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突轉口風 強調中國一心和平崛起
來源:聯合早報網(2011-11-30)
黃慧敏 報道
北京特派員
多次“威脅”以武力平息南中國海爭端的中國媒體昨天突轉口風,表示中國一心和平崛起,所以南中國海不太可能會爆發(fā)軍事戰(zhàn)爭,為近月炒得沸沸揚揚的南中國海局勢降溫。
《人民日報》屬下的《環(huán)球時報》昨天發(fā)表評論說,東亞未來十年雖可能出現圍繞海上利益爭端的軍事摩擦,但“大概不會有”大戰(zhàn)爭。
文章強調,中國和平崛起的愿望是“發(fā)自內心的”,中國沒有用戰(zhàn)爭手段打通崛起之路的意愿,而作為綜合能力最強的東亞國家,中國握有主動權,“沒有人能逼我們卷入戰(zhàn)爭”。也因中國不想打仗,所以東亞在可預見的未來爆發(fā)大戰(zhàn)的可能性很小。
“中國和平崛起的國策,是東亞保持和平與穩(wěn)定的基石……中國自己也應把握好和平崛起與敢于摩擦之間的平衡。我們應清楚,和平崛起不是對東亞的恩賜,它同時也是中國國運的基石。”
在各國嚴重缺乏互信、民族主義抬頭的大環(huán)境里,擁有充沛石油和天然氣的南中國海,其島嶼與海域的主權糾紛近一年愈演愈烈,而中國、越南和菲律賓領導人過去三個月先后就此進行了討論。
雖然三國之間最終也沒能化解差異,但為緩和關系,他們還是同聲強調冷靜處理糾紛,確保南中國海和平。倒是媒體一再放出“狠話”。
《人民日報》海外版上周六的封面專欄就意有所指地表示,“小國”如果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上自不量力將“招致慘重損失”;《環(huán)球時報》上個月更嚴厲警告,所有和中國出現海上摩擦的國家如不收斂,中國或得“殺一儆百”,海面上將“響起一些炮聲”。
這等過激言論引發(fā)了外界不少猜疑,與中國外交方針也形成了明顯矛盾。
不過在緩和口吻的同時,《環(huán)球時報》的評論也不忘提醒,要避免軍事摩擦需要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而且“誰也不能讓中國通過單方面的讓步,為此承擔無限責任”。
文中引用春秋時期齊國軍事家司馬穰苴(ráng jū)的話說,“忘戰(zhàn)必危,好戰(zhàn)必亡”,中國雖決心要和平崛起,但并不意味著中國一定得在領土和海上權益方面吃虧。
“中國完全可以在具體爭端中,對自己的利益有更多堅持。”雖然沒人能逼中國卷入戰(zhàn)爭,但也“沒有人能不斷挑釁我們(中國),并規(guī)定我們的反應”。「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