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莫言被人起訴以及網民對娃哈哈與農夫山泉作比較兩件事,破大防的豈止一個老胡。
平時以民族主義立人設,關鍵時候出來向民族主義背后開槍的,也不止老胡一人。
有人做得比他還絕。大號表現很正常,以愛國主義立人設,小號背刺愛國主義:吹捧骨灰級公知張鳴,用蹩腳的邏輯避重就輕為莫言辯護,破口大罵支持起訴莫言的網民,還大言不慚地要給X泉正名,字里行間卻彌漫著凱迪網的那股特殊味道。
同一系列賬號在同一個時期呈現陰陽兩面,對兩面的流量同時收割,還自以為高明。
莫言這件事,你說是試金石也好,照妖鏡也罷,確實是讓很多隱藏的“岳不群”公開了真實立場。有些平時看似理性溫和的,這次露出了猙獰的另一面。
時代思潮變了,有人急了,想方設法阻止,因此失去了從容,顧不得裝了。
這個時代思潮就是中國民眾的民族自信已經重建,制度自信正在重建。所以,判斷合理與不合理的標準,都會跟著時代思潮的變化而重新確立。
比如,農夫山泉辯護他們的包裝設計,七年前就這樣。問題就在這里:七年前可以的,現在為什么就不行了呢?
七年前很多人還在追隨公知,當時親美、哈日、哈韓還特別有市場,愛國主義在當時還被圍剿,整體被動防守。
如果是在十年前,網絡偽軍在公知帶領下,可以呼風喚雨。彼時彼刻,他們還在咬牙切齒:待“冥主”大業成功之后,要把他們認定的“五毛”掛路燈。當時“五毛”才是最火的標簽,誰敢給中國說話,就會獲贈一頂“五毛”帽子。
隨著中國的政治思潮向左移動,愛國主義從被動防守轉為戰略反攻,“五毛”的標簽不大好使了,否則大多數網民都被“五毛”了,這個標簽還有啥意義?原來活躍在網戰一線的公知臭名昭著,昔日被認定為特大號“五毛”的老胡,不得已走到前臺,干起了公知的活,開始被更多人識別出,他跟方方和莫言才是一路人。很多愛國主義網民開始重建共產主義信仰,堅持民族主義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的道路合理性有了自覺意識,擁護社會主義的網民越來越多,所以,“極左”、“反對改革開放”等帽子開始成為主流樣式。
2015年,距離現在八九年,山東文登的一個叫侯聚森的青年,因為在納吧與日雜偽軍論戰,還被一幫“日雜”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到其本人地址在內的真實信息,對這位愛國青年進行圍堵與群毆,這就是722事件。可見,這些人當時在網上和網下都猖狂到什么程度。
2018年到2019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2018年,特朗普政府利用供應鏈的控制權,對中興進行第二次制裁,2019年,開始打擊華為。美國連自由貿易、自由市場、契約精神等人設都不要了,中國人被大面積催醒。2019年的香港動亂,則讓大陸的網民近距離看明白西式民主自由的底子如何顛倒黑白,骯臟不堪,又有一大批人覺醒。
然后時間就到了2020年,疫情來了,方方跳出來了,用日記的形式,通過道聽途說加“無中生友”的想象,立場先行,以偏概全,抹黑武漢和中國的抗疫行動,激起了中國網民的憤慨,自發出來揭露方方。雖然當時的一些主流媒體站在方方這邊,資本控制的媒體也進行了總動員,但依然在人民網絡戰爭面前敗下陣來,而且敗得很慘,此戰持續半年之久,比淮海戰役的時間還長,一舉奠定愛國主義對逆向民族主義的話語權優勢。
同時在這一年,馬云的一篇主題為“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的寄語,被阿里巴巴做成視頻發在B站的官方賬號上,被B站青年用馬克思主義的批判霸屏,最后不得不撤下。
馬云這次被懟,主要是寄語的最后一段總結陳詞:
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創造價值,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讓無數人就業,讓無數人看到希望。無論是商業還是公益,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讓無數人對工作和生活充滿希望。
當時支持馬云的一個人寫了篇文章,題目是《馬云B站被罵,我們正在被反噬》,他帶著重重憂慮,承認:
“慘到彈幕區和評論區都淪陷,慘不忍睹。
慘到阿里官方賬號最后不得不連標題都給換掉,由‘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改為‘用公益的心,商業的手段,科技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但依然沒有制止彈幕和評論淪陷,到最后阿里官方賬號不得不刪除了這個視頻。”
