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是就社會發生重大事件,需要調動全社會資源的特殊情況而言,或者僅僅是針對社會的主要目標而言。在其他情況下,在社會主要目標之外的其它領域,集權、民主這兩種政體的效率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情形。在社會常態下,一個社會的活力或能量由政府與民間兩方面構成,全社會能量等于政府、民間各自蘊涵能量之和。但實際上,只有在民主社會才存在這種力量的加法,集權體制做的卻是減法。集權政府為保持絕對的主導地位,必須限制民間力量的增長,例如限制言論與結社。如此一來,不但民間力量被壓抑,政府力量的很大一部分也必須用于壓制民間,時時保持高壓,抑制反彈,剩余下來的力量才能干點其它的什么。全社會的有效能量等于政府能量減去民間能量之差。政府要提高效率,只能拼命擴張自我力量,壓抑民間力量,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上述兩種效率呈現所導致的結果是:集權體制在短跑中常常能創造驚人業績,但在長跑中卻難以避免被越拉越后的命運。
更重要的是,在集權體制下,不論是從提高全社會的效率出發,還是從個人的自我利益出發,執政集團的成員都傾向于將官僚機構膨脹得越來越大,個人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受限制,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其結果是,全社會能量及其效率所創造的福利,越來越向官僚及其親屬集中。這不僅是一種被高度扭曲的分配不公,而且使資源越來越集中在不具有財富創造能力的官僚寄生集團手中,必然嚴重損害全社會的效率,使社會的活力日漸枯竭。因此,不管集權體制在某一過程中曾經有過何種業績,創造過何等輝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必然會成為社會前行的嚴重障礙。之所以不能說它是最大障礙,是因為還有另一個更大的障礙存在著,那就是寄生于此一體制的既得利益群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