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剿Tik Tok(抖音海外版)這件事上,川建國和拜振華、以及美國兩黨的意見,達成了空前的一致。看來,果真是應了當年的那句話:媒體是有國界的,新聞是有立場的,這個世界是被人精心設計過的,美國人的鬼話是不能信的。
本月11日,美眾議院以352:65票數通過“Tik Tok剝離法案”,堪稱“舉國當搶劫犯的合法提案”。這個搶劫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在法案生效后的165天內,脫離在美Tik Tok的控制權,否則將在全美封禁。簡單地說就是,逼迫字節跳動把Tik Tok送給美國。這樣的搶劫法案似乎是美國的慣用伎倆,在美國短暫的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據悉,該法案通過后,還需在美參議院通過,最后再經美總統拜登簽署,而后就將冠冕堂皇地成為“美國的正當法規”。毫無疑問的是,到最后這個搶劫法案將在美通過并實施。之所以這么肯定,一是因為這個搶劫法案在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可見在這件事上美國兩黨齊心;二是因為該法案從提出到眾議院通過,僅僅用了7天,可見美國圍剿之決心;三是因為美總統拜登早就提前做出聲明,稱只要國會通過針對Tik Tok的法案,他就會簽署。
對于美國當局的行為,其實很多人并不驚訝,因為這一出戲碼,在2019、2020年就上演過。當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帶領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新冷戰軍團”,對中國的各大民營企業展開的無下限圍堵,除了對中國華為、大疆等科技企業實施制裁,它們還將魔爪伸向了網絡娛樂媒體平臺Tik Tok(中國抖音海外版)。
▲2020年關于“美國封殺抖音”的相關新聞報道截圖。
2020年7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瘋狂到以廣告投放的形式在美國互聯網上發起了“請愿號召”,數則廣告推文皆在強調Tik Tok的中國血統以及所謂的“被監視”問題,他試圖希望民眾一起攜手“驅逐這家有中國血統的公司”。
▲:2020年,特朗普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放的政治廣告。
當年,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高層對TikTok的仇恨,可不比今天拜登政府來得弱,當年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羅就曾對外公開表示:Tik Tok將成為美國公司,美國外國投資委將迫使該公司進行獨立重組。
當時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詹姆斯·劉易斯也公開表示過:政府掌握所有的牌(權)······Tik Tok根本無力抵抗。
只是很可惜,后來因為錯綜復雜的各種原因,特朗普政府沒有完成這件事。而且由于眾所周知的一些因素,特朗普不僅沒干掉TikTok,自己倒被拜登給干掉了。
沒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拜登政府也走上了特朗普走的路。看來,TikTok果然已經成為美國政客們極其痛恨的一種存在了。
按理說,這一切是”很不應該“的,因為Tik Tok只是一家娛樂性的媒體公司,它既沒有像谷歌、臉書那樣具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也沒有像華為、大疆一樣能夠挑戰美國科技領導地位的能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Tik Tok成為了美國政客的眼中釘呢?
1:打破了美國百年的信息霸權
網上很多人調侃說,Tik Tok唯一的錯,就錯在它的“中國血統”,國籍一變,它的待遇就會完全不一樣。這話說得在理,但具有局限性,因為美國前后兩個政府都打算以舉國之力絞殺它,就說明這背后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與其說Tik Tok是有中國血統的公司,不如說它是“中美混血”。Tik Tok的前身本為中國抖音的國際競爭對手Musical,該公司是當年美國主導下的西方“短視頻霸主”。
2017年6月,以“國際公平競爭”的名義,Musical團隊進入中國大陸,與當時的抖音平臺正面“宣戰”。可不久后,在模式和生態上實在玩不過中國人,信心滿滿的美國團隊就以敗走告終。幾個月后,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收購了Musical。
在此基礎上,2018年抖音海外版Tik Tok上線,并以極快的發展速度橫掃全球,成為了美國、印度、歐洲等全球各地最受歡迎的軟件之一,甚至一騎絕塵,就連Facebook、Youtube等美國傳統媒體平臺都甘拜下風。
