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終于在2009年的最后十天問世了。這部文集的編纂出版想必有過許多曲折,因為這十卷書至少編纂了五年;本來預定在2007年出版,結果又拖了兩年才完成。但是作為局外人,我們對其中的詳情當然無從揣測。
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介于四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與六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之間的一套文集。那么,為什么在1995年出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二版和目前已經出版了21卷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之間安排出版這樣一套《文集》呢?甚至不惜以此影響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呢?
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出版情況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文集的出版一直不順利,不論是他們生前還是死后。在十月革命之后,蘇聯曾經主持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際考證版(MEGA1)的出版工作,這項工作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主持人被處死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蘇聯和民主德國以及其他一些國際研究機構合作出版新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歷史考證版(MEGA2)。這項規模龐大的工作曾經進行得很迅速也很順利,但是不幸隨著蘇東事件而中斷了。后來在各方人士的奔走呼吁之下,荷蘭阿姆斯特丹社會研究所接過了此項工作,對編輯原則做了重大調整,并砍去了原計劃中的第五部分。于是,新的MEGA2的全部出版計劃,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除《資本論》及其序跋、手稿之外的全部著作和手稿;第二部分是《資本論》及其序跋和手稿;第三部分是往來書信,其中第一次收錄了其他人寫給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信;第四部分是筆記。從1997年開始,MEGA2的出版工作又重新啟動,以緩慢的速度進行著,目前第二部分除了一冊之外其他各卷都已經出版;看起來制約第一部分進展的主要原因是針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編排方法的差不多40年的糾紛,而目前這個糾紛似乎以各方的妥協而暫告一個段落。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出版這十年來進展不大。
MEGA2用原文出版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有詳細的異文表,所以是研究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佳文本。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50卷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全部出版之后,就開始著手進行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工作。第一卷主要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翻譯的,那么中文第二版則主要以MEGA2為依據進行翻譯。此外,在資料上面做了大量的補充。也就是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應當是非常好的、能夠長期有效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中文文集。那么,為什么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已經出版了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卻掉頭過來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了呢?
首先一個原因,恐怕在于MEGA2出版的緩慢。資金不足、人員老化(很多70多歲的老年人)是制約MEGA2出版進度的重要原因,雖然為此專門成立了基金會。此外,MEGA2編輯人員的拖沓也是重要原因。《德意志意識形態》一卷在70年代就出過試刊本,在幾年前又出了一個試刊本,但是一直到現在正式卷次也沒有出版。為了手稿中第一章的幾十張紙如何編排,人們已經爭吵了幾十年并且樂此不疲,介紹這方面情況的中文資料有不少。兩個據說做事特別認真的民族,德國人和日本人,為了這一章的編排設計了不少方案,但是沒有一個方案能夠得到全部工作人員的首肯。他們考證出了越來越多的細節方面,卻始終無法從整體上解決這一章的編排。據說目前的出版方案是主要按照德國人的想法出版這一卷,同時附帶一張電子版光盤,大家可以任意根據自己的設想在電腦上重新編排。而這一卷次始終不能出版,后邊的許多卷次都會受到影響。