那篇《馬云B站被罵,我們正在被反噬》有幾段文字,值得一讀:
“我關注的重點不是馬云說的內容,以及罵馬云的那些內容,而是這些罵聲背后折射出來的歷史背景和大勢。如果要先說下結論的話,應該說大勢非常不妙。”
“你們印象中的「年輕人」,已經掌握了主流社會的話語權。可以預見,若干年后,他們很有可能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掌握更大的話語權。不要小看了這些評論,在今天就有著非常強大的輿論操控能力。”
本人當時也寫過一篇文章《B站青年先懟方方后批馬云,是中國社會思潮發生重大轉折的一聲驚雷》,對未來社會思潮的變化做了一波預測:
B站青年懟馬云,是輿論戰從“愛國主義與賣國主義”,向前推進到“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主要轉折點,中國的意識形態防線也大大前移了。
這幾年的社會思潮變化,大體驗證了這個預測還是靠譜的。
2023年,以張桂梅為原型的電影《我本是高山》自作聰明地要以“女性幫助女性”替換張桂梅的共產主義信仰作為其內心驅動力,以所謂的“人性”(他們的人性就是個框,好的壞的都可以往里裝)替代她的黨性,引發了觀眾和網民的不滿,自發站出來,結果社會評論和票房都遭遇了滑鐵盧。這次輿論事件成為中國民眾自發重建共產主義信仰的標志。
簡單回溯這些年的思潮變化,就知道農夫山泉關于日本元素的解釋為什么不能說服中國網民了。因為這屆網民和七年前不一樣了,而他們卻感知不到這種變化,或者不屑于承認這種變化。
包括寫日記的方方、996福報論的馬云、《我本是高山》的主創團隊,都是因為感知落后于時代思潮的變化,或者是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以為自己能夠對抗或扭轉這種思潮,引發了網民自發的批判。
這里先劃個重點,我們在前面的回溯過程中幾次提到了“自發”,后面會用到。
孫中山有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未來的世界潮流就體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
百年大變局的主題之一就是中國率領東方崛起、美國帶著西方一起衰落。
同時,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普及,生產力水平將超過資本主義的容納力(人工智能對人的替代將從體力勞動擴展到大部分腦力勞動,導致就業和失業問題會撕裂資本主義的外殼),社會主義在21世紀以不可逆轉的趨勢開始取代資本主義,會成為百年大變局的第二個主題。
中國的民眾從西方的洗腦中,擺脫思想鋼印,從愛國主義覺醒到共產主義,就是對世界大勢的響應,也是對世界大勢的推動。
對抗這種潮流,是沒用的。即便是首富,又能如何?歷史上有多少商業巨富,哪個能抵擋歷史大勢?有多少輝煌能經得起歷史的塵煙?
讓自己的孩子加入美國國籍,繼承自己的財產,在十年前,或者五年前,國人還沒有能力集體反對。正如十年前或五年前,中國民眾還沒有能力完成對莫言作品及諾貝爾文學獎的批判一樣。但今天不一樣了。
雖然他們可以用“法無禁止即可為”來為自己辯護,但老百姓也可以不認同這種超級富豪在中國賺錢,子女歐美化的做法,并有權用自己的消費選擇表達自己的喜好。
不是要講法律才是底線嗎?民眾自己的錢包自己說了算,愿意多支持更有愛國情懷的品牌,這也不違反法律底線。那你急吼吼什么呢?怎么突然冒出來那么多洗地的,從主流媒體,到主流媒體的退休總編,長槍加短炮,對準民眾的消費自主行為進行攻擊,另加“極端民族主義”、“民粹”、“虛假愛國”等大帽子一大堆呢?
而且,這些主流媒體或自媒體,怎么就不能戒掉令人不齒的雙標呢?離開了雙標就好像張不開嘴、動不了筆,這就是理屈詞窮+黔驢技窮的表現,正經人道理在手,誰屑于搞雙標。在辯論中使用雙標,就像打牌出老千一樣,辯風見人品。
這些人現在反對民眾拿國籍問題說事,但他們忘記了,他們曾經是怎么做的,而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網民已經發現:當年一幫人瘋狂質疑孟晚舟的國籍,拼命鼓動大家敵視華為!現在,還是這幫人,又在拼命反對因老板繼承人的國籍就對農夫山泉有不滿……
網民還發現,這次站出來裝理中客的一些媒體人,和當年黑娃哈哈的是一批人。
這些人對中國真正的民族企業,不管性質是國有還是民營,一律采取敵意。所以在華為被攻擊的時候,這些人就不認為是反對民營經濟了。
這次要不是農夫山泉的老板之子是美國國籍,他們會這么拼命維護嗎?
既然美國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行為選擇,決定了他們咬誰與捧誰,還有什么資格裝義正詞嚴和理直氣壯?
