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一名利比亞女孩手舉另一名女孩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據稱死于北約的聯合空襲行動中。 當日,一些利比亞孩子在的黎波里舉行集會,支持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同時抗議北約對利比亞進行空中軍事打擊。 新華社/路透
同學愛人的公司在利比亞有業務,她也跟隨去利比亞生活。聽她講,利比亞的石油很便宜,一公升也就相當于1元人民幣。所以在利比亞全境開車真正能體會到風馳電掣的感覺。但如今,能享受這種感覺的利比亞人民現在享受的卻是戰機的呼嘯和炸彈的轟鳴,所見的是斷壁殘垣以及支離破碎的軀體,還有淚已流干的平民。
利比亞檢察總長馬朱比在對北約的指控中透露了一個數字,空襲已造成逾1100名平民喪生,超過4500人受傷。
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3月24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宣布28個成員國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以保護該國平民。
不過,幾個月過去了,利比亞的平民非但沒有得到保護,反倒成了“戰斧”、B-2、F-15等戰機和導彈的靶子。北約在執行聯合國決議、阻止一場可能的大屠殺、保護平民等道義的旗子下,對誤炸平民、造成利比亞實際上的內戰、大量難民涌向鄰國等問題,并沒有做出合理的解釋。
7月14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亞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總理)巴格達迪·阿里·馬哈茂迪出席新聞發布會。馬哈茂迪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利比亞“全面終止”與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公司的合作,原因是意大利參與多國部隊對利空襲。 新華社/路透
其實合理的解釋并不難做,只是個不能說的秘密而已。聯合國決議成了這個秘密的擋箭牌。
雖然北約不說,并不代表世界皆醉。看看威廉·恩道爾博士的著作《石油戰爭》,不難發現,這戰爭確與石油有關。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時華盛頓和西方世界最有權勢的人物——曾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
在英美近百年的歷史中,可以發現有一根主線,就是控制所有的石油,控制世界各地的石油。于是乎,伊拉克戰爭有了解釋,阿富汗戰爭也有了解釋,20多年前的兩伊戰爭也有了解釋,如今的利比亞戰局也有了解釋,中東亂局也有了解釋。
只可惜了百姓。想起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營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說起利比亞和當今亂局,也可套用。“傷心英美經營處,黑金石油都有了主。得,百姓苦。失,百姓苦。”(楊子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