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對現代政治學提出了全新課題。
這場戰爭有兩大特點:1,它是一場由民主國家發起的、意在“先發制人”而非應對“迫在眉睫威脅”的戰爭;2,戰爭發起方美英兩國的國民普遍支持發動戰爭。這場戰爭給伊拉克平民造成了重大傷亡,如果承認戰爭對平民的傷亡是一種罪惡,需要追究責任,那么,罪責當然只能由戰爭的主動發起方承擔。
在這里,美英聯軍及兩國政府固然要負責任,但作為戰爭推動者的兩國國民是否也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呢?正是在美英兩國民意的強大支持下,兩國政府才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攻打、占領了伊拉克國土,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在這種強大民意的裹挾下,發動戰爭甚至一度成為了美國公共言論中的“政治正確”,反戰的聲音被迫噤若寒蟬。在民主制度框架下,兩國國民已成為擁有左右政府公共決策能力的強大政治力量,沒有強大民意的支持,政府不可能發動戰爭;反之,如果民意已決心要開戰,民主政府也無力阻止戰爭的發動。
從這種意義上說,國民是民主國家公共決策的最終決定者及責任人,他們應該對公共決策的后果承擔責任。在民主制度下,國民是主人,政府是仆人,這是民主理論對民主制度的一貫標榜。如果作出決策的主人無須承擔責任,一切責任只能由負責執行的仆人承擔,那么其它政治體制下的決策者也無須為其決策承擔責任,這意味著希特勒無須為二戰、毛澤東無須為文革承擔責任。如果決策者(民眾)只享受權力,無須承擔責任與后果,其后果必然導致不受制約的權力、不負責任的決策,決策者(民眾)淪為暴君(暴民)。
在國內事務上,由于國民是公共決策后果的主要承受者,他們以這種方式承擔了他們作為民主制度所規制的國家“主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無須再另行問責。但在國際事務上,政治決策的后果溢出了一國邊界,它的主要后果并非總是由本國國民承受。當一國的公共決策給其它國家人民造成重大傷害、構成犯罪時,對決策擁有重大影響力的國民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當然,民主國家的國民在影響公共決策時,他們的認識有可能被人誤導、他們的情緒有可能被人蠱惑,但是,這些并不構成責任免除的充分理由。任何決策者都可能受到蠱惑與誤導,既然在此位置上、享有此項權力,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蠱惑與誤導”不是決策者免于責任的理由,“不受蠱惑與誤導”才是決策者應盡的義務。
既然民主國家國民對公共決策負有相應責任,就應該為界定及追究這種責任設置一種有效機制。但是,現代政治學理論對民主制度的敘述主要局限在國內事務方面,對民主制度的界外效應少有涉及。在此之前,人類實踐也沒有為全面研究民主制度的界外效應提供足夠的經驗材料。因此,政治學的構思中并未提及這種追究,更遑論在國內或國際政治領域中設計出相應機制并付諸實施。
在民主制度的界外效應方面,迄今為止國際上有兩種流行觀點。一是“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證諸史實不難發現,這一結論其實只有在主要民主國家隸屬于同一軍事同盟或國際利益集團時才可能成立;第二種觀點是“由于民主國家民眾具有左右公共決策的政治能力、由于民眾的理性,民主國家一般不會輕易主動訴諸戰爭,因此民主制度的擴展有利于世界和平”--這一結論成立的前提是:世界上幾大勢力相互制衡,戰爭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可能導致致命危險。但是,當國際格局演變為某一民主國家及其利益同盟一強獨大、外部力量難以制衡時,民主制度的界外效應就會發生質變。民眾的理性中會失去對戰爭危險性的預期,在這種缺少制衡的民意推動下,戰爭會成為民主國家解決國際爭端的方便手段,民主制度的這種界外效應且將成為影響國際事務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在沒有一種權威能夠約束強勢民主國家的民意、追究其濫權責任的情況下,被損害的弱勢國國民求告無門,他們在絕望下往往只能采取極端手段自行報復,這就是伊拉克戰爭后“恐怖活動”針對美英兩國平民的理由。國際社會無力約束強勢國家的民意,但至少應該承認弱勢國家民眾的復仇具有某種正當性。被奉為當代《萬民法》的羅爾斯“正義論”,只有在加入對這一變化的考量后才談得上“正義”、談得上“重疊共識”,才能具有當下的普適性。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此次倫敦襲擊具有與以往恐怖活動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正當性。同樣是針對平民,但此次遭襲的英美主戰平民已非無辜,他們早已犯下“支持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罪過,因為這場戰爭必然傷及無辜平民乃是早已共知的常識。在襲擊中被無辜誤傷的,只是英美的反戰人士、中立人士及其它國家的人。
因此,對恐怖活動也“不能一言以蔽之”,并非所有恐怖活動都邪惡,也并非所有恐怖活動都情有可原,必須具體辨析因果。“民主國家國民應該對公共決策的后果承擔責任”此一論點的提出,意在對民主制度的界外效應進行深入探討,防止具有重大決策影響力的民主國家民眾成為國際事務中的濫權者、不負責任者。沒有對這種迄今不受制約的民意的制約,民主國家就可能淪為當代戰爭的策源地,淪為對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脅。
(閑言文集:http://www.cat898.com/lib/list.asp?libid=3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