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女教師買夜宵被綁石沉河”的社會之痛(續)
在前面的《“小學女教師買夜宵被綁石沉河”的社會之痛》中,說到湖北洪湖一個女教師夜出買夜宵,不幸被三個因為“賭博吃喝花錢太多,要想法搞點錢”的“游手好閑之輩”謀財害命殘忍地殺人滅口綁石沉河的案例,提出“這種不應該有的社會之痛誰來告慰?這種已經讓人熟視無睹的社會悲哀誰來了結?”的問題。
一個深受學生家長愛戴的好老師教師就這樣走了,是社會的傷痛;三個“游手好閑之輩”成為十惡不赦的罪犯,同樣是社會的傷痛。這種傷痛不能不讓人們深思,我們是社會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在毛澤東時代,我們國家的犯罪率是很低的。那時候并沒有刻意地去教育人們遵紀守法,沒有進行什么法制教育法律考試,也沒有強調什么法大于天。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絕不能做。可是后來不僅丟了了我們一些好做法,還用一些混賬觀念搞亂了人們的思想。其中對我們傷害最大的就是自私自利,一切向錢看。一些輿論宣傳也引導著人們不擇手段搞錢,搞到錢就是好漢就是成功人士就可以高人一等。這些混賬觀念對我們年青一代的傷害特別大。看著現在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走上犯罪道路,哪能不為我們我們國家的前途憂心啊!
毛澤東時代犯罪率低,與政府和社會對青少年有效的組織和持續的關懷教育是分不開的。大于這一段看老報紙,發現1965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上的有篇《“為勞動人民辦的好學校”——鄭州市辦了一批街道工讀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是怎樣做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其中的一些積極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也許對我們認識和解決現在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附一:“為勞動人民辦的好學校”——鄭州市辦了一批街道工讀班
作者:鄭州市教育局 ( 1965.11.24 《人民日報》)
近年來,我們在推行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過程中,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創辦了一批街道工讀班,將街道上的社會青少年組織起來,進行政治、文化和勞動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現在,街道工讀班已成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陣地。去年十一月,我市二七區解放路辦事處創辦了第一個工讀班。后來,經過總結經驗,逐步推廣,現在,全市三十三個街道辦事處中,已有二十六個街道辦事處辦起了四十五個工讀班,共招收學生一千二百多人。這些工讀班分布在三十多條街道上,一般每班二三十人,規模小、設置分散,便利學生就近入學,也便于安排勞動。
街道工讀班的學生,有的是因為家庭人口多,負擔重,無力上全日制學校,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而沒有考上高一級學校。他們大都是十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還不到就業年齡,但是,終日閑散無事,遛街轉巷,很容易受資產階級和封建迷信思想的腐蝕。廣大群眾、家長和街道干部,都迫切希望采取適當形式,將這些青少年組織起來,加強教育,使他們成為紅色接班人。我們就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而創辦工讀班的。 我市的街道工讀班都是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因陋就簡辦起來的。有的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把會議室、辦公室讓給工讀班作教室。有的居民聽說工讀班缺教室,就主動把自己的房子讓出來。有的工讀班用青石板和碎磚頭壘起來當桌凳。教師是聘請街道優秀知識青年來擔任。同時,教育部門也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盡力給予支持。目前,工讀班的條件正在逐步改善。
我市各街道工讀班,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階級教育為綱,大抓政治思想教育和共產主義品德教育。不少工讀班組織學生學習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章,并引導他們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有些工讀班討論了“為誰學習?”“為誰勞動?”的問題,對學生的教育很大,不少孩子對學習和勞動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大部分工讀班都認真堅持了半工半讀的原則,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現在,這些工讀班大都和地方國營工業和手工業廠社掛鉤勞動。少數工讀班還自辦小工廠。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勞動,并邀請工廠配合,對學生進行教育。 這批街道工讀班雖然創辦的時間還不長,但已經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勞動,既提高了文化水平,又學到了生產本領;既為國家創造了物質財富,又解決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許多原來被認為不好教育的青少年,如今變成了勤奮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絕大部分學生加入了少年先鋒隊,有些還加入了共青團。最近,有一批年齡較大的學生,熱烈響應了黨的號召,奔赴農業生產第一線。
一年來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街道工讀班,不僅是對街道青少年進行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而且也是在城市里推行兩種勞動制度和兩種教育制度的一種新形式。它為進一步滿足城市勞動人民子女的入學要求,多快好省地發展和普及城市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因此,它一出現,就受到了廣大城市勞動人民的熱烈歡迎,群眾都稱它是“為勞動人民辦的好學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