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新書發布會紀實

高山等 · 2013-02-24 · 來源:豆瓣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工人包括世界范圍內工人的命運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者書中描述所提供的這些現象為我們進一步思考中國工人群體的命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高山(法律出版社《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的責任編輯)致辭:

  如果我沒有接觸到這本書那還沒有什么,但是一旦發現了這本書,那么出版這本書就成了我的責任,就成為我必須為打工群體做的一件事情。

  今天這個話題的確需要社會和打工者的重視。我們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可以看到打工者的身影,打工群體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城市生活。盡管國家和社會陸續有些法律措施保障這個群體的權益,但是無論從經濟、文化、居住、子女入學權益等等方面對這個群體的考慮往往放在一個忽視的地位。

  黃閩(法律出版社社長)致辭:

  我是這本書的三審。感謝作者為我們寫了一本獨特的、有份量的著作,這也為法律出版社開啟了一扇體現社會責任、展示品牌的機會。本書選擇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新工人群體做為調查對象,從調查人群、調查方法、以及結構部分都有獨到之處。

  呂途(《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作者,北京工友之家工作人員)致辭:

  本書對新工人群體的幾個基本判斷是:(1) 新工人的未來和歸屬在城市;(2)返鄉不是回農村或從事傳統農業;(3)新工人的真正未來在于新工人個體和群體意識的崛起。 近期,我們聽到越來越強的呼聲:重建社會,這個社會也許就是與政府、市場相呼應的社會。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國家。新工人一個個個體的狀態共同決定了新工人的未來。本書的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新工人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這樣說的思想基礎是:一個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最后必然像美國一樣走向霸權、戰爭和貧富兩極分化。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一個追求公平和正義的社會必須是一個以勞動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具備勞動者的意識,但是如果中國新工人不主動承擔起發展和壯大勞動文化的使命,我們就看不到這樣一個文化形成的可能性。

  汪暉(清華大學教授)致辭:

  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的。我閱讀了不只一次。我不是一個合格的作序的人,但是后來為什么寫了這個序,是因為我年青的時候也是一個工人。雖然我不是出生在農村,但是我70年代工作的工廠里的工人中很多是農村和城市周邊來的。所以,我對工人有一份感情在里面。

  我非常有感呂途的態度。這本書的寫作是經過大量的長時間的采訪和第一首資料的調查形成的著作。這本著作最讓我喜歡的是,作者非常平易的態度,她雖然是一個研究者,但她的點點滴滴與工人共命運的共感滲透在文字里,她好像就是這個群體的一員一樣。這樣的一種寫作態度是這本著作能夠打動人的很重要的一點。一方面是非常認真的調查工作,第二方面是跟她的訪談對象之間的平等互動。

  中國工人包括世界范圍內工人的命運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者書中描述所提供的這些現象為我們進一步思考中國工人群體的命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楊猛(工友代表,現在在“新工人網”任編輯)致辭:

  我是四川人,我上小學2年級的時候,我父母就帶著我弟弟去浙江打工了,我成了留守兒童。2007年我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隔壁鎮上,后來因為收入太低,2008年我開始外出打工,去過蘇州、西安、深圳和北京。為了盡可能代表工友的意見,我發言之前還和幾名讀過這本書的工友交流了一下。這本書很貼近我們,在展現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就像在還原我們的生活一樣,覺得特別親切。我們每天重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我們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很難發現我們生活和工作存在的問題。當我們讀這本書的時候,除了看到這本書展現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之外,它更多的是帶給我們一種思考,她讓我們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她沒有給我們任何答案。當我讀了第一遍的時候,我感到很痛苦,因為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故意在讓我們自己去領會我們工作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但是我們找不到答案。當我一遍又一遍去讀的時候,還是沒有答案。后來我找到了答案,因為答案沒有在書里面,答案在我們的工作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不斷地去接觸勞動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通過自我意識的提高,然后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個重新的定義和認識,然后體現在我們以后的行動中,這才是真正的答案。這本書沒有給我們答案,或者就沒有真正的答案,答案或許就在我們每一個新工人身上。

  梁鴻(學者、作家)致辭:

  在倫理缺失的狀況下,國家體制、工廠主、中產階層或者相對的富人階層都沒有把工人做為人,沒有從工人做為人所應有的基本需求來界定工人的生存狀況。我們在講新工人的時候,也不能只看工人本身,應該也對我們整個社會提出要求。我們整個社會,從制度到工廠,到我們這些在城里生活的人,我們的意識是什么?我們怎么來看待這樣工業化社會里面這么大的一個群體?這樣,作者的調查就有一個更廣闊的意義。這么深入的對工人內心世界的梳理是我們認識的前提,我們必須知道工人在想什么,他們的要求是什么,他們做為人到底是怎么樣的,這也是我讀這本書特別感動的地方。

  王江松(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致辭:

  作者是民間勞工機構的工作人員,她帶著那樣一種感情和視角來寫這本書,和我們學術界的學者寫出的東西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帶有更多的草根性和平民的情懷。體制內的學者往往達不到這個層次,因為我們往往和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層隔閡。而且,這本書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劉忱(中央黨校副教授)致辭:

