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散布“文化入世”想表露什么?
——評易中天:“文化入世”與“文化航母”
易中天的大名想必許多的人們都不會陌生。他是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后又轉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從亮相央視《百家講壇》說書《品三國》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還出版有《品人錄》、《讀城記》、《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帝國的惆悵》以及《閑話中國人》等等,由是名聲鵲起。但他得到名聲的同時又選擇了“站隊”,他又以自己的言與行為自己做出了投靠的對象。譬如對那個老來瘋的皓首匹夫、蒼髯老賊茅于軾的頂禮膜拜,對漢奸媒體“騰訊網”再度發起攻擊孔慶東教授所采取斷章取義、曲意解讀的卑劣手法,與“南方系”互為狼狽、上下援手……上述等等早已如此清晰地為易中天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畫像。
通過玩弄斷章取義、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手法,易中天表示出自己與孔慶東的決絕界限。他這樣做也是試圖讓某些人看的,但無論是對茅于軾的無恥吹捧,還是對孔慶東的無情攻擊,都表明在易中天的眼中,他要力爭融入“精蠅”的哪個小圈子。而無論孰是孰非,“站隊”最為重要。
孔慶東之事還未了結,他又再發高論。筆鋒一轉,又強作解人論述起關于文化的觀點。見其2012-01-22 網易博客:
“文化入世”與“文化航母”
http://yztvip.blog.163.com/blog/static/1656248032012022390402/
在其此篇大作的后面,還附有如此的說明:
“刊載于2012年1月26日《南方周末》,責任編輯袁蕾。本期報紙已提前出刊”等等字樣。
并非我們非要存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要看《南方周末》、“文化入世”,再有其此前對茅于軾的贊揚吹捧,對孔慶東的惡毒攻擊等等,就會得知他又要散布怎樣的論調了。
由“其中不可回避的內容之一,是我們與世界的‘對話’”破題,易中天論及“特別是”以來社會客觀顯現的一種文化以及行為變化,得出“這叫‘我已經變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沒有因此變得像中國,也沒有因為中國而產生文化上的巨變或質變。這叫‘可是你卻依然是你’?!?/p>
由于所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鼓囂,由于有人故意容忍、有人刻意導引,多年來我國的文化以及意識形態在主流媒體的相關作用下,一直是向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觀點和意識形態靠攏,再往嚴重了講,就是自慚形穢、自愧不如、自暴自棄、自掘墳墓的文化投降主義之風盛行一時。但易中天根本無視這一不容置疑的事實,卻自作解人地認為是中國文化式微地跟不上世界形勢的發展了。而要與時俱進發展就不能不反思。但他做過一番自以為是的反思之后,得出的結論就是“心態上的原因”,而“心態決定狀態”,所以易中天在此設問:“為什么一定要成為‘文化大國’或‘文化強國’?做‘文化小國’,就不能活?做‘文化伙伴’,就沒面子?在國際社會中當一個‘學習委員’,就一定不行嗎?”
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除此之外,好像“特別是”三十年再難以有神馬很聊以自夸的成就。但僅從文化方面來講,中華文化——這里指廣義的文化,也就是文明,她就對世界影響頗大。中國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確是世界上現存的,并且仍然在延續的最古老的亞洲文明。
譬如“古典哲學:《易經》包含現代計算機二進制的基礎,現代數理邏輯也要依托于《易經》,《老子》思辯哲學應用于現代哲學、《孫子》應用于商戰、《四書五經》對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朝鮮等影響更大,這些國家都是中國文化圈的成員。啟蒙運動中,法國伏爾泰便利用了中國儒家思想,伏爾泰將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論、道德倫理、人性觀念、社會法則等加以綜合研究,建構了一套對西方社會產生過很大影響的新的社會學說。明代王陽明的學說還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在“科技方面:中國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的進步,近代化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離不開指南針;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離不開造紙術和印刷術;而火藥又成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現代戰爭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于徹底地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與古代及中世紀劃分開來,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術的影響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還有火箭也是中國首先發明的。中國漆器,中國冶鐵和穿井技術都是世界最先出現的。 中餐、中醫也世界獨具特色的?!?/p>
“英國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動情地寫道:‘中國文獻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發明和發現,考古證據或繪畫實物證實中國的發明與發現比歐洲的或照搬采用的發明或發現一般往往領先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二項式系數排列,還是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相互轉移的方法,或是第一臺時鐘中的擒縱裝置,或韌性鑄鐵犁鏵,或植物學與土壤學的開創,或皮膚與內臟的關系,或天花痘苗接種的發現——不管你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居世界第一?!罴s瑟著的長達2000萬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向世界生動詳實地展示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偉大創造及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與影響?!?
