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從鳳凰網上看到一篇轉自《鳳凰周刊》的文章,該文作者對重慶的新警政,說三道四,謬論褻政,極盡影射之能,欲意煽動起對重慶新警政的輿論圍剿。然而,這一居心叵測之作,不僅沒能混淆視聽,而且卻讓人們從該文所羅列的所謂論證事例中,在今天重慶的警察身上,看到了久違的人民公安形象:保護人民的戰土,服務百姓的公仆。
眾所周知,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重慶的打黑除惡之舉,不亞于掀起了一場革命,其強大的沖擊波觸動了社會的層層面面。因此,為了鞏固已取得的戰果,繼續將其引向深入,在徹底肅清貪官腐警的同時,著眼于未來繼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擴編壯警,打造一支新型的人民警察隊伍,勢成必然。然而,那文的作者卻無視當今重慶所面臨著的特殊環境和創新模式的發展需要,以今年的招警規模與其他城市相比,狂吹“招警超常”之陰風,大談“警察擴張”之憂慮,摘數據典,貌似客觀公正,其實荒謬至極。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垂直管理的公安系統,其編制是有一套嚴格的審核程序的;重慶公開的擴警,就意味著其新的編制得到核準,而規模基數也絕對是經得了上級的認可,根本無超常之說,何憂之有呢?更可笑的是,文章說“過度擴招導致從警人員的素質下降”,論據是“后來補錄的人員,全是第一批報考沒能參加體檢者”。事實上,據位招人,設崗進人,他們雖不適應前者的崗位,卻能勝任后來的工作,怎能說這些人素質低呢?荒唐邏輯,聞所未聞。
過去重慶之所以黑社會當道,“黃、毒”泛濫,治安混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源于當時警界一些人的包庇和縱容。因此,只有徹底肅清“內鬼”,全面凈化隊伍,才能確保打黑除惡的順利進行和不斷深入。而對這樣一塊涉黑的“重災區”,常規的修修補補,不僅無濟于事,而且很容易導致黑惡勢力更猛的回潮和反彈。所以,重慶警方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非凡的氣魄,大手筆地實施了“取消身份區別,打破級別框框,集體下崗重組,全員競爭上崗”的警政改革,徹底根除了長久不治的積弊,使這支警察隊伍煥發出蒸蒸日上的朝氣。可那文的作者,卻對一些人在這次改革中,面對角色轉換所表現出的失落感,大發議論,說什么“處長成了普通的警員,所長轉為信息采集員,他們大都因年齡關系,無法與年輕人爭鋒”,哀嘆之中,似乎又有一種遭遇“不公”的不平。其實,在“打破級別身份區別,實行全員公平競爭上崗”中,決定上下的是能力和百姓的口碑,所謂年齡因素的不公,只不過是平庸者為自己找的一塊“遮羞布”而已。實際上,這些人心里最明白了,正是由于他們的平庸和不作為,才造成了往日令人痛心的局面。如果再讓他們“鐵椅”高坐,那才是最大的不公。與此同時,文章還對改革后重慶警界呈現出的新氣象,刻意進行模糊和異化,先是承認“換崗公選,給年輕警察提供了機會,激發了他們的潛能,他們個個憋著勁爭取好好表現自己,甚至有人累死在崗位上,一時間涌現出不少‘工作狂式’的英模”,接著就引用一個落聘轉崗人的牢騷話講“一天至少工作十二小時,沒有雙休日,常常凌晨剛回家,又會突然被要求回單位加班”,繼而就大談“警察挖潛,也面臨著心理和生理極限”,在極力渲染民警“工作壓力大和精神被強化到極致”的同時,對重慶從嚴治警也異論不絕“除了業績考核的鞭策,壓力還常常來自局長王立軍,他會半夜打電話去一些派出所查崗,如果無人接聽,派出所的領導和執勤民警會立即下崗”。對此,我們要說,警察不是普通的公務員,他們是打擊犯罪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戰士,犧牲奉獻是這個職業的性質所決定的。任何企圖將警察“平民化”的言行,都是極其錯誤的。尤其是在歷經過打黑除惡,正致力于新型警察隊伍建設的重慶,如誰敢這樣做,無疑就是在為黑惡勢力的卷土重來,鳴鑼開道。你說,重慶的警察工作苦,生活累,壓力大;我們說,他們使命感強,盡心盡責,工作到位,是真正的人民公安!你說,王局長查崗施壓,治警嚴酷;我們說,他自知責任重大,惟恐有負民望,工作嚴肅認真,是難得的好干部。因為我們,受過太多“擺設電話”的戲弄,飽嘗了半夜報警不應的苦難,更目睹了“嬌察”的軟弱無能和“腐警”的貪得無厭。老百姓需要重慶這樣的警察,更盼王立軍這樣的干部!
