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新讀之2——《京戲雙搖會》
上月12號,和大家一起讀了張恨水先生1942年3月6日發表在重慶《新民報》上的一篇文章《比洪水猛獸狠十分》。今天再把張恨水先生1945年11月21日發表在重慶《新民報》上的另一篇文章《京戲雙搖會》和大家一起讀一下。
原文如下:
京戲里的《雙搖會》,雖是一出玩笑戲,對于多妻的家庭,卻有一種很強烈的諷刺。這諷刺是很公道的。對大相公、大奶奶、二奶奶,全用客觀的地位,給他描寫出來,說他們各有所圖,并不單責備哪一方面,這一說,大概也是看戲的人所同感。但對兩個勸架的鄰居老頭諷刺得更烈,卻沒有人注意。或者看戲人以為這是插科打諢中之插科打諢吧?其實倒不盡然。
大相公游學回家了,徑自上二奶奶的屋里,于是,大奶奶鬧起來。左右鄰居,一個長胡子,一個短胡子,被吵鬧得睡不著,就向大相公闖門而入,問他們為什么半夜三更,吵吵鬧鬧,罵罵咧咧?及至兩位奶奶說明了原因,二鄰以擲骰子搖會的手段來解決,而且短胡子就帶有骰子。他說:“勸架有不帶骰子的嗎?”乍聽是好文,細想,他是老早有了計劃了。搖會的時候,長胡子是大奶奶的證人,短胡子是二奶奶的證人。這也就怪,為什么不能二人同作保人呢?二奶奶得了會,大奶奶氣不過,將二老頭轟出大門。可是他們并沒有白來,長胡子在懷里掏出一把錫酒壺,短胡子在衣襟下摸出一支蠟燭。
勸架也不會白勸,何況其他?一個家庭,自不宜多妻,既已有此事實,就當想法解決,來個“家和萬事興”。否則,問題解決不了,白讓勸架的人撿便宜而已。
全文完。
讀完這篇文章后,讓我好一陣笑。但笑著笑著忽然明白了一點——先生寫的不就是今天利比亞發生的事情嗎。原來“長胡子和短胡子”是北約和美國的祖師爺。
你看,別人家里有事,北約和美國就帶著骰子“闖門而入”勸架來了。戲里兩個老頭的計劃是“搖會”,挑起事端后,自己好順水摸魚;北約和美國的計劃是拉 “偏架”,幫助一方得勢后,自己再來得魚翁之利。
現在利比亞的架已經“勸停”了,北約和美國會從衣襟下面摸出什么來大家很快也就會看全了。已經漏出來的一個角是在凱迪網絡上,有文章稱“環球網實習記者趙小俠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31日報道,利比亞班加西法院樓頂上數次飄起基地組織的大旗。””(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885310&boardid=1&page=1&1=1#7885310)
看來,北約和美國比那兩個老頭還要很一點----不但要勸架,而且要長住不走了。而且,如果得勢一方如果不聽話,那就可能變成恐怖分子了。那時,北約和美國就會把這場反“獨裁”的戰爭轉化為“反恐”,那最后利比亞的事由誰說了算就不得而知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