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國家有這么多的人,這是世界上各國都沒有的。要提倡節育,要有計劃地生育。我看人類是最不會管理自己了。工廠生產布匹、桌椅板凳、鋼鐵有計劃,而人類對于生產人類自己就沒有計劃了,這是無政府主義,無組織無紀律。這樣下去,我看人類是要提前毀掉的。中國六億人口,增加十倍是多少?六十億,那時候就快要接近滅亡了。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2月27日)》
有一個關于人類資源的賭局故事。
據說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出版以后,美國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對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中關于資源稀缺前景的悲觀估計并不贊同,他認為認為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和價格機制會解決人類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人類前途光明。但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埃爾里奇則是悲觀派,認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資源的消耗、環境污染等原因,人類前途黯淡。兩人都說服不了對方,于是在1980年,兩人決定一賭定輸贏。
他們賭的是不可再生性資源是否會消耗完。悲觀派埃爾里奇提出:資源遲早會用完,它們未來的價格會大幅度上升。樂觀派西蒙的觀點是:這些資源不會枯竭,價格不但不會大幅度上升,還會下降。
他們倆人選定了五種金屬:鉻、銅、鎳、錫、鎢,以1980年的價格為基準,看看10年后它們的價格是漲還是跌。
到1990年,這5種金屬無一例外地跌了價,悲觀者埃爾里奇輸了,按事前約定賠了錢。
這是易富賢和何亞福先生告訴我們的故事。他們想證明的是,資源有限,但創意無限,人類規模的擴大不會導致資源枯竭,也不會危及自身的發展。
埃爾里奇為什么會輸掉賭局?這是因為他們的賭局只限定了十年期限。十年期限對于歷史來說只是一個瞬間。既然埃爾里奇是從長遠的期限來看待人類與資源的關系的,那么埃爾里奇應該把賭局設定在三十年或者更久,這樣才能對他自己的觀點進行驗證。
而且,埃爾里奇面對的是一個短期內無法確認的事實是:1、要確定價格需要了解資源的總量、資源的年消耗量、需求的增長速度、人口的增長速度、工業對資源的需求增長速度等等一系列變量;2、《增長的極限》的作者只是依據了歷史的變量,但是這個變量并不是絕對靜止的;3、所設定的預測方式未必是準確的,上個世界70年代不能確定技術的發展和資源勘測前景。這種情況下,《增長的極限》能得出非常精確的預測嗎?不能。
然而,《增長的極限》就更為長遠的尺度來看,無疑揭示了未來的趨勢。已有的事實已經證明《增長的極限》的趨勢預測是正確的。
僅就銅而言, 2003年上半年銅均價在1680美元/噸,2004年初達到3000美元/噸,2006年倫敦銅市場承接2005年的牛市,從年初的4400美元/噸,一路飆升,最高達到8800美元/噸。
我們再看看世界資源龍頭的石油資源價格是如何波動的。
2002年開始,石油的價格率先開始大幅上漲,年初20美元左右/桶年底就沖到了35美元左右。2002年3月至2004年4月國際油價在25-35美元/桶區間內橫盤,成交密集區在30美元。其后,國際油價持續飆升,幾乎以固定的斜率運行,2004年突破50美元/桶大關,2005年突破60美元/桶,2006年突破70美元/桶,7月最高飆升到78.40美元/桶。
2007年9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
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美國東部時間1月2日中午12點06分左右,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在電子交易中達到每桶100.09美元,首破100美元!
2008年5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3.65美元,收于119.97美元,盤中創下每桶120.36美元的歷史新高,首破120美元!
2008年5月20日(美國時間),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破130美元大關。
2008年6月6日(美國時間),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10.75美元,收于每桶138.54美元。
2008年7月國際原油價格突破了140美元/桶,最高達到了147.27美元/桶。
當然石油價格有投機的因素,2009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石油需求下降,價格一路下跌,但盡管如此,石油價格想回到歷史最低位已經不可能了。除非世界不再依賴石油,石油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資源。
這兩個例子說明,贏家不是樂觀的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而是悲觀的生物學家埃爾里奇。輸掉這個賭局的應該還包括大國空巢論和它的炮制者們。當然,這個賭局還沒有結束,走著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