這種情況和局面,在近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改變。
好家伙,你一家中國媒體公司,憑實力打敗了美國媒體公司不說,還收購了人家美國公司并登上巔峰,這別提多氣美國人了,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有非美國的媒體公司把美國媒體公司按在地上摩擦啊。
而更氣人的是,這家媒體公司的成功,打破了美國的“信息霸權”和“信息圍堵中國計劃”,成為了全球輿論場上唯一一家具有大國際影響力的、非美國直屬的媒體平臺。
▲傳統意義上,以歐美為核心的國際輿論架構,都被谷歌、臉書等美國企業把控,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能涉足這個領域,更沒人敢輕易挑戰美國企業。
Tik Tok似乎打破了這一“受控于美國”的僵局。
僅2018年,Tik Tok的全球下載量就已高達6.63億次,成為當年最受全球手機用戶歡迎的軟件之一。而2019年,Tik Tok更是一連數次霸榜各國下載榜單第一名,將美國的Youtube、Facebook等長期壟斷性媒體給甩在了后面,而美國約有50%的青少年正在使用這款軟件。到2024年,多數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這款中國公司開發的軟件了。
必須提及的是,當初2020年6月,在美國政府各方的打壓下,該款軟件依舊問鼎APP下載量第一名的寶座,這顯然讓美國當權者感到極其不快。而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更令美國當局憂慮的是,Tik Tok正在迅速瓦解美國媒體在全球的霸權地位。例如在歐洲國家,以往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絕大部分是通過谷歌、臉書等美國平臺,因此歐洲人所看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美國方面精心設計過的,因此在歐洲,關于中國的黑料與謠言非常盛行。
但Tik Tok的到來,打破這樣一種由美國全權控制輿論走向的局面,很多西方民眾開始看到有別于美國媒體的另一面報道,美國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被極大地削弱了。
▲這些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前總理塞爾維尼等歐洲政客,也逐漸“走出美國臉書”,在中國的Tik Tok上與民眾進行交流。這是史無前例的一種轉變。
更讓美國政客咬牙切齒的是,不像谷歌和臉書完全聽令于美國政治力量,會選擇性推送“政治正確”性內容,Tik Tok更大程度上發布、推送了很多美國政客不愿意讓西方民眾看到的內容,例如“美國底層生活真實的一面”、“中國發展良好的一面”等。
▲Tik Tok向美國輿論控制區的民眾推送“中國人優秀的文明建設”。
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當前極端民族主義氛圍下的“政治正確”,嚴重影響了美國當局對世界進行“洗腦”的策略。可以說,抖音海外版Tik Tok是以一己之力,破了美國媒體百年以來的“全球霸局”,尤其是動搖了服務于美國政治霸權的“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絕對地位。
這個“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名義上是美國的民間組織,但它和美國的各類“人權委員會”一樣,實際受控于美國的大財團和政治力量。而如果進一步深挖這個“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我們就會發現,它其實就是美國媒體霸權的幕后大腦,美國各界高層政客和臉書、谷歌等媒體企業代表,均是該委員會的成員。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媒體帝國架構圖。
以往,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例如臉書、谷歌、推特等,都是在這一委員會的“大局架構”下影響世界的,他們傳達他們之想要傳達的,影響他們之想要影響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得心應手。
可Tik Tok來了,就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統一戰略”。
例如該組織成員Facebook,就是Tik Tok的勁敵。在Tik Tok崛起之前,Facebook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手機軟件,但Tik Tok出現后,這一局面被改變,人們也不再去Facebook上觀看短視頻了。
一家以黑中國為主要業務之一的“美國喉舌”被中國競爭對手壓了下去,這必然牽動“委員會”,而“委員會”也必然牽動美國政府。
