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人頭馬的七十年代

毛尖 · 2009-10-22 · 來源:東方早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北島和李陀主編的《七十年代》是華山論劍的陣容,徐冰北島阿城陳丹青王安憶張朗朗,蔡翔李零鄧剛閻連科翟永明韓少功,嚴力柏樺范遷黃子平王小妮趙越勝。所以,這書,真是用不著封面設計,三十個作者名頭擱那兒,不戰而屈人之兵。

三十人頭馬作者,再加上四個大紅字書名,我打開書的時候,簡直有些看手抄本的激動,就好像少年閻連科拿到《紅樓夢》學生韓少功讀到《赫魯曉夫主義》。我先把書里的照片研究了一遍,呀,王安憶這么漂亮!除了翟永明,詩人長得都不咋樣。阿城的襯衫還雙上兜,一左一右,塞得鼓鼓,色情兮兮。張朗朗英俊,陳建華多情,徐冰很清秀,可惜沒看到我的偶像蔡翔老師年輕時候的照片。

近六百頁的書,一天一夜看完,用的是我以前披星戴月看金庸時的激情和速度。不過,看完后,說實話,感覺郁悶。

三十個作者,除了蔡翔閻連科等少數幾個,皆出身高眉,當然,所有作者拿起筆的時候都高高眉了。而在作者的履歷中,我們看到,一大半的人去國千里留洋的留洋海外的海外,其余的,不是作家,就是名校大師江湖高人。

我相信,多數讀者和我一樣,出身平民,喜歡了解并且向往高端生活,嘖嘖,這沙龍那沙龍的,都吃的什么聊的什么看的什么?中國的宮廷劇這么火,當然有它的群眾基礎。所以,聽這些人頭馬順口溜一樣提到,“大小劉麻子”英若誠和他太太吳世良,中央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楊秉蓀,陳伯達的兒子,我們對張朗朗們真是有敬意啊。哎呀,有什么辦法,張朗朗們可以說“魯迅老頭兒”,我們不敢。他們出入的不是學部,鄰居不是翻譯普希金的,就是機關大院,最小的角色也是大內高手的后代。不過,我們的確喜歡,比如李零筆下的那些個人名,張木生,劉曉軍,岳小蓮,打心眼里,我也希望和李零同學,然后有很多茅臺級同學,不為雞犬升天,只為共同擁有。

沒錯,被北島李陀召集到這本《七十年代》里來的人,共同擁有一段“《今天》式”或“類《今天》”歲月,一個方便的檢閱就是看他們怎么描寫1976年9月9日。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下午,我和嚴力在芒克家聊天。芒克跟父母一起住計委大院,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復興醫院護士長。”這是北島關于那天的開場,他喜歡交代諸如“高級工程師”這樣的細節,而這也成為《七十年代》全書的一個特色。然后,護士長讓他們下午四點聽重要廣播。

聽完廣播,“我們對視了幾秒鐘,會意一笑,但笑得有點怪,有點變形,好像被一拳打歪――這一時刻讓人猝不及防。芒克順手從床底下摸出半瓶‘二鍋頭’,到廚房取來三個酒盅。”同時,陳丹青,人在西藏,聽到消息時,和兩個朋友一起,“刻意扯些別的話題,閃避目光,不敢對視,抑制嘴角的痙攣,只怕猝不及防,笑出來。”

兩個“猝不及防”,兩次“笑”,他們在人群中一定能互相辨認,雖然在阿城心里,毛澤東“已在聽敵臺的云南知青心里于七一年死去”,但是,效果是一樣的,就是陳丹青“斗膽”寫下的“當年的真實”:“我們等待最高領袖逝世的這一天,等很久了。”

陳丹青的這個“我們”似乎就是《七十年代》的大眾,因為很可惜,在這本書里,和北島等構成張力的敘述,比如蔡翔和閻連科的文章,都沒有提到1976年9月9日。不過,雖然我本人長期以來是阿城陳丹青和北島極為忠實的讀者,甚至,毫不夸張地說,我整個的青春期都回響著“我不相信”的調子,我還是覺得,光有北島的笑,是不能稱為《七十年代》的。用封底選用的李零的話來說,“八十年代開花,九十年代結果,什么事都醞釀于七十年代”,從現在的歷史看,今天顯然不是“三個酒盅”“會意一笑”的邏輯展開能夠抵達。因此,雖然李陀在序言里檢討了此書作者的失重,我還是認為,這樣的一個嚴重缺陷,不僅導致了北島們突然成了多數派,北島們的回憶失去了歷史感,而且,讀者在不斷的看到他們的牢獄之災和擔驚受怕后,會對他們的高端訴苦也產生厭倦和懷疑,而更大的問題是,在合上書的時候,我突然疑惑,北島是否還合適來主編這樣一本講述中國歷史的回憶錄?

