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兩則新聞,新聞一:【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早前訪港時宣布,容許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大學。明報報道,教育局昨宣布,包括北大、清華等一線名校的63間內地大學,正式設立聯招平臺,明年取錄本港文憑試和高考學生,學額最多3150個,每年學費最高9000多元,相當於本地大學學費約兩成。收生要求與本地大學一樣,至少要在核心科考獲“3322”成績,內地大學將於下月來港推廣,講解收生詳情。……】,新聞二,【教育部28日公布了內地63所大學到香港免試招生的方案,合計提供3000多個招生名額,受到香港各界歡迎。有香港媒體評論稱,新政策不僅紓解了香港資源不足給學生帶來的升學壓力,教育接軌內地更為學子們提供了廣闊的求學空間。不過也有專家提醒說,港生北上升學應做足功課,考慮清楚能否適應,并要有刻苦的心理準備。
“惠港措施”受到歡迎
據香港《星島日報》29日報道,國家教育部28日公布對香港學生免試招生的內地院校,由現在的北大、清華等5所增至63所。下周末,這63所院校將在香港舉辦“內地高等教育展”,考生可于明年2月開始網上報名。對港生的錄取則將依據其中學文憑考試或高級程度會考成績。……】。哈,是同一新聞,視角不同而已。也有稱為“為緩解香港升學壓力 被港媒贊為‘破格之舉’”的好事,教育部對香港格外開恩了嗎。
香港,是在GDP世界第一時的大清朝租給英國人的彈丸之地,本來在新中國建立之初,一舉收復香港僅是舉手之勞,毛朱周們卻暫時未收回香港,為什么?為了將香港作為新中國對外交流、國際物資運輸的一個窗口,看一看在新中國成立后從香港進口到國內的大量物資、人員的進出等貢獻就知道了暫不收回香港的重要作用。毛朱周們不僅未武力收回香港,還對香港的生存繼續努力,對香港提供淡水、電力、糧食、原材料等的支撐。當然了,這個時候,香港是要向英國繳許多稅提供許多就業機會的。
到了九七年,按照租約,香港順利回歸了。應該說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后,香港不再具有特殊的窗口的地位了,應該從殖民地回到祖國的懷抱里和祖國的其他各地的人民同享共同的社會主義制度了。不曾想,竟然會出現讓香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并且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在祖國出兵保衛之時,不見香港向自己的祖國繳納稅費。不僅如此,在祖國繼續向香港輸送淡水、糧食、物資之類的同時,香港留著大量的菲傭、阿三、洋鬼子,祖國其他地方的人去一下卻是受到諸多限制的,更有游行示威阻止內地的人到香港生育說內地的人到香港生育影響了香港人的生育方面的福利的。
應該說香港的繁榮是靠祖國支撐的,香港人的幸福生活是祖國提供的,假如祖國停止一天向香港提供淡水,那香港立馬成為臭港了。當然了,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維持香港的幸福還是很容易的,但看看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人幸福么?
說重新將新的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的頭上了,其中的一座大山就是教育。中國人為了下一代讀書或者說是讀書能讀到好的大學從而找到好工作可以說是費盡心機費盡精力耗盡錢財,花錢讓孩子上好的學校、請家教讓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孩子是熬近視了雙眼拼命考取名牌大學爭取找到好的工作。一個地級市幾千萬人口算參加高考的學子可能也有上百萬了只能拼了命擠啊擠的僅有百人擠進北大清華,可再一看,原來香港的學生可以免試入學北大清華。什么世道啊,難道香港這塊殖民地高人一等?
不僅如此,現在教育部竟然出臺了“對香港學生免試招生的內地院校,由現在的北大、清華等5所增至63所”,不知道教育部看到中國除香港以外的其他地方的學子們熬紅的雙眼么?
俺以為,教育部的做法不靠譜!
要說免試上北大清華,那請對全國人民免試上北大清華!
但俺還是知道的,如此說教育部,教育部無所謂。看看現在每年安全生產并不安全,出現重大安全事故死亡幾十人,鐵錘敲打幾個“你們是如何做好監管的?”也就過去了,事故依然。看看每年嚷嚷教育投入不足,來年還是教育投入不足。看看裸管們依然榨取民脂民膏時刻準備著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紀律啊,監管啊,一紙空文。因為什么?無人擔責。如果出現一次死亡幾十人的礦難,那請鐵錘一擼到底下井干活;如果還有老百姓吃到地溝油,那請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的一擼到底去提煉地溝油;如果還有老百姓的孩子還上不起學或者上學吃不起午餐,那請教育部長一擼到底到最貧困的學校教上幾年書,或許還是有用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