主要以MEGA2為藍本的《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工作,自然也要受到MEGA2的出版狀況的制約。MEGA2不能順利出版,《全集》中文版自然也不能順利出版。十卷本《文集》的出版,應該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全集》出齊遙遙無期的局面下的無奈之舉。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全集》中文版出版的緩慢又不能完全歸罪于MEGA2的出版狀況,甚至主要不在這里。雖然MEGA2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出版緩慢,但是在此之前,畢竟完成了大量的出版工作。特別是有關《資本論》的第二部分,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全部出齊了。最后一冊的出版,估計也就是一年半載的事情。也就是說,即使MEGA2的出版全部停頓,現有的卷次也夠《全集》中文版消化若干年的了。但是實際情況下,《全集》的出版完全沒有實現每年兩卷的計劃。從1995年至今,一共只出版了21卷。按照這個速度,恐怕要到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才能全部出齊(除了60卷正卷,還有大約10卷左右的筆記卷)。
所以,應該做的是加強《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使其不能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擾。但是很遺憾的是,十卷本《文集》編輯出版的這五年中,《全集》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5年中(2005年至2009年)《全集》只出版了5卷,而且大多數譯文(如果不是全部)還是在2005年前完成的。所以,至少在未來的一兩年中,《全集》的出版應該還會受到《文集》的編輯出版工作的影響。
十卷本的《文集》為什么能夠如此受到重視,甚至《全集》的編譯出版都不惜終止了呢?這里邊的奧妙我們很難揣測。但是我們知道,《文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而這個工程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親自抓的。
二、《文集》本身
十卷本的《文集》都包含了哪些內容?曾經是很吸引人的事情。畢竟,《選集》內容太單薄,而《全集》又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出全。如今《文集》撩開了棉紗,我們終于能夠知道它的廬山真面目了。我們被告知,《文集》“旨在為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選材更精當、譯文更準確、資料更翔實的基礎文本”。“課題組和編委會……在中央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力以赴投入這項重要工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地做好篇目遴選、文獻匯輯、譯文修訂和資料編纂等各項工作,努力使‘準確性’和‘權威性’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實。”
根據報道,在這十卷本《文集》中,第一卷為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的著作;第二卷為歐洲1848年革命前后時期的著作;第三卷為第一國際成立至馬克思逝世前的著作;第四卷為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后所寫的著作;第五、六、七卷為《資本論》;第八卷為《〈資本論〉手稿選編》;第九卷為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最后一卷為書信專卷。
也就是說,《文集》第一卷涵蓋了《全集》第一卷到第六卷或者第七卷(不確定因為還沒出)的內容(共六或七卷);《文集》第二卷涵蓋了《全集》第七卷或者第八卷到第二十卷的內容(共十三或十四卷);《文集》第三卷涵蓋了《全集》第二十一到二十五卷內容(共五卷);《文集》第四卷涵蓋了《全集》第二十六到二十九卷內容(共四卷)。《文集》第五、六、七卷對應《全集》的第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卷。《文集》的第八卷涵蓋了《全集》第三十到第四十三卷(共十四卷,去掉《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和法文版還有十二卷)。第九卷大概對應《全集》的第二十六卷(因為還沒出)。第十卷涵蓋了《全集》第四十七卷到第六十卷內容(共十四卷)。
在這個編排體系中,1848年革命前后以及整個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他學術研究的黃金年代,馬克思主義趨于成熟、馬克思和恩格斯著述非常豐富、幾乎論及了各種主題的這個時期,在《文集》中僅僅占有一卷的分量,這是遠遠不夠的。《全集》中這部分足有十幾卷,《文集》中卻用一卷就打發了。在從第一國際建立到馬克思逝世這段時間里,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不多,一卷倒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多論戰性著作大概被舍棄掉了。第四卷沒多大問題。問題最大的在于第五到第七卷。三卷《資本論》發行量已經足夠大了,而且又有2004年的新版本,《全集》第四十四、四十五和四十六卷也早已經出版了,完全沒有必要在《文集》里再占了十分之三的分量。這三卷如果騰出來給其他著作,能多收錄入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啊!相反,第八卷為《資本論》手稿選編,這部分內容又太少了。因為《資本論》手稿數量龐大,光剩余價值學說史在《全集》中就有三卷,全部手稿中,完全可以摘錄出兩卷內容來。《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占了一卷是應當的,書信一卷也說得過去。
