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3月8日,但它并不是什么“女神節”,也更不是什么“女王節”。
筆者想說,它是全世界第114個“國際勞動婦女節”,是紀念各國婦女百余年來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我們是時候為被污名化的節日正本清源了。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歷史上,這個節日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由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一系列婦女運動政治事件。
(圖為鉚釘女工,歐洲女性運動的標志之一)
01
婦女站在階級斗爭的最前沿
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而女性工人在其中充當了重要力量。
(圖為二十世紀初美國女工參加勞工運動)
1908年5月,正值美國社會黨在芝加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左翼女權活動家們借機在報紙上掀起性別平等大討論,號召女工們到會場外抗議,要求社會主義黨成立全國婦女委員會,專門負責女性運動的組織與宣傳工作。
1909年2月28日是世界上第一個婦女節,美國社會主義黨全國婦女委員會成立后,決定自1909年起,將每年二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天定為“全國婦女節”,專門用于組織大型集會和游行。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前夕,克拉拉·蔡特金以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身份主持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并起草了一份《關于爭取婦女選舉權基本原則的決議案》。這個決議案規定,“各國無產階級有階級覺悟的政治組織和工會一致同意:各國社會主義婦女每年要有一個節日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并連同整個婦女問題一起對待婦女的選舉權要求。婦女節必須具有國際性和認真地籌備。”
(圖為克拉拉·蔡特金,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婦女解放的靈魂人物)
1911年3月19日,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婦女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德國各地舉行了爭取選舉權的集會,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參加。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的婦女也都舉行了集會和游行。
(圖為德國婦女節海報)
1912-1915年間,為紀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勞動婦女反對政府軍偷襲蒙馬特爾高地國民自衛軍大炮陣地而舉行的起義,每逢3月19日這天,蔡特金都在國際婦女書記處的機關刊物—《平等報》上發表文章,紀念國際婦女節。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于3月8日(俄歷2月23日)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與和平”,參加了有9萬男女工人進行的罷工。后來發展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起義,沙皇專制制度被推翻。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說服列寧將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以后,由于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被反動派殺害,因此,1919-1921年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都選在3月5日這一天。這天是盧森堡的生日。
1921年9月9日—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28個國家的82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保加利亞的女共產黨人建議,為了紀念俄國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爭,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第二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采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決議將3月8日這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1932年蘇聯海報,強調婦女從二等公民身份解放)
此后,各國無產階級婦女每年在這天都以不同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只是由于時代的發展變化,其目的不僅僅是爭取婦女選舉權了。從1922年開始,蘇聯《真理報》、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機關刊物《國際新聞通訊》、《共產國際》在3月都開辟專欄,介紹國際婦女節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的斗爭以及生活和工作情況。
02
婦女能頂半邊天
在世界婦女運動風起云涌的同時,中國的婦女運動同樣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中提出“婦女解放是要伴著勞動解放進行的,只有無產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能得到真正解放”這一后來一以貫之的婦女運動指導方針。
1924年3月8日上午,在何香凝和各界婦女代表的推動和努力下,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于廣州舉行,位于市中心的第一公園內的音樂亭搭起了臨時舞臺,“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橫幅懸掛正上方。會場四周也張貼了“婦女要求勞動權”等標語,與會者報以熱烈掌聲和口號。
(圖為何香凝同志)
