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批美國媒體太膽小》,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5日報道,《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網站8月15日報道,路透社華盛頓8月15日報道。斯諾登的這個言論的確體現出他的理想主義色彩,確切些說,的確反映出斯諾登被美國統治集團深度洗腦的這個現實。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統治集團被“愚民愚己”的主流價值觀傷及自身的話,美國統治集團的愚民政治還不能如此充分的顯現出來。也正因為習慣性地認為媒體應該是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所以斯諾登才批評美國媒體太膽小;也正因為習慣性地認為國家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斯諾登才認為媒體是因為擔心被認為不愛國而拒絕與他合作;也正因為習慣性的認為市場是獨立的,所以斯諾登才會認為媒體宣稱其害怕“在民族主義高漲時受到市場的懲罰”這個托詞是有道理的。在我們看來,斯諾登之所以有這些誤解,只是因為他無反思地接受了美國主流媒體長期灌輸給他的價值觀,他沒有認識到,無論是美國政府、美國主流媒體還是美國市場全部都在美國資本的控制中,因為,這三者表面上的彼此獨立并不意味著它們沒有一個統一的經濟基礎,實際上,無論是三位一體的宗教,還是三權分立的政治,上層建筑中的分門別類都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這個唯一的經濟基礎來支配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明白,美國媒體之所以膽小,那只是因為美國媒體和美國政府是受同一個老板控制的,既然監聽世界是美國資本集團的決定,那么美國媒體當然沒有理由反對這個決定;正因為國家是階級專政的工具,所以當資產階級將祖國與國家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一起的時候,愛祖國就被偷換概念成了愛國家,又因為資產階級是統治階級,所以,愛祖國最后就變成了愛資產階級專政了,美國媒體當然是愛資產階級專政的,但問題是,作為無產階級的斯諾登居然也愛資產階級專政,這無疑是被統治階級深度洗腦的結果;正因為市場本身是由資本集團控制的,因此,當愛國主義被偷換概念成愛資產階級專政時,民族主義也就成為了資產階級轉嫁危機的手段,因而反對資產階級專政就轉而被扣上了不愛國的帽子,而所謂受到市場的懲罰,不過就是因為反對資產階級專政而受到資本集團的懲罰而已。因此,可以這么說,盡管斯諾登揭發了“棱鏡計劃”,但是,斯諾登的觀念依然是受控于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因而,只能說,斯諾登是美國統治集團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一個產物,而并不是什么美國人民覺醒的代表,恰恰相反,斯諾登還沉睡著。
從斯諾登的身上,我們就能夠明白,實際上可以從一國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上看出該國媒體是受什么力量操縱的。因此就可以明白,中國主流媒體的漢奸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何種地步,或者說,中國主流媒體被殖民主義勢力控制的程度已經達到了何種地步。當然,除了漢奸媒體外,中國剩下的媒體基本上都是被資產階級控制的,只有個別主流媒體得以幸免,但剩下的這些媒體也沒有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
本來“左”代表革命,“右”代表反革命,然而,通過那些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的媒體的宣傳,“左”反而變成了反對進步的代名詞了,反過來,“右”倒成了激進的代名詞了,關于這一點,當然很容易理解,因為站在汪精衛的立場上,賣國肥私肯定是合理的,相反,抗日救國則是非理性的。因此,盡管《環球時報》刊文《“左右論”是當下輿論場的一時嘈雜》企圖各打“左”“右”五十大板,但是,由于該文本身預設的立場就已經是不正確的了,因此,這種文章也就毫無說服力了,相反,該文更像是在粉飾以私有化和殖民地化為核心的那些改革開放政策。《“左右論”是當下輿論場的一時嘈雜》一文的軟肋在于,它根本沒有正確分析當下中國的形勢,把宣傳中的改革開放和實踐中的改革開放等同了起來,因而也就把人民群眾擁護及期盼的政策和漢奸國賊實際推行的政策混為一談,換言之,恰恰就是該文自己“沒有切中當下中國的迫切問題”,由此,它無疑就成為了漢奸國賊欺騙黨和人民的幫兇。因而,如果《環球時報》想用這種毫無根據的文章來說服讀者的話,那么它就真有點自欺欺人、愚民愚己的味道了。
十幾年來,主流媒體從來沒有正面反對過資本主義私有制和殖民主義,這才是當今中國主流媒體最大的問題,因為這種“不反對”的行為本身恰恰反映了主流媒體真實的立場,而這種立場肯定不是愛國愛人民的立場。
《歐元區走出史上最長衰退期》,法新社布魯塞爾8曰14日電,美聯社馬德里8曰14日電,德國《世界報》網站8曰14日報道。據報道,自從2011年以來,美國、中國、日本和歐盟首次實現同時增長。當然,各方實現增長的方式是不同的,美國是通過不斷修改統計數據來實現的;中國則是對之前的以休克療法為內容的“xxx經濟學”的修正來實現的;日本則是因給美國充當破壞東亞局勢的急先鋒而獲得美國的恩賜,從而利用日元的大幅度貶值來增強日本商品的出口能力,最后看到經濟復蘇的跡象的;歐盟經濟微弱的反彈則基本上是靠來自中國的進口訂單和財務做賬來實現的。總之,這些增長都“來之不易”。盡管如此,美歐的主權債務危機依然沒有解決的希望,因此,這些增長數據除了自欺欺人之外,沒有別的用處。