  這本書的重大意義在于,這是研究新工人的第一部專著。我不是說這是研究農民工的第一部著作。這三十年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工這個詞語已經越來越不能代表這個群體。新工人這個詞語代表了這個群體現在主觀和客觀的要求。新工人的訴求也是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要求,也是我們的必然之路。

  這本書的研究方法是我覺得這本書最值得稱道也是我最為贊賞的地方。作者說她用的是一種無預設的研究法,無預設并不等于沒有方向和主題。作者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命名為“拼圖研究法”。這種方法就是在研究之前沒有研究的題目、沒有研究的結構、也沒有研究的結論,而是在訪談的過程中把故事所反映的問題提取出來,逐漸進行分類和歸納,最后才形成了結構和篇章。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這種研究方法就如同汪暉在序言中稱道的,非常貼近生活的本來面目,全方位地呈現了一個立體的、多層面的新工人的生活狀況。

  卜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致辭:

  這本書的問題意識和視角是非常特殊和珍貴的。從80年代以來就出現了大量的研究農民工的書,但是讀這些書你就會發現,新工人群體自身是沉默的。 這本書講述了新工人的居住、家庭團圓、子女問題,還有很重要的拆遷對他們的影響。我還想說這本書的研究方法、這本書的結構也是非常珍貴的。作者不僅要做一個有用的研究,也要做一個工人能夠讀的研究。這本書再現了工人的實況和感受,這已經就非常震撼了。工人的感受和想法成為了這本書的主體,而不是引進西方的一些概念,然后對工人的感受和實況做些說明。雖然這本書沒有大量的理論概念,但是她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比如,新工人的未來是否取決于新工人主體意識的崛起。也就是說,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這本書做了一個新工人的集體發聲。這本書從實際出發,提供了思考中國命運的一個起點。

  孫恒(北京工友之家總干事)致辭:

  10年以來,北京工友之家做為工人的一個自我組織,做為民間的一個勞工團體,我們更多注重的是工人的實踐工作。實踐并不是不需要理論,其實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很多很多困惑,關于工人的現狀和未來的很多困惑。很多困惑我們無法解釋。我們也試圖去從西方的理論中尋找答案,或者從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理論中尋找思路,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理論不能完全拿來使用。有時候照搬過來在現實中會產生很滑稽的效果。那么我們如何去解釋現實問題,我們認為我們需要理論,但是卻是針對當下現實的理論,是當下現實實踐中產生出來的理論,而不是為了理論而理論。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也知道我們的目標和方向,問題是如何改變和實踐。我們也曾經把理論工作寄托給很多專家和學者,但是放眼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了,我們找了很多專家學者,但是很少可以找得到我們可以用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專家和學者不負責任的結果。專家學者在那個位置上卻不為我們提供理論工具,不為我們生產可以解決問題的有效的知識。所以,我們就說,我們是否可以自己來梳理我們的實踐經驗,自己去總結我們的思想理論。

  北京工友之家在2005年創辦了打工子女學校“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現在有近800名在校學生。2008年,在作者的指導下,多個班級的學生參與了“皮村打工者居住狀況“的調查,該調查結果收錄到了《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一書中。在現場,同心實驗學校合唱隊的小朋友演唱了書中摘錄的一首反映流動兒童心聲的歌曲“小小的渴望”。

  北京工友之家新工人藝術團的許多在現場演唱了歌曲“這矮矮的村莊是我們在城市的家”。北京工友之家最初成立的時候辦公地點在北京的肖家河,現在那里已經被拆遷了,再也看不到工友聚居區的身影了。這首歌是許多在肖家河居住的時候創作的,反映了工友聚居區簡陋、樸實的生活場景。

  在發布會的現場孫恒也演唱了歌曲《勞動者贊歌》。孫恒說:“經常聽別人說工人沒有文化,其實我覺得主流才沒有文化。主流的文化是官僚和資本的文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對抗它。我們提倡人的文化和勞動文化。在這個時代,我們走進音像店里,表面上令郎滿目,但是很少看到為工人、農民、勞動者歌唱的。”

  香港樂施會長期以來給予北京工友之家很大的支持。本書的研究工作是北京工友之家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也得到香港樂施會的支持。此次樂施會又資助購買了300本書,用于免費贈送給工友和相關勞工機構。在發布會現場,小程和楊猛代表工友接受贈書。

  小程(北京皮村工友)致辭:

  我從14歲開始外出打工,到現在已經打工20多年了。2004來到北京,在皮村生活了快8年了。我去年讀了這本書。這里面有很多小故事,就跟我們的生活一模一樣。我最喜歡讀書里面分析的部分,都說到我心里面去了。我特別同意,但是讓我自己說,我卻說不出來。讀了這本書以后,讓我認識到了很多,心里也覺得挺有希望的,社會上還有人關心我們。我也希望其他工友能有機會讀到這本書。我覺得管我們叫新工人,我們的孩子才有希望。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日韩中文字幕波罗野结衣 |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9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