因此,在我們看到的這套《文集》中,很多該突出的內容沒有突出,不該突出的《資本論》卻又過分突出了。這確實是很遺憾的事情。特別是,我們曾經聽說過,《文集》的出版將會大大加快《全集》的出版速度。現在看起來這是不可能的了。首先,《資本論》已經出版過了,《文集》不可能為《全集》再提供任何幫助。實際上,除去《資本論》的三卷,五年中《文集》的工作者事實上只編纂了七卷。其次,如我在前兩段中說明的那樣,《文集》在《全集》的基礎上大大壓縮過了,有的卷次甚至壓縮了十幾卷《全集》的內容。除了第九卷也就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可以拿過來直接成為《全集》的一卷之外,其余的統統都遠遠不夠。
三、《文集》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學習馬克思主義
不論如何,相對于《選集》,《文集》還是要好得多,雖然它完全可以做得更好。除了三卷《資本論》,剩余的七卷相當于把《選集》(四卷)擴充了將近一倍,應當說,對于普通的學習馬克思主義來說,《文集》是可以了,就像一般的了解馬克思主義四卷《選集》也就夠了一樣。但是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是否有能力一次性購買這十卷精裝的《文集》,確實還是個嚴重的問題。
從刊登在中央編譯局網站上的《文集》第一卷目錄來看,《全集》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沒有收入,從《全集》第三卷內容開始,1848年之前的重要著作差不多都收錄了。但也正是因此,長篇的著作都是節選的。這其中包括《神圣家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意志意識形態》,《貧困的哲學》。很奇特,《貧困的哲學》這樣重要的著作是節選的(593到656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倒一個字不落的全文收入(109到248頁)。這完全是本末倒置,難道中央編譯局或者中宣部對西馬感興趣了,這么重視馬克思早期的一部未完的、經濟學觀點很多錯誤的手稿?何況收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全集》第三卷早已出版,而且《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2000年還出了單行本第3版(《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庫》之一)。收錄《貧困的哲學》的那卷《全集》倒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出版。
像《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樣的理論性著作,節選還好;但是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樣主要不是理論性的著作(雖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史上地位確實很重要),節選就很難處理了。《文集》中對《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節選處理,恐怕會使讀者難以琢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真實內容。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種篇幅較長、理論內容比較少而且分散而又很重要的著作,除了節選收入《選集》或者《文集》,還是出單行本比較好一些。
因為其他卷次的目錄還沒有見到,所以很難說清楚編纂的是否比這一卷要好。但是從壓縮的比例來看,情況恐怕不容樂觀。肯定有許多篇幅大的著作節選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有一些著作,雖然理論價值不是那么大,像《福格特先生》、《流亡者中的大人物》,但是讀起來很讓人愉悅,估計也讀不到了,最多節選十幾頁。也肯定有許多篇幅小的著作被省略了,像馬克思寫的很多通訊、百科全書的條目等等。
也就是說,《文集》可以幫助普通讀者學習馬克思主義,但是絕對不能讓他們深入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也不能讓他們從整體上深入到馬克思主義的很多細節。有部分的原因是《文集》本身的篇幅限制導致的,也有《文集》編輯的不當的因素。
四、《文集》和《全集》
《文集》終于出版了,工作的重心應當回歸到《全集》了。不論《文集》質量好壞,都成了翻過去的一頁。《全集》的出版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很少量的)印刷錯誤,不知道是否影響到了《文集》。比如《全集》第四十六卷(《資本論》第三卷)第121頁有一處把大寫的C印成了小寫的c,不知道《文集》中是否改正了。反過來說,如果《文集》中有這樣的錯誤,不知道將來會不會轉移到《全集》中去。《全集》的翻譯質量是想當高的,但是有的地方也還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說《資本論》第一卷中的“桌子與中國跳起來”,很明顯這是雙關語,應當翻譯成“桌子和瓷器”,然后加個注釋說明“瓷器”和“中國”是一個詞,實際上指的是中國。桌子怎么能與中國并列呢,桌子當然是與瓷器并列,雖然瓷器實際上說的是中國。在未來的翻譯中,希望中央編譯局的同志們能夠多斟酌斟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