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體系的依法治國,群眾運動的民主監督!
盡管中國的官僚體系不斷的腐化墮落,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但是,不可否認其內部仍然有一些人,還是憂心忡忡盡力而為,希望能夠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很可惜,由于階級地位和既得利益的重重顧慮,當政者只能夠在官僚體系內部,不斷花樣翻新制度創新,始終不愿意引入民主監督的群眾運動,究其根源,無非是害怕引火燒身,和害怕失去控制。
依法治國本身是良好愿望,人人平等是基本原則,無論是官僚體系還是老百姓,都應該遵守執行。但是,脫離于人民群眾的依法治國,必然是從立法到執法的全過程,都完全排除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變成為官僚體系內部掌握的,自拉自唱自娛自樂獨斷專行的獨幕話劇了,老百姓只能是舞臺下面的觀眾,被動接受官僚體系法律條文的節目菜單了。如此一來,所謂的依法治國,就是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就是忽悠老百姓的政治欺騙,依法治國的實際功能,并不是最大限度約束官僚體系,而是最大限度治理老百姓了。
不論是什么社會制度的國家,只要是徹底排除了老百姓的廣泛參與民主權利,所謂的依法治國,就是官僚體系內部爭權奪利的利用工具,當政者換湯不換藥的輪換更替,仍然是一切照舊,只不過是前門驅虎后門進狼,官僚體系內部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老百姓八竿子打不著,老百姓仍然不能改變被壓迫剝削的階級地位。
官僚體系內部由于利益需要,往往是盤根錯節,牽一發動全身的,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必然就要千方百計壟斷立法到執法的全過程,就可以隨時隨地改變不利于官僚體系的法律條文,那么,這個法律體系,就成為官僚體系的橡皮泥,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隨心所欲的改變形狀和性質,或者是圓形的橡皮圖章,或者是方形的橡皮圖章,杯水車薪隔靴撓癢的反腐敗,拋出來幾個派系斗爭的犧牲品,應付一下老百姓的民怨沸騰。
為什么官僚體系對群眾運動深惡痛絕呢、因為群眾運動是老百姓的民主權利,雖然官僚體系在短時間內,想辦法挑動群眾斗群眾,轉移老百姓的斗爭方向,但是,官僚體系很難達到永遠徹底控制的目標,一旦被徹底揭露了他們的陰謀詭計,群眾運動的熊熊烈火,必然更加猛烈的燒向官僚體系。
中國社會的穩定發展,當然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而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就是官僚體系和人民群眾,政治權利處于勢均力敵的相對平衡,實踐證明,官僚體系的法律制度,主要作用是針對老百姓的,那么,老百姓既然不能參與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唯一可以自己行使的民主權利,就只有群眾運動了。
毛澤東時代是領袖人物和人民群眾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約束官僚體系的私欲膨脹,文化革命的積極探索,在毛澤東去世以后,被那些韜光養晦的人強行打斷了,開始進行對毛澤東和人民群眾的反攻倒算,一方面徹底否定毛澤東階級斗爭、斗私批修繼續革命的政治理論,一方面徹底取消人民群眾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大罷工、游行示威的民主權利。政治權利嚴重的失去平衡,必然是官僚體系獨斷專行,終于讓如今中國,變成為腐化墮落不知羞恥,賣國求榮成為英雄,愛國言論強力壓制,漢奸走狗遍地游走的群魔亂舞新時代。
有識之士既然認識到,依法治國必須有外部監督,就應該想辦法恢復政治權利的勢均力敵平衡條件,讓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落到實處。實際上,中國社會穩定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政府部門有管理國家的行政權力,人民群眾有民主監督和民主罷免的政治權利,讓群眾運動合法化,廣泛參與法律體系從立法到執法的全過程,黨的中央領導有制約雙方全面平衡的控制權力,既不至于讓官僚體系無法無天,又不至于讓群眾運動失去控制。只有相對平衡的政治權利,才會有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
這就是政治權利的三三制,或者說是政治權利的三個世界理論創新吧。
中國部署廉政風險防控 專家:單靠紀檢黨政機關不夠
據《瞭望》新聞周刊了解到的高層信息,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分析論證、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組織起草了《關于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在做進一步修改后,將很快下發。
此前,黨的十七大,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要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以加強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監督為重點,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強調,要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從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環節入手,排查廉政風險,健全內控機制,構筑制度防線,形成以積極防范為核心,以強化管理為手段的科學防控機制。
而近年來的中央紀委全會,都對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范權力運行作出了部署。