2003年,《書城》上有一篇關于北島的訪談。記者問北島,“你怎么看自己早期的詩歌?”北島回答:“現在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回答》,我會覺得慚愧,我對那類的詩基本持否定態度。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官方話語的一種回聲。那時候我們的寫作和革命詩歌關系密切,多是高音調的,用很大的詞,帶有語言的暴力傾向。我們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沒法不受影響,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寫作中反省,設法擺脫那種話語的影響。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這是一輩子的事。”很顯然,北島不僅要悔其少作,而且坦言,“有時朗誦會上碰到中國聽眾,他們說更喜歡我早期的詩,我能感到和讀者的距離在拉大。”然后記者追問,“介不介意這種距離?”北島:“不介意。”

我看到這里覺得心冷。每年春天,我都在大學課堂給一年級學生講朦朧詩,每年,都有最多的同學選擇上臺朗誦《回答》,“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這些句子,年復一年,我聽了不下一百遍,但每一次,它們依然在我心頭產生放電的感覺。可是,我們熱愛了多年的詩作者,今天宣布,他慚愧他寫了《回答》。而因為這個慚愧,他說他不同意關于“文化的根”的說法。好像是,他現在的寫作動力,就來自“語言上的忠誠和文化上的反叛”所形成的“緊張關系”,因此他號稱,“中文是惟一的行李。”

只是中文,沒有中國,并且,他不再介意他的中國讀者。這樣,在前不久香港召開的當代文學六十年研討會上,北島毫無負擔并很有把握地對記者說,“我覺得大陸前三十年是毛文體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漢語寫作,很長時間根本無文學可談。”“在毛文體下,我們已經沒有談戀愛的語言了,更不要說寫作。”但是,在《七十年代》這本書里,我們讀到最有意思的那些章節恰是用毛文體寫下的愛情。比如,鄧剛說,三十歲的他,愛上了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姑娘是共產黨員家庭,他是反革命家庭,這種結合,比國共合作還要艱難,然而,“我顧不得許多了,這是背水一戰,沒有后路也沒有側路根本就沒有路。”

沒有路的情況下,鄧剛的“狼子野心”居然得逞,這樣,為了心愛的姑娘,他決定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給姑娘擺上山珍海味的酒席,因為他是堂堂海碰子,他準備“親自潛進海里拼命,而且必須潛進當時被軍管了的海港里”。如此,在隔一天就要結婚的下午,他像特務似的潛水了,但因為太貪心,他發現自己回不了岸了。最后,在他處于半昏迷狀態時,一艘小快艇駛來,“上面正高高地站著一個面孔陰沉的警察,那真真是政治宣傳上說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柱石鐵塔般聳立’,他兩眼放射著正義的光芒,正等著我自投羅網。”

結局是,警察救了鄧剛,而且,把足夠他結兩次婚的海參鮑魚也扔給了他。

我喜歡這個故事。事實上,整本《七十年代》,如果沒有徐冰、蔡翔、閻連科等人的文章,這就是一疊貴族訴苦,當然其中也有日瓦格醫生式的甜蜜,而徐冰,因為和北島等人同處北京文化圈,他的態度就顯得尤為珍貴。

徐冰說,他的同學中不是缺爹就是缺媽的,或者就是姐姐成了神經病的,但是,他沒有像北島那樣被那個時代壓得變形,他很認真地總結說,“我們之中沒有一個玩世不恭的,這成了我們的性格。”

