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寧河區北淮淀村一戶普通農民張井滿用時31年,傾全家之力嘔心瀝血自辦了一個“人民領袖紀念館”,11月10日開館那天,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侄子毛堅平和周總理的侄子周秉和都來了。這可是條了不起的新聞。12月15日駕車前去親眼看一看。
這是一戶普通的民宅,大門上方是毛小青題寫的橫幅匾額“人民領袖紀念館”。
一進展廳就被震撼了,足有300多平方米,三尊用漢白玉制成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全身塑像,身披彩紅,座西朝東巍然矗立,對面墻上是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北京、濟南軍區軍事訓練時與受閱官兵的巨幅合影,從北墻橫貫南墻,猶如一道長虹。巨幅合影下面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巨幅畫像,畫像前兩側的臺案上擺放著兩尊毛澤東的半身金色塑像,莊嚴大氣。南北兩面墻上展出毛、周、朱200多幅新聞照片,照片下面的玻璃展柜里陳列著140多件珍貴的展品。大廳后面是一排平房,這是北方典型的三間一套的房子,中間是堂屋,左右兩間臥室。一進堂屋又令人眼睛一亮,迎面墻上是一幅身著軍裝頭戴軍帽的毛主席巨幅照片,照片前面的兩盆綠樹像士兵一樣護衛著一尊毛主席半身塑像。東西兩間臥室墻上布滿了領袖們的家庭生活照,展示著幾百枚毛主席像章,臺案上擺著上百尊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塑像……
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
“你一個普通農民怎么創建起這么大規模的紀念館?這么多的展品是怎么搜集來的?”
聽到這樣的問話,館長張井滿眼圈兒紅了,他很動情地說:“我是傾全家之力呀!這展覽大廳原來是我家的院子,這些展品不是兩年三年、也不是十年八年搜集來的,是從1986年開始,整整用了31年呀,我跑遍全國各地,走訪了十大元帥和習主席的家鄉,光是湖南韶山我就去了不下十次。別人是出去旅游,我去是為了陶寶,春夏秋冬,風霜雪雨,太不易了!”
張井滿抬手抹去眼角的淚珠。“當今年我把展覽大廳蓋起來,當我把每一張照片每一件展品布置完,我激動得睡不著覺,一個人在展覽廳里轉悠,撫摸著每一尊漢白玉偉人塑像,我流淚了!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總算干成了一件大事,30多年的奔波勞累值了!”
這話不能不使人動容,也不能不令人疑惑。“您吃了千辛萬苦,為什么要干這件事呢?當初是怎么想的呢?”
這一下打開了張井滿的話匣子。他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黨。人要懂得感恩啊!我最初萌生這個念頭是1986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咋的了?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
哦,從那時開始,社會上刮起全盤否定毛主席的妖風,有些人舞文弄墨要把毛主席從神壇上拉下來,喧囂老三位領導的前三十年閉關鎖國,把中國搞得到了崩潰的邊緣。
“我心里就覺得不勁兒呢!我父母是貧下中農,解放后翻身了,爹媽活著時崇拜毛主席,熱愛毛主席,傳到我這一輩,我也崇拜毛主席,熱愛毛主席。我應該做點什么,沒有誰讓我做,是我發自內心想做。”
張井滿接著講最近發生的一件事。開館不久,有幾位在“大眾”打工的農民工到這來參觀,幾天以后,其中的一位再次來訪,要和他細談,問了他三個問題:第一,參觀你這個紀念館收不收費?第二,你為什么要建這個紀念館?既然不收費你建館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將來你年歲大了,經營不了了怎么辦?
張井滿毫不猶豫地作了回答:“第一個問題,我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建人民領袖紀念館對全體人民開放,誰來參觀都歡迎,現在不收費,將來也不收費,永遠不收費,誓死不收費。我要對得起毛主席。如果我收費是自己毀滅自己。第二個問題,我為什么要建這個館,我就是要宣傳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委員長這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宣傳毛澤東思想,我要當好毛澤東思想的傳人。第三個問題,首先我要糾正一下,我不是經營,我是建設管理這個人民領袖紀念館。將來我老了,沒有精力管理這個館了,看看我的子女能不能接這個班,能接更好,不能接我可能要留下歷史的一頁,把這個館捐給國家。”
那位農民工聽了,激動地流下了熱淚說:“老哥,你太偉大了!”
又有人問,紀念館為啥就立著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三尊塑像呢?
張井滿說:“為啥是這老三位?從爬雪山過草地,幾十年啊!三個人一個心眼鬧革命,領導我們農民翻身解放,毛主席說‘朱毛朱毛,朱毛不能分’。周總理說‘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中國能有今天,永遠不能忘了這老三位啊!他們生死與共,1976年一月周總理去世,90歲的朱德在周總理遺體前行了一個軍禮,從二月開始替病重的毛主席分擔了大量工作,7月6日朱老總累倒了,逝世了,竟沒有找到一件新衣服可換。兩個月后毛主席逝世。老三位的年齡相差12歲,卻在同一年走的,真是天塌了!這是迷信嗎?不,天上真掉下隕石了。郭蘭英唱《繡金匾》,一繡毛主席,二繡總司令,三繡周總理,唱哭了全國人民啊!人民領袖紀念館把老三位的漢白玉塑像展出來表達我對他們的敬仰,也是表達人民對他們的懷念。”
今年61歲的人民領袖紀念館館長張井滿
面前的這位農民一再說他沒有學歷,可是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是某些有高學歷的人所不及的。臨別的時候他高興地說:“這回好了!習主席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也正是我辦這個紀念館的初衷。”
車開動了,從后視鏡里看見張井滿還在招手,還在招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