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第一個“毫不動搖”,不留“缺口”給誤導派
吳文
·
2024-05-05
·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所謂“完善”,就意味著存在不完美之處,并且這種不完美既存在于公有制經濟的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于私有經濟的實際運行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目的,本應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既駕馭公有經濟,也駕馭私有經濟,使二者都為實現全體勞動者共同富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因此,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都應對照這個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進行自我批判,以不斷地實現自身的完善和提高。但在目前的輿論場中,存在一種傾向,即只盯著對方的缺點,而選擇性地忽視自身的缺點,然后把自身發展的訴求表達為削弱同樣有缺點的對方,甚至要把有問題的對方給消滅了。這種傾向,尤其體現在民營經濟的所謂支持者對公有制經濟指責的邏輯上。他們把私有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歸咎于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另一方面,公有經濟的支持者也傾向于把當前經濟中的分配不平等引致的內需不足問題片面歸咎到私有經濟的發展。據有關統計,公有制經濟內部的分配不平等問題也相當嚴重,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發展公有制經濟,不能玩概念”,要建設真的公有制經濟。馬政經學者何干強提出用公有經濟吸納就業比例來度量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王中保提出用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來度量公有制經濟的公有性。所有這些,這都是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按照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完善“第一個毫不動搖”的正確主張。我們要用公有經濟越來越符合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和人民群眾期待的實際表現,來回應一些民營企業的所謂支持者對公有制經濟的攻擊,而不要給對方留下攻擊的“缺口”。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要走群眾路線,真正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而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支持,而不能用類似私有企業的雇傭制度管理公有經濟,更不能用更加落后的封建官僚作派來管理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者,不能把公有制企業的就業機會搞成準“世襲制”。否則的話,一些錯誤的右派言論即使在理論上是漏洞百出的,但是因為勞動群眾和公有制經濟的管理者在情感上的疏離,就容易受到誤導派錯誤言論的誤導,從而不去支持公有制經濟。他們會覺得所謂左右之爭,是資本新貴和官僚權貴之爭,誰獲勝了,自己都是被統治階層。我們完善“第一個毫不動搖”,就要讓公有制經濟為更高比例的普通勞動者提供生活保障,讓公有制經濟比私有經濟對普通勞動者更具有吸引力和吸納力。公有制經濟的運行應改革內部的管理考核標準,在堅持社會主義經濟普惠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講話中所強調的,既要避免內卷,也要避免躺平。在補齊了公有制經濟運行中的缺口后,我們再來看右派言論中的一些錯誤邏輯,同時正視他們給公有制經濟運行指出的問題。W教授認為,中國過去30年高速增長的奇跡來源于新生的市場經濟制度解放了人們的創業精神,可是近年來靠的是政府和國有企業“控制力”的加強,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這顯然是片面歸因。中國經濟社會矛盾確實很嚴重,但這里面存在資本運行的內爆邏輯,不僅僅是行政權力或官本位導致的,整個經濟世界的經濟社會矛盾都很嚴重。W教授還認為,事實上,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丑惡現象,從根本上說是緣于經濟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嚴重滯后、行政權力變本加厲地壓制和干預民間正當經濟活動,造成廣泛尋租活動的結果。這又是錯誤歸因。根本原因是沒有真正地踐行高公有性的公有制,只看到行政權力對民間經濟的某些干擾,沒看到大資本對民間經濟更為嚴重的干擾。在壓制民間正當經濟活動方面,體制內的行政權力和大資本有時是可以勾結的。正如某已故著名經濟學家對兒子進行家教時所言(其子回憶父親時對外陳述):你的民營資本集團雖然運營得不錯,但如果沒有你體制內的師兄的“無私奉獻”(打雙引號的無私奉獻),你是難以成功的。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在歪曲的意義(官商勾結)上,達成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的所謂“合作和諧”。在那種語義下,民營經濟和官僚式公有經濟都是既得利益集團操弄的馬甲。L教授認為,不再按照所有制劃分企業類型,不再區分國企民企,改為按規模、行業、技術類型等特性劃分企業。如果私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價值邏輯的引領下,勞工的福利和管理權限普遍不低于公有經濟,那倒是真可以不再按照所有制劃分企業類型。按真實的公有性劃分企業,和按規模、行業、技術類型劃分企業并不矛盾。所以L教授的這個陳述,中文邏輯不通。C教授宣稱,他領導的學術團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30多年,創立了一個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廣義價值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承認非勞動生產要素同樣參與價值創造。實際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就講了自然力在生產中的貢獻,C教授完全沒有理解勞動價值論中的“價值”并不是大眾日常語言中的“價值”。利用大眾的認知習慣,在混淆概念中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沒有任何理論說服力。這樣的所謂新價值論,并無任何理論建樹。諷刺的是,這樣的所謂學術成果的資助資金卻來自公有制經濟。我們太需要完善“第一個毫不動搖”的方式了,鞏固壯大公有制經濟,不是為了資助更多這樣的顛覆公有制的學術成果。這也說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能在體制內攻城掠地,占據闡述國有經濟發展的話語權。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達成共識是必要的,但更關鍵的是要行動,要實踐馬克思主義,而非把馬克思主義停留在觀念上。我們需要真正地向李大釗同志學習,在不利的條件下,敢于做實踐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非龜縮的馬克思主義者、投機的馬克思主義者,這是李大釗同志“鐵肩擔道義”之“鐵肩”所在。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