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圣在風雨交加的月份如炸雷一般出場了,當初我瞅了一眼,猶如被電擊,覺得世間竟有此奇女子,我大中華人才濟濟矣,后來一看主辦單位,心涼了半截,因為是電商公司操盤的,電商公司至少在現階段,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賣假貨的平臺。
更讓我震驚的是,多個部門下場,二流報紙、縣級單位、名門大學,乃至各路網紅一窩蜂地撲了上來,有些粉絲量巨大的自媒體開始攻擊中國,不僅僅是攻擊中國教育體系,直接攻擊中國政府,說這片土壤是埋沒人才的地方,向姜圣吶喊,逃離中國,去美國吧。
本來是一場民間比賽,大家樂呵樂呵就完了,就是里面有什么荒誕不經的紕漏,也不值得關注,哪怕是作假,其實也沒什么,似乎也沒什么危害。但突然被拔高到如此的地步,甚至上升到中國要進行政治改革,我難免就產生了興趣去研究一番。
為了穩妥起見,第一眼看到這事,我定性為姜圣有一定的數學天賦,但是沒有達到外界炒作的高度,而且像姜圣這樣的人才全國多的是,沒有必要大呼小叫的,如果她真的數學天賦突出,早就會被國家盯上,不會被埋沒的。
第二天我就對前一天的看法產生懷疑,委婉地提出這家操盤公司一向品行不端,擅長炒作,他們曾經炒作過快遞員、家庭主婦等等,他們喜歡利用熱點事件來進行謀利,而且謀利還是表象,有猶太之風和東林之風,真實的目的讓人不寒而栗。
第三天我又對頭一天的看法產生懷疑,于是寫了韓寒成名之路的各種質疑,還說到學霸代練業務,以及現在高三的學生,要參加雙一流以上的大學的綜評入圍,只需要在網上買獎項就可以了,這都是公開的,搞綜評以及填志愿的培訓機構就是這樣指導家長這么干的。
那么到了今天,我有什么新看法了呢,我認為姜圣,這個稱呼只是一個“賬號”,就像網上的女明星的微博一樣,的的確確是女明星的名字,每天她們都會發幾條,下面一群人大喊:“女神,早!”,“女神,我愛你”,“我家愛豆就是這樣颯!”
殊不知,這個女明星賬號后面,每天都是一個大漢在操作,一邊挖鼻孔,一邊摳腳。 誰家女明星有空天天在網上閑扯呢,不都是工作人員在上面陪聊啊,要不怎么能忽悠粉絲買票呢?
證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被人扒的千瘡百孔,我只說一個常識的事情,有人貼出了她2024年3月份在中專學校考試的各科成績,總成績不是最好的,單科數學也不是最好的,上面有好幾個學生數學成績比她好。
她是不屑于做簡單的題,還是做不了簡單的題,就只能做非常難的數學題?當初確實有人給出這樣的解釋的。但我卻覺得邏輯不符,寫白話文的寫不了文言文,文言文精通的人,對于白話文,肯定是手到擒來。
與其說是姜圣,不如說是“姜圣工作室”,這樣一理解就通透了,現在平臺、學校、個人、多個部門都在降熱度,姜圣家人也不想再出面接受采訪,操盤的電商公司已經惶恐焦慮了。若是大大方方地說是“姜圣工作室”,沒有后續的這么難堪,非要把萬千光環弄到一個弱女子身上,這讓很多官方丟盡了老臉。
這個民間賽事,因為都是線上答題,是可以團隊作戰的,姜圣的賬號得了高分,也是無可置疑的,但是你造神就不對了,因為這里面不存在“個人的神”,為什么要造這個神,一個是老師的預謀,他總感覺到懷才不遇,考南大博士,人家沒要他,覺得在中專上班委屈了他,于是要搞一個大新聞。
操盤的平臺一看是個中專生得了如此高分,他也不管是賬號還是個人,他就默認為個人,只有如此,才有炒作價值!家庭貧窮,女生,嚴重的偏科,名不見經傳的職校,學踩裁縫機的,長的還算文靜,每一項都是可以爆炒的點。好了,于是給她上紀錄片!
這個平臺有嚴重西方價值觀,在西方,女人,黑皮膚,貧民窟出身,少數族裔,同性戀或支持同性戀,動保或環保人士,童年不幸,女權,丁克主義,信仰猶太教的穆斯林,嚴重的偏科,是個數學天才,恭喜你,你可以與上帝肩并肩了!
為什么就不能正常一點呢,像西方那樣,美人魚、葉卡捷琳娜、伊麗莎白、花木蘭,你都給她們搞成黑皮膚,你到底是在尊重黑人還是在侮辱黑人呢?中國不需要搞這種“政治正確”,唯賢是舉,也可以舉賢不避親,也可以舉賢不避富。
推出姜圣,或許是可以給窮人家庭提振一下信心,但這種不實的行為,并不是對窮人友好,我認為反而是拿窮人開玩笑。我記得三年前推出一個外賣小哥是數學天才,結果沒有什么反響,今年突然推出了一個小姑娘,居然大火特火。
這個火過了頭,讓平臺也很頭痛,因為官方下場參與造成的,甚至地方政府也在推動,街上公交候車亭都有姜圣的各種巨幅畫像,旅游部門,所在學校,也都在積極地宣傳,想利用姜圣來抬高自身的價值。
而且抓住的時間點還是在高考關口,難道是想推動招生體系改革?高校教育招生一直被人詬病,就是說“用分數決定一切”抹殺了人才,于是這幾年確實在改革。
比如“大學綜評”,在高考分數沒有出來之前,你填報一個學校,入圍之后,去學校面試,回答兩個題目,通過了之后,你會降5-10分進這個學校。但是中國的家長太會搞漏洞了,提報綜評入圍,孩子所獲得的獎項都是電商平臺上買的。
姜圣一出來,外面的輿論就逼著清華北大、浙江大學錄取她,人家也不傻,肯定會有疑慮的。常熟理工因為是地方大學,主動要她,也沒啥損失,拿她做做廣告,能省不少錢呢!
所有人都在演一出戲,但戲歸戲,若用戲來以假亂真,這是中國社會公信力的巨大缺失,是資本裹挾之下愚弄大眾的行為,必須嚴肅對待此事,甚至要上刑法,切勿讓后來者繼續效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