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先見之明和跟不上趟
黎陽
2005.8.1
“郎顧之爭”還不到一年,顧雛軍的“家電王國”看起來已經成了黃粱一夢。而當初全力以赴支持顧雛軍的“精英”們呢?他們又在干什么?
想當初“郎顧之爭”鬧得何等沸沸楊楊,“主流經濟學家”們何等意氣風發(fā)、同仇敵愾、傾巢出動、“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群起而攻圍剿郎賢平。且看2004年10月21日浙商網(wǎng)的報道:
“今天下午2點在北京華僑大廈二層舉行的‘科龍20年發(fā)展與中國企業(yè)改革路徑’研討會,來自北京中央政府、經濟學界、法學界的重量級官員、學者15人一起為顧雛軍正名,明確表明支持科龍繼續(xù)發(fā)展的立場。
支持顧雛軍和科龍的一系列權威名單包括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企業(yè)所陳小洪所長、張文魁副所長、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軍擴、國資委企業(yè)改革局助理巡視員賈小梁、國務院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研究員常修澤、產業(yè)所副所長胡春力、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寧向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盧東斌、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所長黃速建、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玄、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鄒東濤、中國政法大學李曙光教授。
史無前例的是,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企業(yè)研究所為科龍出具了一份驗明正身、肯定改革經驗的報告書《科龍20年發(fā)展經驗與中國企業(yè)改革路徑》(下簡稱‘科龍報告’)
……
‘外面很多評論讓我恍若隔世,仿佛回到文革時代,企業(yè)管理又不被推崇了’顧雛軍神情無辜‘一夜之間,我受到懷疑,我覺得奇怪,黨和國家的國企改革路線怎么就不對了?現(xiàn)在又是一夜之間,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我沒有問題。’說到這里,他與隔座的張文魁對視一下,會心地微笑。
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企業(yè)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執(zhí)筆寫出、落款為2004年10月的科龍報告的第10頁中,明確肯定:‘科龍’民營化重組‘符合中央精神和中國企業(yè)改革大趨勢’。”
曾幾何時,這些帽子頭銜比天高的“精英”們現(xiàn)在卻個個躲得不見蹤影,其中也包括那個豪言壯語要“善待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企業(yè)家”、改革就是“物歸原主”、“我不與無恥的人爭論”的張維迎。他可是曾經信誓旦旦說過:“我們研究經濟社會問題的學者,總有一種相應的社會責任感。當你面對著愚弄大眾的聲音非常泛濫的時候,能僅僅為了自己不染麻煩,不遭人罵,就不站出來說幾句話?”“ 一個嚴肅的學者絕對不會去媚俗,絕對不會去刻意的討好大眾,嘩眾取寵,而這種討好同時就是一種愚弄,只有極端利己主義的人才干的出來。而在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說實話,你有責任感才會站出來說這個話。難道聽任大眾被繼續(xù)的愚弄下去這才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態(tài)度?”而如今呢?他的責任感哪兒去了?
魯迅仿佛能未卜先知,幾十年前就寫了篇文章《查舊帳》,精彩描繪了古往今來“精英”們賴帳的種種方式,其中就包括了“主流經濟學家”們如今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死皮賴帳法”。現(xiàn)引述魯迅原文如下:
“這是查舊帳,翻開帳簿,打起算盤,給一個結算,問一問前后不符,是怎么的,確也是一種切實分明,最令人騰挪不得的辦法。然而這辦法之在現(xiàn)在,可未免太‘古道’了。
古人是怕查這種舊帳的,蜀的韋莊窮困時,做過一篇慷慨激昂,文字較為通俗的《秦婦吟》,真弄得大家傳誦,待到他顯達之后,卻不但不肯編入集中,連人家的鈔本也想設法消滅了。當時不知道成績如何,但看清朝末年,又從敦煌的山洞中掘出了這詩的鈔本,就可見是白用心機了的,然而那苦心卻也還可以想見。
不過這是古之名人。常人就不同了,他要抹殺舊帳,必須砍下腦袋,再行投胎。斬犯綁赴法場的時候,大叫道,‘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為了另起爐灶,從新做人,非經過二十年不可,真是麻煩得很。
不過這是古今之常人。今之名人就又不同了,他要抹殺舊帳,從新做人,比起常人的方法來,遲速真有郵信和電報之別。不怕迂緩一點的,就出一回洋,造一個寺,生一場病,游幾天山;要快,則開一次會,念一卷經,演說一通,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覺,做一首詩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兩個嘴巴,淌幾滴眼淚,也照樣能夠另變一人,和‘以前之我’絕無關系。凈壇將軍〔注:豬八戒〕搖身一變,化為鯽魚,在女妖們的大腿間鉆來鉆去,作者或自以為寫得出神入化,但從現(xiàn)在看起來,是連新奇氣息也沒有的。
如果這樣變法,還覺得麻煩,那就白一白眼,反問道:‘這是我的帳?’如果還嫌麻煩,那就眼也不白,問也不問,而現(xiàn)在所流行的卻大抵是后一法。”——魯迅:《準風月談.查舊帳》
“主流經濟學家”如張維迎之流現(xiàn)在可不正是“那就眼也不白,問也不問”嗎?“郎顧之爭”仿佛根本不曾存在過一樣,一個個照樣寫文章的寫文章,上課的上課,出餿點子的出餿點子,當董事的當董事,撈油水的撈油水,個個沒事人似的。這跟魯迅當年揭示過的“今之名人”的賴賬規(guī)律可不是一模一樣?
不過魯迅先生的《查舊帳》雖然很有遠見,卻仍然有點跟不上趟,追不上今天的“精英”們“與時俱進”的現(xiàn)代化賴帳法。人家干脆來了個不準查帳(嚴格講是準查帳不準追帳)。這邊剛剛承認“我國醫(yī)改不成功”,那邊馬上來了篇“評論員文章”,強調“穩(wěn)定壓倒一切”。說了來說去,賴帳是“改革”,追帳則是“破壞穩(wěn)定”;“精英”放火是改革,百姓救火則是“破壞穩(wěn)定”;作案是“改革”,抓賊則是“破壞穩(wěn)定”;貪污盜竊國有資產是“改革”,反貪反腐抓貪官則是“破壞穩(wěn)定”;讓工人下崗、農民失地、剝奪多數(shù)人的生計是“改革”,妨礙少數(shù)“精英”吸血鬼的敲骨吸髓則是“破壞穩(wěn)定”;放毒是“改革”,消毒則是“破壞穩(wěn)定”;制造民不聊生是“改革”,置疑“精英”的至高無上則是“破壞穩(wěn)定”。面對“精英”們的這種新時代的專政邏輯,魯迅先生的《查舊帳》辦法是不是已經跟不上趟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