他還寫到,下鄉時候,每天帶著畫箱,帶著書上山,可還沒幾天,就沒什么書好帶了。“有一天,只好拿了本《毛選》。毛的精彩篇章過去背過,熟到完全感覺不到內容的程度。”接著,徐冰另起一段,鄭重寫道:“可那天在杏樹下,讀《毛選》的感動和收獲,是我讀書經驗中少有的,至今記憶猶新。”“那天的收獲,被埋藏在一個業余畫家的心里,并占據了一塊很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徐冰這篇文章的結尾,很可以拿來批評這本《七十年代》。在談到“星星”對美院的震撼時,他說,那時,研究法國荒誕派的王克平等“星星”“是異數的,而我們是復數的;和大多數是一樣的。我和‘我們’確實是相當愚昧的,但愚昧的經驗值得注意,這是所有中國大陸人的共同經驗。多數人的經驗更具有普遍性和闡釋性,是必須面對的,否則我們就什么都沒有了。”

就此而言,如果北島不能穿透籠罩內心的“憎惡”,反而給這“憎惡”找上西方的理由和同志,那么,他背叛的就不僅是過去的歷史,還是未來的生活。這里,讓我抄錄我非常喜歡的徐冰的一段話:

除個別先知先覺者外,我們這代人思維的來源與方法的核心,是那個年代的。從環境中,從父母和周圍的人在這個環境中待人接物的分寸中,從毛的思想方法中,我們獲得了變異又不失精髓的、傳統智慧的方法,并成為我們的世界觀和性格的一部分。這東西深藏且頑固,以至于后來的任何理論都要讓它三分。

所以,在紐約,當有人問徐冰,“你來自這么保守的國家,怎么搞這么前衛的東西?”徐冰可以非常從容地回答他:“你們是波易斯教出來的,我是毛澤東教出來的。波比起毛,可是小巫見大巫了。”

可惜,北島是決意舍大巫就小巫了。我這么講,決不是批評北島的文章,坦白說,單篇文章而論,北島依然寫著眼下最美的中文文章,而且,文中時常還回蕩著他過去年代的激情,比如結尾時,他說,“我想起頭一次聽到的郭路生的詩句,眼中充滿淚水。迎向死亡的感覺真美。青春真美。”但是,“青春真美”這話時隔三十年,在《今天》和“今天群”失去語境的今天,無疑也消散了其沖擊力。所以,北島的文章美則美矣,卻也無力穿透我們今天更為復雜的存在。

也許,多少抱著烈士暮年的心態吧,北島以孤注一擲的姿勢,集合起當年的《今天》和“星星”和地下沙龍的龍主,要向今天再次反戈。而令人郁悶的正是其反戈的姿勢,當年他的壯志有多么崇高,今天的復仇就顯得多么蒼白,因為雖然是復調形式的“說吧,記憶”,但厚厚六百頁卻顯得單薄,是三十年前的老姿態,還是那種小團體作戰的方式,還是那點“舍我其誰”的意思,只不過這個“我”,已經無力吹響集結號。

中文不是行李,這是北島在主編此書時的一個前提錯誤,由此,此書的厚重也令人質疑。

對此書的單薄作了拯救的,除了徐冰,還有,就是蔡翔。蔡翔的文章是這三十篇中最出色的,他四兩撥千斤地扭轉過本書的航程,尤其是他文章最后的一節,很短,但很有力量。“社會發展很快,但付出的代價也真的不小,這些代價里面,包括一個階級的尊嚴。”但這個階級的尊嚴,不在《今天》的視野里,也不在本書主編的視野里,所以,在討論“七十年代”如此嚴重的命題時,閻連科的重大疑問,卻成了本書的一個小問號,我覺得這是荒謬的。

閻連科說:“八十年代之初,中國文壇轟然興起的‘知青文學’,把下鄉視為下獄。把一切苦難,多都直接、簡單地歸為某塊土地和那土地上的一些愚昧。這就讓我常想,知青下鄉,確實是一代人和一個民族的災難。可在知青下鄉之前,包括其間,那些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生存,他們數千年的命運,那又算不算是一種災難?”

毛澤東在試圖回答閻連科的問題時,迎面碰上了北島,三十年過去,如果我們還只停留在那個年代的水平線思考問題,如果我們還能無視這些年滄海桑田里的中國問題,那么,用蔡翔文章結尾的話說,“很自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8.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東南亞的宿命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日本高清不卡免费v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