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對列寧否定最甚的就是對他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簡稱《帝國主義論》)一書的否定,然而,《帝國主義論》有著不容置疑的 當代解釋力和現實意義,任何對它的詆毀和指責都是站不住腳的,它的核心觀 點和“預言”一再地為并繼續為實踐所證實。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與馬克思的《資本論》相媲美,正如當今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資本論》的理論武裝一樣,當今人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帝國主義論》的思想指導。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批判舊世界和建設新世界的理論燈塔。
1
為審視全球化時代的帝國主義的真面目提供理論武器
毫無疑問,與列寧寫作《帝國主義論》的時代相比,當今的帝國主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全球化”這艘巨輪,將帝國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如何把握新的歷史階段的帝國主義的實質,如何看待當今帝國主義的一些新變化,是當今人們刻不容緩的任務。盡管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概括的 20世紀前后的帝國主義特征具有歷史性的特點,但是他對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經濟基礎的揭示,對帝國主義的發展趨勢的分析,至今對我們認識當今的帝國主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對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審視當今的帝國主義主要是審視在當今的帝國主義社會里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與其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狀況。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內在規定性,即確定了帝國主義的矛盾沖突的歷史基因和本質屬性。列寧所揭示的帝國主義的本質屬性就是壟斷,壟斷在列寧那里并不是一種資本主義的“政策”或者“附屬物”,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具有本體論含義的內在規定性。正是這一內在規定性為我們分析今天的帝國主義提供了科學理據。借助這一科學理據我們可以看到,帝國主義不管發生了什么變化,其內在的壟斷本性并沒有變化,由此而導致的沖突與矛盾也依舊。所改變的只是壟斷的形式,如私人壟斷發展為國家壟斷甚至國際壟斷,但壟斷的實質依舊。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深刻地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強調寄生性和腐朽性也是帝國主義所特有。列寧的這一理論對我們認識當今的帝國主義有著特別重要的價值,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透過帝國主義社會的一些表面現象,把握其腐朽性和寄生性的真面目,還可以使我們從根源上來認識這種腐朽性和寄生性形成的必然性。
2
為認識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與金融危機的 實質提供思想理路
金融化是當代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在經濟方面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由西方金融資本所推動的金融全球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廣度在全球展開。盡管在列寧寫作《帝國主義論》時,資本主義經濟的金融化尚不如現在這樣明顯,但列寧在當年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趨勢,并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列寧認為“金融資本的統治”是作為資本主義發展最高階段的帝國主義的一個顯著標志。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就是這一著作所闡述的“金融帝國主義”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當今愈演愈烈的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
列寧不但預見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的趨勢,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的根源與特征,而且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的后果。他所說的主要后果就是導致金融危機,為我們認識這場危機的本質,從而為我們防范“金融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的掠奪,提供了歷久而彌新的思想武器。關鍵在于,列寧的金融危機理論使我們清晰地看到,當今的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危機是與金融資本的壟斷聯系在一起的。列寧當年把金融壟斷與金融危機結合在一起的思路,亦適用于今天,而且也唯有運用這一思路,才能認清當今發生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實質。列寧通過論述帝國主義的經濟危機,特別是金融危機,來說明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我們今天也可沿著列寧的理路,透過金融危機來揭示當今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3
為評判各種“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 理論的功過是非提供參照
在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推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對帝國主義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理論。在各種“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理論中,有西方政要和右翼思想家的理論,也有左翼的理論。對于西方政要和右翼思想家宣揚的“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理論具有強烈的種族傾向的反動實質,應當說是一目了然的。問題是那些左翼思想家,甚至還具有馬克思主義色彩的思想家的“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理論,則顯得面目不清,需要在理論上加以澄清。而進行澄清,就必須具有參照系,這一參照系就是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以及列寧以后的左翼的“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 義”理論是自20世紀初以來關于資本主義發展態勢的三種帝國主義理論。用列寧的《帝國主義論》作為參照系評判后兩種帝國主義理論,我們可以發現,后者與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有著眾多共同之處,而這些共同之處,正是它們在理論上的精華,值得我們關注與吸收的地方。在一定意義上說,這兩種理論所折射出的資本主義種種特點證明列寧的理論沒有過時。實際上,這兩種理論都是對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當然,盡管左翼的“新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理論與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有許多共同點,但也不能把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與這兩種帝國主義理論同日而語。我們用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來評判它們,會發現它們有一系列的理論缺陷。“新帝國主義”理論對不發達原因的分析鞭辟入里,但他們完全集中于經濟的分析,而撇開其他社會因素,顯然是片面的。“后帝國主義”理論沒有也不能為這種趨勢本身提供有力的證據。
4
為構建新社會文明形態提供思想啟示
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是一部批判帝國主義的名著,但不要認為它的意義僅僅在批判方面,它實際上在批判舊世界的過程中也提出了如何代替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構想,所以,它的意義不僅在“破”的方面,還在“立”的方面。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當然主要是對資本主義發展及其裂變的理論反思,正是通過這一理論反思為新社會文明形態的建立尋找和創造理論前提。列寧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對進入壟斷階段的帝國主義本身的研究,而是進一步研究了進入壟斷階段的帝國主義如何向“更高級的結構”過渡。在列寧對帝國主義的批 判中,包含對新文明價值的內在訴求。
在列寧寫作《帝國主義論》時,正值資本主義世界爆發持續的經濟危機,研究這一危機,探索這一危機產生的歷史原因和內在本質是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的主攻方向。列寧批判和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為了尋找擺脫資本主義發展危機的答案。我們今天閱讀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應當特別關注列寧所提出的如何走出危機的方案與設想,因為這里包含列寧對新社會文明形態的構思。例如,實行生產的社會化或者說“有利于全體人民的國家資本主義壟斷”,是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所提出的新社會文明形態的一個要素。又如,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對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做出了淋漓盡致的揭露,他所希望的新社會文明形態當然是應當杜絕這種寄生性和腐朽性。還如,列寧在《帝國主義論》的結尾處強調,改變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實現生產社會化的新社會文明形態的萌芽已在帝國主義社會里醞釀著。
5
為構建新社會文明形態提供思想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首先是對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自信。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和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資本 論》等著作一樣,貫穿的一根紅線就是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 勝利。今天我們閱讀列寧的《帝國主義論》,首先就是要把握列寧在新的歷史 條件下對“兩個必然”的論述,無論是他提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必然產物,揭示帝國主義的五大特征,說明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腐朽的和垂死 的資本主義,做出判斷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告誡人們帝國主義是 現代戰爭產生的根源,還是預言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都是圍 繞著“兩個必然”展開的。我們把握了列寧《帝國主義論》的這一主題,就能識 別和抵制一切否認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的結論的各種思潮,從根本上樹立起對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般的社會主義,它是一種在落后國家所要建立的 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現代化之外的又一種選擇。列寧的 《帝國主義論》正是論述了在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對作為落后國家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經過數十年的艱苦探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列寧的《帝國主義論》不但一般論述了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具體地就落后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這些真知灼見在一定意義上印證了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是正確的,從而也為我們增強對建立在成功的實踐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的自信心帶來了精神動力。
原載于《北方論叢》2020年第4期
文章來源:經典與當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