債務危機是具有結構性的破壞力的,一家企業的資產規模再大,只要它無法實現再生產循環了,那么就會發生螞蟻絆倒大象的事情。美歐現在面臨的就是這個致命性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是根本無法通過擴大資本規模(也就是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的,相反,資本規模的進一步增大反而使得原有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因為,這種增長要么是杠桿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產物,因而這種增長只是延緩了危機的爆發,并且使得接下來要爆發的危機勝過以往;要么是在杠桿化率不變的前提下,資本規模和再生產循環的門檻同時增加的結果,因而是通貨膨脹的產物。當然,歐盟自己說過去幾年一直在執行嚴格的緊縮政策,我們姑且相信這一點,那么,歐盟經濟的增長就是靠增加杠桿化率來實現的,換言之,歐盟在保持總資本規模基本不變或略有減少的前提下設法降低了再生產循環的門檻高度,也就是降低了運營的成本,由此在賬面上造成“等量資本實現更多利潤的假象”(問題的要害在于,歐盟根本無法在之前那個較高——但對勞動階級而言卻是較為合理——的成本上運營總資本了,所以這種經濟增長能力的提升——就總資本絕對量的增加而言——只能存在于設想中,因此,這種經濟增長能力的提升只能建立在加大壓榨勞動階級和加強資本兼并力度的基礎上,換言之,歐盟的這種增長來自向內擠壓而不是向外擴張,因而總資本的規模在該期間內不是增長,而是萎縮,因而表現為經濟的“負增長”,反過來說,當它——在主權債務危機根本沒有解決的前提下——表現為“正增長”時,恰恰是它的這種經濟增長能力沒有獲得提升的結果,并且意味著歐盟在調整經濟結構時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阻力,結合歐盟近來內外貿易戰逐漸增多的這一點來看,所以才說這是危機即將爆發的征兆),但這樣一來無非就使得原本只在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擴展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因此,歐盟經濟的這一增長,雖然能夠給歐盟的資產階級帶來的收益并不顯著,但是,它卻可能顯著地增加歐盟內部的階級斗爭。這不僅意味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斗爭會更加激烈,而且,大資本消滅中小資本的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因此,如果歐盟就是靠這個來走出衰退期的話,那么在主權債務危機根本無解的背景下,這種增長不僅不能起到緩解經濟危機的作用,相反還只會進一步增加歐盟內部的政治危機,英國和西班牙圍繞直布羅陀的歸屬展開的較量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罷了。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把美國的那個人為的增長定性為“回光返照”,歐盟這里也是一樣。
《中國年輕人“中西合璧”過七夕》,埃菲社北京8曰14日電。對此,我們只能說,這些糊涂蛋們根本不了解牛郎織女一年才得聚一次的痛苦呀!這種只顧一天的快活而不顧一年之中其他日子里的分別之苦的觀念,這種只因非常狹隘的一個優點就對整個事情持全面肯定態度的做法,不就是“貓論”的邏輯嗎?不就是孔和尚批判的所謂工科思維嗎?把七夕當作情人節過的人實在是沒有認真想過“七夕”實際上是以拆散牛郎織女為前提的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七夕當作分手節還差不多。
《中國整頓市場秩序打出“組合拳”》,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14日報道,路透社上海8月14日電,路透社上海8月15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14日報道。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打擊商業腐敗,只是因為它首先創造了能夠使商業腐敗得以產生的土壤;中國的市場秩序之所以混亂,只是因為中國政府用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因此,盡管中國政府在反腐工作上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績,但這些成績之所以能夠取得,只是因為中國政府首先創造了使腐敗得以滋生泛濫的社會大氣候,正如中國政府對下崗失業人員和貧困群眾的普遍關心完全是因為它首先創造了這么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制造了使社會必然陷入貧富兩極分化的機制性條件,換言之,中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所表現出來的仁義道德,只是在它廢除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個大道后才有可能具有的。
《6月外國繼續減持美國國債》,美聯社華盛頓8月15日電。關于美國政府通過不斷“修正”數據來增強市場信心的做法,我們已經多次討論過了。此次,我們就貼兩條相關的報道。第一條是:“2013年5月,中國持有美債首次達到創紀錄的1.3159萬億美元,這一數據較4月修正后的1.2907萬億美元增持了252億美元。”第二條是:“中國6月持有美國 國債1.2758萬億美元,低于前一個月修正后的1.2973萬億美元,是今年1月份以來首次減持美國國債。”從這兩條報道中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大幅度地修正了中國在今年5月持有的美債的數量,而美國之所以要嚴重夸大中國在5月份買入美債的數量,就是為了在市場上制造虛假情緒,從而為其操縱市場提供借口,而這個操縱行為一旦成功,那么這個借口就可以被“修正”掉了。因此,這里提醒我們的是,美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實際上和中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一樣沒有可靠性,它們的價值只是在于能夠讓我們能夠通過相關數據的“修正”來粗略估計一下整個形勢變化的方向。要注意的是,“修正”后的數據也未必是可靠的,因為“修正”后的數據還可以在將來——按需要——繼續被修正。從美國現在公布的數據來說,可以從側面印證我們對6月貨幣緊迫事件的判斷,即6月出現的貨幣緊迫完全是美國當局一手操縱的結果,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害怕由中國的報復所帶來的市場連鎖反應,所以在7月公布5月的數據時故意謊報中國增持了大量的美債,暗示中國依然看好美債,由此穩定市場情緒。現在中美關系稍一緩和,美國就立刻修正了這一數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