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常識,既然要“抱怨國內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當然應該分別列出“國內天然氣價格”和“國際天然氣價格”,然后按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進行換算,再進行比較。
然而,這篇報道既沒有說國內天然氣價格是多少,也沒有說國際天然氣價格是多少,更沒有比較這兩個價格。
那么,所謂“國內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究竟從何而來呢?讓我們來看報道的原文:
“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昨天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內天然氣價僅相當于同熱量油價的30%,與國際上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應該予以理順。
“但目前,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占比仍小于4%,而國際上這個比例是24%,可以說差距很大。”蔣潔敏表示,國內自身的天然氣產量并不能滿足工業化、城鎮化的需要,因此必須進口天然氣,但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與國內價格倒掛。
據他介紹,中國當前的天然氣價與同熱量的油品相比,僅相當于后者價格的30%,而國際上通常相當于60%。”
原來,這位“中國石油董事長”蔣先生是把國內天然氣價格與國內石油價格的比值,與國際天然氣價格與國際石油價格的比值去進行比較,發現國內的這個比值是國際的一半,于是得出“國內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
讓我們先不理睬蔣先生的上述比較方法,直接來比較國際和國內的天然氣價格。當然,國內天然氣價格在各地區是不同的,而且差別還很不小。北京算是比較低的,目前是2.05元/立方米。廣西自治區是比較高的,不少地區已經超過4元/立方米(見南寧晚報今年8月的報道《廣西下調南寧等地民用管道天然氣價格 高于每立方米4元一律降低5%》)與國際天然氣價格相比,這個價格究竟如何呢?
21世紀報道前天的一篇報道《中俄天然氣談判俄報價降至250美元 中方表示不能接受》給出了俄羅斯向我國開出的價格:“報道指出,在經過長時間對壘后,俄羅斯此次開出的天然氣井口出廠價為每千立方米250美元,此前的談判中,俄方報出的價格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相比之下,雖然俄方報價大幅降低,但250美元的價格依然僅是中方能接受的上限。”
這里順便指出:不少媒體在轉載此報道的時候,把“每千立方米250美元”誤寫為“每立方千米250美元”,價格降低到了實際價格的一百萬分之一(“千立方米”是“立方千米”的一百萬分之一)。
現在讓我們來計算一下每千立方米250美元相當于每立方米多少元。以1美元=6.5元人民幣估算,250美元/千立方米=1.625元/立方米,比北京的2.05元/立方米低了大約20%,還不到廣西(4元/立方米)的一半!即使俄羅斯早先的最高報價350美元/千立方米=2.275元/立方米,也只是比北京的價格高10%,仍然遠低于廣西等地的價格。
由此可見,中國石油董事長蔣先生“抱怨國內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水平”,其依據“中國當前的天然氣價與同熱量的油品相比,僅相當于后者價格的30%,而國際上通常相當于60%”并不能證明國內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價格,倒是恰恰證明了國內油價遠遠高于國際價格!
結合本網友剛才介紹過的《南方電網公司長期以低于國內電價至少25%的超低價向越南出售電力》,中石油低價進口天然氣然后高價賣給國內用戶,南方電網公司低價出口電力同時高價賣給國內用戶,僅僅用“吃里扒外”來形容這種行為恐怕還不夠貼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