這些年來,與其他領域一樣,中國的警界也在跑步“向西方看齊,與國際接軌”,制服追求國際化標準,裝備也與人家攀齊,就連頭上那鮮紅的國徽也被改變了顏色;干警改稱警官,公安變為警政,所謂先進的國際化警政理念,被強化得到扎扎實實地踐行和落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年打犯罪和維護治安的成效,卻倍受質責,令廣大群眾非常不滿。裝備國際化,技術現代化,成效竟不如從前,這是為什么?對此,重慶警方清醒地意識到,這是脫離群眾的“單純警政”思想造成的惡果。遙想當年,建國初期社會環境那么復雜,到處是匪特潰兵,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將這些“污泥濁水”清除呢?關鍵的是我們的公安戰士,忠心向黨,一心為民,真心相信群眾,處處聯系群眾,善于組織發動群眾,所以那時候沒有破不了的案子,沒有逮不住的壞人。低頭再看看時下一些地方的“警察老爺”,他們將工作視為養家糊口的手段,缺乏使命感,沒有精神支撐,機械冷漠,按點上下班,怕苦畏難,躲危避險,被百姓譏為“嬌警”。這樣一幫人,既是裝備再一流,技術再先進,又會有什么用呢!于是,重慶警方,以不負黨和人民重托為使命,靠甘愿犧牲奉獻鑄警魂,狠抓強警壯警建設。他們積極探索現代條件下警民聯防的新路子,采用現代化手段,將防控網絡構筑于街道、社區、學校、企業、機關之中,由民警牽頭將信息系統覆蓋到全市的角角落落。同時,他們還大力強化警民互動聯系紐帶,鼓勵群眾來信檢舉,并建立起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送奶工、送報員、郵遞員等多位一體的治安動態網及刑事特情、治安耳目、治安信息員等特殊情報信息網。也正是得益于人民群眾最熱烈的支持和最廣泛的參與,重慶的警察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任何的不法行為和犯罪活動,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掌控,實現“及時制止,迅速打擊”。特別是在強警壯警建設中,大力強化“一警多能”,實行“交巡合一”,創建了“警務平臺”,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見警率和警察與犯罪分子的碰撞率,讓壞人膽寒,令百姓氣壯。一時間,平安重慶,讓百姓贊頌,令外界關注。可如此不凡的成就,卻被那文的作者無端指責。文章引用一位姓賀的所謂著名法學家的話,將鼓勵群眾來信檢舉,視為“發動社會告密”,將警民聯防的網絡化建設,看作是“過度依賴政府職能和警察管制,使得社會功能萎縮,忽略并阻礙了公民社會自身秩序的生長,如在警察與小區物業緊密聯動維穩的背景下,業委會難以發育,監督和維權會受到極大限制”,對“交巡合一”,也大加疑貶“交巡警制度在大陸各地試水,都相繼淡出,重慶此番逆前車之鑒而上,法學界擔憂,交通領域常常適用于民事法律,如賦予交警刑法上的職權,則容易將交通肇事擴大為刑事案件”。細閱其文,我們不禁要問,在你們推崇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懸賞”刺激百姓協查罪犯,合理合法,怎么中國警方鼓勵群眾來信檢舉,就成了“發動社會告密”呢?再則,社會混亂和犯罪危害,是導致社會功能萎縮和百姓維權遭限的最根本原因。而重慶警民聯手打造的“縱橫到位,無縫對接”的防控網絡,就是強化社會功能和提高百姓維權能力的“助力器”。只有不斷地強化國家的安全職能,社會才會安定;只有社會安,社會的自治功能才能增強,百姓的維權才能得到保障。試想一下,那些都敢與地方政府叫板的黑社會分子,能值望靠老百姓自治去制服他們嗎?不顧實際,鼓吹“社會自治功能”;歪曲事實,影射誘惑“削弱國家安全職能”。這不是明目張膽地在為被消滅的黑惡勢力招魂嗎?其險惡用心,不言自明。另外,重慶此番逆前車之鑒而上,實行“交巡合一”,強化“一警多能”,說明其警政建設已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因為,“一警多能”是管理現代社會的需要,更是眼下強警壯警最現實的選擇。別人淡出,并不意味著此路不通。對此,重慶“警務平臺”不凡的業績,已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事實上,這項制度本身就是在強化民警的自身素質和提高他們的執法水平,所謂對“復合執法中是否會出現使用法律錯位”的憂慮,純粹是那文的作者炮制的“偽命題”。
透過這篇充滿猜疑、影射和詆毀的文章,我們認識了一群重慶的警察,他們在打黑除惡的戰斗中走來,迎著影射的“刀槍”,冒著詆毀的“彈雨”,滿懷對黨和人民的熱愛,用忠誠和熱血重新樹立起了人民公安高大光輝的形象!
(郭金暉)
qq9930210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