在華為被攻擊的時候,這些人怎么不給這些攻擊者批發一頂反對民營經濟的帽子呢?
無處不在的選擇性寬容與選擇性苛刻,讓兩面人的一切偽裝都失去意義。
胖東來因為員工的一次失誤,被幾十家主流媒體盯著連續報道,這些人怎么不出來給胖東來說句話呢?
類似的一些賬號因為不斷的雙標,失去了信譽,說服不了網民,多數人都不再認可他們的觀點,就開始氣急敗壞,罵街模式都用上了。
比如那個什么西塞羅,這次面對大多數人支持起訴莫言,心理失衡到罵支持起訴莫言的人是人渣。這種人平時裝得很有文化,急起來就是街頭大媽那一套。
某前總編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當年不理解他的,現在和他正式站到了一起。
是不是有點像抗戰時期的形勢?一些兩面人本來是偽裝民族主義,實際對輿論戰消極抵抗,退休了就和網絡偽軍公開站到了一起。
這樣的人,竟然還要壟斷愛國的解釋權,只允許偽軍抹黑中國,不許網民發起反擊,還發明了“虛假愛國”這款新版大帽子。
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但相似的情節總是會出現。黑格爾說,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
這些人跟1944年加入偽軍的前輩一樣,錯判潮流與大勢。
老胡似乎這一次對自己的輿論引導能力不再自信滿滿。昨天寫了一篇小作文,雖然基本立場不會改變,還是要把這場輿論定性為對農夫山泉的“網暴”,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楚了,農夫山泉這次突然遭圍攻,不是網上大V搞起來的,就是網民們自發擴散開來的”“連個零頭的KOL都找不出來,它就是網民們自發聯手干的。”
我們前面劃的重點,就是網民的自發。因為胡總編也不得不承認這次是網民自發的發聲。
網民的思想變化反映了世界大勢,豈是這些人可以阻擋的,網民自發地不約而同,最令他們恐懼與無奈。所以,胡總編哀嘆:“這種情況的紓解也是最難的。”
之前財新傳媒的常務副總編,已經承認對他們中國人三十年的啟蒙已經失敗。老胡今天的不自信,是今后哀鳴失敗的先聲。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些人會更加惱羞成怒,扣帽子的動作也會越來越大。因為他們講道理的能力越來越弱,無法完成一篇邏輯完整,又讓人找不到明顯邏輯漏洞的小作文,他們的那些所謂的道理,在覺醒的網民面前就是個笑話。除了扣帽子和罵街,他們已經沒招了。
在此友情提醒一下農夫山泉:如果把希望寄托在這些有顏色的自媒體大V和主流商業媒體進行輿論公關,效果不會很好,反倒應該小心這些人會不會起到高級黑的豬隊友作用。
在自發的強大民意面前,金錢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做的是承認民意,尊重民意,改變自己。
順從民意,也就順從了潮流和大勢。
鐘晱晱真正應該做的是學習宗慶后,先從民族立場開始學起,先讓大眾重新認可你是民族資本、民族企業。在和員工共享發展成果方面,爭取做得比宗慶后更好,你自然就能重新贏得人心,贏得市場。
對農夫山泉形成負面評價最大的問題是法定繼承人為美國國籍,對農夫山泉的形象最有殺傷力的因素正在于此。這個問題不改變,而是選擇繼續與民意對抗,結果就是民意越來越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中國之大,不是容不下兩瓶水,再多幾個品牌都能容得下。中國民眾也不狹隘,只是越來越容不下有人吃中國的飯卻砸中國的鍋,越來越不能容忍在中國賺足了錢,向外輸送利益,或者把自己或子女變成外國人。
恒大的事教育了中國人,中國人對此類現象失去了容忍度。
即便做不了一個紅色企業家,也要做一個民族資本家。這是最底線的要求,也是合理的要求。
這一次輿論事件不過是給企業家劃了一條道德底線:可以在中國賺錢,但是不要背叛國家。
從2016年的戴立忍事件,開始給影視圈劃線,不允許臺獨演藝人員來大陸賺錢開始,中國的網民不斷修補原來被沖垮的一條條底線。
中國不是一般的國家,不僅僅有五千年的文化做底蘊,還有二百年的近現代史正反面教育,更有一百年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史的正向激勵,雖然那幫要啟蒙中國走美歐道路的人,通過一步步以“告別革命”為主題的作品,進行精神洗腦,讓中國人對革命的記憶一度有所淡漠,但紅色的精神基因是抹不掉的,紅色也是新中國的底色。有人要改變這種顏色,還曾經自以為接近成功,但民眾的覺醒成為他們過不去的坎。傳承紅色基因,保護共和國的底色不變,正在成為更多普通人的政治自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