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在一條帖子里自詡是“中國鷹”(見截圖),這再次突破了做人的底線,也刷新了常征的認知。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自知之明,胡錫進是沒有的。
很多時候,一些患了自大狂的雞,會把自己想象成鷹,并且希望能夠像鷹那樣被敬畏,可它們還是雞。
以常識而論,一個多少有點自愛的人,通常不會如此恬不知恥地自我贊美。
但常征發現,常識,對胡錫進而言,正是稀缺之物。
實際上,一個無毛兩足動物,究竟是鷹?還是雞?要讓別人講,自己講,是不算數的。
胡錫進的另一句話,則很值得玩味。
胡錫進說,“老胡是西方媒體最熟悉、標識度最高的‘中國鷹’之一,老胡天天都在對著他們‘鷹飛’。
在常征看來,胡錫進對西方媒體發言時,無非兩種情況——要么送臉,要么送屁股,如此而已。
如果他一定要把這種動作稱之為“鷹飛”,那是他的自由。
但是,胡錫進說,他在西方媒體中“標識度最高”,這倒是事實,或接近事實。
常征認為,西方媒體是故意捧紅胡錫進,把他標識為人格化的中國形象的,因為這非常方便他們對中國漫畫化。
以胡錫進為代表的臣妾主義,在國際輿論戰中表現出的媚態、勢利、首鼠兩端、“你打我你的手會疼”的奇怪邏輯、“伴飛、擊落”叫囂之后的尷尬沉默……凡此種種,與西方輿論多年來對中國的丑化不謀而合。
有了胡錫進,西方就不再需要傅滿洲了。
胡錫進之所以能發揮如此“突出”的作用,是因為胡錫進集中體現了中國殖民化、半殖民化文化精英的全部劣根性,他的確是一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有朋友私下勸常征,能不能不要再批胡錫進?
其實,就個人而言,常征早就對他不感興趣了。
之所以要持續地批判胡錫進,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他在權力的庇護、縱容下,在資本的加持下,成了中國最重要的輿論和文化現象,他的臣妾主義主張誤導了許多人,不批判他,是不負責任的。
胡錫進是臣妾主義的代言人,批判胡錫進,是為了批判臣妾主義,但批判臣妾主義,絕不僅僅是為了批胡錫進。
常征會繼續承擔起批判的責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