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搞偷換概念的把戲。
據《重慶晨報》4月27日報道:連日來,包括數所知名高等學府在內,美國多地高校學生要求加沙地帶永久停火、美國停止軍事援助以色列的反戰抗議持續擴大。
隨著美國在新一輪巴以沖突中采取的政策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和不滿,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十余所美國高校,在近期發生激烈學生抗議活動,并已有數百人被警方逮捕。
路透社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美近一周至少有530名學生因參加反戰抗議活動被捕。
眾議長約翰遜24日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在圖書館臺階上發表講話。他給抗議學生貼上了“反猶”標簽,認為他們是“暴民”“激進分子”“煽動者”。
美國騎警闖入學校準備抓捕學生
美國警察在抓捕學生
美國學生只是反對大屠殺,而美國政府呢?將此概念偷換成“反猶主義”。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反猶主義”?
反猶太主義是對仇恨猶太人或猶太教的思想與行為的總稱。
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動機和表現形式。
仇視排斥和迫害猶太人的種族主義思想和政策,表現為對猶太人的歧視、限制和隔離,乃至排斥、驅逐和滅絕。
反猶太主義可上溯到古代。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在征服巴勒斯坦期間,對猶太人進行剝削和壓迫,猶太人從此開始遷離故土,流散異國。
反猶主義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動機和表現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續性,例如將猶太人視為“貪婪、陰險”的民族,“企圖控制世界”的集團,需對世界一切政治和經濟問題負責的“幕后黑手”等。
反猶主義的思想和行為自產生后導致了無法彌補的災難性后果。歐洲歷史充斥著針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猶太人受到歧視、侮辱、壓迫和屠殺,例如十字軍對猶太人的掠奪與屠殺,15世紀末期西班牙對猶太人的徹底驅逐,19世紀和20世紀沙皇俄國多次泛濫的反猶浪潮。而反猶主義的最高潮則公認是1933年至1945年之間納粹大屠殺,造成約600萬猶太人死亡。
現在,反猶主義被認為是針對猶太民族的種族主義行為。在很多國家,反猶主義是一種法律界定的犯罪行為。
所以,美國政府才給學生的行為扣上一頂“反猶主義”的帽子。
原來,世界歷史上一直有反猶歷史。
在我們看來,世界上的事,凡是有果,都有因。
為什么世界上這么多國家和民族、這么長歷史反猶呢?這個問題不值得美國和猶太人好好地反思一下嗎?
有媒體報道: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賴希(Robert Reich)日前在英國《衛報》撰文,直言抗議屠殺并不是反猶太主義,“沒有發表仇恨言論,不會危及猶太學生”,“動用武裝警察逮捕和平的學生示威者是不恰當的”。
美國這種以“反猶主義”抓捕學生的行為,這既是偷換概念,又是一種混賬邏輯。
有媒體報道:戰爭以來共有3.3萬加沙平民被殺害,另有10萬人受傷,他們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加沙大約一半的建筑也被摧毀了。
同時,以色列還對加沙居民斷水,斷糧,斷電行為,企圖將加沙居民困死、困走,他們好占領這一地區。
但是,以色列這一反人類行為卻得到美國在武器、資金和輿論上的支持。
這就是美國學生進行游行示威、靜坐等形式反對美國政策的原因。
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都會對以色列這種行為表示憤怒和反對。
所以美國學生反對以色列這一行為也會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聲援。
但是美國學生這一正義行為卻遭到美國政府和警察的強力鎮壓。
他們給出的混賬邏輯就是:
因為屠殺加沙居民的是以色列軍隊,而以色列軍隊又是猶太民族,而你們學生反對以色列軍隊大屠殺就是“反猶主義”。
荒唐、荒唐、真荒唐!
如果你們非要將學生反對以色列軍隊屠殺加沙居民與反“猶太主義”劃等號,按此邏輯,那就是說,猶太主義就等于屠殺加沙居民了?
那么請問:美國學生反對猶太主義又何錯之有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