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上任和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接踵而至,媒體再現“美國小旋風”。從美國政府的初衷而言,開局得分了。
在這個“小旋風”中,更多的“道具”是駱家輝的背包、面包車以及拜登的炸醬面。這讓很多對中國腐敗官員的“派頭”深惡痛絕已久的人們眼睛一“亮”,看看美國,看看人家!再看看我們,草!
于是,希望借美國官員形象推進中國反腐敗的言論成為熱門話題。
外交還真是一門學問,外交家的行為語言更是藝術。駱家輝的背包累不著人,北京的炸醬面更是美味。相比較而言,我們的總理在日本地震后不久訪問日本,親赴核泄漏災區慰問,并親口品嘗櫻桃,那才是大無畏的親民呢,但不知道日本人咋想?
外交藝術是為國家的政治目的服務的。駱家輝雖然有一張標準中國人的國字臉,不過是一張畫皮而已。為了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一來北京,他就急于宣示:“在個人層面上,能作為中國移民的孩子,代表美國——我出生的土地,以及我的家庭珍視的美國價值觀……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們的孩子,我們本人都直接代表美國以及美國作為自由、平等和機會之土地的希望。”并一再強調:“我以官方身份,作為服務于總統和美國人民的美國駐華大使,將代表的正是這些永久希望和價值觀。”
至于拜登,此行目的無非是要緩和一下中國人對美債的憤怒情緒而已,我們可以耐心等待,看他回去以后的言論中是否還能聞到炸醬面的味道?
要說借美國人的形象反中國的腐敗,可能是本末倒置了。中國當前日益惡化的、令人們痛心疾首的、已經影響到國家長治久安的腐敗問題是中國的制度固有的嗎?借用經濟學家的名詞,我們的腐敗正是“輸入性”腐敗。
稍微有點年齡的人不會忘記中國曾經經歷過了那么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前,我們的上級干部到基層辦事,住單位“招待所”,一床鋪、一三屜桌、一熱水瓶而已,三餐飯都是換飯票到食堂“自行解決”。
有一年,我們的某主要領導人推出了一個“改革家”榜樣,利用電視、報紙大談辦事必須是“邊吃邊談”,終于形成“共識”,于是,中國的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支出從此有了“招待費”一項開支。這個轉折點有個理論支撐著:“開放搞活,我們打開窗子,新鮮的空氣進來了,飛進來幾個蒼蠅、蚊子,有啥了不起!”“我們不能端起碗吃肉而放下筷子罵娘!”從“三公”消費開始,中國逐步陷入了腐敗的泥淖。幾個從窗戶飛進來的西方的“蒼蠅、蚊子”,終于在中國的土地上釀造了一場災難。要消弭這個災難,是不是非要更多的蒼蠅蚊子才能“以毒攻毒”?
在眾多“借美國人反腐”的文章中,大多數出于善良的愿望,也有媒體“醉翁之意不在‘炸醬面’,在乎‘價值觀’之間”。
我們先來平心靜氣地假設一個相反情況,中國駐美大使到美國上任,背著背包攜家帶口五口人,大使館來一小車、一面包車接人。小車裝不下,大使將老婆孩子安頓后,自己坐進面包車。我們那些“媚美”將如何寫評論?
某些媒體的有色眼鏡來自何方無需考證,國人只需要明白,美國不是中國反腐敗的良藥,中國的問題要靠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因為我們不是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中國人有自己的骨頭。當然,反過來講,中國也必須顯露自己的骨頭,才能說我們不是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