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解放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等學說。
人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古代思想家對“什么是人”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道主義思想對后世影響巨大。啟蒙時期思想家如伏爾泰、洛克、盧梭、狄德羅等人深入探討了人的本質、人的地位等問題,他們把人歸結為自然實體,提出“人是機器”等思想。德國古典哲學家則把人由自然實體上升為理性實體,把理性看成是人的本質;其中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人學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人學理論的形成影響巨大。黑格爾看到了人類勞動在資本主義時代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把人看成是自己勞動的結果,人的本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人是歷史性的存在物。黑格爾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極大啟發了馬克思。但是,在黑格爾思辨哲學體系中,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他只看到了勞動的積極方面,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人性論把人看作一個由肉體、思維、情感、欲望構成的感性實體,成為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但是,因為不理解實踐的革命意義,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理解為感性存在,理解為某種抽象物,而不是感性活動,不是實踐,因此,費爾巴哈的人學思想是抽象的人學觀。在批判繼承以往人學思想成果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科學地闡明了人學理論的出發點、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發展等問題,創立了科學的人學思想。
馬克思的人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1)關于人學的出發點?,F實的個人及其活動是人學理論的出發點。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的不是任意想象出來的、抽象的人,而是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因此,這些前提可以用純粹經驗的方法來確定。(2)關于人的本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的總和即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實踐活動中所結成的各種關系的總和。人的實踐活動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活動,是人運用實物工具以及語言、文字符號等工具體系的創造性活動,是在以往人類勞動的基礎上、憑借人類的力量進行創造的活動。因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的總和是社會歷史性的、普遍性的。(3)關于人性。人性是現實的、具體的,不存在抽象的人性?,F實的人性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有機統一體,因而是在一定物質條件下自覺地從事實踐活動的人的全部屬性。(4)關于人的自由、人的解放。自由是人的主體性的最充分的體現,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認識了事物的必然性,才能把握主體選擇的范圍,才能獲得更大的解放和自由。(5)關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就是個人有充足的休閑時間享受和學習,人的本質力量不斷提高,個人全部能力、天賦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的全面自由發展就是階級的消滅,一部分人的發展不以犧牲另一部分人為代價,“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個自由人聯合體,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實現了從抽象的人向現實的人的革命性轉變,具有內在邏輯和系統結構,從而使人學真正成為科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