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換屆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和理事會成員居然是清一色的西方媒體代表。
主席:《華爾街日報》記者鄭嘉如,
副主席:“自由記者”梁耀聰,
理事會成員:《環球郵報》亞洲通訊員Griffiths.James,BBC記者Vincent.Danny,自由記者黎佩兒、余樂斯,自由撰稿人李雨夢,Hone Kong Free Press記者謝梓楓等。
這樣的香港記者協會組成信息一經公布,引起香港民眾嘩聲一片。部分香港市民開始到香港警署外表達抗議,喊出了“強烈抗議外媒當主席,記協引外力亂港”的聲音。
圖片來自推特
2019年的港亂事件中,香港記協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鼓動力量,其麾下的媒體和記者,尤其是所謂的“自由記者”,不僅利用輿論力量誘導港亂,對事件進行顛倒黑白的報道,肆意抹黑港府和大陸,甚至還沖鋒在最前線,為暴亂分子做擋箭牌,以所謂新聞自由的名義阻擋警察執法,庇護暴亂分子打砸搶燒。如此等等,可以說是做惡多端。當時人民日報的人民銳評還發表過《香港記協,別再做妖了》,參考消息也發表過《揭秘香港記協:非“獨”不取,非“反”不要》的轉載文章。
成立于1968年的香港記協,底色一直都是西方反華反中的鷹犬,充當西方輿論的打手,50年沒變過。港亂過去幾年了,如今他們居然沒有絲毫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搖身一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西方輿論戰前沿陣地的“總前委”。
香港的記者協會主席和成員居然可以是清一色的西方媒體記者,這是什么道理,美國的記者協會允許中國的媒體和記者參加甚至做主席么?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但凡動亂,媒體輿論的炒作從來都是先鋒力量。沒有代表西方勢力的香港記協,沒有香港記協支持下的《壹傳媒》等反中媒體的鼓動和欺騙宣傳,港亂或許就不會發生。
多年來,全球輿論戰和認知戰的主導權早已經被美國和西方資本所掌控。今天,全球有1500 多份報紙,1100多本雜志, 9000多家廣播電臺,1500多家電視臺, 2400多家出版社,均為3 家所謂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所掌控。
圖片來自推特
這3家機構分別是畢德堡會議或彼樂德伯格俱樂部(Bilderberg Meeting)、美國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三邊委員會(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其中的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大家相對比較熟悉,但另外兩家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西。
畢德堡會議或彼樂德伯格俱樂部(Bilderberg Meeting)由前荷蘭貝恩哈德親王于1954年創立,表面上是世界頂級年度非官方會議,每年的與會者一般只有120-150人,參加者多為商業、媒體及政界精英。請注意該組織參會者“可以在會議上獲得重要信息,但不得提及信息來源”。這是什么意思,你動動腦子就能明白。這個會議實際上就是向全球媒體批發輿論戰或認知戰材料的年度動員會對不對?
所謂三邊委員會(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名義上也是一個民間交流組織,但請注意其主要成員包括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德意志銀行財團、巴黎銀行財團、英荷殼牌石油財團、東芝電氣、住友化學、新日鐵、日產汽車、日本精工、日本電氣、日立制作、松下電氣以及豐田公司等國際財團和大型國際企業,也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曾經在政府擔任要職的美國官員,如布熱津斯基、萬斯等人,美國眾多智庫負責人也都是該組織成員。
所謂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居然掌控著全球絕大部分主流媒體,包括1500 多份報紙,1100多本雜志, 9000多家廣播電臺,1500多家電視臺, 2400多家出版社,這到底是什么樣的“民間非營利組織”?
如此龐大媒體陣營都屬于這3家“非營利民間組織”,這在表面看也許是真實的,因為龐大財團支持的非營利組織顯然不差錢,他們要的不是靠這些輿論機構營利,他們要的是通過如此龐大的媒體網絡控制全球輿論對中?
香港記協當然也是“民間非營利機構”,但這個機構靠哪來的錢運營呢?香港記協每年都要向大量的民間人士頒發“記者證”,不僅在香港,而且在大陸制造了一大批所謂的“自由記者”,這些人的收入從哪里來,誰在給錢支持他們活躍于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的每一個角落?香港記協及其麾下媒體與上述3大“民間非營利組織”之間是什么關系?
這些事情并不難調查清楚,問題是要不要調查,有沒有調查,調查之后要不要處理,有沒有處理。香港固然是自由港,但能不能自由到讓西方媒體及其記者來掌控香港的記者協會,進而掌控香港的媒體話語權和輿論導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