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咋這么會投資呢?
看到新浪新聞一則消息:“據外電報道,市場傳言指,美國銀行可能會將其持有的255億股建行H股在今年8月29日禁售期到期后在市場上出售……如果按建行昨日的股價7.2港元計算,該批股份的價值高達1836億港元(236億美元)……2005年建行H股上市前,美銀以30億美元入股。在09年5月美銀持有建行的135億股禁售期屆滿后,美銀以平均每股4.2元,私下配售剛剛解禁的135億股建行股份,共套現567億元。2010年11月,在建行進行A+H股配股時,美銀將建行H股供股交易中的共17.9億股配股權全部出售給淡馬錫……不參與配股……”
算一下帳:
美國銀行2005年投資30億美元,買了255億(現持有)+135億(已套現)=390億股(因其未參加配股)。每股折合0.0769美元。第一次套現是2009年,賣出135億股,套現567億人民幣,折合約83億美元。這次如果能夠按當期股價把剩余股套現,可得236億美元。總計套現317億美元。投資30億美元,6年回報317億美元,投資回報率1057%,很成功。
美國人咋這么能干呢?還可以算一下帳:
作為“戰略投資者”,美國人按0.0769美元拿到1股。按當時1比8.2計算,1股折合0.63元人民幣。消息說:“建行H股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代碼939. 其發行價定為2.35港元”。也就是一般網民能買到的建行股票最少約2.35港元,當時港元與人民幣接近。也就是說,美國人是按一般股民出錢的26.8%,接近四分之一價格買到的。如果美國銀行是按股民價格進行的投資,那么實際投資回報就不會有十倍多,而是2.83倍,盈利183%。年盈利30%。這個數雖然也算成功,但就不那么離譜了。
看來張宏良老師前幾年算的賬,還真是這個樣子。
唉,我說為啥那么多人想當美國人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