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之聲“新聞縱橫”中聽到,時值各大媒體都在關注北方不少省區馬鈴薯遭遇“滯銷”,包括各地政府、熱心網友還有各大超市都在積極采取行動推動馬鈴薯銷售之際,內蒙古清水河縣馬鈴薯深加工的一家淀粉廠,卻從去年開始就拿不到生產許可證了。
在清水河走訪種馬鈴薯的農民家,“淀粉廠”不斷被提到。大家說,即便在銷路好的年份,能賣出去的也只是大個兒的土豆,中等和小的,都只能再加工利用,這都要靠淀粉加工企業收購。但今年,縣里唯一的一家淀粉加工廠“鴻宇淀粉公司”停產了。在淀粉公司看到,生產線上的電燈都已經壞掉打不開。企業總經理劉福成摸著設備說,這都是不銹鋼生產線,剛剛啟用。“這一堆就成了廢鐵了,就不是還能利用了。”
按照縣農業部門的統計,清水河今年的土豆收購價格比去年低了七成,來的收購商仍然屈指可數,在縣城西郊的農民令來一家,她新砌的土豆窖大到能開進小汽車。“咱這沒有淀粉廠了!”“今年沒有人到您這來收土豆?”“沒有,你去菜窖看就是個小山,小土豆都在草垛里。那邊還有兩個菜窖呢,真是放不住。”
土豆豐收賣不出,清水河縣為什么自己斷了馬鈴薯的銷路呢?原來從去年開始,廠子附近冒出了個大型水泥廠,質監部門因為這個太近的“污染源”才停發了淀粉公司的證件。淀粉廠的負責人說,“就說你隔墻就是這么大個污染企業,那不可能給你發這個證。”
記者這才注意到,距離清水河縣城3公里左右,有著“蒙西水泥”巨大標志的水泥生產線看起來比旁邊的“鴻宇淀粉股份有限公司”要醒目得多。兩家企業并排,間隔目測不超過50米,中間的隔墻只有兩米高。按照兩家企業提供的介紹,淀粉公司成立在2005年,蒙西水泥的清水河生產線今年是第一年“試生產”。毫無疑問,淀粉廠比水泥項目先到。但呼和浩特市質量監督局關于停發淀粉廠生產許可證的說明也很明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廠區周圍應無有害氣體、煙塵、粉塵、放射性物質及其他擴散性污染源”。
既然淀粉廠先來,水泥廠后到,那么為什么先來的要給后來的讓路呢?顯然是因為引進作為國內四大水泥加工企業之一的“蒙西水泥”大項目,對經濟發展“有好處”。正如清水河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劉耀恒所說,對于貧困的清水河來說,引進大項目實在“有好處”。“一年來達到400多萬噸生產能力吧,蒙西水泥廠對于我們清水河這個貧困縣來說,就沒有其他這么大的企業能帶動經濟發展。”
至于為什么和淀粉廠比鄰而居,水泥廠副總經理表示不愿多談。“你問縣里去吧。縣里面,因為他這是個貧困縣,可能對他有好處,我們現在一年的利稅快上億了。”
只是,當地方官員兩眼只盯著GDP,而不顧當地百姓的直接利益時,他還稱職嗎?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