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蘇聯模式,才能重拾俄羅斯的大國榮耀
——關于俄羅斯今后戰略道路的評價
張志坤
俄羅斯懷有根深蒂固的大國情結,這一情結不僅來源于前蘇聯,更來源于沙俄帝國,早已深深地根植在俄羅斯的民族意識之中(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前幾年筆者文章《俄羅斯的戰略追求及對中俄關系的影響》)。
基于這樣的戰略追求,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博弈較量將沒有止境、永不停歇。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歷史階段,普京主導下的俄羅斯基本戰略任務就是重建俄羅斯的勢力范圍、戰略影響及國家民族的榮光,這將是俄羅斯最根本的戰略追求。
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與西方的較量注定將是歷史性的,將始終存在誰戰勝誰的問題,美俄之間任何時候、任何形式的緩解(如果說有這種緩解的話),都不過是一種策略運用。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俄羅斯的大國情懷始終都是“自由世界”的夢魘,因此,他們之間的較量有低潮有高潮,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現如今只不過是暫時在高低潮之間徘徊而已;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西方的世界體系始終是俄羅斯大國之路最兇惡的對手,俄羅斯的戰略宿命就是在其中殺出一條血路來,除此以外別無出路。所以,現如今他們雙方都在竭盡全力準備著下一輪的激烈搏殺。
但是,俄羅斯目前的狀況卻不容樂觀。人們還記得,此前一個時期,即烏克蘭危機時期,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幾乎接近于爆發一場新的冷戰,或者像有人危言聳聽地所說的那樣,甚至可能爆發一場熱戰。但此時雙方的力量對比卻極其懸殊,美國仍然是原來的美國,今天的美國比當年的美國更強大、也更霸道,而現如今的俄羅斯已經遠不能同當年的蘇聯相比擬。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靠什么同美國同西方對抗,走什么樣的社會道路才能再造一個強大的現代國家呢?這一定是俄羅斯的戰略家們在苦苦求索的一個核心問題;
只要做一番簡單的戰略比較,任何人都輕易就能發現,在中美俄新的戰略對比格局中,俄羅斯處于最為不利的地位。
美國的優勢非常清楚,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生產與技術能力無與倫比,擁有全球范圍內豐厚的戰略資產,實力雄厚,底本雄厚,經得起大消耗、大考驗。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宣稱他們的模式依然生機勃勃,未來還會再創輝煌,美國的地位不會有根本性的動搖;
中國的優勢也相當突出,關鍵在于中國經濟上的發展速度很快,快速的經濟發展讓中國對美國達成了戰略上“追趕”的效果,出現了中國經濟實力(其中主要是生產制造能力)超越美國的可能。中國完全可以據此同美國長期“耗下去”。這已經令美國寢食難安、夜不成寐。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終止中國的這個追趕的進程,但手段與辦法實在有限,唯一可寄托與能依靠的力量,只有中國的“公知”們;
俄羅斯仍然具有優勢,它的優勢就是龐大的核武器遺產,以及在戰略策略上技高一籌的手腕。但劣勢同樣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在經濟與生產實力上同美國同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導致俄羅斯的優勢是表面和不可持續的。所以,美國完全可以同俄羅斯“耗下去”,美國可能打不起同俄羅斯的熱戰,卻完全能打得起同俄羅斯的新冷戰。
所以,從長遠與根本上說,俄羅斯必須找到新的戰略出路。
但是,目前俄羅斯的發展模式就此給出的答案卻是負面的。蘇聯解體俄羅斯重新確立國家地位幾十年的發展實踐證明,俄羅斯目前所走的自由資本主義道路根本不行, 按照目前俄羅斯的社會發展模式,俄羅斯只能是日漸萎縮、日趨衰落。
對此,俄羅斯該怎么辦呢?
重回蘇聯,有人這樣評價俄羅斯普京的戰略取向。
筆者以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要說普京是否有這樣的野心,即便他十分渴望恢復前蘇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須知,一個國家的戰略資產是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浴血奮斗積攢下來的,龐大的前蘇聯是彼得大帝以來300年苦心經營的結果,想恢復談何容易。以俄羅斯目前的實力以及它在世界的位置,這根本沒有可能。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以普京的理性與智慧,不會嘗試這樣的冒險。
但是,謀求俄羅斯的強大,并且強大到足以抗衡美國的遏制打壓,并在嚴峻的冷戰式對抗中取得發展,這卻是普京夢寐以求、矢志不移的目標。問題就在于選擇怎樣的手段與方式。
所以,重回蘇聯做不到,不等于普京及俄羅斯的戰略精英們就不能重新回頭審視蘇聯,恰恰相反,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他們一定會做這樣的反思:為什么前蘇聯能夠與美國相抗衡,而現如今的俄羅斯就勉為其難呢?前蘇聯與美國相抗衡的歷史,值得汲取的經驗與教訓都有哪些呢?
