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還是過招
——非常六加一,還是非常六打一
11月30日晚上,中國央行降低存款保證金率,西方六大央行聯合采取行動,增加美元流動性,這是中國央行和西方六國央行的聯合行動,還是西方六國與中國的過招,是非常六加一,還是非常六打一,讓我們回顧一下。
2011年11月30日,處于下降通道9個月之久的中國A股又收出了一根大陰線,這是沒有意外的意外,熊市之中下跌很正常,不過沒有任何消息突然拉出3.2%的大陰線,這也是小小的意外。明天要公布PMI,結果應該低于50%,但整個世界經濟都在熊市中,中國已經一步步的和世界同步。懂技術的,懂基本面的中國股民,都沒有任何怨言,只能等待第二天的開盤。
19點03分(時間都以北京時間為標準),中國新聞聯播、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同時播出消息: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消息播出后,美元指數開始下跌。
21點03分,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及瑞士國民銀行宣布,協同采取行動支持全球金融系統,同意將現有的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的成本下調50個基點,并將互換協議延長至2013年2月1日。六大央行的上述舉措自12月5日生效。美聯儲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下調互換利率旨在緩解金融市場資金緊張,從而減輕由此帶來的對家庭和企業信貸供應的影響,以幫助經濟增長。”
消息播出后,美元指數暴跌,歐洲股市大漲,道瓊斯指數高開高走。
第二天,所有媒體都在報道這個消息。
大多媒體都是先報道西方六大央行的聯合行動,后面說到中國,輕輕松松不動聲色就將一個重大的財經事件的是非給顛倒了。中國新聞網特意邀請易憲容做了一期視頻節目解讀上述新聞,但是易憲容教授明確的說道,中國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在西方六國的聯合行動下的背景下——易憲容教授明明確確的在制造了錯誤信息。
事實一、中國央行先發布消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美元指數下跌
事實二、兩個小時后,西方六國央行聯合降低美元互換成本。美元指數下跌。
事實三、中國從12月5日開始行使新的政策。
事實四、西方六國央行的新政策從12月5日生效。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增加銀行的放貸量,增加流動性,如果將增加的流動性,引導至合適的產業,中國的經濟會將繼續保持活力。
同時,美聯儲為首的西方六國央行下調臨時美元流動性成本,從而減少各國的借款成本,為解救他們自身的債務、經濟危機而創造貨幣支持。
問題是,在全球化時代,在過去30年里,全球紙幣的流通量日益增加,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量。在經濟上升階段,感覺不到什么,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各國都既要照顧實體經濟的活力,還要精心調整貨幣量的投放度,并必須將投放的貨幣引導至合理的行業才能有效。
還有,中國降低存款保證金率,同時美元指數開始下跌,美元指數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是敏感,還是純屬巧合。美元指數和中國貨幣的關系,沒有和其他貨幣的關系那么明顯,但是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對于世界第一貨幣如果沒有影響,那反而不正常。只是,現在美元和中國的政策的關系,很少有人能夠知道是怎么影響的。只能從時間上推測他們的相關性。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與西方六國央行的政策,是聯合行動,還是對抗行動,還是純屬巧合。我們得到的事實是,中國政策在前,其他六國央行政策在后。而且都是在12月5日開始實施。這不得不讓人遐想,任何一個大國公布增加流動性的政策后面,有其他六國的增加流動性的對應政策,這當然不是在支持前者。如果支持前者,就不是降低相互間的流動成本,而是增加,從而讓國際熱錢流入中國,就算不支持,也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畢竟,這是中國央行的國內政策。
顯然,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導致西方六國央行的應激反應,不是在打醬油,而是抱團用降低成本的方式對付中國,以防國際熱錢繼續呆在中國,為中國所用,而急于復蘇正強力將世界各地的流通性趕回美國的關鍵時刻,正是不得不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采取非常手段的原因。
問題三,西方六國央行在中國央行的政策出臺兩個小時后,就出臺了相應的對策。這是非常迅速而有效的。而在一般情況下,這種政策要開數次會議,吵的不可開交,不見得能夠達成協議。所以,這個政策是既定的,不是新出臺的,但不是無的放矢的,是應時的,這個時,這個的,就是中國出臺增加貨幣流通性的時。
貨幣,理論上沒有左右,但現實中,因為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股獨大,成為世界商品價格的標的,同時又泛濫成災,導致貨幣與實物制約關系倒置,結果貨幣帶有明顯的自由脫離平等的右的性質。
熱錢,本身對于每個國家也是有益有害,關鍵是在進入的時候,不能放任,在流出的時候,不能自流。更不能讓其興風作浪,讓紙幣左右了實體,讓熱錢禍亂了國家。
綜上所述,世界不是那么直白的,中國已經被西方六國盯上,在任何不利于他們的意圖動作情況下,都會遭到針鋒相對的狙擊。中國當然可以用虛實結合,聲東擊西之術來對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