耍猾,不充孬,不遺余力地管。不光他們要管,他們還有愚弄、拉攏窮人和他們一起管。這樣,他們的力量,再加上官僚、貴族和一些知識分子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有史以來所有變革中遇到的最大阻力。

  過去,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幾千年中,地主、資本家、官僚、貴族、皇帝是不需要對私有制進行保護的。那個時候,人民雖然生活在私有制中,卻不知道什么是私有制,也不知道自己就生活在私有制中。人認識事物,基本上都是成雙成對同時認識的,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認識東,也就同時認識可西;不認識東,也就不知道西在哪里。不認識公雞,也就不能真正認識母雞。始終生活在黑暗中,從沒見過光明,就不知道什么是黑暗;始終生活在光明中,沒見過黑暗,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光明,只有既見過光明,又見過黑暗,才能同時認識它們。人類始終都生活在重力場中,因為沒到過沒有重力場的地方,所以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重力場,也不知道身處重力場中,也不知道物體下落都是重力場作用的結果。馬克思發現科學社會主義以前,人民雖然始終都處在私有制中,卻不知道什么是私有制,也不知道自己就處在私有制中,更不知道一切罪惡都是私有制造成的,不知道推翻私有制,造反后仍然維持私有制不變,所以那時的統治階級就不需要保護私有制。在資本主義民主制被發現之前,人民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帝制,以為天然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因此那時皇帝連帝制都不需要保護,只要保護自己的位子就行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制被發現之后,皇帝就多了一個任務了,不光要保護自己的位子,還要保護帝制,帝制保不住,自己的位子就保不住。公有制被發現之后,皇帝又多了一個任務,不光要保護自己的位子和帝制,還要保護私有制,私有制保不住,帝制就保不住;帝制保不住,自己的位子就保不住。資本主義時期,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的那個階段,資產階級什么都不需要保護,私有制不需要保護,資本主義的民主制不需要保護,官位也不需要保護,只有刑事犯罪要侵害的財產和生命需要保護,所以這一段時間資產階級是最得意的,他們以為他們的制度是最完美的,所以就敢放膽吹牛,鼓吹民主自由,敢放心讓人民說話、行動,因為他們認為不管人民說什么話,搞什么行動,都不能超出他們的圈圈,即使有人提出復辟帝制這樣出格的落后言論,也經不起他們反駁,也沒有人附和。可是,后來等科學社會主義出來之后,這一形態比資本主義要好得多,“誘惑”力很大,也駁不倒,這時資產階級就傻眼了,就開始保護私有制了;也顧不得曾鼓吹的民主自由了,開始瘋狂捕殺馬克思主義者。從此,兩大階級之間對經濟制度的文爭武斗就開始了。

  別看私有制的本能保護者只占人類的一小部分,但是他們有錢有權,要人有人,要槍有槍,要印刷機有印刷機,要廣播有廣播,所以力量非常強大。在武的一面,他們時刻提高警惕,并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出擊。在文的一面,則是利用他們掌握的強大的宣傳工具,極力美化私有制,夸私有制效率高,符合人的本性,死不承認私有制是罪惡的根源,哪怕是某一條罪惡的根源也不承認,而是胡說那都是教育缺失、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力、心理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以轉移視線;同時還拼命破壞、污蔑公有制,敗壞公有制效率低下,泯滅人性等。這些人,天天高喊著要懲治腐敗,解決社會問題,可是明明知道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卻不說,還要保護私有制;明明知道公有制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可是一聽說實行公有制就嚇得要命,都是典型的自稱好龍的葉公,虛偽至極。

  有些知識分子疾惡如仇,一聽說不良社會現象就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恨不得立即就把一切不良社會現象滌蕩干凈,讓乾坤朗朗,海晏河清,可是他們又十分厭憎公有制,拼命倡導、維護私有制,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南轅北轍。他們這樣做,只能說他們無知,糊涂。

  實行公有制,另一個阻力來自廣大人民的慣性。

  人民在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下生活慣了,就知道做生意賺錢才能富,而公有制里不能做生意賺錢,所以對公有制持懷疑態度,對公有制不滿意。其實,做生意賺錢并不能使所有人富裕,因為商品交換必然是不等價交換,和賭博一樣,所以只能使少部分人富裕,使財富越來越集中,使多數人處于貧困之中。幾千年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只有實行公有制,取消商品交換,實行產品分配制度,才能使所有人都富裕,而且整體富裕的速度要遠遠超過私有制。《國際歌》里唱道:“讓思想沖破牢籠”,就是讓我們的思想不能老是在私有制里轉圈圈,要能拋棄在私有制里形成的固有觀念及養成的習慣,能認識和接受公有制。

  兩股阻力雖然很大,但是一定會被克服,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公有制一定會實現,這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們當年推翻帝制,這個結果也不是封建勢力能阻擋住的,這是一樣的道理。

  實現公有制后,人類社會就不會再有斗爭了,雖然短時間內仍然存在階級斗爭,但是時間長了以后就沒有了,而不是象在幾千年的私有制歷史里總是斗爭來斗爭去,可是窮人仍然達不到愿望。所以,實現公有制是一勞永逸,所以《國際歌》才這樣唱:這是最后的斗爭……
                                    (人民網)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8. 東南亞的宿命
  9.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10. 劉繼明|隨想錄(20)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午夜免费啪视频国产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