再來說“文化方面(狹義的)。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進入封建社會,中國文化圈也在這時形成。中國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領先。中國的城市發展對世界也有很大影響,宋代以前,世界是許多國家學習中國的城市建造。中國中古的開放時代為世界各國培養了許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藝術門類內,中國的書法、國畫、詩歌獨樹一幟。中國文官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系統的形成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推動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間,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介紹中國文官制度與政治制度的書籍竟多達70種。《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齋志異》、《金瓶梅》等被譯成多國文字,深深地影響著世界文壇。德國文豪歌德在比較中西文學后曾感慨地說:‘當中國人已擁有小說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正在樹林里生活呢!’舉世聞名的中華武術,是我國民間流行最廣泛的體育項目。千百年來,中華武術對世界武壇尤其是亞洲武壇有過重大影響。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武術震驚了世界。中國琴棋書畫對世界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中國文化圈內的國家。 ”
“交通方面: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連接了亞歐,促進了各地的交流。四大發明除火藥是元朝軍隊帶去的其它都是經絲綢之路傳過去的?!?
“經濟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國家,尤其水稻種植的傳播極大促進了其他地區農業的發展,養活了更多的人口。世界上660多種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國的就有136種,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國還是最早養蠶的國家,絲綢也是中國的重要發明,中國燒造的瓷器也是中國獨特的創造。”
“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時倡導: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亞非國家間的交往確立了現代外交不成文的準則,對后世影響深遠。中古時代經濟文化一直世界領先,為世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BR>(——以上內容引用自網絡。)
其實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還有很多,不勝枚舉?,F代社會中,從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環境、人類安全的角度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中國挑戰”。
也許還有人要說,這些都是以前的輝煌。那么,現在呢?我們說,就因為“特別是”以來崇洋媚外之風大盛,而那種認為“外國的月亮也要比中國的圓些”的“拿來主義”風行一時,造成不加選擇的吸取與引用。使得中國的社會價值觀產生扭曲裂變,使得不良思潮影響侵襲,使得代表人類進步方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意識形態竟而受到冷落與打擊,也為外來陰謀勢力針對中國的“顏色”和分裂造成一定的有利之機。但畢竟中國共產黨及時意識到了這一點,此前不久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決定準備到2020年打造一個文化強國。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共中央做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1、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家園”,獨特的民族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建設文化強國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2、在當今世界,文化是“軟實力”,文化生產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國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競爭。建設文化強國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
3、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建設文化強國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4、文化是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消費,陶冶人情操。建設文化強國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此更要注意的是,在建設文化強國的定義上,是社會主義這個關鍵主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是有人在此填充非社會主義的私貨。而易中天在他這篇文章里顯示的觀點卻正是蠱惑此類私貨的。他用“世貿組織”來類比,我們知道加入“世貿”是“特別是”自套枷鎖,許多不平等的經濟條約從此被強加于身。但易中天在此這樣鼓吹所謂的“世貿組織”:
“……因為世貿組織的經濟共識是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人家比我們先搞,經驗豐富、法規完善、制度健全?!?/p>
如果如易中天吹捧的那樣,又怎么解釋當下資本主義社會遇到的種種危機以及廣大人民的抗爭活動?對資本主義的頂禮膜拜使得他看不到世界的本質,只是僅憑一些現象說問題,所以,得出的結果難免南轅北轍。常言說,屁股決定立場,他雖是叫獸身份,但缺乏大視覺,僅以狹隘的目光看世界,如果非此,那就是明明知道這一切,但別有用心的用意決定了他的言行、論調。因為要誤導,因為要達到他們的最終目的。而做“文化小國”,做“文化伙伴”,當一個“學習委員”才是他要在“文化強國”這個大理念摻雜的私貨。那就是鼓吹中國做某大國的文化附庸,而文化上的附庸身份又會決定經濟、政治方面的附庸。最終,做徹底的跟班、附庸。而要徹底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不受某國的猜忌,才能不會挑戰某國的國際霸主地位。但如何才能真正的“文化小國”、“文化伙伴”?那只有解體,只有分裂,只有前蘇聯的“民主、自由”化進程可資借鑒。如此才是“普世”……這大概才是易中天發表此文的最終意義。
但易中天是叫獸啊,他有著文學碩士的學位,又有文學院教授的頭銜,所以,他對所謂文學的見識此是遠非我輩所能及。但以我的理解,上述的話可能才是易大教授這篇文章的文眼所在。
據《如何建設文化強國》(人民日報)
http://www.wenming.cn/whtzgg_pd/tsyj/201201/t20120104_448551.shtml這樣說道: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這一重大戰略目標,必須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增強文化建設本領,抓好幾個關鍵環節?!?/p>
“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是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撐,就談不上文化的真正發展;沒有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自內心的認同,就談不上文化的凝聚力。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才能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所以,建設文化強國,關鍵在于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使全國各族人民為了國家的發展振興而共同團結奮斗?!?/p>
但從易中天的文章中,我們根本讀不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哪里?有的只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頂禮膜拜,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慚形穢。所以倘以易中天的意思,只有做跟班和當附庸的“大國氣度”和“戰略眼光”,而中共中央號稱“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卻半點看不出來。更遑論什么文化強國理念?
他要求人們的是:“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為什么一定要成為‘文化大國’或‘文化強國’?做‘文化小國’,就不能活?做‘文化伙伴’,就沒面子?在國際社會中當一個‘學習委員’,就一定不行嗎?”
易中天實在是了得!他通過此番高論已將自己凌駕于中共中央之上了。我不禁有些擔心起來,為易中天,為文化強國,但更為中共中央……
關鍵字:易中天 文化入世 中共中央 文化強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