如果進行這樣的反思,他們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前蘇聯模式是目前為止足堪同美國相對抗的一種模式,這個模式曾經給美國霸權造成嚴重的挑戰,是目前為止唯一真正做到讓美國的世界霸權岌岌可危的模式。
本來,在蘇聯建立之初并沒有這個能力,前蘇聯是在舊俄羅斯帝國廢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俄羅斯帝國則被列寧形容為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蘇聯建立之初,百廢待興,不要說同美國相比,就算與英法德日相比,也遠遠不是對手,所以在那個時候的,雖然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如洪水猛獸,但蘇聯做為一個國家,卻構不成帝國主義的全球威脅,希特勒也好,英法美日也好,都沒有將蘇聯當做什么了不起的挑戰,并未將主要爭奪的對手鎖定于此,戰略爭衡主要在英法德美日之間展開。但是,蘇聯的發展非常迅猛,從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開始,經過短短的二十年,就躋身為居世界前列的大國。雖然中間經歷了毀滅性的二戰,但蘇聯在戰后不久仍然超過除美國以外的所有列強,晉身于世界第二超級大國,從而同美國分庭抗禮、一爭雄雌。這個發展歷程足以證明蘇聯模式的巨大成功。當然,最后蘇聯模式失敗了,導致這個模式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即使失敗,也不能抹殺這個模式所曾取得的成就。可以說,迄今為止,前蘇聯模式取得成就的速度和所達到的高度,絲毫不遜于今天風靡世界的中國模式,并且在很多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人們經常詬病所蘇聯模式下民眾的生活,但是誰都知道,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在那個模式下,這個模式給前蘇聯民眾所提供的生活,其質量也遠比中國模式強得多。
現在,對于前蘇聯模式的批判甚囂塵上,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很多專家學者都把指摘前蘇聯模式作為經濟改革與社會改革敘事的起點,好像前蘇聯模式是多么無能不堪、多么不中用一般。這真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荒謬。筆者以為,前蘇聯模式特點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有二:一是經濟上重工業化,二是政治上集權化;重工業化發展使國家筋強骨壯,集權化發展使國家在戰略上堅挺。有了這兩點,蘇聯才擁有同美國較量高低的資本。當然,這兩個特點帶來的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這是后話。
顛覆前蘇聯模式走資本主義道路以后,俄羅斯所做的就是鏟除上述兩個突出特征,一是在經濟上去重工業化,甚至發展到了去工業化,結果是今天的俄羅斯居然從世界級的工業技術大國淪落為與沙特、委內瑞拉等同一類型的資源出口型國家,經濟狀況受制于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高低;二是去集權化,這個政治進程造成俄羅斯在一個時期內政治混亂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直到普京上臺才終結了這種混亂。現在俄羅斯在政治上可以說重新走上了新集權化的道路,這不是哪個人獨裁與否的問題,而是俄羅斯政治演進的必然。
從這個視角觀察,如果今后俄羅斯想要在經濟上強大起來,在政治集權化的同時,還必須重新開始其經濟的重工業化,只有在經濟上重新重工業化,俄羅斯才有可能制造出足夠多的現代化飛機、軍艦、導彈、坦克與大炮,才能支撐起同美國的戰略對抗。看看今天俄羅斯海軍艦隊萎靡不振的窘迫,看看今天俄羅斯空中力量吃老本的處境,看看俄羅斯核打擊力量原地踏步無大改觀的現狀,俄羅斯的戰略精英們一定痛感他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比之于前蘇聯真可謂是天差地遠了。
所以,在沉重的戰略擠壓下,俄羅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必將發生質的蛻變,過去的歷史經驗就是這樣。這就像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就很難有俄國十月革命一樣,也如同沒有普法戰爭失敗就沒有巴黎公社革命一般。現在,俄羅斯在政治上已經轉向集權化,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指望在今后可預見的時期俄羅斯再搞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化,根本沒有任何可能。伴隨這一進程,俄羅斯在經濟上也必將與之相適應。展望世界,自由資本主義的模式在俄羅斯行不通,這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幾十年社會活動所得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答案;中國式的改開模式俄羅斯搞不來,因為環境與條件都不具備;做資源出口型的國家也做不下去了。這樣一來,俄羅斯就只有從前蘇聯俄模式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只能通過升華與再造前蘇聯的發展模式來塑造自己的未來。事實上,也只有前蘇聯的模式足堪支撐其俄羅斯的大國雄心,也只有前蘇聯的模式才能支撐俄羅斯同美國展開越來越激烈的較量。
所以,筆者認為,今后俄羅斯的發展取向必定是前蘇聯模式的再版。當然,這個再版一定是升華與升級了的,俄羅斯將從中找到自己戰略道路,這將成為俄羅斯今后的歷史路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