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由最初的基層實踐探索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機制建設。從高層的強調看,這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
防控實踐具有借鑒意義
加強廉政風險防控,作為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的一項重要實踐和探索,較早由北京市原崇文區提出和實施。
本刊記者了解到,中央紀委監察部、北京市多位領導同志一直關注著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多次作出批示、開展調研、聽取匯報,要求認真跟蹤了解和總結推廣北京市在廉政風險防控方面的經驗做法,國家預防腐敗局等單位也對此進行了大量專題調研和政策研究。
中央紀委監察部2010年5月在南京召開全國反腐倡廉建設創新經驗交流會,介紹了一些地方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經驗后,加速了這項工作。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開始部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有21個、試點的有10個;55個中央紀委、監察部派駐機構駐在部門中,在機關開始部署的有15個、試點的有12個,在系統開始部署的有17個、試點的有8個;同時,部分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校等企事業單位也啟動了廉潔從業風險防控工作。
隨著領域不斷拓展、覆蓋面逐步擴大、成效逐步顯現,走在前面的一些地方已經摸索出了廉政風險防控實踐經驗,中央紀委領導同志認為具有鮮明個性特點,又具有普遍借鑒意義,有重要啟示。
從本刊記者采訪了解看,北京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把廉政風險防控向農村、國有企業、高校、社區等基層重要崗位延伸,實行重點領域專項防控,合理壓縮自由裁量權,嚴密規范管理流程,積極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著力構建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為實現廉潔奧運目標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海關總署則側重于運用信息化系統防控廉政風險,他們結合海關執法工作的特點,全面推廣應用海關執法廉政風險預警處置系統,把制度規定轉化為控制節點,推動反腐倡廉與業務建設深度融合、執法風險與廉政風險同步防控、制度建設與科技手段有機結合,提升了執法監督和廉政監督的整體效能。
安徽省蕪湖市加強權力內控機制建設,圍繞“用人、用錢、用地、用權”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深入排查廉政風險,努力構建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后期處置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有效規范了行政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輝教授分析說:“這一實踐和探索從北京市原崇文區開始,到北京市推開,再到全國試點,這是中央層面傳遞出的一種良好信號,說明規范權力運行將向科學化、完備化進一步發展。”
排查風險重點防控
《瞭望》新聞周刊了解到,下一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借鑒一些地方和單位開展這項工作的經驗做法,結合自身實際,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這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進。
毛昭輝分析說:“這項工作大致有以下幾個環節:第一,查找廉政風險點;第二,根據廉政風險點建立相應的防范制度;第三,根據有可能出現的廉政風險,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第四,督促這項制度落到實處。”
權威人士指出,要落實抓住關鍵環節的要求,一是摸清權力底數。按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確定對管理和服務對象行使的各類職權,科學編制“職權目錄”,并對每一項職權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做到責權明確、程序規范。
二是找準權力運行風險點。認真查找每個部門、單位、崗位在權力行使、制度機制、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并依據權力的重要性、權力行使的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對查找出的廉政風險點評定風險等級,實行風險等級管理。
三是有針對性地分類制定風險防控措施。屬于權力行使方面的,要通過建立健全權力制衡機制,優化權力結構,規范行政裁量權,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屬于制度機制方面的,要通過查漏補缺、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屬于思想道德方面的,要通過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等,增強黨員干部的風險意識和廉潔從政的自覺性。
四是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通過政府網站、公報、公開欄、新聞媒體等途徑,主動向社會公開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機密、個人隱私以及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職權目錄、“權力運行流程圖”和行政裁量權基準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切實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是,現在風險點的查找、防范制度的設計和構建,往往都是由本單位、本部門來完成,紀檢監察機關再檢查看是否到位。但是,提出來的風險點是否得當,提出的辦法是不是能杜絕這個風險,這是一個問題。”毛昭輝說。
