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讀書
田忠國
一
不知從何時起,因何原因,我成了一個少見的書迷。有人可能以為,我的好讀書是受家庭或環境的影響,但我不得不說的是,我好讀書與影響無關,但可能與我耽于幻想,并渴望看到幻想中的真實有關。當然,所謂幻想中的真實,不過是我把幻想和虛擬的現實連接起來,放到想象中的眼前,認真品玩。由于不喜歡聽老師教我學習,所以,初中以后,每當有老師講課,基本上在教室里就找不到我的蹤影了,因為,每當聽說有老師講課,我便悄悄抱上一本或幾本書,藏身梨園里的溝渠的草叢上,平靜的一邊讀書一邊想象,或者,趟過離學校不遠的沙河,一頭扎進蘋果園里,默默品享想象的芬芳。
二
高中畢業,進入公社,于是,公社大院最后一排最西頭的那個單人房間,就成了我讀書的天堂。開始,由于記憶力特好,過目成誦,覺得讀書不忘很沒有意思。不想,一次偶然發燒,昏迷了一兩天之后,發現讀過的書想記原話也記不住了,不止為此大喜。因為,記憶還給了我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間。那時候書便宜,三毛二毛就可以買上一本枕頭似的小書,夠讀一天兩天的,不過,那時錢少,總是買不夠讀的,于是,高中畢業的學校及待我很好的老師們,就成了我讀書的供貨源。當然,為了報答老師的偏愛,我也總是利用在公社的“職權”,為老師弄上一點洗衣粉、肥皀之類,送到學校。
三
從公社到煤礦,我一下子從“特殊利益階層”跌到了社會底層,并且,推礦車、挖煤炭,一個班下來,上了井常常累得不知道東西南北。唯一休息的辦法,就是讀書,因為讀起書來除了知道抽煙外什么都不知道了。當然,每天的政治學習,我總是成為批評的對象,其理由是我愛讀書。當時的邏輯,愛讀書就是不安心工作,不安心工作就干不好工作。不過,對于會上的批評,因為我常常沉醉在讀書的快樂中,聽不到他們批評的聲音,批評者也就白費了力氣。哈哈,現在說聲對不起了。
對于重體力勞動來說,沒有什么休息方法比讀書更好的了。
所以,每次開資,留下吃飯抽煙的錢,我便直奔書店。從書店回來,單人宿舍里就多了一堆書。但好景不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書價一提再提,工資雖然見長,但終是買不起書了。還好的是,我還有買得起書,并且買得起大量的書但是不讀書的朋友,也有一些狠狠心能買書的朋友,還是無法斷掉讀書的書源,不過,由于沒人亂張口借書的習慣,每天讀一本書的希望是沒有了。再就是家庭,天天吵架,從睜眼到合眼,吵起來沒完,也是數天讀一本書的原因。
四
轉眼到了2003年,在孫卓龍、朱立新、蘇士坡等先生的關照下,我終于擁有了三間屋的博大空間(之前一直是一間小屋),但在入住前,為了避免入住后的雨淋之苦,登梯子修房子時,想不到一下從梯子上掉下來,并且,還摔死了。據在場的人說,醒來已是近四十分鐘后的事,而認識人則是數天后的事了。重新記起過往的人事,雖然值得慶幸,但讀書時是邊讀邊忘了。想想過去,為了盡快忘掉所讀過的書,我曾經煉過氣功,坐讀時既不知道讀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經過那么一摔,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更簡捷的忘的辦法,是完全必要費那么多周折的。不過,摔到什么程度不好把握,大家還是不試為好。
五
隨著接觸的人增多,我常常聽到一種令我困惑不已的說法,比如,這本書讀不懂,哪本書也讀不懂。我讓持此論的朋友拿來書我看,真的找不到他們說的那類書,有時我接過書邊讀邊給他們講解。于是,各種稀奇古怪的書便齊聚于我的案頭,比如,什么愛因斯坦的狹、廣義相對論,什么結構主義、解構主義、耗散理論,什么玄空風水、皇極經世,自由經濟學理論,如此等等。想想,除了那本叫“奇門遁甲”的書,初學時真的難為得我不輕,連續一個星期沒合眼,再想不起什么書難懂了。
六
一次朋友辦文學講習班,讓我談談讀書和寫作的體會,我講了這么幾點:
1、 尊重權威,但不要迷信權威,因為,權威的理論如果過一分,便可能由真理變成謬論。
2、 任何權威的觀點,都要認真思索,只有認真思索了,那個觀點才可能成為你爬山的臺階,而不會為你不可逾越的墻。
3、 墻是因為自己失去主體精神自己給自己豎起來的,不是別人給你豎起來,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有能力為你豎起擋住你思索的墻。
4、 尊重世界上所有思想巨人的同時,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5、 心懷對前人的感恩和對世界的悲憫之情,以及對世界的深深愛意,才能找到人類真正需要的智慧。
6、 尊重反對你的人,并認真傾聽反對者的觀點,你就可能找到你原先不可能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新路徑。不允許別人批評、反對,你就永遠堵死了解決問題的新路徑。
7、 學會用思想微笑,才能迎來智慧的潮涌,供你品享。
8、 記住是學習的開始,但不是創造的開始,因為,忘記才是創造的開始。
9、 多元并列發散式閉環思維法,是減少智慧的盲區的有效辦法。因為,擴大智慧的唯一辦法,就是減少智慧的盲區。
10、 人生境界決定創造能力。這就是古人為什么一再強調學習時修煉自己的原因。
11、 用純潔的心之眼,而不是帶有欲望的肉眼看世界,你就會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尋找到別人尋找不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12、 不同的觀點是照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路徑。因此,每一個觀點都是一盞照亮未來的燈,縱雖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也不會白錯,也是一盞燭照世界的燈。
13、 努力建構自己的理論大廈,不如建構自己的思想雕像。
朋友們不解渴,說,還有呢,比如說寫作?
每個人感知的世界不同,他筆下的世界也同樣是不同的。當然,一個人的情感決定了他的思想傾向,而他的思想傾向,又呈現在他筆下的世界中。文學作品是這樣,思想理論也是如此,所以,請不要相信思想和情感不是一回事之類的鬼話。另外,你感知的那個世界如何是世界上最好的表達形式,向別人學習寫作形式就是放棄自己真實的感知和感知中的真實世界。再一點就是,寫作就是孤獨者的孤獨的旅行,誰也幫不了你,只有自己是幫助自己的上帝。
2008年4月26日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