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國策,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走向,決定著億萬中國人的長遠生活,本應是全民知情、積極參與、保證其正確方向。然而46年過去了,讓我們再回頭重新審視改革開放走過的道路,不難發現有些改革開放舉措帶有深深的“到廊坊去天津”成分。
“西方經濟理論的搬運工”厲以寧有句名言“中國改革是騙出來的。”他說中國改革是方向式改革,所謂方向式改革就是本來目標是去天津,但是怕大家反對,就欺騙大家說去廊坊,等到了廊坊后再告訴大家是去天津,這時已經回不去北京了,就只能去天津。厲以寧將其視為自己推動中國改革成功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到處炫耀。
當年某些“改革急先鋒”們,打著國企吃大鍋飯、養懶漢、低效壟斷、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相容、改善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幌子,主張“靚女先嫁”,推行“MBO(管理層收購)改制”,結果滋生了大量“窮廟富方丈”,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和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削弱,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喪失,正常合法的社會主義福利被無情剝奪,淪為社會最底層的韭菜,全國8000多萬下崗工人的生活一度陷入極為貧困的窘境。
當初打著走“以市場換技術、開放國內市場、引進外資獲得技術”捷徑的旗號,給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使得本應屬于我國的國民財富和國有企業資產流出非常嚴重;由于片面地奉行“拿來主義”,摒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大飛機制造、芯片技術研發等大量高科技尖端項目被迫下馬、停產或轉產,白白地浪費了幾十年的趕超時間,被鎖死在國際產業鏈的最低端,成為國際產業分工總體格局中打工者。由于大量外資進入,國內資本受到嚴重擠出,導致國內原有的非常完善的、全國性的、壟斷性、公有制的供銷體系倒閉,系統癱瘓,大量中國知名品牌被壓制或擠垮,國內本土企業做大做強的筋骨被打斷,民族企業的發展處處受制于人,我國國民經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打著“解決職工房子分配緊張、住房面積小、個人沒有私有產權,通過全民住房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并帶動其他產業鏈條更長的消費”的旗號,掀起了住房商品化、貨幣化改革。通過40多年全社會的無序大開發和巧取豪奪,把中國人民和中國經濟都深度地綁架在了房地產這架戰車上,造成了資源的驚人浪費、房價畸高、市場泡沫巨大,很多地方政府深度依賴土地財政嚴重后果,給廣大購房者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和巨大風險,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眼看著40多年來,一個又一個“廊坊”全都變成了“天津”,甚至變成了“羅剎海市”。本來說好的企業改革是改善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結果工人變成了下崗工人;本來說好的是要搞共同富裕,結果變成了貧富兩極嚴重分化;說好的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結果“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暨世界杭商發展論壇”又公然要把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主體地位顛倒過來;說好的要保障國家金融安全、防范重大風險,結果現在又允許外資100%控股金融機構…
目前中國最大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國民對國家的信任問題和國家在國民中的信用問題。如果老百姓認為國家的任何改革開放舉措,都是“到廊坊去天津”的謊言和“胡折騰”。那就會形成最致命的“塔西托陷阱”。
分清真改革開放與濫改革濫開放和偽改革偽開放的區別,那些只長骨骼不長肉,不對等、不對我、不利我,殺雞取卵、飲鴆止渴式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方式都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持續長久有效的。
重拾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目前中華民族擺脫艱難、走向崛起的最根本因素。
有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正向改革開放,也有逆社會主義發展和嚴重損害人民利益的逆向改革開放,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正向改革開放,才能真正解決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養不起老的難題,社會才會越變越好,人心才會越來越齊、越來越向心,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才會越來越高,中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