這一切,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其實也早有暗示。2019年7月,扎克伯格在內部會議中表示,Tik Tok是中國的第一款全球爆款軟件,臉書正研發一款名為Lasso的軟件以應對Tik Tok的崛起。但遺憾的是,臉書這一舉措以失敗告終。
此后,扎克伯格被曝與美國政治力量極其“親近”,也因此出現了前文中給特朗普投放“反Tik Tok”廣告的畫面。此外,扎克伯格本人也在“封殺抖音”的路上不斷奔波,不停公開指責Tik Tok不尊重隱私、不尊重言論自由等問題,2019年10月在喬治城大學的演講中,他更是公開宣稱Tik Tok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崛起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極大威脅”。
正如網友們所說的那樣,“它們”的確是急了。
2:成為了正面宣傳中國的窗口
Tik Tok在美國難以生存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它的“中國血統”,而是因為它“非美國純血統”,這就導致了它無法徹底取得“假公平正義”的美國人的信任。最“該死”的是,Tik Tok成了“逆美國涉華政治正確”的媒體存在于西方輿論環境中。
雖然這幾年來,Tik Tok已經非常克制了,但依舊不能讓美國政客滿意。
要理解這個“逆美國涉華政治正確”,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美國的“涉華政治正確”。其實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以美國為首的“涉華政治正確”無非就是:逢中必反、逢中必黑、逢中必譴。
因此,當年我們才會看到關于香港暴亂的扭曲報道、關于新疆治理的謠言內容在美國管控下的輿論場上肆意傳播。
而Tik Tok作為有中國血統的公司,自然不會那么輕易讓這些抹黑、攻擊中國的謠言大行其道,多少還是要收斂一些。可恰恰是這種“反謠言”的態度,讓一些美國人坐不住了,開始嚷嚷所謂的“政治滲透”和“思想滲透”。
這一邏輯總結起來就是:只能允許我造謠抹黑你,而你們無權進行澄清,而且你們必須傳播我們譴責中國的內容,否則就是威脅美國安全。
▲美媒和政客對Tik Tok進行“興師問罪”的相關報道內容截圖。
在這樣的邏輯威逼下,抖音海外版Tik Tok其實已經做出了讓步,早在2019年初,為了避免被美國“政治迫害”,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就已經變更了抖音海內外兩個版本的代碼和數據訪問權限,中國大陸的員工被禁止訪問、禁止監管和禁止控制海外產品的內容。與此同時,字節跳動也不斷在美國招聘美國的本土高管。在此后多年,為了在美國發展,Tik Tok繼續作出了更多安撫美國政客的舉措。
但顯然,這樣“自屈膝蓋”的操作,并沒有贏得到美國政府的善意。因為在美國高層看來,Tik Tok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政治正確性內容審核上,還在于其宣傳、推送中國文化,將中國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了。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在Tik Tok出現之前,由美國信息霸權把控的全球輿論場,不僅僅是全力抹黑中國這么簡單,任何有關中國正面的內容都會受到壓制,包括宣傳優秀的中華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不給中國人文化輸出的渠道”。也因此,在今天的西方,才會有那么多西方人以為中國人還在編著長辮子“茹毛飲血”。
但Tik Tok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束縛,不僅贊美中國的內容不再被限流,很多與中國元素、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薦。例如2020年火遍全球的費玉清的《一剪梅》,Tik Tok上一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文化輸出,帶動了數以億計的西方民眾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真實一面的心理興趣;2023年的“廣西科目三”,也一樣火遍全球,全世界都在跳“中國網絡舞蹈”;2024年廣東英歌舞、福建游神等內容,也通過這一渠道,在西方世界廣為傳播,讓無數西方人認識到,原來中國還有這么多樣的傳統文化。
但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這一切,是“它們”所不愿意看到的畫面。
3:公開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黑暗