1925-1937年北平、上海、廣州、漢口、天津乃至全國的婦女數十萬群眾代表開展了數次大規模的“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通過游行示威爭取婦女選舉權、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中國的“三八”紀念活動自誕生以來就充滿了革命性、斗爭性。
1949年以后,婦女事業迎來新紀元,全國積極開展廢娼運動,清除殘害婦女的封建遺毒;開展婚姻法宣傳,提升婦女的主體地位;開展掃盲運動,提升婦女素質;開展普選運動,推動婦女走上政治舞臺。
(圖為1951年“三八”婦女節廣州市郊區的女民兵)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60%的中國婦女就已走向社會,參加經濟建設;到了1958年至1960年“大躍進”期間,90%的婦女參加了社會生產勞動。據統計,1957年,全國女先進工作者人數為10.2萬人,1958年增加到28.1萬人,1960年達103.6萬人。在各行各業,新中國婦女勇創多個“第一”:1950年,以梁軍為隊長的中國第一個女拖拉機隊成立,田桂英等8名青年女工成為中國第一批女火車司機;1953年,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在新中國的婦女革命浪潮中,毛澤東主席也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婦女能頂半邊天”。
(圖為婦女頂起半邊天海報)
而1960年以來對“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評選與表彰活動,更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女勞模”為象征的“新中國婦女”形象賦予了更明確的性別屬性。“三八紅旗手(集體)”的評比活動始于1960年1月29日《人民日報》提出的評比標準。3月5日,由全國婦聯等9個團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舉辦的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表彰和鼓勵一萬個“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廣播大會在北京舉行。現在的人們已經很難想象這個廣播表彰大會之盛況空前。
“從邊疆到內地,從沿海到山區,我們遼闊廣大的祖國就是廣播大會的會場。參加大會的有一億二千萬以上的各族各行各業的婦女。”
(WG期間關于婦女解放的宣傳文章)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
1977年,聯大正式決定把3月8日作為“聯合國婦女權益日和國際和平日”。
03
新的斗爭
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全世界億萬萬個勞動婦女通過不斷斗爭而爭取來的,既然是斗爭,那么注定了這項運動不會是一帆風順,就如同其它女性為爭取自己權利所做的斗爭一樣,婦女節也曾遭到抵制。
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希特勒就曾禁止慶祝婦女節,取消婦女選舉權。德國納粹黨宣揚“男人是生活的組織者,女人是他的幫手和執行者”。在取消婦女節的同時,設立了母親節。母親節也是希特勒為紀念自己母親想出來的點子。他想用母親節鼓勵年輕女子生產報國。計劃出來后,得到納粹黨上下的大力支持。希特勒隨后公布,所有德國男人和孩子,必須在母親節那天,給母親和妻子贈送鮮花和夾心巧克力作為贊賞、包容和愛的象征。他還選出一些詩句獻給德國婦女。德國納粹們為了維護其獨裁統治和剝削壓榨的經濟基礎,排斥婦女參加勞動從而獲得經濟獨立,并將婦女排除于政治之外,讓婦女成為事實上的“二等公民”,企圖通過蜜糖、鮮花和“溫情脈脈”的贊美歌將婦女重新變回那個依附于男人們的“子宮”,將她們異化為會說話的“花瓶”。
在資B主義全球化的今天,在官L資B主義社會蔓延的商業狂潮中,這套異化婦女、消解婦女革命的理論依然大行其道,企圖將這個節日原有的革命政治屬性解構并替換為一個純粹的消費符號:讓民眾相信在這一天,唯一的意義便是各個城市街頭的男性,為女性——妻子、女朋友、女兒、同事、母親——準備禮物,而禮物的貴重、鮮花的多寡與女性的價值高低掛鉤。
國際勞動婦女節正在逐漸失去革命性和其獨特的性別政治意味,大量的廠商、銷售、媒體都將其稱為“女神節”“女王節”“公主節”,給出的理由是嫌棄“婦女”這一稱呼已經過時老氣,不夠光鮮亮麗,甚至“38”一詞已被用來羞辱女性。在新節日名稱的大旗下,各路資本紛紛開展各式各樣的商品展銷牟取利潤。而民眾也開始對節日意義存在爭議,更多的不再關注節日原本包含的女權主義,更不會在公共領域討論和爭辯婦女問題,而是選擇在朋友圈發圈獲贈或購買的奶茶、玫瑰、禮物、現金轉賬等照片來打卡“女神節”。
原本是進步的勞動婦女用以爭取自身勞動權益、反對超長工作時長、要求改善惡劣工作環境、提高薪資待遇水平的運動,現如今已經異化為各路官媒、機構固定打卡發文的節點和資本用以安撫被壓榨剩余勞動價值的女性并向其傾銷本由她生產的商品的消費節。
但是在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狂轟亂炸消費廣告之下、在上流社會的歌舞升平之下,被掩蓋的是億萬萬普通勞動女性的聲音,被掩蓋的是廣大農村婦女缺乏養老金和養老服務的貧困、被掩蓋的是一條條流水線上女工工作超12個小時的勞累、被掩蓋的是在各個城市中女性打工人飽受公司996的剝削和勞動維權的困難、被掩蓋的是為了不失業即使懷孕六個月依然出差的母親的窘迫、被掩蓋的是在各個招聘會上遭遇性別歧視和就業異常困難的女學生的羞憤、被掩蓋的是因為繁重工作、精神壓力選擇自殺的醫學規培女生的無力、被掩蓋的是各地重新出現的彩禮、嫁妝和賣女兒的封建思想、被掩蓋的是那些在俄烏戰爭中犧牲的無辜婦女的慘烈,被掩蓋的是加沙城中大量婦女在死亡線上的苦苦掙扎!
姐妹們,同志們:
階級壓迫與剝削、死亡和炮火從未遠離過我們,但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們千千萬萬的姐妹們要重新聯合起來,在這個本應該屬于我們每一個普通婦女的偉大節日去進行新的斗爭,將還套在我們婦女身上的所有桎梏,統統砸碎!
(圖為世界各大洲婦女標志)
04
尾聲
面包與玫瑰
詹姆斯·奧本海默
當我們前進,前進,
在這美好的一天,
無數昏暗的廚房,
和陰郁的工廠,
在突如其來的陽光中顯露出來,
沐浴在光輝之中,
人們聽到我們唱著:
“面包和玫瑰,面包和玫瑰!”
當我們前進,前進,
我們同樣是為男人而戰,
因為他們是婦女的孩子,
我們像母親般照顧他們。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生活
不應該只被勞碌的汗水浸透;
心靈像身體一樣受饑挨餓,
我們渴望面包,也渴望玫瑰。
當我們前進,前進,
無數的女人受苦,犧牲,
我們的歌聲中回蕩著的哭喊
是對面包的古老的渴求;
靈魂的漫長跋涉之旅同樣需要
藝術、愛和美的哪怕小小的安慰。
是的,我們為了面包
也為了玫瑰而奮斗。
當我們前進,前進,
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婦女地位的上升意味著
整個人類世界的覺醒和進步。
不再有多數人受長時間苦勞的壓迫
以及少數人享受閑散懶惰的特權,
而是所有人共享生命的榮光:
面包和玫瑰,面包和玫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