在排查廉政風險“全面防控”的同時,中央要求加強“重點防控”。其一,要突出重點對象,把領導干部特別是掌握人事權、執法權、司法權、審批權、監督權等權力的領導干部作為重點對象,同時要加強對人、財、物管理等關鍵崗位的防控,切實規范領導干部的用權行為。
其二,要突出重點領域。抓好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領域以及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涉及民生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以預防腐敗工作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其三,要突出重點環節,按照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要求,探索科學分解和配置權力的有效方法,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比如,政府投資項目要實行投資、建設、監管、使用分離;公共資源交易要實行主管、辦理、評審、監督分離;政府采購要實行管采的機構、職能、財務、人員分離;行政處罰、強制事項要實行調查、決定和執行分離;財政專項資金要實行評審、決定和績效評估分離;專家評審事項要實行審裁分離及對專家管用分離;重大、復雜、敏感的行權事項要實行集體決策等,有效化解權力行使中的風險。
其四,要突出重點任務,權力行使前著重查找廉政風險點,制定和落實風險防控措施;權力行使中著重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權力行使后著重通過警示提醒、誡勉糾錯和責令整改等手段,及時糾正偏差和失誤,避免廉政風險演化為腐敗行為。
治本仍需深化改革
在權威人士看來,下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范權力運行工作,按照中央要求,既要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更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這其中包括:一是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司法體制以及財稅、投資、金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統一規范管理,消除導致腐敗行為發生的體制機制因素。
二是要加快完善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體系,督促各部門各單位針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完善相關制度,切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三是要加快完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機制,建立預警處置、動態管理和檢查評估等機制,通過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具有輕微違紀行為的單位和公職人員及時予以警示和處置,并結合實際及時調整完善廉政風險內容、等級和防控措施,確保廉政風險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同時,針對當前違紀違法行為日趨復雜化、隱蔽化、智能化和運用高新技術手段作案不斷增加的新情況新特點,要在堅持運用過去行之有效方式方法的同時,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手段,把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風險防控、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設計和管理流程之中,不斷提高有效預防腐敗的能力。
受訪專家指出,完善公共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仍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需要頂層制度的一些突破。
毛昭輝分析道:“從我了解的北京市推進實施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情況來看,雖然制度架構、科學性、按步驟推進這些方面都是不錯的,但是否能真正獲得成效還有待觀察。原因在于,廉政風險點,好找;相應的防范措施,好建。但目前整個制度的設計還是一種閉環系統,依托于紀檢監察機關、黨政機關來構建。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內容,在現有廉政風險防范機制體系框架里沒有凸顯得很清晰。實事求是的說,如果沒有外部監督的參與,就容易出現制度的效果不明顯,甚至流于形式的情況。我始終認為,反腐倡廉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靠紀檢監察機關、黨政機關是不夠的,必須引入外部監督。”
“規范權力運行,最根本的出路還是走向法制化。政策性的行為,很容易一個人說了算,受到單個人為因素的影響破壞。正確的方向是,什么情況下違法,什么情況下不違法,不能由人說了算,出了事就交給法律處理。”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廉政建設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指出,“這一步難度是很大的,依法治理腐敗,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毛昭輝說,“總體來說,目前這項制度設計還是比較具有科學化水平的。通過推進這項制度,讓各級干部意識到在行政過程中風險是始終存在的,讓大家樹立了一種廉政風險意識,這是積極意義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