在傳統的輿論宣傳中,我們都說美國的輿論氛圍更講求“言論自由”,但事實上,這樣的言論自由是基于“政治正確”的,觸及了美國的“政治正確”,美國就是言論上最不民主的國家。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就比如2019年香港亂象發生以來,數以十萬計的臉書和推特賬號被美國當局封鎖,而封鎖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些賬號或多或少都支持了中國和中國香港的警察。可在“虛假言論自由”的美國,這是犯了“反政治正確”的大忌,因此美國政客和資本家選擇了全網“絞殺”。
美國媒體“美國之音電臺”也遭遇過這樣的事情,2020年5月起,因為多次正面報道中國防疫的成功之處,美國之音電臺慘遭美國政客壓榨,被扣上了“賣國賊”和“大間諜”的帽子。在政治迫害性施壓下,2020年6月,“美國之音電臺”的正副臺長同時辭職。
這些殘酷的事實都告訴我們,一家媒體或者一個個人,要想在美國控制的輿論環境中發聲,就必須“反中挺美”,任何表態都不能有損美國國家形象,在立場問題上,美國高層沒人和你談什么“言論自由”。
而美國本土的媒體也是照著這一法則生存的,除了對有利于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內容進行封殺和限流外,對于本國境內的輿論內容也是定向與選擇性的投放。
以往,這一套模式讓美國政客如魚得水,把持著輿論這個武器為所欲為。比如,他們把曾經的伊拉克描繪得民不聊生,把洗衣粉說成是化學武器,然后發動對伊戰爭后又鼓吹自己解放了伊拉克;又比如,他們以擺拍的形式通過媒體造謠稱敘利亞政府使用了化學武器,在一頓狂轟濫炸之后又以宣傳正義的名義揚長而去。
可他們這一切壓制底層民眾、在全世界殺人放火的為所欲為之舉,在Tik Tok出現之后變得沒那么隱秘。例如,很多美國民眾在臉書和谷歌上不可能收到推薦的“幽默反諷”內容,就在Tik Tok上火遍全網。而疫情期間,更是有無數美國民眾以幽默風趣的拍攝手法在Tik Tok上表達了對美國當局的不滿。
最讓美國當局頭疼的,還是Tik Tok在全球的“逆美國控制的影響力”,這種“逆美國控制的影響力”主要體現為在非美國地區傳播“真實的美國”和“真實的中國”的內容。說白了,就是把美國媒體掩蓋的“世界的真實一面”給呈現了出來。
要解決掉這一問題,那自然就是“干掉”中國抖音。因此,2020年的時候,在印度封殺Tik Tok之前,美國早就埋下了伏筆。在美國谷歌公司和臉書的輿論強推下,一款名為“卸載中國應用”的軟件就被人為推送到印度軟件下載榜單頭名。
因此,當年抖音國際版在印度的敗走,表面上看是印度當局的決策所致,但其實美國方面早已“埋下伏筆”。
寫在最后:TikTok 堅決不能送給美國人
一個群體越缺什么,往往就越喜歡標榜自己是什么。我們看到美國喜歡標榜自己是“人權衛士”,可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和美國底層治理亂象,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最缺的就是基本“人權”。
同樣的,他們還最喜歡標榜自己是“言論自由的典范”和“新聞自由的捍衛者”,是真是假,已不用我們多說,畢竟事實都擺在那里。
至于抖音海外版如何走下去,我想和華為一樣,除了“自強”兩個字,沒有更多的路可以選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此我們也希望Tik Tok及其母公司多加思量,不要一退再退,畢竟曾經的退讓沒有換來人家的友善。
此外,如果把Tik Tok拱手相讓,那以后就沒字節什么事了。要知道,一款軟件能夠受歡迎的根本原因,是用戶已經習慣產品的生態環境。就像大家習慣用某信聊天,今天再有其他類似的軟件出現,也沒有用。但是如果某信直接賣給某里,那么某里必然能夠對研究透徹,并且可能還會運營更好。同理,字節服軟了,美國接收TikTok后,技術和運營模式捋清后,加上它對自身文化的熟悉程度,必然做得更好。
另外,如果美國成功掌控了TikTok,那么它的小弟們,是不是也可以依葫蘆畫瓢,設計更多的競爭產品呢?這樣下來,市場不斷萎縮,最后還有字節公司什么事。要知道前腳美國眾議院剛通過對字節跳動的搶劫案,后腳也就是本月14日,意大利當局以“內容監管不力”為由對TikTok罰款1000萬歐元。
所以,接下來形勢只會越嚴峻。字節跳動也只能硬抗,不能賣,一賣就全沒了——相反,硬剛下去,不僅可以展現企業的骨氣,也能讓其他想效仿美國的國家慎重考慮,避免沒吃到羊肉,反惹一身羊臊,要讓他們知道現在的中國不是好惹的!
我們看到TikTok彈窗動員美國1.7億用戶進行反擊,美國會遭各年齡用戶“潮水般”電話轟炸。這事就干得很漂亮。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佩服他們硬剛的態度。我相信,秉持這種剛正不屈的精神,字節和其他有雷同遭遇的中國企業,都將越來越強。
點贊字節的堅持、支持字節的抗爭與TikTok的真相傳達。
2024年,國際環境依舊錯綜復雜,我們每個人都在砥礪前行。讓我們上下一心、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戰、攻堅克難!
最后,也希望通過此事能讓更多人明白一個道理:媒體是有國界的,新聞是有立場的,這個世界是被人操控的,美國人的鬼話是不能信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